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olidWorks的电动汽车雨刷器设计及运动仿真

2023-06-08于晓丽李仰欢李玉娟

机电信息 2023年11期
关键词:运动仿真三维模型

于晓丽 李仰欢 李玉娟

摘要:汽车雨刷器是雨天安全行驶的首要保障,鉴于此,针对某一汽车前窗尺寸,结合雨刷器的基本构造及运行原理,对汽车雨刷器各部分构件进行尺寸设计计算,并在SolidWorks建模环境中得到虚拟样机,借助SolidWorks中的Motion模块完成运动仿真,经运行模拟,两个雨刷器之間无运动干涉,证实结构具备合理性,能够满足雨天行车要求,且雨刮片质心速度运动曲线、质心加速度运动曲线、质心角速度运动曲线、质心角加速度运动曲线呈现周期变化。

关键词:汽车雨刷器;三维模型;运动仿真;周期变化

中图分类号:TH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0797(2023)11-0032-04

DOI:10.19514/j.cnki.cn32-1628/tm.2023.11.008

0    引言

Mary Anderson于1903年发明了手动雨刷器,并不断改进完善,注册了专利;1962年,Robert Kearns根据人的生理特征发明了电动间歇雨刷器,即眨眼雨刷,并与福特汽车展开了历时33年的维权之争,最终胜诉。如今,沈阳工业大学的金映丽等人[1]利用Matlab中的SimMechanics模块对雨刷器进行了运动仿真,为结构优化和改善提供参考;王昕灿等人[2]优化了雨刷器结构,扩大了雨刮面积,并利用ADAMS完成了运动仿真。雨刷器自始至终服务于广大驾驶者,而雨刷器的结构及性能能从根本上影响行车安全,所以,致力于雨刷器结构的设计与完善具有现实意义。

SolidWorks作为一款三维建模软件,因具备操作简易、功能强大的优势在工业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3],其内置模块Motion能够对机构运动进行仿真[4-6]。雨刷器总成由雨刷电机、减速器、铰链四杆机构、雨刮臂及雨刮片等组成[7],本文基于SolidWorks对汽车雨刷器进行结构设计与运动仿真,为工程实践与应用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

1    雨刷器结构设计及三维建模

1.1    设计要求

对某型号汽车的车窗尺寸进行测量,为140 cm×75 cm,该尺寸在汽车领域较为普遍,具有一定的设计研究意义。雨刷器运动应平稳、不卡顿,具有一定周期性,且为保证驾驶员清晰的视野范围,国家发布了相应的标准。标准规定是从驾驶员位置和视角考虑的,前车窗玻璃上擦净的区域A、B分别为98%、80%[8],具体如图1所示。

雨刮片目前已标准化,考虑到互换性与更换便捷性的因素,雨刷器尺寸结构设计时应尽量采用标准雨刮片。

在雨刷器挂刷的一个周期内,起刮前,雨量较大,应保证较高的雨刷速度,保持驾驶员前方视野明朗;回刮时,雨量较小,可适当降低雨刷器速度,进一步刮净雨水,需设置急回运动满足要求,且急回运动能保证较高的工作效率[9]。

1.2    尺寸综合及三维建模

为便于控制雨刷器转速,雨刷器采用雨刷电机驱动,其结构原理为雨刷电机经蜗轮蜗杆减速器,利用连杆将运动传递给刮臂,故选用曲柄摇杆机构,需满足杆长条件,即最短杆与最长杆之和小于等于其余两杆,且最短杆为连架杆[10]。根据玻璃尺寸,设定曲柄摇杆机构机架的长度为210 mm,为保证较大的挂刷角,且使其具备急回特性,得到曲柄摇杆机构的两极限位置,其中曲柄长68 mm,连杆280 mm,摇杆150 mm,如图2所示。

如图2所示,极位夹角为机构处于两个极限位置时曲柄之间的夹角,根据余弦定理求极位夹角θ为:

行程速比系数为:

根据正弦定理可知,摆角Ψ=85°>80°。根据上述计算,该尺寸下的雨刷器具备急回特性,且摆角达到85°,挂刷面积较大,尺寸的设计与选定具备合理性。

对于雨刮臂尺寸的确定,为满足互换性要求,尽量采用标准雨刮臂,雨刮臂标准尺寸有250、280、330、350、380、400、425、450、475、500、530、550、560、600、630、650、670、700 mm。前车窗宽度750 cm,预留雨刮片的尺寸,选定两雨刮臂的尺寸为400 mm与500 mm。最终根据雨刮臂及车窗的尺寸,参照相应的国标,选定雨刮片为14 in(35 cm)与26 in(65 cm),分别对应副驾与主驾驶员的视野。

雨刷器分为对刮与顺刮,鉴于人机工程考虑,且为保证两雨刷器能协调运动,充分保障主驾驶员的视线,本文采用顺刮方式,通过平行四边形机构控制两雨刷器同步运动。前车窗长为140 cm,为避免机构与车体发生冲撞,平行四边形右铰链与玻璃右侧留有50 mm余量,并设定两机架之间的长度为650 mm。雨刷电机选用永磁直流电机,便于实现转速调节。综合上述尺寸及结构,基于三维建模软件在SolidWorks中得到雨刷器结构简图,如图3所示。

2    运动仿真及结果分析

2.1    模型的导入及计算过程

Motion作为SolidWorks的一个高性能内部插件,具有简化约束过程的优势,能够对复杂机械系统进行运动学及动力学仿真,从而得知其结构系统是否会发生干涉,并可得到相应的速度曲线、加速度曲线、角速度曲线等输出,以便进行更深入的记录与分析,为研究人员进行结构改善与优化提供有力参考[6]。本文借助SolidWorks Motion完成运动仿真及数据输出的整体过程,如图4所示。

2.2    曲线生成与分析

在SolidWorks Motion运动仿真插件中,减速器减速比设定58,设置三组(低、中、高)不同转速进行运动仿真,得到对应的动画展示,运动过程中无卡涩、振动现象,两雨刷器未发生运动干涉,满足基本的运动要求。选择其中一组转速(雨刷电机转速为1 450 r/min)为研究工况,得到对应的质心速度曲线、质心加速度曲线、质心角速度曲线、质心角加速度曲线进行分析。

如图5所示,选择左右雨刷器质心速度曲线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整体上两者曲线趋势相同,步调一致,协调性较好,挂刷一周的周期T=2.5 s,能够对较大的雨量进行挂刷,保證视野清晰。但是,由于结构设计过程中刮臂和刮片的尺寸差异,质心处于雨刷器的不同位置,故质心线性速度并不相同。

在以上结论的基础上,针对左雨刷器的质心速度、加速度、角速度、角加速度进行分析,如图6所示。图6(a)为左雨刷器线性速度曲线,起刮最大线性速度达1.5 m/s,回刮最大线性速度0.76 m/s,起刮阶段速度整体高于回刮阶段,具备急回特性;图6(b)为左雨刷器线性加速度曲线,最大加速度约达到10 m/s2,且存在加速度尖点,对雨刷器结构提出了更高的强度要求;图6(c)为左雨刷器角速度曲线,其曲线轮廓与线速度曲线相似,起刮最大角速度达175(°)/s,回刮最大角速度90(°)/s,同样具有急回特性;图6(d)为左雨刷器角加速度曲线,加速度变化较大,存在加速度尖点,受力情况较差,在设计优化中应将其考虑在内。

3    结语

目前,汽车雨刷器是保障驾驶员视野较为有效的手段与方法,而汽车雨刷器的结构关乎其性能及交通安全。

本文针对某种较为普遍的汽车前车窗尺寸,提出一种设计思路与方法,基于SolidWorks软件环境,结合曲柄摇杆机构与平行四边行结构完成结构的设计、建模,并借助SolidWorks内高性能插件Motion完成相应的运动仿真,得到各速度曲线,证实雨刷器同步运动,呈现周期性,无相互干涉,但存在线性加速度与角加速度尖点,为结构优化提供了方向与参考。

[参考文献]

[1] 金映丽,马礼鹏.基于Matlab&Solid Works的雨刷器运动仿真研究[J].机械工程师,2017(10):52-53.

[2] 王昕灿,吴子健,杨闯,等.基于ADAMS和Pro/E的汽车雨刮器结构设计[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1):37-41.

[3] 贾宝贤,赵万生.SolidWorks在工业造型设计中的应用[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3(4):116-117.

[4] 李大磊,丁天涛,程建民,等.基于SolidWorks Motion的空间摆动机构的运动分析[J].制造业自动化,2011,33(22):70-71.

[5] 鲁士军.SolidWorks/Motion在机械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技巧[J].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2006(4):58-60.

[6] DS SOLIDWORKS公司.SOLIDWORKS Motion运动仿真教程(2016版)[M].杭州新迪数字工程系统有限公司,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7] 杨保成,苏秋,焦洪宇.汽车雨刮器设计及运动仿真[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8,56(9):56-58.

[8]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GB 11562—2014[S].

[9] 冯立艳,梁会硕,蔡玉强,等.曲柄摇杆机构的急回程度分析与探讨[J].南方农机,2021,52(3):7-9.

[10] 孙桓,陈作模,葛文杰.机械原理[M].7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收稿日期:2023-02-28

作者简介:于晓丽(1991—),女,山东齐河人,助教,研究方向:机械结构设计。

猜你喜欢

运动仿真三维模型
矿山虚拟环境三维模型系统优化方法研究
一种悬架运动仿真快速建模方法研究
汽车虚拟驾驶培训系统的设计开发
某型飞机襟翼机构显示动力学仿真研究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矿产资源监管体系建设
基于Quest3D虚拟分层装配及运动仿真的设计应用
三维激光扫描在核电维修中的应用
基于DIMINE软件地质模型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