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3-06-08黄丽贞
摘 要:趣味游戏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教育资源。在小学数学课程活动中运用趣味游戏,能够让学生在“玩中发现”“玩中领悟”“玩中体验”,积累更多的知识经验、学习经验,选择最佳的学习方案、学习方法,提高数学课程活动质量。文章指出,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展示趣味游戏的育人价值、功能,教师就要围绕小学生的个性特
征、喜好,灵活设定趣味游戏的内容、形式、规则,让学生在“趣味游戏”的引领之下扎实、全面地掌握数学知识,从而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逻辑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趣味游戏;小学数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11-0042-03
引 言
小学生处于培养习惯、锻炼思维、提升能力的重要成长阶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转换教育角色,不应完全主导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学习过程,而要借助趣味游戏,拓宽学生的数学知识视野,让学生在探索数学课程知识期间,感受到一种乐趣和成就感,塑造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同时,在小学数学趣味游戏活动中,教师既要注重乐趣与轻松感,又要具备掌控课堂、维护秩序的能力,这样才能够展示出“趣味游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价值,让学生可以集中注意力,专注地探索知识、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和探索能力[1]。
一、趣味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活跃数学课堂教学氛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趣味游戏活动,能够为学生营造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更专注、更用心地参与数学课堂活动,使学生提出自己的学习问题,满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用学生熟悉的游戏形式讲解数学知识,降低数学知识难度[2]。例如,在剖析“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教师可以利用“对比游戏”,让学生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概念,探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区别,从中发现数学知识规律,培养学生用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全面掌握相关数学知识。
(二)增进师生、生生间的情感
在数学课堂活动中开展趣味游戏活动,能够增进师生、生生间的情感。在正式开展数学课程活动之前,教师需要为学生“量身定制”数学游戏。在此期间,教师需要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综合学习情况,以学生的视角看待问题、设定方案,赢得学生的信任与理解,如此学生会把教师看作自己的良师益友,从而更配合数学教师开展工作,提高数学课程活动效率[3]。例如,在讲解“圆柱”知识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平台开展“找朋友”数学游戏活动,为学生呈现不同类型的物体,并鼓励学生从中寻找圆柱,师生用心讨论与交流,共同营造趣味、活跃的课堂氛围,增进双方的情感。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趣味游戏的原则
(一)适时、适度原则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运用“趣味游戏”时,教师要遵循适时、适度的原则。并不是所有的数学知识都适用于游戏教学,教师要针对一些核心、难点知识设计
“趣味游戏”,让学生在趣味游戏的指导下,更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激发探索知识的积极性。
(二)主体性原则
在小学数学课程中运用趣味游戏,教师一定要遵循主体性原则。趣味游戏内容、形式的设计,以及趣味游戏的引入时机,都需要围绕学生真实的知识水平、学习水平灵活设定。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拥有探索知识的勇气和自信心,打造幸福的数学课堂,展示趣味游戏的育人价值。
(三)指导性原则
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应用趣味游戏,教师要遵循指导性的原则,为学生提供更优质、贴心的教育服务。教师在开展趣味数学游戏活动期间,要适时做出指导、纠正,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难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趣味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基于“互联网+趣味游戏”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提出,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需要通过符号、游戏、想象、模仿、语言来发展学科能力。小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获取,主要取决于自身的感知能力,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看到的事物。因此,教师需要利用“互联网+趣味游戏”的形式讲解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探索数学知识,收获更多的经验。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利用在线素材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学生的思维特征设定教学方案,让学生迅速投入数学游戏情境中,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4]。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填数游戏”的形式展示重点、难点知识,借助Scratch设定过关游戏,让学生通过扮演电影《疯狂动物城》中的动物角色来闯关。动物角色游戏活动既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又如,在讲解“排队问题”时,教师可以把游戏设置为多个难度级别,这样既能够增强数学题目的挑战性、启发性,也能够让理解能力薄弱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扎实掌握基础知识。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趣味游戏”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全面掌握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在数学课堂导入环节应用“趣味游戏”
在数学课程活动中,在课堂最开始的时候,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最佳的,学生渴望探索新的知识。因此,教师要在数学课堂导入环节开展“趣味游戏”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明确本堂课需要重点掌握的数学知识,让数学教学活动有较强的导向性。例如,在讲解“平移与旋转”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设定“拼图游戏”,为学生展示各种形状的纸片,让学生利用纸片自主制作图形,独立完成拼接、平移等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发挥教育辅导的作用,灵活导入、讲解“平移与旋转”数学知识,多和学生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体验、想法等,让数学活动顺利开展。同时,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很容易出现注意力转移、分散的情况,因此,在数学课堂导入环节,教师要利用趣味游戏使学生用心、专注地探索数学知识。例如,在讲解“三角形的分类”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形状不同的三角形,让學生对这些三角形进行分类,并自主讲述三角形的特征,通过自主实践掌握新授课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围绕生活元素设计趣味游戏,让学生在课堂开始的时候,就感知到探索数学知识的意义和必要性。例如,在“认识货币”课程活动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的时候,为学生创设“我是超市小当家”的趣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意识到自己对货币的了解较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5]。
(三)围绕教学内容灵活引入数学趣味游戏
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征,围绕不同的数学教学内容,灵活引入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趣味游戏,为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自主性和自觉性,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首先,在正式讲解新的数学知识前,教师要先带领学生复习旧的知识。通常情况下,教师会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去回忆学过的知识,这样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厌倦心理,对此,教师可以利用趣味游戏使学生自主复习知识。如在讲解“8的乘法口诀”时,教师可以通过“找朋友”趣味游戏开展复习活动,营造轻松的复习氛围,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其次,数学知识来自实际生活,因此教师可以围绕生活元素设计趣味游戏,让学生从中体验生活、积累知识。例如,在“认识人民币”这一课的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改变照本宣科的课堂教学形式,通过“超市购物”的形式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又如,在讲解“10之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数的分解和组成”等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找伙伴,手拉手”的趣味游戏,把1到10这些数字用挂牌的形式发给学生,让学生记住自己的数字挂牌,然后让学生自由组合。此过程既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又能够让学生在趣味氛围中扎实掌握知识。
(四)通过竞赛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教师不仅要检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还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讲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落实“立德树人”理念。教师可通过竞赛游戏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例如,在小学数学复习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多种形状的七巧板和玩具,在竞赛游戏活动中,评选出一位认识图形最多的学生。同时,教师还可以灵活调整数学竞赛游戏难度,让学生把多个图形组建成一个新的图形,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教师也可以利用竞赛游戏活动,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自主性。例如,在讲解“分数的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卡片,让学生在卡片上写出运算符号、分数、整数,随意组合卡片,最终评选出快速求得答案的学生。这样就能够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生动化展示出来,还能够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成就感,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又如,在讲解“可能性”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投骰子”的竞赛游戏活动,让学生通过同时投掷两个骰子,相互比较点数,了解“不可能”和“可能”的事件。学生在投骰子竞赛游戏活动中,能够明确哪些事件可能会发生、哪些事件一定不会发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
(五)利用趣味游戏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小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探究能力有待提升,面对一些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通常无法理解、接受。因此,教师要利用趣味游戏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熏陶、引导之下,有技巧、有目的地探索数学知识,提升认知水平和探究能力。首先,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信息的影响。教师应该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获得更大的学习动力,从而更专注地参与数学知识的探究。例如,在讲解“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夹子、橡皮、记号笔、笔记本等实物,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为这些物品标注价格,并鼓励学生计算这些物品的价格,使其沉浸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在活动中能够对人民币有全面的认知,锻炼运算能力。其次,要想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教师需要创新数学游戏形式,让学生在动口、动脑、操作中实现数学知识的整合、梳理,让自身的数学知识体系更完整。例如,在讲解
“图形的拼组”时,教师可以设定“过生日”的游戏活动,为学生创设生活教学情境。学生在“过生日”游戏活动中掌握蜡烛小棒的各种摆法,还拥有了更多相互合作的机会,与其他同学共同摆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又如,在讲解“轴对称”知识期间,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对折一张白纸,猜测一下最终会得出哪些图形。学生通过操作类的游戏活动,可以拥有更多实践机会,从而对“轴对称”的相关知识形成全面的认知。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趣味游戏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趣味游戏”作为知识载体,把数学理论知识和趣味游戏活动融合在一起,为学生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投入数学实践活动,从而积累数学知识,提升知识运用能力。另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围绕学生的兴趣爱好设定教育方案,展示趣味游戲的教育价值,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张屹,王珏,谢玲,等.小学数学PBL+CT教学促进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的研究:以“怎样围面积最大”为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
39(08):70-82.
王昂昂,陈亚琴,刘雯.Scratch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以《长方形的周长》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1,17(31):213-215.
张汉新.在游戏中找数学,在快乐中长智慧:小学数学游戏教学运用的策略[J].教育观察,2020,9(15):
126-127.
史福天.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以二年级数学教学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
(07):179.
冉瑞彪.寓教于趣,寓学于乐:数学游戏在小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218.
作者简介:黄丽贞(1979.6-),女,福建龙海人,
任教于漳州市第二实验小学,一级教师,大专学历,曾获漳州市龙文区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