斫一张诸城古琴,让清音悠远
2023-06-08崔秀娜
诸城以古代东夷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而闻名于世,被誉为“舜帝之都”,人杰地灵、文化富饶。苏东坡在这座小城曾写下众多诗词,这其中又以《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最为著名。
初夏,来诸城采访诸城古琴的斫琴人李加涛。一进入他居住的小院,就被满目的翠绿所吸引。荷花、喇叭花、绿色的菊花,都开得刚刚好,再抬头看院墙外的蓝天,内心涌起来的都是舒畅。
李加涛长相文弱,个子高高的,有着一双清亮的眼睛。这双眼睛在跟你聊天时,是温和愉悦的。一提到“诸城古琴”,这双眼睛就开始闪烁着亮晶晶的光,就仿佛盛夏的荷花上一滴露珠反射出太阳的光,灿烂明媚。
无意中填补了空白
2014年7月10日,潍坊当地媒体《潍坊晚报》以《首床“诸城造”古琴揭开面纱》,对李加涛在自家车库内斫制出古琴予以详细报道。报道中提到了“李加涛斫制出的这张古琴填补了诸城古琴斫制的空白期”。
诸城既是“諸城琴派”的故乡,也是中国古琴的发源地之一。相传,诸城古琴制作始于虞舜,他制作出了五弦琴。至周代,文王、武王各加一弦,称“文武二弦”,成为七弦。2010年,诸城派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教组织授予“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诸城曾诞生过众多的古琴名家,如“琅琊三王”(王心葵、王冷泉、王心源)。但后期,诸城古琴斫琴师几乎绝迹。
2012年,李加涛到朋友家串门,无意被他家传出的悠扬琴声所陶醉。想到自家孩子活泼好动,便动了自己制作一张古琴的念头。自己本身就是个木匠,制作一张琴有什么难的?诸城既然是诸城古琴的发源地,那就索性斫制一张诸城古琴!
不懂制作步骤,他就自己摸索;没有木材,他就挨家挨户去收木材。李加涛看似文弱,但骨子里始终有一种不服输的劲。终于,整整花费两年时间,他斫制的第一张诸城古琴面世了。他儿子兴奋地拿着这张古琴去找老师,老师激动地抚摸着古琴,连连赞叹:“这才是我们真正的诸城古琴啊!”
如今,儿子已经长大,也开始学习其他乐器。李加涛便把这张古琴挂在这座小院“亨丰堂”中厅墙上,以示初心。
3年、近百道工序,制成一张古琴
“哇哦!这些木材好香啊!闻起来好舒服。”在“亨丰堂”院子的一间屋内,记者被这里堆放的木材所吸引。这些杉木和梓木就是李加涛用来制作古琴的木材,是他从各地收集来的。杉木用来做古琴的面板,梓木用来做古琴的底板。
每块木材上,都有他标注的年月,如“201308”“201406”。李加涛是一个做事细致严谨的人。也唯有这份严谨,才让他能够成为诸城古琴斫琴师。因为斫制一张诸城古琴需要近百道工序,这一道道工序,除了严谨,更要耐心!
在“亨丰堂”院子的另一间屋内,摆放着李加涛制作古琴的各种工具。这里就是他的工作间。墙上悬挂有刚制作完成的琴胚、正在等待刷漆的古琴、即将制作完成的古琴等等。它们成排站好,像一个个威武的武士。待制作完成的那一刻,它们发出的第一声琴声,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当李加涛告诉记者,这一张张古琴制作需要历时3年时,记者觉得惊讶。“让我向你细细道来。”李加涛笑道。“一张古琴的制作步骤有很多,需要选料、定式、造型、槽腹、辨音、微调、定音、合琴、配件、靠木漆、裹夏布、上粗胎、上中胎、上细胎、粗打磨、中打磨、精打磨、试音、调厚薄、再定音、上面漆、推光、上弦等。”这才是真正的匠心啊!
“我们要对得起这门手艺。”李加涛脸上满满的谦逊。“这近百道工序,你也可以偷懒,但古琴会说话。缺一个步骤,古琴就缺了灵魂。”
曾有琴友建议李加涛每年多制作几张古琴,毕竟他的家庭条件并不富裕。但李加涛拒绝了,对于他来说,既然选择了斫琴师这条路,就必须遵循初心。
他对古琴的爱是刻在骨子里的。所以他有很多习惯,比如爱木材。每到一处,他都四处寻找好木材。碰到好木材,他的眼神中就闪烁着光,嘴里喃喃道:“好啊!好啊!”
每张古琴都被他视为自己的孩子。因为他们之间相处了3年,他看着古琴从简单的木材,一步步长成。这时光中,浸透了他的辛劳和爱意。所以,每当有古琴被琴友买走,他的内心中总会泛出丝丝不舍。
琴友们最喜欢的“李老师”
采访之前,李加涛询问记者他的琴友能否前来参加?记者爽快地答应了。当时记者以为他的琴友也就几位。没想到采访当日,他的琴友哗啦啦来了一大批。后来得知,这还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他的琴友多达100多位!李加涛被他们昵称为“李老师”。
今年56岁的姜永华就是李加涛的琴友之一。“我以前从事的工作需要严谨细致,整个人也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自从退休以后,认识李老师,跟他学弹古琴,我的整个生活都变得松弛自在了。”姜永华很感激李加涛。
采访中我们发现,李加涛的100多位琴友都是因为感激他才聚集在他身边。究其原因,是李加涛一直在免费教琴友弹琴,而且经常举办活动,让大家一起交流。只要爱好学、愿意学,都可以到“亨丰堂”小院来。大家弹弹琴、喝喝茶、聊聊天,小院里没有世俗的喧嚣,只有悠扬的古韵琴声。
对于李加涛来说,斫琴人只是他的一重身份,他最喜欢的还是做琴友们的“李老师”,向他们传授诸城古琴文化。他会从诸城古琴的基本弹法入手,教他们一步步认识诸城古琴、了解诸城古琴。“让文化活起来”,对于李加涛来说,是时刻铭记在心的愿景。“否则制作那么多琴,有何用?”他丝毫不介意传播诸城古琴文化占用他斫琴的时间。对他来说,斫琴和传播古琴文化是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
他最喜欢做的事是举办雅集活动,这也是琴友们最喜欢的。中秋节、春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他就举办雅集。琴友们都会来参加,每人自愿出一个节目。节目并不仅限于古琴弹奏,否则岂不太无趣?弹古琴、弹琵琶、弹吉他、跳舞皆可,知音相聚,其乐融融。
在“亨丰堂”采访这两天,记者看到了李加涛的好多琴友。他们推开小院的门,跟“李老师”打声招呼,就开始弹琴。有时候还会互相传授一下最近新学的曲子。
大家在一起就像一家人,这种温馨与温情,岂不就如同琴声的悠远?
(未署名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崔秀娜 设计/蔺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