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奎恩血液中的自我
2023-06-09李清源
李清源
[摘 要]1991至2011年,英国当代艺术家马克·奎恩(Marc Quinn)创作了5部名为《自我》(Self)的系列作品。从表面来看,作品传递出的信息是马克·奎恩对时间流逝下自己容貌变化的物理记录,是对自己过往经历的留恋和回忆。笔者认为,《自我》系列作品受到了17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所画的系列自画像的直接影响。其创作形式受到了20世纪50年代“DNA”科学进一步发现的间接影响。从创作的本质来看,这系列作品的创作是马克·奎恩对自我生命的精神性的“延续”,以及对自我生命的一种乐观、积极态度的隐喻。
[关键词]马克·奎恩;自我;血液
[中图分类号]I1文献标志码:A
马克·奎恩于1964年出生于英国伦敦,其父亲是一名物理学家,在BIPM(国际计量局)工作。奎恩从小就对他父亲实验室里的科学仪器很是迷恋,尤其是其中的原子钟。奎恩1985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罗宾森学院,在大学期间,奎恩主修美术学,辅修艺术史和历史。在大学毕业之前,奎恩已是雕塑家巴里·弗拉纳根(Barry Flanagan)的助手,在这一段学习期间,奎恩学会了翻制和铸造等技术,这为他日后创作雕塑作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奎恩是一名当代视觉艺术家,他的作品类型包括雕塑、装置、绘画。其创作使用的材料也是多种多样:血液、面包、鲜花、大理石、不锈钢,甚至是粪便。他是通过身体、遗传学、身份、环境和媒体等主题来探索创作和生命有关的艺术作品。
1997年,“英国青年艺术家”(Young British Artists,简称YBA)团体在查尔斯·萨奇(Charles Saatchi)的支持下,在英国伦敦皇家美术学院举办了一场名为“感觉”(Sensation)的艺术展覽。这次展览前后共计吸引了近30万名观众。这次展览之后,YBA成员也被评论家喻为具有前卫艺术风格的艺术团体。在这次展览上,奎恩通过一件在1991年创作的《自我》作品在艺术界里名声大噪。
1 《自我》作品创作过程
《自我》系列作品是奎恩以自己的血液为主要媒介制作而成的。他大约每六周就会去医生那里定量抽取近1品脱(约568毫升)血液,抽取好的血液会保存至专用的容器中,待数月之后,奎恩和其他工作人员将事先准备好的血液灌入用巴黎石膏翻模好的人头模具中。奎恩受到了以往学习雕塑过程中典型的翻制技术的灵感,他让相关工作人员将他的头部1∶1地翻制和脱模出来,待头像成型之后,工作人员便将约10品脱的血液灌入凝固好的模具中,待血液冷冻好之后再将模具脱离下来。这样《自我》这件作品就算完成了一大半。为了使这件“血头”作品永久地保存下去,奎恩的想法便是将其冷冻在一个零下20℃的机器中。由于“血头”与基座没有固定装置,所以其会永远悬浮在液体之间。放置了几天之后,奎恩注意到装置里面的头部有些“脏了”:冷藏空气冻结和干燥了“血头”,如果继续放任不管,“血头”最终会脱水变成粉末。于是奎恩咨询了一位化学家,并做了相关实验。最后,奎恩让工作人员用液态硅胶灌入装有“血头”的容器之中,这样就可以密封并保护作品免受空气的侵害。
1991—2011年,奎恩每隔5年就会以自己的血液为媒介创作一件这样的作品。就像奎恩所说:“对于伦勃朗来说,这(指伦勃朗自画像,笔者注)实际在每一点上都与他的个性有关,而我的个性就像是重复同样的事情,这更像是21世纪的进步愿景。[1]”很明显,奎恩的创作灵感源于17世纪荷兰画派代表画家伦勃朗所画的一系列自画像。这两位艺术家虽然用了不同的创作方式去创作自画像,但表达了几乎相同的内容:用物理方式记录了时间流逝下自己外在客观面貌的变化。这样做,其实是对隐藏在身体内部的生命力和内在精神的凝结的主观表达和客观再现。
2 《自我》作品的创作背景
正如奎恩所说:“自我是一个人最了解的东西,至少在同一时间,铸造身体让人有机会看到‘自我……我感兴趣的是揭示某种现实,并利用科学手段作为促进个人艺术的陈述。[2]”1953年,英国生物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和美国生物学家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共同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其中,他们证实了人类DNA的双螺旋结构,“表明了遗传物质的可能复制机制”[3]。这一科学的重大发现悄然影响和改变着社会的诸多方面,其中就包括了对艺术领域的影响。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关于DNA科学的讨论、著作和艺术品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这反映了DNA科学与艺术的又一次紧密结合。随着DNA技术不断地进步和突破,艺术领域更是受到这方面的启发和影响。20世纪末,受DNA科学、遗传学和遗传科学影响的艺术家逐渐增多。爱德华多·卡克(Eduardo Kac)在他的著作《生命的迹象:生物艺术及其他》中介绍了许多关于“生物艺术”概念的艺术家,卡克把这个新型的艺术创作形式定义为:“操作生命过程的艺术:以其最激进的形式,发明或改变了生物体。”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奎恩在其成长过程中显然也受到了DNA科学的间接影响。DNA科学和他父亲的工作对他的影响,与他日后所创作的一系列关于身体内部构造的作品有很大的关系。例如,《约翰·苏尔斯顿爵士的DNA自画像》(2001年)、《最终,我是完美的》(2002年)、《我们的血液》(2019年)、《我们与星星的化学构造并无二致》(2019年)等,这些作品都是奎恩以人的身体内部构造为主题所创作的作品。其中1991—2011年创作的系列作品《自我》更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
DNA科学的研究和发展与奎恩的艺术品创作之间似乎有一个共同的联系——对于人类生命答案的探寻。奎恩曾说过:“艺术是物质世界及其持续的变革能量以及情感和思想的非物质世界的接触。”笔者对奎恩这句话的理解是“物质世界和非物质世界的互相影响造就了艺术”。科学的研究成果是科学家通过理性的计算和大量的科学实验之后所得出的准确答案,而一件优秀艺术品的诞生往往是艺术家通过不断地观察社会,总结自我之后所创作的具有典型性的优秀作品,是艺术家长期思索或者一段时间顿悟下的产物。前者为社会和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后者更大的意义则在于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提供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
奎恩创作的《自我》系列作品是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巧妙结合下的结果。所有时代的艺术家都是他所处那个时代的精神的体现者或是代言人。就像王镛先生所说的那样:“现代艺术的两大特征强化个性与简化形式,仍然是衡量艺术是否具有现代性或现代感的可操作的标准。”奎恩在创作这系列作品时虽用了简单的创作形式(奎恩只是提出艺术上的创新想法,艺术创作过程的诸多步骤是由工作人员来完成的),但形式背后所蕴含的内容、时代意义和艺术价值能引人深思。奎恩利用了现代科学仪器对“血头”作品进行冷冻保存,这是坚硬的钢铁仪器与脆弱的“血头”之间的融合与碰撞。奎恩这系列的作品离不开钢铁仪器影响的这一事实,揭示出了科学仪器与生命之间的紧张关系。拔掉电源插头就会使冷冻的“血头”在短时间内化为浓血,而持续地打开冷冻装置,“血头”就会稳定持续地保存下去并且不至于形变。这背后似乎隐喻了这样一个事实——我们的生命总是脆弱的。
3 《自我》作品创作的含义
艺术源于生活,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20世纪90年代初,奎恩受到了极端派对生活的影响和离经叛道行为的打击,他大量酗酒,使身体陷入了健康危机。于是奎恩于1993年进入康复中心进行戒酒训练,在医生的帮助下,奎恩最终放弃了酗酒。显然1991创作的《自我》作品是奎恩在酗酒期间完成的,奎恩在回忆那段时期的经历时说道:“这只是在死亡与生命之间的选择。”从这个角度来看,奎恩1991年创作的《自我》还受到了这段生活经历的影响与启发。奎恩是在用血液表达他对生命的理解,以血液为媒介将这一时期的各种生活经历总结在一起,然后用艺术手段表现出来,仿佛是对这一阶段不好的生活经历的一种告别,更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期望。奎恩对艺术的理解虽然是从应对性行为出发的,但奎恩在创作这系列作品的过程中已经到达了自发的状态。这种自发的状态是内部的無动机行为,是每个人,尤其是艺术家对生命的本能(自发性)感悟,是在本质上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启示。
“血液”一词在各国的文化语境中都具有诸多象征意义,有生命的象征、死亡的象征、激情的象征及对宗教仪式的象征……在历史早期,人们把石头、泥土等制作成某一具体形状,许多情况下其实是在不同程度上对人的形象的模仿。人们用不同的方式去解释石头的生命:它是由程度不同的、显然是潜意识的内容投射在岩石之中的生命。奎恩用血液制作头像,是将他对自己生命的感受有意识或无意识(潜意识)地投射在血液中,这样制作出来的“血头”会更富有生命力,附着了奎恩的“灵魂”。血液是我们人体中真实存在的一部分,我们生命的活力依赖于血液在体内的健康流动,用血液创作出的艺术品,会给观众在视觉感官和心理体验上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而观众在看到这个由血液制作而成的头像时会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联想到和生命有关的话题或事件。血液制作成的艺术品会给人一种明显的偏向对生命感知的心灵体验。血液与头部的结合,是自我生命的一种象征,这样做也是为了给观众一种对生命理解的启发。
就像奎恩所说的一样:“我想突破雕塑的物质界限。血液是我身体中唯一可以不致残害自己的部分。”传统的雕塑在制作选材上一般使用云石、泥、铜等材料,在创作过程中雕和塑均由艺术家本人来完成。而奎恩的《自我》系列作品突破了传统的雕塑物质界限(材料创新和创作方式创新),第一是用自身血液进行创作;第二则是突破了以往艺术家在雕塑过程中全部制作步骤或大部分制作步骤由艺术家本人来完成的特征,他在制作这系列作品的过程中只参与了最重要的一部分,其余步骤都由工作人员来完成。虽然奎恩没有直接参与制作过程,但作品最终呈现出来的艺术效果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人的情感依附于血液,利用血液这种特殊的材料创作出的艺术品会比其他媒介材料(油画、水彩、素描、云石)创作出来的探讨生命的作品在传递给观众视知觉上的感受与作品内涵上更具有说服力,更具有艺术内涵的表意性和艺术肖像表现的逼真效果。
就像奎恩这件作品的名字一样,奎恩通过其创作方式来不断地对自我的本性和生命的本质进行解读和反思。奎恩表明在自己死去的时候,他会委托人用他的血液追铸一个“自我”,并用他的头颅制作一个死亡面具(Death Mask)。可以看出奎恩作为一名当代艺术家对自我和对生命理解的彻底性。当奎恩被问及创作这个系列雕塑的意义有何内涵时,奎恩说:“这系列雕塑(的意义)是关于活的,而不是死的。”显然奎恩对生命的态度是积极的,是对自我和生命的一种肯定和向往。生命和自我的话题似乎是持续的、永恒的,当被问及奎恩对人性的探索将何去何从时,他笑着回答说:“我还不知道,这就是我前进的动力……唯一的限制就在我的脑海里。”
从1991年开始,每隔5年奎恩都会用自己新的血液和新的面孔去制作一个新的“自我”,这对于奎恩来说是意义重大的。奎恩说:“提问是我作为艺术家能够继续工作的唯一途径,我喜欢那些没有答案的,但可以用一百万种方式提出的问题,我提出人们所说的想法,但他们不是答案,而是问题。”
4 结语
艺术家对生命的反思是严肃和纯粹的,纵观艺术史,每一时代的诸多艺术家都会选用不同的创作手段和方式去解释一个似乎永远不能完全定义的话题“生命——自我的生命”。艺术的魅力在于让逝去的人或事件永垂不朽。虽然伦勃朗已逝300多年,但我们今天通过观看伦勃朗的自画像,仿佛还是能够与这位伟大的艺术家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似乎还能从那张饱经沧桑的脸上读出他在经历了曲折人生之后,依然能热爱艺术,热爱生活。这种从画面当中传递出来的积极向上的能量似乎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模糊不清,反而因为经历了时间的冲刷而历久弥新。笔者以为,伦勃朗的作品如此,奎恩的作品也如此,都是通过作品传达出了一个主题——积极面对生活、热爱生命。
参考文献
[1]Fullerton E. Young British artist hits middle age:Catching up with Marc Quinn[J]. Artnews,2014(5):76.
[2]Sulkowska M. The Artistic Life,The Art Alive[J]. Art Inspiring Transmutations of Life,2010:29-37.
[3]Kozinska D. Marc Quinn Self[J]. Vie des Arts,2009,52(21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