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探索
2023-06-08董雅静
董雅静
摘 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国有企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是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企业绩效评价对于引导企业管理行为具有导向作用,其中绩效评价指标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与客观性。本文系统分析 “管资本”“世界一流”“创新”“绿色低碳”等发展要求,以此优化构建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管资本;世界一流;创新;绿色低碳;绩效评价
DOI: 10.19840/j.cnki.FA.2023.02.003
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逐步完善。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我国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积极贯彻改革方针,陆续发布了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的方案、实施意见以及授权放权清单等[1-2]。不难看出,新一轮国企改革正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3],我国国有企业已经进入了资产资本化、股权多元化的新阶段,传统“管人管事管资产”模式在监管内容、监管对象、监管方式等方面都迎来明显的挑战和压力。
世界一流企业由“培育”转入“加快建设”阶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从“培育”到“加快建设”,彰显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性、紧迫性[4]。国有企业作为我国企业中规模大、资金实力雄厚、产业影响力突出的企业群体,在培育和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方面具有其他企业不具备的优势[5]。
创新驱动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对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专门部署。从“实施”到“加快实施”,反映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紧迫需求。在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国有企业已经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力量,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对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构建新发展格局有重大现实意义[6]。
“双碳”工作的“绿色思维”逐步推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决策,对推动绿色发展作出了系统部署。在践行“双碳”路径过程中,国企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主体和骨干力量[7]。
企业绩效评价对于引导企业管理行为具有导向作用,其中绩效评价指标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与客观性。传统绩效评价指标以财务绩效指标为主,即主要从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经营增长等财务维度对企业的经济运行情况进行绩效评价,但在上述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传统企业绩效评价的内容已不能全面满足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新时代新征程,有必要重新优化构建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8]。
一、指标选取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绩效评价是一项严肃的工作,绩效评价的结果质量与指标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存在直接关系,在构建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被评价对象的经济环境、行业情况、业务特点等,在考虑评价指标勾稽关系的前提下科学选择指标[9]。
(二)重要性原则
根据二八定律,在构建绩效评价指标时应重点关注对企业发展最关键的指标,对于国有企业尤其是央企而言,由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应重点关注国资委近年来在央企考核、高质量发展、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等领域提到的“一利五率”、高质量发展监测等相关指标,以确保与出资人目标相一致[10]。
(三)系统性原则
绩效评价是对企业整体运行效果的评价,在指标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应全面、充分考虑影响绩效结果的因素,按照科学性、重要性的原则从盈利、效率、风险、经营增长等方面系统地构建指标体系[8]。
(四)经济性原则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主要是为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提供操作依据,因此可行性、可操作性是最基本的要求,对于难以收集的数据要根据评价目的、管理要求等适时取舍[10]。
二、指标选取的依据
目前企业绩效评价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国资委发布的《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评价标准分为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标准和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标准,由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状况、资产质量状况、债务风险状况和经营增长状况等四个方面,二十二个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指标和战略管理、发展创新、经营决策、风险控制、基础管理、人力资源、行业影响、社会贡献等八个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指标组成。但随着国资国企改革的深入推进,评价维度需要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不断更新和完善。
借鉴相关“管资本”绩效评价指标文献资料,在“管资本”的背景下,绩效评价侧重于对企业国有资本回报水平、资本运作效率、资本安全能力、价值增长能力等评判[8],主要是在中央企业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对盈利能力状况、资产质量状况、债务风险状况、经营增长状况四个方面的指标按照“管资本”的逻辑进行优化完善。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指导意见》,提出企业在全员劳动生产率、净资产收益率、经济增加值率等方面达到全球同行业领先水平。2023年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强调,聚焦推进高质量发展全面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加快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国资委进一步优化中央企业经营指标体系为“一利五率”,即利润总额、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并提出“一增一稳四提升”的目标。上述指标的明确提出正是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重要输入。
借鉴相关“创新”评价指标文献资料,现有研究主要从企业的创新投入、创新过程、创新产出、创新效率等维度进行评价[11]。
借鉴近年来“碳绩效”评价指标文献资料,现有研究文献中主要从平衡计分卡、碳财务绩效、绿色低碳、投入产出关系及碳评价“3E” (经济、能源、环境)或“5E”( 经济性、效率性、公平性、效果性、环境性)等不同角度构建碳绩效评价指标体系[12-14]。
三、指标体系的构建
基于上述指标选取的原则和依据,笔者建议融合“管资本”“世界一流”“创新”“绿色低碳”等发展要求优化构建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为评价维度,包括盈利回报、资产质量、风险监测、价值增长、资本布局、创新能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八个评价维度;第二层为指标层,即为各评价维度的具体指标。
盈利回报、资产质量、风险监测、价值增长、资本布局、创新能力维度聚焦“管资本”“世界一流”和“创新”视角,在已有文献“资本回报、资本运作、资本安全、价值增长”的基础上考虑资本布局情况、国资委考核中央企业的“一利五率”指标、世界一流全员劳动生产率、净资产收益率、经济增加值率以及创新投入与产出等方面指标,系统评价国有企业的经济运行和价值创造能力。其中盈利回报从资本回报、资产利用、现金收益保障、成本控制的角度考虑,采用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进行评价;资产质量从创造收入、消耗成本、回收现金的角度考虑,采用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资产现金回收率指标进行评价;风险监测从资本结构、偿债能力、现金周转的角度考虑,采用资产负债率、带息负债比率、营业现金比率指标进行评价;价值增长从经营增长、资本增值、劳动效率、单位增加值的角度考虑,采用利润总额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经济增加值率指标进行评价;资本布局聚焦主责主业,采用主业集中度、主业毛利率指标进行评价;创新能力聚焦创新投入和产出,采用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每万元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指标进行评价。
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维度聚焦“双碳”目标,绿色发展主要关注国有企业在环保、能源资源循环利用和节约方面的情况,采用环保投资率、能源资源循环利用率、能源资源节约率指标进行评价;低碳发展主要关注节能降碳先进技术应用及碳排放控制情况,采用节能降碳先进技术应用率、碳排放消耗量指标进行评价。
上述优化构建的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打破了传统财务绩效评价的思维,全面承接了国企改革、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即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既要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注重防范风险、布局优化、创新驱动,还要强调绿色低碳,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四、应用思路及展望
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企业自身,在应用上述指标体系对企业开展绩效评价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被评价对象功能定位、所处行业、发展阶段、业务类型等进行分类赋权评价,防止“一刀切”。通过对八个维度评价内容权重的合理分布引导企业高质量发展,保证绩效评价结果的公平公正。
同时,在选择绩效评价的对标对象时,应结合国资委等权威机构发布的绩效评价标准值等进行评价,同时对准企业所处行业的一流国内、国际企业等标杆进行对标评价,推动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核心競争力。
另外,还应在得出绩效评价结果后瞄准短板指标,加强诊断、深度剖析、追根溯源,对优化路径、关键节点、预期成果等制定详细的提升方案,对绩效表现优秀的指标总结管理经验,加强推广分享应用。
此外,笔者建议今后还需加强企业绩效管理、过程的评价研究,如企业各项经营活动、金融活动对绩效影响的评价,绿色低碳管理、实施情况对绩效影响的评价,持续深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AFA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资委. 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为何转与如何转?[EB/OL].[2019-11-28].Http:// www.sasac.gov.cn/n2588025/n2588134/c12869626/content. html.
[2] 谭啸.关于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的几个问题探讨[J]. 中国发展观察, 2020(Z7): 120-122.
[3] 刘志强. 转向“管资本”央企活力足[N]. 人民日报,2021-11-3(18).
[4] 周雷. 聚焦关键全力突破央企加速迈进世界一流[N]. 经济日报, 2022-7-26.
[5] 索寒雪. 二十大后国企改革围绕现代化国家主题将更加深化[N]. 中国经营报, 2022-10-26.
[6] 李红娟,刘现伟. 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创新引领作用[N]. 经济日报, 2022-07-29.
[7] 钱勇. 国企要做实现“双碳”目标的排头兵.经济参考网, 2021-12-27.
[8] 王济民,赵奇. “管资本”背景下国有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财务与会计,2016(12):22-23.
[9] 何佳.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如何构建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J]. 中国产经, 2021(5):49-50.
[10] 蔡立新,高蔓莉. 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财务绩效评价[J]. 财会月刊, 2021(1):44-51.
[11] 梁丽华,周丽莎,郭彦男. 基于多维度视角的国有企业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国有资产管理,2021(12):48-52.
[12] 阳秋林,刘婕. “双碳”目标下我国企业碳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探析[J]. 财务与会计, 2022(3):57-60.
[13] 生艳梅,孙丹,周永占, 等. 低碳视角下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16(1):25-27.
[14] 张莹,张彩平. 企业碳绩效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J]. 财会月刊, 2016(19):95-97.
(编辑:冯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