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不止一“面”

2023-06-08王亚晶

记者观察 2023年5期
关键词:山西人刀削面面食

王亚晶

《说文解字》有云:“晋者,进也,日出而万物进。”晋,现称山西。人间五月,太行吐绿,汾水泛波,春过三晋,一片生机。表里山河,山川沟壑,无论是探寻华夏血脉还是面食技艺,追根溯源时都无法绕开这片土地。这块黄土地上不止有煤,还有美,不止有历史,还有未来。山西,是孳孳而生,是朴拙而守,它远比你想象得还要精彩。

最美人间五月天,山西,等万物进,等你发现它的美!

——引言

如果你和它的距离很近,在不经意间你就会忽略了眼前的宝藏,那是“晋魂”,是快被遗忘的浩荡岁月和璀璨文明,熠熠生辉也寂静无声;

如果你和它的距离很远,煤、面、醋,寥寥数语便组成了对它粗浅的印象,这是“名片”也是“枷锁”,模糊了它的轮廓,困住了它的身影。

它是山西,十五余万平方公里是它的广度,上下五千年是它的深度。它有巍巍太行、茫茫吕梁,有千年古刹、吉金光华,有碧瓦朱檐、晋商熙攘,有奔流的黄河、厚重的黄土,有陈醋的醇、汾酒的烈,还有一碗面的香;

它是山西,有文明兴衰的沧桑,有历史沉积的力量,有表里山河的磅礴,有文明交融的碰撞,更有扎根于这片十地的不屈和希望;

它是山西,大隐于世,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它低调,但卧虎藏龙。它内敛,又不可低估;

它是山西,远不止一“面”。

初次见面:表里山河好风光

山西,由山河和天险塑造而成,进退可据。这种地形又被称为“表里山河”。踏上这片表里山河,越过高山,渡过长河,迎面而来的便是数不尽的好风光。

山,是山西的铮铮铁骨。东有巍巍太行,矗立着奇绝的“峰墙”,孕育着万年不化的冰洞;西有茫茫吕梁,东征之地,天堑凌空,燃烧着热烈的红色基因;北岳恒山,绵延的108峰,绘出锦绣之色;道教北武当山绵延俊秀、郁郁葱葱;王莽岭断崖绝壁、风光旖旎,断裂带景观全球罕见;历山植被丰富、钟灵毓秀,原始森林中珍稀动物穿梭其间;佛教圣地五台山,山间散落的红墙灰瓦间,晨钟暮鼓已回荡了千年。

河,是山西的款款气韵。千里黄河,在老牛湾360度华丽回转,由北向南,在山西境内奔腾而过,奔流到碛口,艄公的号子震天响;奔流到壶口,“天下黄河一壶收”,黄河在这里爆发出磅礴的力量,翻涌出千层交错的浪花,演绎出一曲铿锵跌宕的大合唱;奔流到风陵渡口,河水变缓,冲刷出星罗棋布的滩涂。相比于黄河的浩荡,山西的“母亲河”汾河则旖旎柔婉,由北往南深入盆地,滋养着三晋大地,注视着万家灯火。

山河激荡间,太行大峡谷、红崖峡谷巍峨峥嵘;七彩盐湖、高山天池、仙女湖、圣天湖等湖泊如珍珠般散落。在这片黄土地上,大自然毫不吝啬地展示自己的创作激情。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绘就了表里山河的锦绣之姿。而悠悠岁月的沉积,则为这片土地注入了厚重的历史感。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在山西15.6万平方公里的古老大地上,都能找到印迹。

夏朝建都的文明密码,在陶寺遗址还依稀可见;晋国霸业和三晋文化的延续,在晋阳古城遗址还有迹可循。走进云冈石窟,华夏民族大融合的光彩夺目;登上鹳雀楼,文人才子挥毫泼墨的风采依旧;穿梭在晋祠,回望一段大唐盛世;漫步在皇城相府,领略一曲明清风华。还有庄严肃穆的蒙山大佛、香火缭绕的解州关帝庙、精妙绝伦的永乐宫壁画、汇通天下的平遥古城、古道飞檄的杀虎口、蜿蜒九市的山西长城……无一不见证了文明的更迭。

在山西,文明与历史不仅藏在一个个遗迹和博物馆中,还留存于真实的土地上,更印刻在人们的情感记忆里。“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六百多年前,1230个姓氏,从这里迁往全国各地,甚至走向全球。洪洞大槐树,是印刻血缘的图腾,是老家的方向,也是回不去的故乡。

山西,“治世之重镇,乱世之强藩”。翻开一部中国历史,从古至今,几乎每一个重要转折点上,山西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秦时明月汉时关”。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山西历来都是群雄逐鹿的支点。中华第一关—雁门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如今仍高踞在晋北的勾注山上,掩映着遥远年代里的刀光剑影;万里长城第九关——娘子关,扼晋冀咽喉,历史的沧桑还印刻在高墙上,胡马望雄关,金戈铁马已是过眼云烟。

到了近现代,尤其是抗战时期,中国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八路军三大主力,东进黄河,挺进山西,创立了晋察冀、晋冀鲁豫等根据地,洒下了红色的种子。抗战的不朽丰碑——百团大战纪念碑,如穿雷利刃矗立在阳泉狮脑山;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八路军八年抗战历史的大型革命纪念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诉说着那段充满血与泪的故事。在这片三晋大地,热血难凉,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精神永远不灭。

山西的巍巍山脉和浩浩长河,虽在军事上是抵御外敌的屏障,但在文化上,却没有造成隔绝。自秦汉以来,北方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明的融合,在山西大地上从未断绝。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山西成为战场也成了商场,山西不仅走出了一条生存之路、文化融合之路,也打通了一条周流四海的“晋商”雄起之路。

乔家大院里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王家大院九曲回廊、常家大院古朴凝重、李家大院中西合璧……一座座雕梁画栋、富丽深邃的高门大院记载了多少繁华旧梦,诚实守信、开拓进取、和衷共济、经世济民,代代相传传的晋商精神,又鼓舞着多少后生。

山西,不仅装着五千年的华夏文明,还承载着中国古建筑的半壁江山。山西现存登记在册的古建筑有18418处,若论单体建筑,可能达30多万处,它们点缀在“表里山河”的无数村居巷陌,使得仅占全国陆地面积1.63%的山西,成了一座独一无二的“古建筑博物馆”。

山西,现存宋辽金以前的木构古建筑120座,占到了全国总量的75%;现存元代及其之前的木构古建筑350座,占了全国的近80%;而中国仅存的4座唐代木结构建筑也全部位于山西。可以说,在中国,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地方,如山西一样拥有数量庞大的地上“历史”。

如今,几千年过去了。“亚洲第一古建”南禅寺,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依旧古松环抱;没有一根铁钉支撑的应县木塔也风雨不倒;“第一国宝”大佛光寺气势雄浑、梵音悠扬;华严寺庄重肃穆、金碧辉煌;悬空寺横立山间、三根马尾空中吊;晋祠圣母殿优美典雅、庇佑众生……

欣赏山西的古建,最直接的感受便是震撼,那些拥有漫长记忆的榫卯和木头,是智慧,也是艺术,是文明,更是传承。

面面俱到:一碗面中的烟火气

相较于“居庙堂之高”的文物古迹,“处江湖之远”的面食或许更能代表山西的传承精神,因为面食的传承包括了所有山西人的参与,这份传承体现在家家户户的饭桌上,更扎根在祖祖辈辈的生活里。

就算没去过山西的人,那也一定听过山西的面。在众多拥有美味面食的地方,唯有山西被冠以“面食之乡”的美誉,其两千多年的吃面历史,又让它被称为“世界面食之根”。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因为地理、气候等原因,晋南地区盛产小麦;晋北、雁北盛产莜麦、荞麦;晋中、晋东南盛产谷子、玉米、高梁。五谷杂粮成为山西“面食宇宙”的坚强后盾,莜面栲栳栳、高粱面擦尖、豆面抿尖、荞面碗托、莜面鱼鱼、白面饴铬……山西人没有辜负三晋大地的馈赠,凭一双巧手做出了花样繁多的美味。山西,看似笨拙,其实充满想象力和实干力,这复杂矛盾的性格都体现在一碗面里:对山西人来说,花里胡哨的浇头、调和、汤水都没有“面”本身重要,吸溜上一碗面条,再配上浓烈的老陈醋,这是烟火气,也是家的味道。

面食在山西人手里,如鱼得水。在吃面上,山西是武林高手,在做面上,山西更是怀揣“十八般武艺”!拉、抻、拨、削,压、擦、揪、抿,剪、切、擀、扯……这一个个形象生动的动词,便是山西人做面的方式。

在山西,“面光、手光、盆光”,这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和面准则。合适的水面配比,恰到好处的力度和时间,出手精准、干净利落,这是一份好面的前提。当面团和好后,轮到做面的“兵器”登场,一番“刀光剪影”后,形态各异的面条就在锅中翻滚起来。除了刀,在山西,似乎任何物件都可以作为做面的工具:用擦菜的板子擦面,用漏床抿面、压面,用铁筷子剔面,用手揪面,用木棍擀面,用剪刀剪面,用弯刀削面……

刀削面是刻在山西人骨子里的基因密码,对于他们说,快餐店里机器人做的刀削面仿佛失去了面的灵魂,最对味的刀削面,还得是削面师傅头顶面团,拿着刀片稳准狠地削下中厚边薄、棱角分明、形似柳叶的面,煮好后搭配番茄鸡蛋、肉炸酱、酸汤等各种浇头,或干拌或带汤,越吃越香。

相比于如雷贯耳的刀削面,剔尖才是山西面条的精髓所在,这十分考验做面人的功夫。剔面时,一手要托着放着面的圆盘,另一只手用筷子来剔面,力道要稳准狠,整套动作需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只有这样,才能剔出两头尖中间鼓的小鱼状面条。

饸饹面也是山西人的心头好。晋北的荞麦饸饹面,搭配浓郁的羊肉汤,香气弥漫;临汾的牛肉丸子面,牛骨高汤做底,牛肉和丸子拔高了配菜的丰富度,倒点醋,再撒上一把香菜,又香又辣,让人神清气爽;用盆装的运城大盘鸡则辣得过瘾,土豆很绵、鸡肉滑嫩、面条筋道,最主要的是可以无限续面,面才是这道菜的主角。

在山西,面条不用水煮便成了焖面。太原铁锅焖面,土豆、豆角、面条放进铁锅里一起焖,黏糊糊、香喷喷、油亮亮的焖面,是山西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惦记的家的味道;异曲同工的高平炉面,面条更细一些,焖一会后要不停地翻炒,入味也更加均匀。

面条之外,山西的糕饼也相当出彩,甚至成了鲁迅先生的伴手礼。他在小说《孤独者》中说:“我提着两包闻喜产的煮饼去看友人。”闻喜煮饼就是一种油炸点心,甜而不腻、糯而不粘。

同样是炸,麻叶、麻花和油糕也是山西糕点的代表。大同的清晨,是一碗刀削面加一个咬上一口酥得掉渣的麻叶;稷山的大街上,师傅们架上一口油锅,细长金黄的麻花香气扑鼻;保德的黄米油糕,刚出锅时表面还有一层小泡泡,酥香中带着软糯,咬上一口,还会流心……

山西“面食宇宙”的精彩,远不止如此。晋城卷白馍和临汾卷卷是“卷饼爱好者”的天堂,在锅上烙好的饼,以万物可卷的姿态卷得下豆芽、萝卜丝、粉条、肉丝,卷得下每一个山西人爱的一切。

面条要煮,油糕要炸,饼子要烙,而莜面栲栳栳蒸着吃最好!把大张的莜面皮卷成花朵状,整整齐齐地码放在笼中,大火蒸上10分钟,配上羊肉臊子、番茄臊子或者酸汤臊子沾着吃,一口下去,是快乐和满足的味道。

“晋南的馍,晋中的面,雁北的糕吃不厌”。山西人吃面,吃的是美味,吃的是历史,吃的也是一种仪式感。逢年过节,闻喜人会做造型丰富的花馍,赋予其寓意:五心枣花是“吉祥馍”,有“五福盘寿”之意;圆馍是“实在馍”,有“圆圆满满”之意;钱串是“发财馍”,有“财源广进”之意。“有馍就有事,有事就有馍”,婚嫁花馍、寿诞花馍、乔迁花馍、节庆花馍,花馍,总是和人们的生活紧紧相连。

山西的面食是什么?是一盘寄托兒时记忆的炒不烂子,是一碗身处异乡时牵肠挂肚的刀削面,是一份迎宾送友的汾阳烤包子,是一盒中秋佳节馈赠亲友的平遥月饼,更是热气腾腾的生活。

山西人的面食,数不清、道不尽、吃不完,永远有期待,永远也有惊喜。

来到山西,在西侯度,依稀还能看到千年前跳动的火苗点燃灵光一闪,从此黑夜不再漫长,从那个发出光亮的夜晚开始,山西便记载着、传承着属于它也属于中华儿女的故事。

来到山西,你可以在太行山上眺望,在五台山上合手,在汾河边漫步,在古城墙上回首。

来到山西,站在壶口瀑布下,看黄河之水飞流直下,便能听懂它的千言万语;徜徉在平遥古城,看票号商行褪去了颜色,便能感受它的千思万绪;沐浴在应县木塔的金辉下,能看到它的寂寥;怀抱洪洞大槐树,能体会到一抹乡愁。

来到山西,踏遍表里山河后,吃上一碗滚烫的刀削面,再喝上一口浓烈的老陈醋,来牧童遥指的杏花村和自己干上一杯,将侠义和豪气入肚,品一品山西的味道,也品一品历史的味道。

多面山西,不止一面。山西欢迎你!

猜你喜欢

山西人刀削面面食
刀削面
山西人为什么爱吃醋
山西人为什么爱吃醋
Do You Know?
转型综改看干部担当
刀削面
刀削面
把“愤怒小鸟”做进早餐里
带个“西”字就穷吗
阅读理解题精练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