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四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5.8%
2023-06-08
5月9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3.32万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较一季度的4.8%加快一个百分点,其中4月单月进出口3.43万亿元,增长8.9%。在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的条件下,我国外贸韧性得到彰显。
具体来看,前四个月出口7.67万亿元,同比增长10.6%;进口5.65万亿元,增长0.02%。从出口产品看,前四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4.44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占出口总值的57.9%。其中,受新能源车出口拉动,汽车出口同比增长120.3%。从外贸主体看,前四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7.05万亿元,同比增长15.8%,占我国外贸总值的比重超过五成。从贸易伙伴看,前四个月,东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进出口总值为2.09万亿元,增长13.9%,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5.7%。欧盟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进出口为1.8万亿元,增长4.2%,增速较一季度加快2.2个百分点。我国对美国和日本进出口则分别下降4.2%和下降2.6%。此外,同期,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4.61万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对哈萨克斯坦等中亚五国,沙特阿拉伯等西亚北非国家进出口分别增长37.4%和9.6%。
中国与厄瓜多尔签署自贸协定
据中国商务部网站5月11日消息,中国与厄瓜多尔当天签署自由贸易协定。这是中国对外签署的第20个自贸协定。至此,厄瓜多尔成为中国第27个自贸伙伴。
商务部国际司负责人介绍说,根据减让安排,中厄双方将分别对90%的税目相互取消关税,其中,约60%的税目在协定生效后立即取消关税。在具体产品方面,中方实施零关税的产品将全面覆盖厄方主要出口产品,协定生效后,厄产的香蕉、白虾、鱼、鱼油、鲜花和干花、可可和咖啡等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时,关税将从目前的5%~20%逐步降至零。同时,厄方也将对中方主要出口产品实施零关税,协定生效后,中国产的塑料制品、化学纤维、钢铁制品、机械器具、电气设备、家具装饰、汽车及零部件等大多数产品进入厄方市场时,关税将在目前5%~40%的基础上逐步削减取消。
联合国上调今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5月16日发布《2023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年中更新报告,将2023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从年初预测的1.9%上调至2.3%,将2024年增长预期从2.7%下调至2.5%。
这份报告将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从年初预测的4.8%上调至5.3%,将美国和欧盟的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从0.4%、0.2%上调至1.1%、0.9%。其他主要经济体中,2023年日本经济增长预期低于年初预测;英国和俄罗斯经济将出现萎缩,但萎缩幅度好于年初预测;巴西经济增长预期略高于年初预测。
报告认为,2023年世界经济状况好于此前预测。受疫情延宕、乌克兰危机、气候变化、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等因素影响,世界经济恐将进入长期低增长阶段。
美银行业危机外溢风险增加
美国区域性银行太平洋西部银行5月11日公布的一季度财报显示,该行一季度末存款显著减少,引发市场担忧。今年3月以来,美国已有硅谷银行、签名银行和第一共和银行先后爆雷倒下。当前美国银行业,尤其是规模偏小的区域性银行正面临存款流失、资产价值缩水、不良资产风险上升等挑战。此外,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违约风险也加剧了银行业困境。
专家警告,危机仍未平息,而且可能继续蔓延并对金融市场造成冲击,其外溢风险尤其值得关注。美联储数据显示,截至4月26日,美国商业银行存款总规模不足17.2万亿美元,与去年12月17.8万亿美元左右的水平相比减少约6000亿美元。其中,小型商业银行存款规模从5.63万亿美元下降至5.32万亿美元,缩水约3100亿美元。美国商业地产空置率上升,贷款违约率也有所回升。
分析人士认为,银行业危机还将削弱美元全球主导地位和信誉。2007年至今,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从不到一万亿美元左右飙升至逾八万亿美元,其资产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扩表的真实意图,从维护金融稳定转为向全球分摊成本。
2022财年日本经常项目顺差继续大幅下降
日本财务省5月11日公布的国际收支初步统计报告显示,受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及日元贬值等原因影响,2022财年(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日本经常项目顺差比上财年大降54%。
报告显示,2022财年日本经常项目顺差为9.23万亿日元,与上财年相比减少10.93万亿日元,连续五个财年减少,且降幅较上财年继续扩大。
货物贸易方面,2022财年进口额大幅增加35%至117.68万亿日元,出口额增加16.3%至99.62万亿日元,进出口相抵后货物贸易逆差扩大至18.06万亿日元。货物贸易巨额逆差是日本国际收支状况显著恶化的最主要原因。服务贸易方面,由于研发及咨询等领域逆差有所扩大,2022财年服务贸易收支逆差增加至5.28万亿日元。
受益于日元贬值等原因,2022财年包括利息、红利等在内的日本海外投资收益大幅增加,达到35.56万亿日元。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双双呈现巨额逆差情况下,海外投资收益保持增长是日本维持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原因。
印度重啟百亿美元芯片激励计划
据外国媒体5月10日报道,印度正在准备重新启动此前的一项旨在提振本土芯片制造能力的100亿美元产业激励计划。
印度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着手布局芯片产业发展,在芯片设计领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芯片制造能力是短板。由于国际形势变化和供应链风险增加,印度意识到发展本土芯片制造能力的急迫性。为此,印度在2021年12月宣布一项100亿美元芯片产业激励计划,旨在吸引全球芯片制造商投资设厂,印度政府将向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最高达项目成本50%的财政支持。
据报道,印度政府起初只给企业45天申请财政支持的窗口时间(从2022年1月1日开始)。最终只有几家公司提出申请,其中包括印度亿万富翁阿尼尔·阿加瓦尔的韦丹塔资源有限公司、台企鸿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的一家合伙企业,以及高塔半导体有限公司。截至目前,上述企业都没有取得明显建设进展。印度计划允许企业再次申请,直到100亿美元激励计划用完为止。
近年来印度的芯片消费量不断上升。市场研究机构预测数据显示,到2026年,印度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到640亿美元左右,是2019年的三倍。
美国科技巨头裁员潮令爱尔兰“打寒战”
据法国媒体报道,每当总部设在美国的跨国科技企业公布季度财报时,爱尔兰都柏林“硅谷码头”的雇员们都会“打寒战”,因为这些巨头20多年前就将欧洲总部建在了这里。以脸书母公司元宇宙平台公司(年营收首次出现下滑)为代表,增长放缓导致各大企业纷纷裁员。爱尔兰已受到这股浪潮的影响:谷歌裁员240人、推特裁员140人、英特尔裁员130人、微软裁员60人。数字产业工作岗位的减少首先就意味着税收减少。
爱尔兰政府十分关注美国科技巨头将要缴纳的税负,因为它对这笔资金有着彻底的依赖。从20世纪80年代起,爱尔兰用12.5%的全球最低企业税率吸引了欧洲市场上的大量跨国公司。除了科技企业之外,爱尔兰还吸引了辉瑞和默克等大型药企。外企如今占到爱尔兰全部企业税收入的一大部分。
爱尔兰央行3月公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如果这种放缓(现象)加剧或时间拉长,爱尔兰对科技行业的依赖就会令国内经济增长、就业、税收等方面面临风险。
阿根廷央行上调基准利率至97%,系今年第四次加息
5月15日,阿根廷中央银行宣布加息600个基点,将基准利率由91%上调至97%。这是阿根廷央行今年第四次加息。
阿根廷央行当天发表声明说,此次加息的主要原因是阿根廷4月通货膨胀加剧。阿根廷国家统计与人口普查研究所5月12日发布报告说,阿根廷4月通胀率为8.4%,过去12个月累计通胀率达108.8%,今年以來累计通胀率为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