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彦磊:乡野若有力 田间有少年
2023-06-08李潇雨
李潇雨
常彦磊向我们走来的时候,手里是提着一个切好的西瓜的。我们不解用途,他也保持神秘。他是日照人之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是在三十岁的年纪毅然放弃城市生活,扎根农村,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和电子商务助力乡村振兴,带领乡亲们致富的人。
“吃西瓜喽!”刚踏上农田,常彦磊就吆喝了起来,他热情地与每一位大爷大娘们打招呼,夸赞他们“又美了”“又年轻了”,大家也给予他热情的回应,被他的话逗得咯咯笑。看到有位大爷因为没浇完地顾不上吃瓜,常彦磊立马接过水管,催促大爷休息一会儿。此刻,我也明白了西瓜的真正用意。
农田里的路,常彦磊走过了许多年,走过了无数次。“不怕你们笑话,第一次见他们,我带的可不是西瓜,而是啤酒。”常彦磊打开了话匣子。
用一箱啤酒打开局面
终于坐定下来的常彦磊与在农田里欢脱的样子相比,似乎像换了一个人似的。2016年初,常彦磊辞掉了国企的工作,回到家乡践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莒县东部丘陵地带的沙质土壤非常适合红薯、花生等作物的生长,但老家的红薯品种并不好,农民的种植方式也不科学。”所以,当淘到“烟薯25”的红薯苗时,他以为一切都有了解答——它口感独特,水分多、糖分大,更重要的是,它的市场前景非常好,可以卖到四五块钱一斤。
但当常彦磊带着红薯苗走近田间地头时,却被农民们叫成了“骗子”。“纵使‘烟薯25的优点再多,农民们看到的,也只有与‘大淀粉相较,苗的单价高、需要翻倍密植、产量低的种种缺点”,而“卖价高”,在当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免费给你种行不?大爷。”
——“谁家还缺那几根苗啊。”
“行情不好,咱就按最低收购价;行情好了,咱就随行就市。”
——“那个骗子又来了。”
就这样,常彦磊带着苗,带着烤好了的红薯去了一次又一次,当然还少不了能让种植户们放下戒备心,能与常彦磊“推心置腹”的啤酒。那一年,他以1.5元每斤的价格收购了农民手中的红薯,让农民平均每亩地增收一千五百元左右。“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这样才能打消农民心里的顾虑。”截至目前,像这样的红薯订单回收合同常彦磊签订了上万次,带动了2000余户种植户投身甜蜜的红薯事业。
“不论任何产业、事业,做到一定程度以后都要走向精细化,农业也不例外。”常彦磊又将眼光看向了更长远的方向。“公司总结的‘覆膜+滴管+栽苗神器并配套‘浅栽、平栽、多埋、少露高效栽培模式,可以提高效率20%以上,每亩提高产量1500斤以上。农业,一定要相信科技的力量。”
像候鸟一样寒来暑往
在成功拓展了红薯的种植和销售渠道之后,常彦磊又将“触角”延伸到“贝贝南瓜”的业务领域。这一次,常彦磊面临的问题依旧是“供应”,但对象不再是莒县老家的农民,而是自老挝、缅甸,一路北上直到我国内蒙古的万千农民。
常彦磊形容自己就像“候鸟”,跟随季节,南来北往。“过了正月十五,我们就要动身前往老挝和缅甸了,中老铁路的开通让南下的行程顺利不少,但在这之前,出行的夜车要坐很久很久,当道路开始颠簸、不再平坦,就知道,我们出境了。”
四五月份之交,完成了南亚地区的南瓜收购,常彦磊启程回国至广东湛江、云南红河等地,于六月到达山东寿光、昌乐。顾不上休整,下半年的重头戏将在内蒙古、甘肃和宁夏展开。民勤、武威、四子王旗、乌兰察布都是他找尋南瓜的必经之地。“直到十月、十一月,西北下起了雪,我们才能回家。如此循环往复,一直在路上。”说起这些经历时,常彦磊云淡风轻,语气轻巧得像是在讲述别人的故事。比起身体上的劳累,囤多少货、估多少价、如何能让公司上千万的资金业务运转自如更是他时时刻刻都需要关注和规划的事情。而在踏遍祖国大江南北之前,他早将山东省内136个县市区摸了个透,“你说哪个县,哪个村,我都百分之百去过,根本用不着导航”。
拥有了最优质的货源,下一步就是探讨如何将它们送到消费者的手中。在常彦磊的仓库中有两个不尽完善的直播间,仅抖音一个平台,南瓜一个品类就有将近百万件的销量。“同时,我们和阿里盒马、京东等平台合作销售南瓜,天猫芭芭农场积分兑换的贝贝南瓜大多是从这个仓库里发出的。2022年,公司线上销售额近8000万元,今年,我们有信心过亿。”
让每一片土地焕发光彩
今年年初,作为人大代表的常彦磊带着自己准备良久的两个建议参加了山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个提案是关于旱稻的。“相比于水稻,旱稻不需要插秧,而是像小麦一样直接播种,省时省力;相比于玉米,旱稻不会因夏季内涝而死亡,生命力强。更重要的是,旱稻的口感丝毫不输水稻。但省内一直没有开启旱稻这一品种的审定,所以无法大规模种植。”这项名为《关于在我省推广旱稻新品种,助力农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一经提出,便得到了省内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山东省援疆指挥部也提出让我们去喀什进行深度调研,就在今年6月。”想到将来有机会可以造福新疆的百姓,常彦磊感到无比荣耀。
第二个建议与建设农业强国相关。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并提出殷切期望。这不仅体现了党中央对青年工作的高度重视,更是对广大青年投身乡村振兴的莫大肯定和极大鼓励。“我提出的在山东成立茶叶科技小院的建议,得到了省教育厅、省农业农村厅、省科协的积极回复,未来,茶叶种植将不再只依靠农民的‘经验主义,而是有更科学有效的种植方法。”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常彦磊目睹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如今的他以青年之坚韧的品格、开阔的思维,带领莒县当地、全国各地,甚至老挝境内的农民增收致富。但对他来说,青年之担当,是他在干事创业中放在首要位置上的。
2020年初,因为疫情,云南红河,河南周口、驻马店等地的紫皮大蒜出口受阻,常彦磊带领员工主动出击,借助公司的平台,助力滞销大蒜的销售。“那是正月十六的河南,街上没有一家饭店营业,我第一次吃上了自热的方便面,可是不会鼓捣,硬是烫伤了整个手掌。”同样因为疫情滞销的还有紫薯,“等待收购的农民和地排车足足排了有几公里,他们还会为了前后站位而吵架,生怕晚一点我们就走了,不收了。”那一次,常彦磊收来的紫薯在“聚划算”的首页上足足挂了有一个多礼拜,1200余吨紫薯全部售罄。
对常彦磊来说,每年的四五月份是一年里相对轻松的时节,他可以与家乡的父老乡亲一起播种下一季的希望。很快,田野里的地瓜会在大家的悉心照料下茁壮成长,“等你们秋天再来,我们的地头可就比现在热闹多啦”!
(编辑/王立群 设计/牟国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