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育”融合背景下的劳动教育教学策略研究

2023-06-09马振保杨剑虹

求知导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五育劳动教育身体素质

马振保 杨剑虹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理念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得到深入贯彻。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重要阶段,劳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五育”并举的背景下,劳动是“五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教学的难点所在,提高学生的劳动兴趣和技能,成为创新劳动教学的重要方向。教师应当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做与学中不断积累劳动经验,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和态度;还应设计精彩的劳动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分享劳动成果,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教学氛围,不断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关键词:“五育”;劳动教育;品德素养;智力发展;身体素质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重点课题“新时代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四育融合路径研究”系列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GS[2021]GHBZ102)。

作者简介:马振保(1983—),男,甘肃省环县第一中学。

杨剑虹(1974—),女,甘肃省庆阳市环县教育教学研究室。

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劳动素养。基于此,在当下,学校有必要对学生加强劳动教育,使学生深知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教师认为,所谓的劳动就是组织学生进行大扫除,或者开展一些较为简单的劳动实践,甚至还有部分教师将劳动课当成班会课,只对学生进行简单理论知识的讲解,并没有组织学生参与劳动实践。这样的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帮助不大,也难以让学生充分明白劳动的意义。

一、当前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学校和教师不重视劳动课

学校的劳动教育课不仅能启发学生的智慧,还能帮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和交流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因此,教师应以劳动教育活动为载体,全方面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部分学校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劳动教育。部分学校虽然认识到劳动实践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按照相应的要求开设了相关课程,但因为担心劳动实践活动延缓现有的教学计划,影响学生的学业进度,对学校的升学率造成消极影响,所以在实际的劳动教育中,只是喊空洞的口号,并没有落实具体的行动方案。部分学校还将劳动课变成自习课,导致劳动教师的地位变得尴尬,劳动教育收效甚微[1]。部分学校不注重开展劳动课教学和劳动实践活动,最终阻碍了学生劳动意识的养成和劳动技能的提升。

(二)部分家长不重视劳动教育

部分家长不太重视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劳动教育,在家庭生活中,没有引导孩子做一些日常的家务,认为做家务会耽误孩子学习。有的家长教育方法不当,不仅不鼓励孩子参加家务劳动,甚至溺爱孩子,包揽了孩子日常生活的所有事务,比如洗袜子、整理床铺等,这会导致孩子形成懒惰的生活作风,导致其自理能力难以提升,甚至成为生活上的“巨婴”。

二、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

劳动素养包含了劳动的态度与习惯,学生应当具备劳动技能,积极参加劳动,能够创新劳动方式。“五育”并举背景下,劳动教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和态度,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升其劳动积极性。近年来,社会环境的改变对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等的培养带来了多方面影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部分学生的生活条件较为优越,缺乏参与劳动的机会,劳动意识不强,也不能够理解劳动的重要性。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劳动的意义,从而树立积极劳动的意识,逐渐养成劳动习惯。另一方面,勞动教育能够对其他方面的教育发挥促进作用。学生在参加劳动的过程中,可以推动自身品格的塑造,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参加劳动的过程中,可以运用所学的科学文化知识,锻炼自身的知识应用能力;积极投身劳动有利于提高身体素质,塑造心灵之美。

三、劳动教育的实践方法分析

(一)基于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面对中考分流的现实要求,学校在保证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还应切实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对此,学校需要将劳动教育纳入现有教学计划当中,确保每周的劳动课不低于一课时。在制订相关工作计划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制订教学计划。针对部分学校当前的劳动教育现状和师资队伍力量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学校要制订详细的教育方案,以充分落实“双减”政策为契机,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当中;另一方面,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聘请劳动教育专职教师,或对学校现有教师开展培训,提升教师的劳动教学能力。

第一,若想有效开展劳动教育,教师首先需要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学校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使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劳动观,要改变部分教师轻视劳动的错误思想,使其深知开展劳动教育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为了充分落实该项工作,学校可以将劳动教学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促使教师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帮助教师构建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念。总而言之,时代在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学校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重视劳动教育,积极探索劳动教育的新路径,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

第二,为充分落实“五育”融合的教学策略,教师应当丰富教学方式,积极在劳动教育中渗透德育和美育,让学生能够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提高个人道德素养,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劳动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责任意识和集体精神。为了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劳动氛围,促进其劳动素养和劳动技能的发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品质,使其更积极地参与劳动。

第三,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劳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班级凝聚力,促进良好班级风气、校园风气的形成。比如,课堂教学对学生具有启发和引导的作用,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选取相应的主题,设计对学生富有吸引力的劳动课程,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锻炼其劳动技能。手工制作活动深受学生喜爱,教师可开展制作动物书签、纸袋、笔记本等劳动课程。首先,教师可选取一些精美的素材,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手工制品,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然后与学生沟通交流这些手工制作品背后的文化意义,为学生介绍相关的工艺步骤;最后让学生分组合作,开展手工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观察分析能力及动手能力。

第四,劳动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劳动意识和良好的劳动习惯,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劳动,在家中也积极参加家务劳动。教师在课堂上教授学生相关的劳动技能后,要鼓励学生在课下付诸实践,如做一顿家常菜,这既能锻炼学生的劳动技能,也能让学生体会家长的辛苦。教师可先从要求学生择菜、切菜入手,随着学生对家务的熟练程度有所提升,再要求他们制作凉拌菜或炒菜。教师可先在课堂中让学生分小组准备材料,为学生进行操作示范,再要求学生在课后继续研究新菜式的做法,促使其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明白一米一粟皆来之不易,十分珍贵,从而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者的品质[2]。

(二)结合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

学校教育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关键手段,培养学生的智力是各项教学活动的主要任务。当前,学校开展的各项教学活动,是以促进学生智力发展、身心发展为主的,为学生的智力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大脑发育和思维发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还能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因此,学校应合理安排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智力发展为目标,将劳动教育与区角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借助区角活动,在动手和动脑的过程中,促进智力提升。

首先,在劳动课上,教师可以基于某个有趣的主题,如“趣味剪纸,装扮春节”“亲手种植,自主管理”等,开展劳动实践[3]。在这些主题活动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可剪出丰富多彩的窗花、种植养护植物等,而这些活动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家务劳动,如洗衣服、整理衣物、洗碗、做饭、浇花培土等,鼓励其在劳动中多思考,以找到更高效的劳动方式。

其次,各类竞赛活动一直是学生较为喜爱的项目,学生的参与意识比较强,在比赛中,学生可锻炼思维,因此,教师可适当组织一些劳动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活动中开动脑筋,锻炼劳动技能,促进思维发展。此外,通过劳动竞赛,学生之间还能互相学习和交流,取长补短,积累劳动经验,深刻理解劳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最后,应用新媒体分享劳动成果。信息技术能延伸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善于应用新媒体互动平台,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劳动过程记录下来,并交流劳动心得体会。学生也可利用课余时间去学习更多的劳动技能。学生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随时记录和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例如,学生可以持续拍摄和记录自己种植植物的过程,而后上传至新媒体平台,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劳动成果和种植经验,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使其体会到生命的意义,也能促使学生与家长合作劳动,增进亲子感情,使学生将劳动当成一种生活常态,还能促进学生之间沟通交流,使其积极创新劳动技术,促进智力发展[4]。

(三)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也是人才培育的要求。新时代背景下,学生不仅要具备崇高的思想品格,学习不同学科的文化知识,还要具备多方面的劳动技能、强健的体魄及较高的审美水平。劳动既是“五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教学的难点。提高学生的身体体质、强化学生的各项技能,是学校劳动教育的重要任务。

学校应发挥劳动教育在锻炼学生体能方面的作用,合理开展劳动教育。例如,在春天,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耕种活动,促使学生在耕种活动中,感受劳动的乐趣并锻炼身体[5]。对此,教师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为每一个小组安排相应的劳动任務,如让第一小组挖坑,让第二小组播撒种子,让第三小组用泥土将种子覆盖好,等等。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明白劳动的艰辛,感受到粮食的来之不易,还能锻炼自身的体能,提高身体素质。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不同的劳动活动。对于体质较差的学生,教师一方面可以鼓励他们从扫地和拖地做起,另一方面要运用激励的方式,提升这部分学生的劳动信心,让他们积极参与劳动,逐步掌握劳动技巧,提升个人的身体素质。对于体质较好的学生,教师应鼓励他们参与一些强度较大的劳动,并鼓励其在劳动中积极帮助同学,以更好地锻炼其身体素质,培养其互帮互助的精神。

结语

为推动劳动教育的开展,教师应设计精彩的劳动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活动,组织多元化的劳动竞赛,并借助新媒体促进学生分享劳动成果,营造积极的劳动氛围,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6]。教师还要将劳动教育与体育锻炼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五育”并举背景下,教育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劳动教育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学生应当从小培养劳动习惯,积极参加各种劳动活动,提升自身的劳动素养。因此,教师要积极推动劳动教育教学的创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劳动兴趣,使学生成长为劳动的“小能手”[7]。学校要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德育价值、智育价值、美育价值、体育价值等,全面落实“五育”融合,让学生在劳动中塑造品格,提升智慧,培养审美能力,锻炼身体,多角度促进学生发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冯建军.“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中国答案[J].教育研究与实验,2021(4):1-10.

杨丽.“五育融合”的历史演进、现实困境及实现之策:基于新发展阶段背景下的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21(4):1-10.

李政林.“五育融合”视域下劳动教育的过程逻辑与未来路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4):13-17.

韩君华,许亨洪.“五育并举”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创建的机制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21(2):96-100.

孙振东,康晓卿.论“劳动教育”的三重含义[J].社会科学战线,2021(1):230-238.

孟万金,姚茹,苗小燕,等.新时代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学校课程建设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12):40-45.

冯建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理据与策略[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7(3):5-14.

猜你喜欢

五育劳动教育身体素质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吉林省大学生身体素质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