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叶菜类蔬菜栽培及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2023-06-08张亚前

吉林蔬菜 2023年2期
关键词:叶菜类害虫病虫害

张亚前

我国农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着力打造菜篮子工程种植基地,设施蔬菜发展较为迅速,带动当地增收致富。叶菜类蔬菜全年种植面积扩大,为了进一步促进蔬菜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对叶菜类蔬菜种植技术进行优化,健全病虫害绿色防控制度,才能有效保障叶菜类蔬菜生产与品质。

种植叶菜类蔬菜时,种植人员需要综合考虑区域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对种植管理活动进行规范,以促进叶菜类蔬菜产量提升和蔬菜种植效益拓展。对于叶菜类蔬菜在生长期间所发生的病虫害,需要改变滞后的防治方式,全面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在确保病虫害防治成效前提下,促进蔬菜质量安全水平提高。

1 叶菜类蔬菜栽培技术

1.1 选择蔬菜品种

要确保蔬菜栽培效益就必须对叶菜类蔬菜品种进行科学筛选,确保其丰产性好、抗病性强,能适应本地环境条件。

1.2 选择栽培地块

实现蔬菜产量目标必须选择适宜种植地块,通常要求地势高,土质肥沃和排灌方便,严禁种植连作地块和排水不良地区。

1.3 种子催芽

实施播种工序前,需要进行浸种催芽,促使苗齐、苗壮。在催芽过程中需要结合考虑叶菜品种决定催芽温度。以芹菜为例,适合在阴凉湿润环境里生长,在15℃~20℃条件下易发芽。栽培人员先进行3~4小时晒种处理,然后将种子浸泡于清水中,持续10小时左右。浸泡后用水冲洗种子表面黏液,放于阴凉通风处摊铺晾晒。达半干状态时,将盛有芹菜种子袋以绳吊深井内,催芽处理约一周。油麦菜和生菜也可应用井吊催芽处理。茼蒿需要25℃~30℃温水浸种约24小时,然后置于15℃~20℃环境下催芽2~3天。

1.4 温、湿度控制

叶菜类蔬菜种植效益直接受大棚内温湿度因素影响,栽培人员需根据蔬菜生长习性及棚内实际状况对温湿度进行科学调控,促使蔬菜生长状况好转,蔬菜产量和品质都有保障。一般午间棚内气温偏高,应及时进行通风以促进棚内温度下降。入夜后棚内温度处在较低水平上,需及时关闭大棚以增加棚内温度。还要结合蔬菜品种类型,调节棚内湿度,以免引起病虫害。

1.5 水肥管理

进行叶菜类蔬菜栽培需科学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并结合化肥使用,以免化肥对蔬菜营养效果造成影响。设施蔬菜因其生长环境封闭性强,水分蒸发速度慢,易增加各种病虫害发生几率。所以蔬菜浇水可采用膜下滴灌技术,不仅能满足蔬菜对水分生长要求,还能对棚内湿度进行科学调节。

2 叶菜类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

2.1 农业措施

2.1.1 培育壮苗。所选叶菜类蔬菜品种要具有高产、抗病特点,做好苗期管理,培育无病壮苗。通过培育壮苗,可提高蔬菜植株抗病力,减少病虫害控制数量,降低总体控制成本。

2.1.2 轮作换茬。为减少各种土传病害发生机会,必须实行轮作倒茬技术,切忌同一块地连种植某种蔬菜品种。所施有机肥要确保充分腐熟,以免将病虫引入土壤。同时适当加大有机肥施用量,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有机质含量,促进蔬菜长势及抗病性能。

2.1.3 调控温湿度。按照20℃~30℃和15℃标准,分别对白天和晚上棚内温度进行调控。如果棚内温度不科学,不但蔬菜生长受影响,而且天敌成活率下降。调控实践需要栽培人员科学设定每日放风时间并采用膜下滴灌和暗灌代替以往大水漫灌,以促进棚内温度控制和减少各种病害的发生。

2.1.4 土壤消毒。休闲期栽培人员需要彻底清除棚内的作物残体和杂草,规范化整地工作和水肥同步施用,待田间持水量达60%时,再盖地膜封闭温室顶棚,时间约为半个月。这将使土壤温度达到更高水平,并有效地杀死土壤有害生物。

2.2 物理防治

2.2.1 种子处理。播种前应搞好晒種或浸种,前者在阳光下曝晒种子,一般持续2~3天,以促进种子表面粘附病菌的消灭。后者用消毒液浸种,以促进各种病菌被杀死。具体执行时需结合叶菜类蔬菜常见病虫害种类对消毒液进行科学筛选。如大白菜栽培地块易发生霜霉病,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药液浸泡种子。

2.2.2 诱杀技术。该方法充分利用害虫光敏性和色敏性强的特点,并借助光波和彩色板对害虫进行集中处理。其中光诱杀和色板诱杀技术是当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技术。光诱杀就是利用害虫趋光性,在蔬菜行间安装太阳能杀虫灯和频振式杀虫灯,引诱害虫成虫并促进菜地上落卵量减少和害虫虫卵基数下降。色板诱杀是利用害虫趋色性,通过田间黄板和蓝板有色板集中诱杀害虫。一般每板能诱杀害虫成虫400头,有效期约100天。应用色板诱杀技术需要结合害虫种类选用有针对性色板。如以斑潜蝇和白粉虱为主的害虫则以黄色粘板为主。以蓟马类害虫为主的蓝色粘板。为确保害虫的诱杀效果,则需经常更换色板。

2.2.3 防虫网隔离。该方法通过人工方式建立屏障,可有效控制烟粉虱和菜青虫多种害虫,可明显减少农药使用数量和用量。该技术应用前需要对土壤进行精细化处理,彻底铲除前茬作物残枝和杂草等,并杀死土壤内残留虫卵。

2.3 生物防治

该方法是利用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有效地控制有害种群。 该技术使用时不产生污染、残留等现象,害虫的天敌不被杀死,疗效好,成本低,现已被广泛应用。

2.3.1 天敌防治。天敌生物能有效地杀死害虫。对叶菜类蔬菜在生长期间常发生的烟青虫和菜青虫,可用赤眼蜂加以控制。以棉蚜和桃蚜为对象的害虫可用烟蚜茧蜂防治。具体执行时需结合害虫类型筛选出对应天敌生物以确保天敌防治效果。

2.3.2 细菌、抗生素防治。在对叶菜类蔬菜病虫害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可以应用细菌,抗生素以及其他生物方法。细菌防治就是把某些害虫易受细菌感染这一特点加以利用,并借助细菌进行害虫控制。若以菜青虫为靶标,则可用白僵菌侵染后死虫进行防治。对于鳞翅目害虫的幼虫可以应用苏云金杆菌之类的方法。对于小菜蛾菜青虫之类的害虫,可用病毒和BT可湿性粉剂混合用药控制其危害。抗生素防治抗生素液体的使用可控制螨类害虫。

2.4 化学防治

绿色防控并非全面禁止化学药剂应用,是按照有关技术规程进行科学安全应用和补充性应用。应从“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角度阐述化学农药给生态环境带来的污染与危害,并提出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牢固确立绿色发展理念和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统一的方针,根据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要求,在农业生产中强化农药合理使用;还要加强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推广植物源。

2.4.1 选用农药和器械。在对叶菜类蔬菜病虫害进行防治时,需结合病虫害发生种类对防治药物进行科学筛选,确保高效,低毒和低残留的特点。还可施用米螨和丁醚脲这两种特异性农药,这两种农药不直接杀死害虫,但通过干扰其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而促进其逐渐消亡,影响下一代的繁衍。与此同时,应大力推行低容量和超低容量喷雾技术,并把有针对性地施药方法加以运用,以促进施药质量的提高。所选药械要求雾化效果好,避免滴药、漏药、跑药、冒药等不良现象,从而可降低用药量,提高防治效果。

2.4.2 安全科学用药。不同种类药剂应交替轮换施用,力求避免病虫抗药性的发生,否则影响施药效果。必须把农药施用的技术规程要求落到实处,对用药量和用药次数严格把控,实行安全间隔制度。如蔬菜达不到安全间隔期就需推迟收获,以避免有害物质超标的不良现象发生。

还应积极开展绿色防控新技术的引进、示范与推广工作,筛选出适合本地情况的技术,以促进叶菜类蔬菜绿色防控。鉴于一些人思想观念陈旧,需结合电视、广播、网络媒体,广泛传播绿色防控在叶菜类蔬菜中的价值与意义,有利于菜农树立绿色防控意识。宣传期间同步举办技术培训活动,向菜農传授病虫害识别和绿色防控技术知识,督促菜农用药水平提升。

总之,叶菜类蔬菜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直接影响着农民收入水平和区域绿色农业全面发展。为此,有关部门需要进一步推动技术宣传和普及,引导菜农摒除落后栽培理念和病虫害防治方式,对蔬菜种植过程进行优化,积极采用绿色无公害防治技术促进叶菜类蔬菜生产质量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徐长路.无公害蔬菜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吉林蔬菜,2019(4):44-45.

[2] 张艳洁.蔬菜绿色防控栽培技术与管理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9(23):73-74.

[3] 岳学松.优化农业生态栽培绿色蔬菜技术研究[J].商品与质量,2020(8):128.

[4] 柳忠涛.浅谈有机蔬菜种植中绿色防控措施的应用[J].现代园艺,2020(7):193-194.

猜你喜欢

叶菜类害虫病虫害
叶菜类蔬菜机械化收获技术及研究*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吃蔬菜有个“321模式” 三两叶菜类,二两其他类,一两菌藻类
叶菜类蔬菜多品种多茬口高效栽培技术
枣树害虫的无公害防治
农业害虫的冬季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