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T模式无缝隙护理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恢复的效果分析
2023-06-08林敬丽邵爱花李晓倩
林敬丽 邵爱花 李晓倩
河南濮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濮阳 457000
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具有极高的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及复发率。颅内血肿清除术能尽快解除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缓解颅内高压及脑疝、降低由血肿压迫导致的继发性脑损伤,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命质量。但由于患者术后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语言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1-2]。故术后给予科学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模式是指临床多个学科相互协作,共同诊断、防治某一疾病的模式,具有专业性、针对性的优势,已逐渐应用于多种疾病的临床护理中,并取得了满意效果[3-4]。无缝隙护理是通过科学管理模式将所有护理环节串联、无缝衔接,强调护理的完整性、连续性、细节性,从而有效提升护理工作质量[5]。本研究通过病例对照分析,以探讨MDT模式无缝隙护理用于HICH术后患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20-03—2022-10收治的HICH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符合HICH诊断标准及颅内血肿清除相关手术指征[6]。(2)术后意识清晰,交流沟通功能正常。(3)随访资料齐全。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脏器功能不全及凝血功能障碍。(2)合并严重颅脑外伤、肿瘤、动静脉畸形患者。(3)合并其他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疾病者。研究共纳入符合上述标准的HICH患者106例,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和联合MDT模式无缝隙护理组(观察组),每组53例。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低流量吸氧,定期翻身叩背,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规范应用脱水、止血、控制血压等药物。加强口腔护理及饮食指导。指导患者适时进行肢体功能康复锻炼。出院前嘱患者出院后合理膳食,适当运动,遵医嘱服药和定期复查。电话随访,1次/月。了解患者用药、疾病恢复情况,并给予针对性答疑、解惑。观察组接受术后MDT模式无缝隙护理干预:(1) 组建MDT无缝隙护理小组,制定无缝隙护理干预计划。组员包括手术医师、病区护士和运动康复、心理、精神、营养等科室的医护人员。通过查阅资料、与患者家属沟通交流、咨询专家等方式,明确HICH术后护理要点、重难点,及患者需求,共同制定MDT无缝隙护理干预计划,并统一培训考核,确保小组成员考核合格。组建术后MDT无缝隙护理QQ或微信平台,邀请患者及家属加入。(2)MDT无缝隙护理的实施。① 全程心理疏导:术后住院期间由心理或精神科医护人员全面评估患者情绪状态,鼓励其表达内心真实感受,针对其性格特点和术后不同阶段的心理和照护需求,开展个性化、连续性心理疏导。嘱家属多关心、陪伴、理解患者。出院后通过QQ、微信视频方式,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可邀请既往恢复良好的患者在群内互动交流,分享康复成功经验及心得,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②早期加强肠内营养支持和完善居家科学膳食指导:术后由营养师评估患者每日所需能量,为患者配置全营养混合液,通过鼻胃管或鼻肠管持续匀速泵入。出院后指导患者合理选择膳食,根据运动量科学控制热量及食盐摄入量[7]。③全面开展康复教育:由手术医生、病区护士及营养、康复科室医护人员结合患者病情、身体素质,并根据术后住院和出院后恢复期间不同阶段康复特点,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康复运动方案,包括良好肢位摆放、被动活动训练、平衡训练、吞咽训练、言语功能训练等。说明HICH术后康复需要一个较长期过程,其间规范用药维持血压稳定、保持良好心态、早期开展康复训练和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等,均是巩固手术效果和提高术后生活质量的关键。术后住院期间借助健康手册、自制科普视频等方式,向患者介绍HICH术后住院期间康复锻炼事项,如怎样从床头坐位逐步过渡到床边坐位,说明站立、缓慢行走和日常生活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宣讲术后感染、脑水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营养不良、压疮等常见并发症等的原因、表现和预防措施。出院后通过QQ、微信公众号,由病区、康复、营养、心理或精神等科室医护人员各自负责更新“术后康复训练指南”“术后注意事项”“术后家庭护理方法”“术后并发症预防”“自行穿衣、洗漱、进食、如厕等术后康复锻炼对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的重要性”“如何保持健康心态”“术后科学饮食”等内容,1周/次,提醒患者及家属阅读。不定期邀请患者加入同伴教育交流群,在相关科室医护人员的指导和监督下,相互间在群内分享治疗、康复经验,并及时解答患者疑问。④优化康复锻炼规范化的监督流程:术后由康复科医护人员评估患者病情改善程度、训练计划完成度等,1次/周,及时反馈上级医师,必要时调整康复运动方案。出院当天为患者制定康复运动方案打卡表,嘱患者出院后每周将打卡表发送至微信群,护理人员每周选出康复运动计划完成度最高的3位患者,给予小礼品奖励。对完成度较低者及时予以提醒和鼓励,帮助其居家期间可早期识别、预防并发症。术后住院及出院后,在患者活动区域安置防滑等设施,减少意外摔倒[8]。2组均连续干预3个月。
1.3观察指标(1)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2组神经功能、肢体功能:分值分别为0~42分、0~50分。分数越高,表示神经缺损、肢体功能障碍越严重。分别以Barthel指数(BI)、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评估2组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总分均为100分,分值与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呈正相关。以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2组负性情绪:总分均为100分,得分与焦虑、抑郁程度呈正相关。(2)并发症:感染、营养不良、压疮。
2 结果
2.1基线资料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2.2 NIHSS、ODI、BI评分干预前2组患者的NIHSS、ODI、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NIHSS、ODI、IB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各项评分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干预前后NIHSS、ODI、BI评分比较分)
2.3 SAS、SDS、GQOL-74评分干预前2组患者的SAS、SDS、GQOL-74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SAS、SDS、GQOL-74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各项评分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干预前后SAS、SDS、GQOL-74评分比较分)
2.4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HICH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HICH发病急促,患者多缺乏思想准备及对疾病、治疗和康复等的基本认知,心理应激严重;加之术后恢复期间患者肢体的神经、运动功能出现不同程度障碍,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导致心理压力较大,甚至对生活丧失信心,严重影响治疗及康复训练的规范性和依从性[8]。
常规术后护理的重点在于改善患者的生理状态,以护理人员在住院期间实施为主,无法及时对患者不同康复阶段进行全面、系统、完整的持续性和专业性干预,不利于提升康复效果。MDT模式无缝隙护理是针对HICH患者的心理、生理、疾病、手术和康复特点,多个学科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并相互协作,通过无缝衔接措施环环相扣,为术后患者提供院内院外、时间和空间上全方位、持续性、系统性的心理支持、康复教育、饮食指导、运动训练和有效监督等措施。从而帮助患者随时随地获取有关知识,有效缓解焦虑、无助情绪,持久维持健康心理状态,保证了日常营养摄入,使康复锻炼和常见并发症预防措施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完整性、连续性。患者的神经、肢体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并发症发生风险得到合理控制,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得到不断提升,为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奠定了坚实基础[3,9]。本研究结果亦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SAS、SDS、NIHSS、ODI、BI、GQOL-74等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充分表明了MDT模式的无缝隙护理应用于HICH患者的良好效果[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