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策略
2023-06-08裴菲
摘 要:从目前初高中的化学教学现状来看,初高中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导致学生在进入高中阶段之后,难以适应化学的学习节奏.因此对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展开探究,以期为学生搭建初高中化学学习的桥梁,帮助学生顺利的适应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
关键词:衔接教学;教学策略;高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3)06-0140-03
就目前初中化学的教学现状来看,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的难度不深,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抗拒心理.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学生无法很好地适应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学习问题.因此教师要从初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和难度出发,制定出更为合适的教学策略,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过渡.
1 培养学习方式
高中阶段的化学知识容量变大,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要能够从初中阶段的宏观视角,转变为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所以在初中阶段,教师要避免让学生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去进行学习,而是要树立起平衡的观念,引导学生深入的对物质的结构进行分析.
比如在“盐类的水解”教学当中,学生需要去解答盐的水溶液是中性的吗?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先引导学生对不同的盐进行分类,帮助学生完成其意识上的过渡,树立起分类的意识,然后再经由实践操作,让学生根据现象来对比分析,从而掌握不同溶液的酸碱性,帮助学生更好的去掌握物质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含义,在此基础上基于微观视角,了解其发生的原因,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弱电离子的存在将会影响到溶液的酸碱性.
2 创设教学情境
在全新的教学背景下,化学评价体系要
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进行考查,其中学科素养就是要求学生要能够在真实的情境当中运用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科能力.在学科素养当中,微观和宏观是学生在进行化学学习时必须要具备的视角和意识,通过宏观来还原其微粒之间的作用,借助微观来透过现象看本质,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引导学生从化学现象当中去进行学习,掌握化学学习的规律,从而帮助其更加顺利的完成重难点知识的掌握.
比如教师可以借助对关键词的搜索,帮助学生去理解核心概念,利用图表等方式带领学生去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的解决方式.同时在实验教学当中,教师也要借助微观和宏观之间的结合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思维模式,提高其化学综合素养.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电导率来测定氢氧化钡溶液和硫酸溶液,在反应过程当中电导率的变化,学生借助实践操作,能够更好地感知到离子浓度的变化导致溶液导电性出现变化,并且让学生借助小组讨论的方法,去总结离子浓度发生变化的几种类型,开动学生的脑筋,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化学思维能力,实现宏观和微观的有效融合.
3 注重培养认知能力
目前,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主要遵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基于生活现象来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讲解,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思维特点,让学生从自己的直接经验出发去获得感性的认知,从而加深对抽象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初中生首次接触到化学,所以对于这一全新的科目,学生需要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去学习新的内容,学生在没有知识框架的前提下,很容易会对这一科目产生畏惧心理.进入到高中阶段,化学教学的深度明显加深,知识容量也在扩大,要求学生要从微观和宏观的不同视角去分析化学的反应,能够知道并了解化学的概念,并且掌握其物质发生反应的全过程,认知视角的变化,造成了初高中化学教学之间的脱节.因此教师在初中阶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让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高中階段的化学学习.教师要从初中的教学现状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初高中化学教学的问题来提出相应的解决方式,采取更为合适的教学策略,来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工作.初中阶段的学生其思维模式有了一定的发展,所以能够站在化学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是由于其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运算能力上的欠缺,导致学生无法准确地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当中的问题.所以在高中阶段,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这一思维特点,从学习方式出发,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学习能力,以完成重难点知识的教学.4 依据教学内容做好衔接工作
4.1 物质分类方法
高中化学的第一章节教学的内容是《物质的分类》,由此可见,对物质或者其性质进行分类至关重要,将其作为初高中衔接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之前所学的内容,同时也为学生接下来的物质转化学习做好准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物质的不同分类来掌握其中的性质,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化学意识,能够意识到性质是由结构所决定的,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化学观念.例如,电解质的教学既是对初中所学内容的巩固,同时也为接下来的化学反应原理分析做好准备,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初步了解过复分解反应,知道其生成的是气体、水和沉淀.高中阶段再一次学习到这一反应时是对该知识的深化,不止生成气体、水、沉淀,同时还有弱电解质.借助环环相扣的教学方式,能够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消除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畏惧心理,帮助学生更好的转换学习的视角,学会站在宏观和微观来看待化学现象,把握化学原理和本质,从点到面的将知识点扩散开来,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从简单的化学反应深入到去分析其中物质的不同转化类型.教师可以在教学当中,从学生原有的知识认知出发,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在问题探究中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里,从而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化学知识基础,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是初中阶段的主要化学反应类型.但是当学生看到3CO+Fe2O32Fe+3CO2时,却无法根据自身的认知来对其进行明确的划分,因此为了更加准确地对这一反应进行定义,学生就必须要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从而顺利地完成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基于此辐射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掌握其发生的原因,用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方式,帮助学生系统的学习,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掌握化学学习的逻辑规律.
4.2 物质结构知识
初中化学教学更加注重从宏观的角度去看待物质,所以学生基本都能够掌握物质的性质以及其用途.在高中阶段则强调了宏观和微观之间的关系,通过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中展示了二者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能够基于其反应的原理,来掌握其中的变化因素.
比如教师可以将初中阶段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转变成元素周期表,在其中标志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让学生能够掌握原子半径以及其化合价的变化,通过不断地学习,让学生能够从所学的内容当中去总结出学习的方式和规律,从结构知识的角度来完成初高中化学学习的衔接.4.3 化学实验方法
初中化学实验主要是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从比较简单的实验入手,给予学生直接经验,让学生能够从简单的现象当中去分辨物质.到了高中阶段,第一个实验就是氯气的制备,从原本简单的实验操作深化到实验设计,学生不仅需要完成实验操作,同时还要能够对实验的装置进行分类,并且能够熟练地掌握整个实验的设计过程.
4.4 认识有机物
有机物在初中阶段并不是学习的重点,而到了高中,学生需要掌握不同类型有机物的性质,并且能够从实际生活出发去分析不同有机物当中的营养物质,因此相对于理论学习来说,又增加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体现出了化学学习的生活特点,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应用意识.
5 注重教学引导
初中阶段,学生学习化学的时间并不长,所以其化学知识基础并不扎实,因此当其进入到高中阶段时,面对更为复杂抽象且知识体量更大的化学知识时,很容易会产生迷茫之感,教师要考虑到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用合适的引导方式来帮助学生面对知识断层的情况,降低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抗拒心理,不断地培养学习的热情.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当中,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工作,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来进行适当的引导,不仅要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化学知识基础,同时更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在课堂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问题引导、实验活动等,让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自主思考,以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当中,具备良好的合作意识.初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兼容部分高中的内容,扩充课堂的容量,为学生打下一定的基础,防止进入到高中阶段出现知识脱節的情况,造成学生产生学习上的焦虑情绪.化学是初中阶段新增的一门学科,其教学主要是以听讲练的模式为主,而进入高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具备较强的解题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训练学生能够在大段的文字当中抓取关键词,掌握所学内容,避免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去进行学习,在教学完成之后,应配合例题来加深学生的印象,遵循其记忆的规律来不断地重复,避免学生遗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利用习惯来形成学习的惯性和动力,提高学生的化学能力.进入到高中之后,学生所学的知识会更加的复杂和抽象,所以在课堂当中,学生往往会将注意力集中于理论知识上,而忽略了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这一学习盲点,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利用良好的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形成应用的意识,做好知识的内化,
参考文献:
[1] 王晓燕.浅谈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9):46.
[责任编辑:季春阳]
收稿日期:2022-11-25
作者简介:裴菲(1988.2-),女,甘肃省武威人,研究生,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化学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新中考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以兰州市为例)》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1]GHB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