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贪兽、蝜蝂与《不足歌》

2023-06-08

党员干部之友 2023年6期
关键词:木盆孔府老太婆

□ 矫 发

黎青/图

去曲阜拜谒“三孔”(孔府、孔庙、孔林),犹对孔府内宅照壁上那幅状似麒麟的动物印象深刻。其名为“贪”,是传说中的贪婪之兽。尽管在它的脚下和周围全是宝物,连“八仙”的宝贝都为它所有,但它并不满足,还想吃掉太阳,最终落海而死。诚如作家康拉德所言,它“有一种奇怪的贪婪,好像要吞下所有的空气,所有的土地,所有在他面前的人”。

驻足画前,感慨颇多。孔府将贪兽画于此处,意在警醒后世子孙“戒除贪欲”。而今,各地游人沐浴孔府崇尚清廉的传世家风,也从这个怪兽开始。这个叫“贪”的怪兽,藏在人的内心深处,只要有了合适的土壤、气候、水分,它就跳将出来,露出青面獠牙,把人的美好前程咬得千疮百孔、七零八落。

贪的程度有深有浅,有重有轻。比如吃自助餐,满目都是好菜肴,烤鸭、炸鱼、鲜虾、牛肉、羊汤、馄饨、金丝面,还有各种新鲜时蔬,恨不得都夹到自己盘里,舀到自己碗里,其实早已超量,还要一个劲儿地往嘴里送。这就是一种贪——贪食,长此以往吃下去,放纵贪欲,早晚吃坏了肠胃,吃出乱七八糟的毛病来。由此可见,贪是一种病,一种能致死致残的病。“贪(贪欲)嗔(怨怒)痴(愚昧)慢(懒惰)疑(疑心)”为佛教五毒,“贪”居其首。民谚云:贪字头上一把刀,人心不足蛇吞象,足见贪心猛兽——这把软刀子的杀伤力。

年少时听老师讲读《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深恶痛绝童话里那个贪得无厌的老太婆。渔夫救了一尾小金鱼,小金鱼意欲报恩。而老太婆借机命渔夫向小金鱼要木盆、住高楼、当贵夫人,小金鱼一一满足她的要求。最后她狮子大开口,近似疯狂地要当海上女霸王,还要小金鱼在眼前服侍。小金鱼知其欲壑难填,摇尾而去。老太婆的痴心妄想灰飞烟灭,一切又回到当初的“三件套”:老(太婆)、小(木房)、破(木盆)。这似乎佐证了《聊斋志异》中说的“贪字近乎贫”。“贪”字拆开即:“今”与“贝”。今者今日,贝者财富,所谓今日之财;“贫”字拆开即:“分”与“贝”,与财分离,没了财富不就是一贫如洗吗?由“贫”入“贪”,由“贪”入“贫”,皆一念之间耳!

“世之嗜取者”聚敛资财,贪得无厌,“唯恐其不积”,一旦东窗事发,或被罢官撤职,或被贬谪流放,或被绳之以法。“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至死不悟,近于危坠,不知戒。“嗜取者”不择手段,追名逐利,“贪取滋甚”,最终走向不归路。“滋甚”恰如惊心之叹,剑指贪入膏肓。“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墨吏敲骨吸髓,雁过拔毛,贪相纤毫毕现。亦应了《诗经》之咒语:“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贪,本质上就是一种无节制的疯狂占有。占有就是被占有。什么意思呢?比如你占有了一件稀世珍宝,你就被这件稀世珍宝所占有。你觉得放在哪里都不安全,放在哪里都有被人偷走的危险,交给谁也不放心。还有,既然有了一件了,还想觊觎更好的另一件。于是你就寝食难安,成了稀世珍宝的奴隶。占有欲望越强烈,被占有的几率也就越来越多,最终把你困住困死,让你欲罢不能。

老子曾有三问:“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即名誉和生命谁最亲近?身体和钱财谁最重要?得到虚名和钱财与失去生命和健康哪个更有害?对此三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不同的答案也会决定不同的人生走向和结局。其实,孰轻孰重,人人都清楚,人人都会掂量。可为什么在具体的场景中会出现颠倒呢?有人说,名和利的诱惑力太大了,看得见,摸得着,嗅得到。看透名利,看淡名利,看破名利,保持定力,难乎其难。难在哪?难在近视,难在迷糊,难在侥幸心理,难上加难——最难战胜的敌人是自己。顽固的贪念,狡猾的贪心,与日俱进,与时俱增,每每想占上风。唯其破难而进,逆流而上。胜之,则柳暗花明,大道通途,人生会升华为更高的格局。

老子在“三问”之后又提出了应对之策——“两知”:即知足不辱,知足不会遭困辱;知止不殆,知止不会遇危险。足,是满足,知足是容易满足;止,是适可而止,别走过了头,过犹不及。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一切都悔之晚矣。

明朝的朱载堉曾写过一首《不足歌》,传诵至今。流传的版本挺多,然劝谏讽喻之意异曲同工,溢于言表。兹誉录如下版本,可作为《蝂传》的通俗解读:

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思娇柔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

门前买下田千顷,又思出门少马骑。

槽头拴了骡和马,又思无官被人欺。

一品当朝为宰相,还想山河夺帝基。

心满意足为天子,又想长生不老期。

一旦求得长生药,再跟上帝论高低。

不足不足不知足,人生人生若奈何。

若要世人心满足,除非南柯一梦兮。

《孙子兵法》有三十六计,俱是锦囊妙方。社会越是喧嚣浮华,越要沉淀净化自己;名利越是唾手可得,越要心如止水,敬而远之。人生若想蹄疾步稳,我建议用第三十七计:知足知止。

猜你喜欢

木盆孔府老太婆
段落(2)
一个好办法
狼与老太婆
一个好办法
孔府名肴——“带子上朝”
孔府宴大件——神仙鸭子
澡盆、浴缸及其他
孔府的年节楹联
电视坏了
老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