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重建的初中语文教学
2023-06-09朱敏华
摘 要: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教育的要求会不断发生变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国家更加需要具有创新思维、高尚品德修养、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核心素养是国家为培养综合型人才提出的指导方针,为提高方针的落实效率,本文从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初中语文教学策略两大方面展开论述,提出了四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教学
作者简介:朱敏华(1991—),女,江苏省南通市北城中学。
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强势快速发展,使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而汉语作为中华民族的母语,受到世界的关注,国家对语文教育的重视程度亦随之提升。新时代下需要的是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实际动手能力的复合型、成长型人才,为了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国家在教育改革中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并将其作为教育教学的指导方针,但在落实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不足,本文特开展此研究。
一、初中语文核心素养概述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具有终身发展价值的关键性语文学习能力以及人格修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内容构成来看,其主要包括四大方面:一是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指学生在丰富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主动对学习到的知识内容、获得的实际体验等进行整合分析,以从中找到并掌握语言文字特点、使用规律,并能够在恰当的场合进行运用。二是思维发展与提升,这需要学生在参加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思考,并以审慎的眼光看待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和教师讲授的知识,保持思维的独立性、思辨性,对事情有属于自己的深刻认识,并在与他人的交流探讨中获得思维能力的提升。三是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学作品是文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体,对文学作品进行赏析能够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并赋予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实现审美素养的提升。四是文化传承与理解,语文教材中无论是中国文学作品还是外国文学作品,都离不开社会文化留下的深刻印记,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文化的内涵,利用语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意识和对多样文化的包容心态有利于学生适应未来的多元化社会。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一)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想实现学生能力的发展,一切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都必须从学生实际能力出发,教师要选择最近发展区内能够促进学生发展,又不至于过难给学生带来打击的、合适的教学目标,并依据提前制订的目标选择合适的教育教学内容,以保障學生的学习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一切从学生出发的教育观念符合新课程改革以来国家提倡的“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初中语文教师要真正从心理上认同这一理念,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1]。
以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一单元中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为例,这首诗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学生对李白比较熟悉,在小学阶段便学过李白的《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等,也对李白生活的朝代背景、生平经历有一定的认识,在古诗词学习的知人论世环节有一定的经验积累。但初一学生刚刚步入初中,面对比小学难得多的诗歌内容,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还不足,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时应该将目光集中在培养学生的诗词辨析能力、对诗词意象的解读能力、对情绪的感知能力三个方面。
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后,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将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内容:能够准确、流畅、有情感地诵读诗歌内容,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背诵诗歌内容;自主找到诗歌中的重点实词、主要意象,并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诗歌中出现的意象,了解其代表的含义与暗含的思想情感,初步体会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在综合分析中感知诗人的思想情感。
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教师事先为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查阅诗歌创作的背景与诗人李白的生平,对诗歌进行初步理解,结合自身对李白的了解,说说李白和王昌龄之间是怎样的关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一标题中隐藏着哪些关键信息以及诗人在诗歌中主要想表达什么情感等。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情感有了初步了解,对此,教师可以在正式展开课堂教学之前引导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收获,让学生体会到分享的喜悦。教师还可以利用情境创设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融入诗歌的情境当中,感受诗歌所营造的氛围与抒发的情感。教师引导学生轻而缓地阅读第一句内容,感受其字里行间的悲伤,并在第二句中通过重读“过五溪”来突出贬谪之地的荒远。在对诗歌的全面解读和细腻感受中,学生逐渐了解到语言表达对情感抒发的作用,掌握语言规律,并将学习到的内容、规律迁移到适当的情境当中,提升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开展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随着教师教育观念的不断发展,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认知也更加科学。初中语文教师应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有意识地融入新内容,创新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语文课堂互动当中。基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教育要求,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和作品的真实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观点辨析、情景表演等活动过程中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在亲身演绎中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2]。
以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一单元中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为例,这篇课文实际上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即将胜利时,毛泽东主席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稿。这篇新闻稿真实地报道了我军渡江的情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并强调了我军取得这一重大成果的重要意义,强调了“冲锋陷阵,横渡长江”的深刻含义。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能够划分文章结构层次,理解其中的内容,掌握新闻的写作手法,学会快速筛选主要信息,并在多样的活动中体会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无畏与中国革命成果的来之不易。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一般通过什么形式来了解新闻呢?你们是如何认识新闻的?新闻的主要表达形式有哪些?”这一系列的提问将学生的目光集中到新闻稿上。教师根据幻灯片中的资料讲解新闻这种文学体裁,帮助学生认识新闻的基本特点与结构,并请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内容,对文章内容进行划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在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初步认知的基础上,教师播放提前准备好的视频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渡江战役发生的背景以及战役情况,教师给每个小组分发一张带有“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附图,让学生再次阅读教材内容,找到文章中描述各路军状况的句子,并在小组成员的交流探究中,将中、西、东路军横渡长江的情况用一定的符号标记在附图上,找到描述突破防线、横渡长江、占领地区的句子,并将相应的内容呈现在附图上。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学生对文章中的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体会到了合作的重要性。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算一算活动,让学生通过计算各路军渡过长江的时间来体会毛泽东主席在用词上的精准、简明,也体会到各学科之间的密切联系。在多样化的活动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毛泽东主席写下本篇新闻稿时激动的心情,想象出了百万雄师渡过长江的壮阔画面。
(三)挖掘作品内容的深厚底蕴,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
对统编版初中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整理会发现,整个初中语文教材在内容选择上,以中外文学著作为主,适当穿插了一些具有童趣的诗歌内容。文本作者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历史下有情感的人,其在文学作品中描述的现象、内容等,原型无一不是来自实际生活,每一个作品的背后都有着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语文教材在整体编排上,内容由浅入深,且对于一些较为重要的内容都配有一定的彩色插图,能够帮助学生分析作品内涵和情感,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要深入挖掘作品背后的深刻文化内涵,从多个角度对内容进行分析、探究,适当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内容,让学生对插图的细节、艺术风格和文本的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等进行分析,让学生在赏析作品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3]。
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中的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为例,《朝花夕拾》收录了现代文学家鲁迅先生在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从多个方面反映了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介绍了其性格、志趣的形成过程。文章以记事为主,包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又夹杂着议论,整体文章用语朴实,却又不失幽默风趣。在抒发对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的同时,也有着对旧势力、旧文化的嘲讽和抨击。在教授本节课内容时,教师先对鲁迅生活的时代背景进行研究,并搜集大量的史实资料,将其整理出来,形成“作品创作背景介绍”微课视频。在课上,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对中国历史上的民国时期都有哪些理解呢?你们认为那个时代是怎样的?”以导入新课,并引发学生討论。随后,教师播放整理好的微课视频,让学生以更加直观的方式感知、了解当时底层民众的困苦生活。在学生观看视频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搜集到的关于鲁迅的资料与视频中的内容结合起来,猜想《朝花夕拾》中的文章会描写哪些故事。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作品内容与当时的社会背景联系起来,分析作品中对人物的描写手法等,感受作者在作品中抒发的情感,接受优秀文学作品的熏陶,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
(四)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树立文化传承意识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升其对不良文化信息的抵制能力,将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学科教育当中是国家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这对教师利用其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便利性。在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中也明确指出要帮助学生树立文化意识,这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中的思想情感有深刻的认知,并能够依据作品情感搜集整理相关资料,选择适当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了解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文化,树立文化意识,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并对不同的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理智分析不同文化中蕴含的思想情感,用批判的眼光学习,找到其中的精华部分,将其吸纳为自己的认知经验,以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以统编版八年级下册中的《傅雷家书》为例,这是傅雷和他的夫人写给孩子的家书摘编内容,是一本青年思想修养读物,其中充满着父爱,蕴含“先做人,后成家”“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教师要对教学内容中一些具有重要教育意义的语句进行整理分析,如:“经历一次折磨,一定要在思想上提高一步。以后在作风上也要改善一步,这样才不冤枉。一个人吃苦碰钉子都不要紧,只要吸取教训,所谓人生或社会的教育就是这么回事。”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这句话的含义,即人要善于从生活事件中总结经验,提升自己,以此帮助学生树立自我反思意识,同时认识到这部著作的重要性,形成传承保护意识。
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育诚然出现了许多问题,但这是探索教育教学新模式所不可避免的。初中语文教师要认真学习最新的教育指导方针,全方位、深层次地理解核心素养内涵,结合初中语文教育大纲,选择适合的教育内容,采用情景表演、小组竞赛、自主探究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语文内容的实践学习当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爱上语文学习,在互动交流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黄冬琴.初中语文中的“综合性学习”[J].清风,2021(24):60.
邹文娥.核心素养培养与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融合[J].教育界,2021(52):47-49.
卢雪芹.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课外语文,2021(36):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