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中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探析

2023-06-09吴凡

求知导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高阶思维能力作业设计双减

摘 要:在“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重新考量数学作业设计的方式,所设计的数学作业应基于学生所处年龄段的学习能力,要适当调整作业的难度,基于学生思维培养的需要明确作业内容。教师应采用合理的引导方式,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深度学习,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在“双减”政策下,教师进行作业设计时,应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个体差异、能力培养需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数学;作业设计;高阶思维能力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市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四期立項课题“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1NJJK14-L3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吴凡(1987—),女,江苏省南京市致远初级中学。

2021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对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段课程作业时长和总量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初中教师应该在“双减”政策实施后,对传统的作业设计形式进行调整,在减少学生作业总量的同时,保证作业质量不下降。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学科知识,教师在控制学生作业的总量时,应对作业结构、内容进行优化创新,以调动各层次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一、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实践类作业

在“双减”政策实施后,数学教师需要根据政策要求对数学作业进行调整,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计与之相关的习题,也可以对数学作业的形式进行丰富。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应立足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实践类的作业,引导学生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以帮助学生巩固课上所学的内容[1]。学生通过完成生活类实践作业,可以研究知识与生活的关联,这有助于学生发现数学学科的魅力,从而对数学知识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教师还应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不能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要引导学生关注数学课程本身,在学生学习课程内容时,还要引导学生整合课程知识,做好知识点的梳理。数学教师在使用实践作业引导学生学习课程内容时,应注意控制难度,不可过于拔高难度,要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获得比较强的成就感,以培养其学习信心。

在苏教版初中数学“数据的整理与收集”一课中,教师可以立足学生高阶思维培养的需要,选择生活类内容设计探究问题,并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关键要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分析问题、研读、思考、探寻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他们就会运用课程知识进行深层次的分析,由此建立已知知识点和未知知识点的联系,继而进行类比、归纳,发现知识间的关系。

在本节课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关注一个月内家庭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利用在“数据的整理与收集”这节课中学到的知识,帮助父母整理一个月内家庭的活动情况,对家庭各项收入支出进行统计。在这样的实践类活动中,学生需要研究家庭收入与支出的数据,重新回顾数据整理与收集的方法,并根据任务制作家庭月支出和月收入表格。学生在统计家庭各项收入与支出时,就能够理解不同统计图的使用方式,进一步复习各类统计图的特点,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巩固所学,还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处理家庭收支数据,处理日常琐事。

学生在完成实践任务的过程中,会根据任务目标进行探索,由此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进而掌握处理问题的方法,并在完成任务后,获得成就感,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可能会遇到问题,而他们为了完成任务,就需要分析遇到的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处理问题,这可以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学生在制作统计图时,还需要结合统计图的相关知识和计算机操作知识来处理数据,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还可以提升他们使用计算机处理数学任务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基于学生差异,设计分层作业

学生的家庭背景、个人性格不同,他们在课程学习中就会出现比较大的能力差异,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会出现差别。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程内容时,应该选择合理的方式进行引导,在布置作业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基于学生差异设计分层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通过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的课程内容[2]。教师通过分层作业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助于其思维能力的发展,让不同层次学生在接触不同的任务时,实现思维的突破[3]。教师需要给学生分层,并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让学生在分析与创造中获得更多的启发,从而积累经验,获得能力的发展。

在苏教版初中数学“三角形的中位线”一课中,教师在为学生设计作业时,可以将作业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基础作业、个性作业、开放创新型作业,且每个层次的作业目标应有所区别。基础作业的目标为培养学生分析、迁移知识的能力;个性化作业的目标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开放创新型作业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学生完成课程学习之后,教师应分别为三个层次的学生布置三类作业,并在作业中体现对应的培养目标。这三个层次的作业不仅仅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进行设计的,还是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需求设计的。

在基础作业中,教师应该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任务,让学生探究。任务1:学习中点三角形,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在信息分析与整合中,实现能力迁移。在这一任务中,学生需要理解什么是中点三角形,根据相关定义,继续学习中点四边形的相关内容,进行知识的迁移。任务2:通过对中点四边形定义的解析,分析中点四边形的形状特点。通过对任务2的探究,学生可以结合已知的知识,学习特殊中点四边形的相关内容。任务3:围绕三角形中位线的相关内容进行探究,并在课后自主复习本节课的知识。在完成任务3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在本节课中所学习的内容,对四边形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得出一些基础性的结论,从而实现知识迁移。

关于个性作业,教师可以布置两个任务。任务1:根据已知的中点四边形的形状完成原四边形构建。任务2:基于中点三角形得到中点四边形,结合相关知识和凸四边形的中点,探究凹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的相关知识。个性作业着重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促使学生使用已获得的知识进行探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精神。学生完成个性作业的过程,就是利用基础知识对未知内容进行拓展探究的过程,这有助于学生实现自我突破,在从一般到特殊问题的研究中获得更多的启示,促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较好的锻炼,从而对问题进行深入探析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开放创新型作业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标,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中点四边形的理解进行作品创作,提交美术作品。学生还需要对美术作品的创意进行清晰的阐述。该问题并没有固定的答案,学生需要根据自己对中点四边形的理解,从美学角度给出作品设计方案。教师为学生设计开放性的作业,能够给予学生展开想象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学生在创作结束后可以在全班学生面前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出自己的设计想法。而教师给学生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有助于学生通过探究与解决问题,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还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从而发挥作业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价值。

总之,教师应关注学生能力的成长,根据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设计分层次的作业任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贴近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有效地提升自己、锻炼自己,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

三、立足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设计探究类作业

在数学教学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设计探究类作业。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兴趣,在设计作业时,融入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提升作业的探究性,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并在兴趣的驱动下学习知識,巩固课程知识。

在完成苏教版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一课的教学后,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角度,为学生设计探究类作业。学生通过探究类作业,能有效地锻炼自身的探究能力,在分析习题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课程知识,从而加深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的理解。

教师在设计习题时,可以给出如下问题:在某住宅区内,居民日常生活用电的价格为0.4元1千瓦·时,如果每月用电量超出k千瓦·时,超出k值的用电量需要按基本电价的70%收费。问题1:该区域某住户10月份用电共计84千瓦·时,交电费30.72元,k值是多少?问题2:如果该用户在11月份平均电费为0.36元1千瓦·时,该用户11月份共用电量是多少千瓦·时?该用户在11月需要缴纳电费多少元?

在上述的题目中,教师基于学生的能力差异,为学生设计了两个小问,让学生在第一问中求解k值,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有一定的感知,让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整体的把握,更加系统地学习课程知识。学生在处理问题1时,可以根据题干信息快速寻找有用内容,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建立等式。在解决问题2的时候,学生需要基于问题1得到的信息再次进行探析,建立等式,进行计算,得出11月份用户用电量和应缴纳的电费数额。在以上问题的探析中,学生通过探究,在清楚居民生活用电的基本价格和超出一定用电量的收费标准的前提下,构建等式,进行计算,在此期间,学生需要对问题进行假设分析,而后通过研究得到可靠且简明的表达结果,从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把握程度[4]。

教师设计的2个问题中,问题1的难度与问题2不同,前者难于后者。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首先应对题干的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同时在完成问题1的过程中拓宽思路,发展自身的思维能力,找到问题的答案,并将之作为解决问题2的钥匙。

教师在为学生布置作业时,提出探究型任务,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分析、推理、归纳等活动,可以整理未知点和已知点,对知识的内在关系形成相对清晰的认知。教师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让学生根据任务夯实基础知识,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结语

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师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帮助学生巩固课程知识的有效方法。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会选择“题海战术”,让学生完成各类题型练习,希望学生通过完成大量的题目,对课程知识有更深刻的解读,然而,这样的作业设计形式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双减”政策出台后,教师应该基于政策的要求,调整数学作业设计方案,对作业进行优化设计,设计实践类作业、分层作业、探究类作业等,对作业内容进行科学的规划,使学生可以在难度适宜的作业中得到能力的锻炼,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史军.“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作业优化设计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20):89-90.

吕元斤.“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措施探究:以“一元二次方程”为例[J].考试周刊,2022(38):71-75.

李明.“双减”背景下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J].家长,2022(27):19-21.

严志国,李敏.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1):112-113,116.

猜你喜欢

高阶思维能力作业设计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搭建智慧“脚手架”,提升“高阶思维力”
促进《中国地理》课程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
基于实验探究教学,培育高阶思维能力
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