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早期雕塑创作中的人像艺术

2023-06-09李雪柔徐健恩曲鸽

东方收藏 2023年3期
关键词:艺术魅力产生原因

李雪柔 徐健恩 曲鸽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早期雕塑创作中的人像艺术作品的造型风格、制作工艺、规格尺寸等因素进行分析、对比和研究,进而探究秦汉时期及之前中国人像题材艺术创作之魅力及其产生原因。

关键词:早期雕塑;人像艺术;艺术魅力;产生原因

历史长河奔流不息,人类文明光辉不朽,世界上诸般文明皆有着自己存在的独特意义。相较于世界其他古老文明,中国早期的人像艺术创作显得与众不同,迸发出勃勃生机,并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至今仍熠熠生辉。

对比世界其他古老文明的早期阶段,我们发现,在其他文明的人像艺术创作蔚起之时,中国却似乎走上了一条差异化的发展之路。在迄今所发现的中国早期陶器、玉器和青铜器里,多数拥有着丰富的几何形装饰花纹,或者动物造型迭出,唯獨人的形象是相对“缺席”的,个中原因有待进一步的考古研究和学术探讨。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早期雕塑创作中的人像艺术同样取得了能够比肩世界其他古老文明的辉煌成就,这对于探讨社会发展进程、解读造型艺术历史等内容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此就秦汉时期及之前人像艺术创作进行概述,我们认为这或许是一个可以引领观察中国早期人像艺术创作的切入点,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商周之前的人像艺术

已知最早的中国人像雕塑艺术作品是发现于河南省密县沟的一件小型人头陶像,为裴李岗文化遗物。尽管这件人头陶像的塑造技法比较稚拙,但仍不失为质朴传神的原始社会雕塑佳作。

目前所发现的商周之前的人像作品,除个别为全身像外,大多数为头像,把刻画面部表情作为人物形象的表现重点,这可以认为是我国早期雕塑艺术重视“写意传神”的开端。

玉器方面。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玉人首,整体呈梯形,下部略窄,中部凸起,背面凹进。正面刻有凸起夸张但又具象的人面五官:枣核形眼,圆眼珠;三角形鼻高翘,上面琢有阴线纹饰;方形嘴,牙齿外露,并有一对獠牙;边缘有耳,耳垂部有孔。头上有冠。冠、颈部、右耳下各有一孔。玉人首在石家河文化遗址中已发现多件,样式复杂,这件玉人面有獠牙,当与巫觋有关。再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人兽神像,整体近似长方形,中部厚,正面略呈微弧,边缘较薄,并有一定的钝刃感。整器部分镂雕,由一人和一兽复合而成,上人下兽。神人头戴勾云形高冠,身体两侧围绕着云形装饰,五官鲜明,三角形鼻凸出,所穿服饰臂膊及后背上饰以网格纹。神人双手合于胸前,手持一长杖形物,赤脚踏一弧形角状物。角状物下有一兽,似熊,呈投降状伏卧,双前足伸出。该玉像背面是正面纹饰的反面,饰有网格纹和瓦沟状勾云纹,可以说是非常精彩的一件人像艺术作品。

陶器方面。马家窑曾出土一件臂饰,是用泥土捏制出来的一件装饰品,十分小巧,其整体为一个人脸形的面具,然后将鸟的骨头剖开镶嵌进去作为眼睛和嘴巴,看起来很是娇憨。就这件臂饰本身来讲,其表达方式并不那么直接,反倒是有些隐喻,有些类似现代主义里强调的超现实手法。可以说,这一时期的人像艺术创作,由衷地流露出生命的自得其乐,没有进行任何刻意的夸大,而是尊重生命原本的自然形态,这是何等难能可贵而又特殊的存在。

二、三星堆时期的人像艺术

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国是一个与中原殷商王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后又在秦国的铁蹄下消失的一个古老国家,其无疑是多元文明共存的重要见证,而它也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早期人像艺术创作进入更高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时期。三星堆出土了众多极其精美的青铜人像面具,部分上面还贴有金箔,看起来与当时中原的器物大相径庭。同一时期,此类面具在中原地区十分罕见,大部分是推崇玉的润泽,反而从西方的埃及、希腊一直到美索不达米亚的两河流域都发现有黄金面具的存在,那么古蜀国这一支似乎跟外来文化有关。

从造型上来看,三星堆的面具有一种特别的美感,刀眉、栗眼、方颐、阔口、鹰钩鼻、耳垂穿孔,显得神秘而威严。同一时期,中原地区的青铜材料大部分用来制造爵、鼎等器物,而非人像,但三星堆却已经能够铸造出高1.72米的青铜神人像,加上底部的台座可达到2米,堪称青铜铸造史上的巨作。这件青铜神人像的手臂前伸,呈环抱状,手里似乎还握有权杖之类。其身着长袍,头戴高冠,脸戴面具,展现了古蜀文明精湛的铸造工艺和高超的造型艺术,显现出古蜀国的文明高度。

三、商周时期的人像艺术

商周时期,是我国进入青铜文明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在人像创作艺术上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如现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的商代晚期人面盉(图1),可以说是久负盛名的一件国宝,其整体为圆形,器腹外鼓,下垂,有流,敛口,盖作人面形,形制极为独特,风格谲奇怪异,尤其是夸张的人面,格外引人注目,体现出浓郁的神秘气息。类似的器物,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也见到一件,院方将其命名为“西周早期双龙纹簋”,其为小口、鼓腹,兽首半环耳下垂方珥,圈足外撇。整体以双龙造型为饰,器盖上为相对的柱状角和螺状角,器腹饰双龙身躯盘绕,器盖扣合时,龙首和龙身方能组成完整图形,其盖面造型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所藏人面盉如出一辙。

装饰有人面纹的青铜器也有一定数量的发现,如湖南博物院收藏的商代大禾人面纹方鼎(1959年湖南省宁乡县黄材镇出土),鼎腹的四面各以浮雕式人面作主体装饰,面部较为写实,特征突出,十分醒目。此外,湖北安居羊子山西周大墓出土了大量装饰有人面纹的铜器。

玉器在商周时期是一类与青铜文化并行发展的艺术,也是高度发展的商周文明重要的标志之一,特别是其造型和品种较之前大大增多,因此,其中的人像题材艺术作品也随之增多。比如甘肃省灵台县白草坡1号墓出土的西周玉人(图2),高7.9厘米,黄绿色玉,立像,无足。头戴高冠,广额巨目,身似着袍服,身体下方三分之二处有四条刻纹,似被捆绑四肢状,胸部有一穿孔,或可佩戴。有学者考证认为其应为“爵弁”,是在祭祀等重大活动场所才佩戴的,为墓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再如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西周中期神人纹觿,玉质莹白温润,微带浅褐色的点状沁斑。雕一抿着颏部、屈着上肢、拥有绵密的头发与鸟爪的侧身人像,身躯上满琢回旋绕转的弧线纹,整体生动自然。

除了考古出土和国有馆藏文物之外,民间收藏当中也有见到相关藏品,亦十分精彩。如在著名收藏家喜闻过斋主人邓国桢的藏玉当中,有一件商代中晚期的青白玉蹲踞人形饰,高7.4厘米,玉质泛青,背面留朱砂痕迹,呈三角立体片状。正面雕一有冠玉人,大眼,大耳,高鼻,头戴冠。玉人呈蹲踞状,手臂卷曲于胸前,屈膝,大胯两侧各有一十字圆形纹饰,羽冠及底部四角有小孔,或为固定装饰而用。背面印刻蝉纹,以简单有力的线条极形象地勾勒出人物形态。人形玉饰在商代玉雕中相对于动物纹饰来说更为少见,此类屈膝蹲踞、双手似抱拳于胸前的形象最早在新石器时代玉雕中就有出现,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和安徽凌家滩遗址均有出土。此外,还有暂集轩珍藏的西周白玉人面纹佩饰,高8.6厘米,其颊部下陷,鼻尖微凸,橄榄形眼,双勾内卷云纹形耳。头发丝根根细密分明, 阴线纤细密集。人的躯体及足部,饰抽象化鸮纹。人鸟合体玉器为西周时期的特有主题,这件佩饰图案盘曲复杂、雕工精湛细腻,为这一时期人鸟佩中的代表作。

四、秦汉时期的人像艺术

秦汉时期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具有特别的意义,是中国文化基因的形成期,但秦汉的艺术风格却截然不同。

从秦朝来看,秦俑是秦艺术特色的代表(图3)。秦俑追求写实主义,力求与实物相似,有“多、大、精、美”的特点。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按其发现顺序,依次定名为1号坑、2号坑和3号坑。从三个俑坑中已发掘出类似真人、真马的陶俑、陶马共8000余件,木质战车百余乘,青铜兵器数万件。秦俑以“单调一致的动态,以及不厌其烦的重复所造成的心理效果”来凸显整体的气势磅礴,并通过对细节的精雕细琢创造出“宏伟与精细、威武与真实”浑然一体的作品,因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根据考证,秦始皇陵兵马俑使用的是陶模分体翻制、套合、粘接技法,然后对五官、铠甲、衣饰等细部进行艺术加工。中国人像写实主义在秦俑几乎达到最高峰,此时的雕塑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相比较都毫不逊色。兵马俑的出现不仅仅是中国人像艺术的一个巨大飞跃,也是考证秦帝国军事建设的重要依据。如其中的轻装步兵俑,头绾圆形偏右髻,身穿交领右衽衣,外披铠甲,腰束革带,下着短裤,足蹬方口齐头屦。面部表情威武刚毅,五官刻画写实。左手自然下垂,右手四指略弯,可能原手握有兵器。此类武士俑出现在秦俑1号坑中最前列的先锋队伍中,符合先锋部队“轻足善走”这一特点,同时也说明兵马俑是按照秦国军队的真实状况塑造的。

进入汉朝后,当楚汉融合,楚国的浪漫主义情怀融入西汉社会的方方面面。这一时期,文化艺术创作强调仁德温和,那是一种柔软的智慧。从人像创作艺术表现来说,汉朝远不同于秦朝那般让人生畏,而是有种包容的美。如徐州博物馆馆藏的西汉长袖舞俑,顶发中分,脑后垂髻,身着右衽曳地长袍,上体前倾,左臂自然垂于体侧,右臂高高上举,长长的衣袖如瀑布似地垂落,双腿微微前屈,好似一个舞蹈结束后的施礼动作。舞姿轻盈,潇洒飘逸,右腿略前,左腿稍后,腰肢自然摆动,使身体保持重心平衡,反映出汉代工匠高超的审美情趣和炉火纯青的雕塑技艺。还有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西汉早中期玉舞人佩,玉人制作精致,眉宇五官深浅有致,衣袖和裙摆则利用凹弧起伏的层叠形式,创造出轻薄透亮、层次分明的视觉效果,乃汉朝人像艺术创作之精品。

五、总结

本文通过对中国早期雕塑创作中的人像艺术作品的造型风格、制作工艺、规格尺寸等因素进行分析、对比和研究,进而探究秦汉时期及之前中国人像题材艺术创作之魅力及其产生原因。可以说,中国早期的人像题材艺术创作,是对时代精神和物质文明的深刻诠释,更是对生命本身的一种娓娓道来,相信这种故事会有很多人喜欢倾听的。

参考文献:

[1]粟技科.论三星堆青銅人像雕塑的艺术特征[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8.

[2]熊英琴.试论秦俑的人体美[D].西北大学,2014.

[3]唐荀.古拙朴厚 意在形先——两汉陶俑及其特征浅析[J].电影评介,2007(20):83-84.

[4]刘铁军.中国古代人像雕塑略论[J].美术大观,2004(04):48-49.

[5]曲石,孙倩.我国新石器时代雕塑人像的研究[J].中原文物,1989(01):39-46+59.

作者简介:

李雪柔(1998—),女,汉族,江苏徐州人。长春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美术学、综合实验艺术。

徐健恩(1996—),男,汉族,吉林长春人。长春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美术学、综合实验艺术。

通讯作者作者简介:

曲鸽(1970—),男,汉族,吉林榆树人。硕士生导师,长春师范大学教授,研究方向:综合材料绘画。

猜你喜欢

艺术魅力产生原因
播音主持艺术魅力及创新空间
系列犯罪的地域化问题研究
关于声乐钢琴伴奏艺术魅力的有效思考
浅析企业劳资纠纷产生原因及化解对策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浅谈梨园戏《郑元和》
《美丽人生》中的二元对立
漫谈河南豫剧的“哭戏”
试论动漫影片中色彩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