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2.0时代小学数学智慧课堂建构策略研究
2023-06-09王祖花
摘 要:在信息技术成为各行各业转型发展的驱动力的背景下,教育行业也紧随时代发展步伐,立足国家在教育方面提出的要求进行规划,以信息技术作为建构高效课堂的手段。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对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多方面能力的发展上,以信息技术作为手段建构数学高效课堂。在数学高效课堂的建构下,学生可以高效地学习课程知识,促进自身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化2.0时代;智慧课堂;建构策略
作者简介:王祖花(1987—),女,甘肃省酒泉市新苑学校。
在信息化2.0时代,小学数学教师基于课程教学需求,利用信息技术设计课程教学方案,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可以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开阔学生的眼界,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学习数学性质和概念,对数学公式进行推敲,活跃思维,找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程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设计综合性素材、展示三维动画、引入微课视频等手段建构高效课堂,根据学科素养培养需求进行教学引导,有助于学生更加便捷地学习知识,自主参与学习活动,并进行研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分析判断能力的发展。学生在参与课程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数学奥秘,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能为小学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提供有力的帮助。由于年龄小,思维能力较弱,小学生在学习逻辑性较强的数学知识时,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不少学生不能快速找到学习知识的关键要素,学习效率低,从而对数学知识产生畏惧心理[1]。教师运用有效的手段刺激学生,引导学生学习课程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信息技术构建的高效课堂中,教师要正确定位自己在教学中的身份,充当学生学习路上的引导者,让学生在课堂中有较大的自主权,主动学习课程知识。学生在学习课程内容时,会在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中,结合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对数学内容进行分析[2]。生活情境的创设为学生参与课程活动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学生能够基于熟悉的场景,对场景内提及的信息进行回忆与思考。在此期间,学生的思维快速运转,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能够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辅导学生学习,能够为学生打造高效的课堂,使课程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对课程内容进行分析,直观地学习课程知识,并从生活层面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以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在生活实际和理论知识的相互对接下,教师通过信息整合,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性质、概念、公式等基础知识,这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3]。
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习课程知识。学生刚接触“比例”这一名词时,存在很多疑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以往所学的内容对比例的定义进行分析,讨论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还可以使用学生日常拍的照片,引导学生对比例进行分析,让学生说出图像中人物的大小和实际大小的差距。学生通过生活内容重新看待比例,就能进一步发现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知晓地图使用的比例尺便是比例,通过比例可以使物体进行同等放大或缩小。在教师创设的生活化情境中,学生从生活层面对比例进行分析,对比例有了一定的了解,随后,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学生在掌握相应信息后重新阅读教材内容,可以基于以往所学的知识深刻把握比例的概念,还可以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教师以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比例问题展示出来,通过相应情境的渲染,使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了解比例的作用,发现比例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二、设计综合性素材,引导学生思考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阶段,教师若要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学生学习知识,就需要为学生提供可视化素材,丰富素材内容,通过此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4]。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数学内容,给予学生引导,能让学生基于多类资源共同构建的综合性素材学习知识,发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知识内容的动态演绎,对概念、性质等抽象内容进行深度把握。数学学科内容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目前,根据得到的反馈信息,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一直很沉默,还有不少学生对于教师的提问一直抱着保守的态度,并没有根据课程内容进行深度分析,在运用知识时才发现问题。为了让数学教学工作高效进行,教师必须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自主性作用。在引导学生学习课程内容时,教师应将信息技术作为构建高效课堂的手段,调用网络资源,让学生在学习期间,通过网络资源获取信息。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还应进行引导,通过各类资源丰富课程内容,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让课程教学变得更加高效,使学生在教师构建的场景下,有参与课程活动的欲望[5]。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引入媒体资源,构建综合性素材,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认知能力,使用视频、音频、图片等资源,在动态化综合素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课程内容,让学生通过综合性素材发现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由点到面,从多个角度对内容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围绕与内容相关的事项进行思考,研究知识的应用方法。此过程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与反比例”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使用信息技术搜集与本节课相关的网络资源,如根据某名学生6岁前的体重變化情况制作的表格,引导班级学生对正比例与反比例进行研究。教师呈现的表格反映个人在生长时,年龄和体重的变化情况,使学生清楚体重和年龄的比例关系。基于教师给出的综合性素材,学生可以从生活层面对正比例、反比例进行分析,研究变化的量,并将量的变化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通过教师给出的综合性素材,在观看某名学生在6岁前年龄和体重变化的图表后,结合动态图片可以了解该名学生6岁前每年身高、年龄和体重变化的真实情况,对数据背后反映的事物进行分析,明白个体随着年龄的增加,身高、体重等参数的变化情况。教师通过综合素材引导学生对变化的量进行分析,讨论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应用领域,可促使学生对正比例与反比例这一知识点有较深的理解。学生在分析活动中,会一直保持思考、研究的状态,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活性。
三、展示三维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育工作聚焦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信息技术成为教师建构高效课堂的技术手段,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以信息技术设计三维动画。三维动画和二维平面图片不同,三维动画具有较强的动态感,学生在三维动画中可以更好地理解几何知识,通过图像的演变过程,对知识内容进行分析。三维动画在内容传递方面具备现实感强、生动、直观等优势,可以将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具象化。小学生的空间感不强,在学习几何知识时容易遇到困难。在空间几何教学中,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知识,知晓图形变化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工具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学习几何概念和定义,让学生通过三维动画对图形进行感知,知晓图形变化的规律。教师在设计三维动画时,不仅要突出内容的具象呈现感,还应继续引导学生,让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在三维动画上,从某一内容转移到另一内容,关注内容转变时的情况,由此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调查显示,学生对三维动画内容的接受程度较高,教师利用三维动画展示几何部分的内容,可以解决以往在几何教学中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几何内容时,还可以通过三维动画演示图形定义、概念等内容,使学生通过具象化内容,对图形定义、概念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图形旋转的内容时,学生由于能力有限,对于教材中给出的平面内容,在理解方面存在困难。此时教师可引出图形旋转、平移等概念,向学生播放课前设计好的三维动画,让学生看到二维图片在转换时的全过程。教师通过三维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图形旋转在各时段的变化情况,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图形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时的变化。学生可以通过钟摆、旋转门的转动过程,对图形旋转特点进行分析。教师还可以结合本节课内容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内容,如播放剪纸的过程,让学生对轴对称剪纸的技艺进行分析,讨论对称图形的判定方法。在三维动画内容的展示下,教师引导学生对图形旋转进行分析,可让学生透过三维动画,对图形旋转、平移的运动方式进行直观感受,并对轴对称图形进行准确的判断,找到相应图形的对称轴。在三维动画的展示下,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几何内容,对几何图形的概念、定义等基础知识进行深层把握,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几何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引入微课视频,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为学生建构高效课堂,可基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需要引入微课,给予学生引导,让学生从微课资源中获取与知识相关的素材。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置学习任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收集素材,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进行实践。在此期间,学生全程参与活动并自主进行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课程教学环节以微课作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辅助素材,并对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课程教学阶段,教学任务重且时间有限,为使教学工作可以快速进行并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学习课程知识,减轻学生在课业学习方面的压力。教师利用微课展示课程知识的脉络图,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课程内容时,基于知识点主线,确定每节课的知识框架,促使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关系,确定知识体系中的关键点。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使用有效的学习手段,深层次地研究知识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分数混合运算”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使用微课向学生展示分数混合运算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梳理运算时应注意的事项,在严格遵守分数混合运算规则的前提下进行计算。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时,可以借鉴微课中提供的思维导图,按照知识框架体系逐步学习内容,把握本节课的重难点并进行深度研究。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程内容时,利用微课引导学生,向学生总结混合运算的规律,有助于学生顺利完成分数混合运算习题。学生以微课作为自主学习资源,根据微课中的主干内容对关键要素进行梳理和学习,可以形成自主学习习惯,收获学习知识的技巧。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作为高效课堂建构的技术支撑,根据学生在学科素养培养方面的需求,运用科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均得到较好的训练,为学生日后学习更高层次的知识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邹瑶.教育信息化2.0时代背景下新闻课程智慧课堂研究[J].世纪之星—高中版,2021(9):93-94.
邵勇,張雷雨,方金强.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实施智慧课堂的策略与实践[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3(2):90-92.
隋立清,张建文,王建英.信息化多元化构建智慧课堂:浅谈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现状及策略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6):126-127.
陈乐轩.构建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策略研究[J].今天,2020(20):141.
王小龙,胡先春.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智慧课堂的生成:以赣教云教学通2.0为例[J].教师博览,2021(3):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