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学后教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初探

2023-06-08吕志新

求知导刊 2023年7期
关键词:研学后教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摘 要:研学后教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顺应了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研讨的过程中培养学习习惯,形成正确的思维路径。研学后教教学模式能改善传统数学课堂氛围沉闷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形成“课前导学—课堂研学—课堂后教—课后练习”的教学模式。基于此,文章主要对研学后教教学理念进行分析梳理,并结合教学实践探析具体的教学策略,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研学后教;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吕志新(1982—),男,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柳林小学。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明确自身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材的开发者,要在充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活用教材,促进研学后教教学模式的实施。教材能为学生探索问题提供参考与指引,但在研学后教模式下,教师不能仅仅依照教材的内容去帮助学生设计研学过程,还应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一、简述研学后教理念

顾名思义,研学后教就是先研学后教学,其中,研学是指教师在充分了解教材内容、教材目标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制订课前学习方案,指导学生依据学习方案自主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1]。后教是指教师针对学生在研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课堂上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研学后教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教学在前、学生学习在后的被动局面,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再教学。其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理念,顺应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意识的教学要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为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夯实基础。

二、当前研学后教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存在的不足

(一)部分教师盲目套用教学模式

当前,部分教师专业能力不足与理论知识基础不牢固,在尚未了解研学后教理论特点的情况下,盲目进行模仿,导致教学活动与学生实际情况相脱离,导致研学后教模式最终成为形式主义。这具体表现为部分教师盲目套用名师的教学过程,如第一步激发学生兴趣,第二步让学生开展自主探究,第三步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第四步让学生进行展示交流等,这样的模式虽然是符合研學后教理念的,但教师若忽视班内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教学内容,套用模式,就会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二)部分教师未帮助学生制订科学的研学计划

部分教师在设计研学环节时,往往只要求学生将书上的数学概念抄写下来,如此,学生不仅达不到预习的目的,也没有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理解,难以发展数学思维[2]。在数学课堂中,当教师提出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时,学生往往难以回答,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此外,研后教学格外强调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在预习检测环节,部分教师一般设计填空题、选择题来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但这类封闭型题目对学生思维发展的作用比较小,甚至会导致学生只会做教材中的例题,不会对其进行灵活变换与实际应用。究其原因,是部分教师教学能力不足,未能对学生的课前探究学习活动进行科学设计,未能在课堂检测环节,设计出有价值的题目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能力发展情况。

三、将研学后教理念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的重要性

(一)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

新课改以来,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将研学后教理念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能够在发挥教师教学主导作用的同时,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数学意识与创造精神。

(二)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新课改背景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研学后教理念,有助于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则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完善思维路径,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四、研学后教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一)课前导学

课前导学在研学后教模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做好课前导学工作,教师需要认真研读教材,理清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导学案,并将导学案发到学生手中,为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指引方向。

导学案是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指导,以素质教育的要求为纲领,以教材为基础进行编写的,是通过全校的教师共同探究、个别备课、再集体探究而制订的,用以科学指导学生开展自学,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合作研究。导学案的内容包括教师授课的重点内容,同时借助生活案例对知识点进行拓展。例如,对于几何图形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四则混合运算等知识,教师都可以寻找实际生活中的相关案例,设计内容,帮助学生学习[3]。在课前导学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绿色出行”一课中,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在课前调查不同交通工具的碳排放量这样的任务,促使学生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

(二)课堂研学

在课堂研学环节,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理解知识,解决课前研学中未解决的问题,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因此,在课堂研学环节,教师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可借助情境设计、开展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比较旺盛,具有较强的探索精神,教师在设计课堂研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这一特点,有所创新。

1.创设情境问题

创设教学情境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将日常生活与数学知识进行有意义的联系。例如,在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一课时,教师可以以中国结的制作为情境,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制作一个这样的中国结需要0.85m丝带,那么7.65m丝带可以做几个中国结呢?之后,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

2.开展实践探究

在课堂研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创新精神,通过分组协作的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4]。小组内的讨论交流与知识分享活动,在增强生生互动的同时,还能训练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为教师的后教打下基础。例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一课时,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要求学生找出1—20里面各数的因数,并指出这些因数之间的关系的导入模式,进行教学创新,要求学生开展实践研究,探究用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卡纸,拼成面积为1—20平方厘米的长方形的拼法。这样,学生可以在具体的实践探究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建立数形转换思想,从而充分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又如,在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时,由于有“2和5的倍数的特征”一课的学习基础,学生往往基于定式思维,去寻找倍数数字个位上的数的规律,从而陷入思维陷阱当中。这容易消耗时间与精力,最终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对此,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式,开展摆纽扣的实践探究活动。教师要先在黑板上画出数位表,为学生分好小组,并引导他们做好组内任务分工,如确定谁摆纽扣、谁读数、谁记数等,然后,讲明实践探究活动的规则,即在数字的不同数位上摆一个代表数字1的纽扣,如对于数字613,要在其百位上摆6个纽扣,在十位上摆1个纽扣,在个位上摆3个纽扣,最后统计摆完某个数所需要的纽扣个数,分析其与该数字之间的关系。教师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与分享交流,得出自己的猜测结果,可加深其对于3的倍数的特征的认识。

在教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一课时,考虑到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法则,因而在引导他们学习分数的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先鼓励学生尝试解答,再让部分学生进行结果分享与经验交流。经过自主尝试、独立思考、经验总结的过程,学生可获得较好的研学效果。

实践证明,借助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提高学习兴趣,丰富自身的学习体验,还能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3.进行训练巩固

在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学习后,教师还需要利用课堂测验,对学生进行训练巩固,避免学生快速遗忘已学的知识。对此,教师需要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设计有层次性的、高质量的、针对性强的检测题,帮助学生进行巩固,并及时了解学生的研学效果,以便在后续教学环节进行查缺补漏,确保教学内容有针对性。

4.开展多元评价

在研学后教课堂中,教师应当设计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将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都纳入评价体系当中。在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后,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回顾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情况、学习效率,从而对自己做出评价;其次,让学生在小组内开展组间评价;最后,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即在考量学生的独特见解、学习状态、学习细节等方面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引导学生不断发展和提高。

(三)课堂后教

课堂后教是指在学生完成自主研学活动后,教师要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教学,以纠正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出现的知识性差错、思维方法错误等,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学习能力。课堂后教活动并不是教师随随便便选择几个知识点进行讲解即可,而是教师在搜集学生在研学过程中的不足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课堂后教一般分为学生教与教师教两种。前者是指通过一帮一助学活动,讓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导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鼓励生生互助,将学习平台让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讨论中发展和创新思维,共同进步。后者是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逐一讲解,切实解决学生在理解、思维层面上的问题,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需要明确的是,教师后教是十分重要的。学生通过课前研学等获得的知识是零碎、不全面的,教师通过课堂后教可帮助他们进行系统整合与逻辑梳理,为零碎的知识点建立联系,帮助学生形成逻辑知识结构。以“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为例,在学生分析讨论3的倍数的特征后,教师需要对此进行总结和梳理,让学生知道其所讨论的结果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什么,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课堂后教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思维点拨,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强化学生的思维认知,达到优化提升的作用。

(四)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实现知识内化,还能够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发展思维。在课堂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需要合理布置课后作业,设计高质量、多层次的题目,使学生调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的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测量班级内的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物品的长宽高,如粉笔盒、黑板等,并且将测量数据记录在笔记本上,之后套用公式计算该物体的表面积。这既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表面积计算公式的知识,又能够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此外,在设计课后作业时,教师应遵循分层设计的原则,为学生设计基础知识类题目、能力拓展类题目、能力拔高类题目,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出现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动”的情况。

结语

综上所述,研学后教理念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为主要目标,将其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助于把情境创设、教师导学、学生研学等多环节融合为一个整体,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注意的是,当前,研学后教模式在应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教师应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调整,充分发挥这一教学模式的价值。

[参考文献]

林欢容.“研学后教”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初探[J].读书文摘,2015(14):142.

李松波.浅谈“研学后教”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几个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4(5):13-14.

田春艳.小学数学“研学后教”下的高效课堂[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1(8):63-64.

吴锦霞.“研学后教”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分析[J].情感读本,2019(9):28.

猜你喜欢

研学后教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让游戏“畅游”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
“研学后教”理念指导下的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探索
反复确定 使研学问题显出实效性
利用“研学案”促进小学生读写能力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