APP下载

如何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

2023-06-09马喜军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摘 要:高效课堂指的是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收获最为理想的学习效果。要实现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文章对如何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以期对初中语文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02-0023-03

引  言

过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满堂灌”是课堂教学的主流模式。学生在教师的知识灌输下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学习质量也不够理想。如今,在强调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要彻底摒弃“满堂灌”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努力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真正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一、课前完成高效预习

只有在课前做好预习,才能在正式上课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提高课上的学习效率。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他们并没有养成课前认真预习的习惯。尽管语文教师再三强调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也布置了预习的作业,但由于预习作业多是熟读课文之类的,没办法量化检查,因此学生经常不放在心上,以至于许多学生在课上才第一次接触课文内容,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做出的引导不能做出及时的反应,如此没有提前准备就开展的课堂学习,其效果自然不够理想。所以,要想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师必须重视课前预习环节,用高质量的课前预习为课上高质量的教学打好基础。

教师需要给学生布置具体的预习任务,让学生按照查、划、写、思、练的顺序对课文内容进行精读。所谓查,就是通过查字典、查工具书、查网络等途径,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问题,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划,就是划分文章段落,概括文章结构;写,就是摘抄課文中的好词好句;思,就是思考文章主旨;练,就是回答课后练习题。学生按照这五个步骤进行预习,就能够实现对课文内容的初步掌握,为课上更高效地学习做好铺垫。

为了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积极、更认真地开展预习活动,教师可以创新预习形式,让学生从单纯的阅读教材预习变成观看微课预习。所谓微课,是指教师提前录制剪辑好的教学短视频。在微课视频中,教师将集中讲解本课的重难点内容,为了吸引学生,在微课中也可以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音乐、视频来配合讲解。微课的形式比较新颖,简短精悍的讲解也不会让学生产生疲劳,所以这种预习形式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微课,会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也会对重难点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再加上完成教师所要求的查、划、写、思、练的预习任务,便可以实现高质量的预习[1]。

二、重视课程导入

良好的课程导入可以快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专注于教学内容之上,可以迅速在教室中营造浓郁的学习探究氛围,从而为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然而以往许多语文教师在进行课程导入时,只是单纯地要求学生“翻开课本,翻到我们要学的一课,开始今天的学习”,或者“联想上节课都学了什么内容,我们接下来接着分析课文”,这种直白的、生硬的课程导入,起不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反而容易给课堂教学奠定一种沉闷无趣的感情基调。所以,要想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师就要重视课程导入,采取灵活的、生动的课程导入方式。

(一)借助多媒体实现课程导入

结合教学实践不难发现,当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等信息时,学生的注意力便会自觉集中在大屏幕上,并对大屏幕展示的内容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对于学生来讲,他们习惯了听教师讲解,用多媒体讲解代替教师的讲解,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好奇感。同时多媒体具有声画一体的特点,所呈现出的信息、知识更立体、更形象,更能够带给学生多重的感官冲击,因此对学生的吸引力也是更充足的[2]。在进行课程导入时,教师不妨凭借学生对多媒体感兴趣的心理,借助多媒体实现课程导入。

比如,在学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太空一日》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2003年长征二号F火箭点火升空的视频,以及杨利伟回到地球后接受媒体采访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更多与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太空遨游有关的知识,并以此进行课程导入:“作为我国太空飞行的第一人,杨利伟在太空中独行的这21小时23分钟,都经历了什么事情呢?他看到的太空风景是什么样子呢?他坐在飞船里遥望地球又是怎样的心情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走进由航天员杨利伟书写的《太空一日》一文。”这样的课程导入方式既利用多媒体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快速安静下来,为接下来的课上学习做好准备,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进行了文章写作背景的详细介绍,丰富了学生的认知,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因此,可以实现良好的导入效果。

(二)借助趣味故事实现课程导入

初中生大多都是喜欢听故事的,他们会跟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产生疑惑、震惊、惊喜、好奇等情绪,并在情绪的带动下,对故事产生更强烈的探知兴趣。所以在进行课程导入时,教师不妨为学生讲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小故事,可以是和课文作者相关的小故事,也可以是发生在课文写作背景年代下的相关小故事等,让学生通过故事了解更多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同时也利用故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快速进入教师所编织的故事情境中,为接下来的课文学习做好准备[2]。

比如,在学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中国石拱桥》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一讲和作者茅以升相关的故事:从前有个小男孩,家住在秦淮河岸边,他们家乡每年端午节时都会举行划龙舟比赛,小男孩喜欢看热闹,所以每年划龙舟比赛的时候,他都会来到河边给龙舟队加油助威。可是有一年的端午节,小男孩生病了,没有去现场看划龙舟,于是就和他的小伙伴说:“你们看完早点回来啊,给我讲一讲哪个队伍赢了。”可是那年的端午节却出事了,由于在桥上看热闹的人太多了,桥被压塌了,很多人都掉进了河里,一时间哭声喊声震天,很多人因此丧命。小男孩听说出了事,感到很难过。他事后走到断桥处,仿佛还能看见在河中拼命挣扎的老百姓,于是他在心里暗暗发誓,今后一定要造一座永不会倒塌的桥。之后,他刻苦学习,钻研各种与桥梁建造有关的书籍,也常常实地考察,收集了大量的各个地方的桥梁资料,终于在他的长期努力下,他成为了一名桥梁建造的专家,而这个小男孩就是茅以升。教师由此引出课文,顺利完成课程导入。这个故事本身扣人心弦,学生很容易被故事情节所吸引,他们的思绪很快就从刚才的课间活动收回到了课堂上,而且故事的引入让学生对作者有了更多的认识,他们也迫切想从这样一个从小立志造桥的人笔下了解更多的桥梁知识,因此对课文阅读充满了期待。

三、加强小组合作

以往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学生在课上总是习惯处在被动的接受状态,跟着教师的安排,完成教师的要求,学习自主性不高。高质量的语文学习势必要建立在学生与语文知识的深度交流上。以语文阅读教学为例,高质量的语文阅读是建立在学生与文本内容的深层对话上,学生只有走进文本深处,感悟其中的思想、情感,才能读懂文本,真正有所收获。而学生如果一直处在被动地听教师分析文本的状态,自己不主动、深入地与文本展开对话的话,

就会让阅读浮于表面,体会不到阅读的乐趣,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收获。所以,教师若想构建高效课堂,就必须给予学生更多的与语文知识接触、探究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思考,只有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摆脱被动听讲、被动接受的状态,才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真正有所收获。为此,教师可以尝试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所谓小组合作,就是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对课文内容进行阅读剖析,共同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探究[3]。在语文课堂上,学生通常都是相对独立的,不论是阅读课文,还是思考问题,都只能依靠自己一人的力量,这样很有可能会造成课堂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而如果采取小组合作教学,学生就不再是单独的个体,可以一起思考一起讨论,能够快速掌握课文内容,快速回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这种教学形式因为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可以更自由、更开放地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因此也比较受学生欢迎,学生会表现出更高的参与兴趣,积极投入小组合作中,而这都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比如,在学习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文《孔乙己》时,教师提出问题:“文中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最后总结出结论。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学生会仔细研读课文,不放过任何一个表现孔乙己人物形象的细节内容,学生们一边读一边画,最终从文章中找出了好几处对孔乙己的描写,有的学生说孔乙己迂腐,因为他满口之乎者也;有的学生说孔乙己自命清高,因为他是唯一一个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有的学生说孔乙己好吃懒做,因为他替人抄书总干不长;还有的学生说孔乙己善良,因为他被人嘲讽从不真的生气……学生们都立足于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在组内分享了自己对孔乙己的评价,孔乙己的形象由此变得越来越立体。教师不必再像以往教学那样需花费大量时间讲解,学生便能够对文章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高效课堂便由此得以构建。

另外,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帮助教师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要求。高效的语文课堂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解决常规教学中教师授课不能一一顾及学生个体差异的问题。在划分小组时,教师可以让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与不好的学生在一组,通过强弱之间的结合,实现以强带弱的效果,从而让所有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都能提升学习质量,最终实现高效课堂的顺利构建[4]。

四、完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也是课堂教学中的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良好的教学评价可以让学生及时查漏补缺,而更重要的是,教学评价还有激励作用,可以激励学生对语文学习表现出更强烈的上进心,从而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增添可能性,但是许多教师都忽略了教学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5]。通常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做出的评价大多是“对”或“不对”,“好”或“不好”,

评价语言缺乏真情实感,给学生冷冰冰的感觉,且评价内容多看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则很少提及。比如,学生为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又是仔细阅读课文,又是积极展开思考,着实付出了一番辛苦,可是最后给出的答案却并非教师所希望的“标准答案”,于是学生最后就只得到了教师“你说得不对”的评价,这样的做法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试想如果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将目光偏转向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表现,看到学生付出的努力,并给予其肯定與鼓励,即便学生最后给出的答案不正确,学生也不会因此感到失落与沮丧,反而会更加用功。所以,教师应高度重视教学评价,对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语言等进行完善与优化。

第一,评价内容要向学生平时的语文学习态度、学习表现倾斜[6]。对于学习态度端正、学习兴趣浓厚、学习表现积极的学生,不要吝啬夸奖与肯定的语言。

第二,评价主体要将学生涵盖进来,要让学生也对自己的、同学的学习表现做出评价,特别是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更是要以学生评价为主。

第三,评价语言要丰富生动,要充满真情实感,要多对学生做出“你很棒”“你比之前进步很多”“下次你一定可以的”等肯定式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认可和信任。

结  语

总之,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与学生相互之间的配合,需要让学生对语文学习表现出更高的兴趣与积极性。为此,教师应从课前预习、课程导入、小组合作、教学评价等诸多教学环节入手,对语文教学做出进一步的优化,从而让学生更热爱语文学习。

[参考文献]

罗畅标.创设愉悦情境,打造高效课堂:刍议打造初中语文愉悦型高效课堂新思路[J].新课程,2016(09):182,184.

田华.聚焦课堂,抓住教学的主阵地:新课程理念下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略研究[J].赤子,2016(21):219.

王生璟.营造幸福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艺术[J].考试周刊,2019(64):45.

尹鸿飞.有效导入 多元发展:谈巧用课堂导入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尝试[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04):50-51.

樊海侠.让思维引领学生深入阅读: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方法[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1(04):43-45.

韦文娟.刍议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5):64.

作者简介:马喜军(1981.9-),女,甘肃静宁人,任教于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古城初级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