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外语教学的路径探究

2023-06-07

河南工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外语红色

张 利

(河南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1],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是铭记历史、把握当下、开创未来的需要。大学外语教学作为一种语言教育活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不仅可以用来传播语言知识,还可以用来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青年大学生思想观念变化快, 接受能力强, 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接触到西方社会生活、政治制度以及价值观念等知识内容, 可能产生盲目崇尚西方文化的不良倾向。如何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外语教学, 发挥好大学外语教学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载体作用, 让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牢固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发挥好大学外语教学的育人作用, 成为当前大学外语教学的创新发展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1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外语教学的重要价值

在文化多元化和价值观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中,贯彻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大学生培养爱国情怀,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树立远大理想信念,显得非常必要。大学外语教学具有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功能,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有效载体,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外语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1.1 有利于加强高校课程思政的全面建设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检验高校课程思政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立德树人教育的效果。大学外语教学必须坚持教学目标紧贴国家战略需求,将立德树人融入大学外语教学,将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作为大学外语教学的重中之重。红色文化本身蕴含的厚重革命历史和伟大革命精神,是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大学外语教学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背后鲜活的革命事迹,制作成课程素材,以大学生感兴趣的授课方式呈现出来,增强大学外语教学的魅力和吸引力,让大学生既能获得精湛的外语专业知识,又能提升思想政治素质。

1.2 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语言不仅是交际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外语专业的导向性作用决定了大学生要学习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这种学习不可避免地使他们受到这些国家历史文化及其蕴含的价值观的深刻影响,不利于中国本土历史文化思想的形成和国家意识形态阵地的巩固。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思想内涵。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外语教学不仅可以传递中国本土历史文化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可以发挥着红色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国家观。

1.3 有利于促进红色文化的国际传播

全球化时代各国间综合国力的竞争不断加剧,这种竞争不仅包括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的竞争,也包括民族文化、教育水平、国家制度等“软实力”的竞争。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凝聚民众力量、塑造国际形象、建构国家认同的有效途径。推进红色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是推动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与提升的有效举措,也是实施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内容。外语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大多要与外国人打交道,因此,外语专业大学生不仅要成为红色文化的忠诚信仰者,还要成为红色文化的国际传播者,让承载中华文明、体现中华民族特质的红色文化走出国门,展现给世界人民。

1.4 有利于推动大学外语教学的本土化发展

长期以来,外语作为跨语言沟通交际的重要手段,其本身具有的“工具性”和“技能性”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以“原汁原味”为特征的大学外语教学更是成为时尚。于是,在许多高校的外语教学中,外籍教师被认为是最合适的教师人选,国外的教材被当作最权威的教材,国外的方法被视为最有效的方法,英、美、日等西方国家的课堂被理想化为外语专业教学最标准的课堂。这种动辄以外国的尺度来审视中国大学外语教学的做法,只能勉强称之为大学外语教学“在中国”,而不是“中国的”大学外语教学。因为这种粗浅的教学观念有意无意地过滤掉了大学外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元素,没有融合中国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民族化和时代化的创新发展。因此,要充分发挥中国大学外语教学的跨文化交流互鉴功能,就要在大学外语教学中自觉融入中国的元素,如将中国的红色文化融入其中,通过讲述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用好红色资源,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统一。

2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外语教学的有利条件

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外语教学是高校自觉承担举旗帜、育新人和兴文化使命任务的重要体现,而良好的政策、专业的优势、丰富的红色资源、先进的信息技术等也为红色文化融入大学外语教学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

2.1 政策利好为红色文化融入大学外语教学提供了坚实保障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就专门指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深化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仅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还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2]。这表明,中央要求全国教育工作者要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利用好红色资源、讲解好红色历史、弘扬好红色文化,进一步夯实马克思主义信仰根基、强化正确政治意识、坚定正确奋斗方向,承担起新时代党和国家赋予的历史重任。

2.2 专业优势为红色文化融入大学外语教学提供了语言便利

从广义上来讲,红色文化是指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进程中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力量所达到的程度、方式和成果[3]。外语专业大学生凭借专业优势,可以更加深入地去了解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世界范围内的共产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等,例如,在大学外语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德语专业的大学生研读《共产党宣言》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可以引导法语专业的大学生学习欧文、圣西门和傅立叶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可以引导俄语专业的大学生了解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和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还可以结合中国实际与其他国家进行对比,进而使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等。在外语专业优势的助力下,大学生不仅加强了对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也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世界范围内的共产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的了解[4],而且还为红色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动力。

2.3 丰富的红色资源为红色文化融入大学外语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三个历史时期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奋斗,历史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分布有丰富的红色资源。这些红色资源既包括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遗址等历史遗存及后来修建的纪念碑、纪念馆、纪念堂等物质形态的文化资源,又包括革命事迹、革命文献、革命文艺、革命精神等非物质形态的文化资源[5]。这些丰富的红色资源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意识形态的合法性,保障了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6]。通过将这些不同形态、不同时期的红色资源融入大学外语教学,可以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标识和优良红色传统,使当代大学生更容易理解红色文化,更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与力量。

2.4 先进的信息技术为红色文化融入大学外语教学提供了重要支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不断涌现的先进教学技术、教学方式和教学平台,为当前红色文化融入大学外语教学提供了重要支持。在大学外语教学中可以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信息技术,结合大学外语专业知识,以现实与虚拟、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再现不同时代下的红色历史情景,向大学生讲好革命英雄、革命事件以及革命精神,让大学生有意识地了解红色文化,感受红色文化,进而认同红色文化。

3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外语教学的路径分析

新时代呼唤新的使命,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外语教学,让红色文化成为高校铸魂育人的精神动力,是一个系统性工作,需要诸多相关方面相互协助、支持与配合,共同构筑科学有效的融合路径。

3.1 发挥大学外语教师的主导作用

著名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过,一个受学生爱戴的老师所说的话,比一个与他们格格不入且受他们鄙视的人所说的话,他们接受起来是完全不同的。从后者口中说出的即使是崇高的思想也变成可憎的东西。在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外语教学,需要大学外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精心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大学生深刻感悟红色文化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培养浓厚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为此,教师应在课程设置、计划制定、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阶段,有意识地将红色文化融入外语教学全过程。

3.2 激发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大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对红色文化的学习也不例外,如果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知识丧失了学习兴趣,那么不论教师在大学外语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渗透红色文化内容,取得的教学效果也不会乐观。因此,在大学外语教学中实现红色文化知识的入脑入心,必须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带领大学生观看英文版《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等红色电影,聆听法语演唱《国际歌》,欣赏俄语演唱的革命歌曲《喀秋莎》等[4],这不仅可使红色文化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更是激发了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广大学生产生对红色文化的心理满足感,从而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将对红色文化的学习转化为自我成才、攻坚克难的动力。

3.3 开发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示范教材

教材是知识最直接、最生动的体现,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红色文化融入大学外语教学,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要开发并深刻体现在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教材中。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示范教材要做到既能提高大学生的外语专业知识水平,又能增进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知识的了解,就需要在红色文化知识的内容选取、讲述口吻、观点立场、情景设置等方面把好关,实现红色文化的价值导向与外语专业课程所担负的立德树人使命高度契合。教材开发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的集体智慧,系统总结红色文化融入大学外语教学的实践成果,整理红色文化融入外语专业课程的教学案例,在此基础上形成示范性的教学设计,将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的典型案例转化为立体教材和网络资源,让大学外语专业的课程思政示范教材更加有温度、有触感、有质量。

3.4 拓展大学外语教学的形式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外语教学的形式十分重要,甚至影响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实际效果。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为红色文化融入大学外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手段。因此,需要我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拓展红色文化融入大学外语教学的形式,大力推广微课堂、慕课、网课及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探索讨论、案例、专题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同时,可以试着多多引进新的信息技术来丰富教学形式,比如AR等。在切入点和突破口上,可立足于语言学习模块,由词汇学习的联想,或是从句子翻译的展开,也可在阅读理解中融入红色小故事,或是在听说口语训练中适时加入对红色精神的探讨和见解;也可立足于具体教学流程,在导入环节中融入契合单元主题的红色文化资源,或是在总结环节设计让大学生主动探索红色文化的任务。总之,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引导大学生领悟红色文化的精髓和魅力,不断提高红色文化融入大学外语教学的成效。

3.5 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

红色文化资源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各具特色,可以成为重要的育人资源。各高校可以结合地方性的红色文化资源,彰显其特色,因地制宜地加以利用。以河南信阳高校的外语教学为例,信阳地处大别山区,曾是鄂豫皖革命首府所在地,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颖超同志的故乡,信阳高校的外语教学可以紧密结合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将邓颖超同志等革命先辈们的革命事迹融入教学,在深化外语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也深刻缅怀了邓颖超同志等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思想境界更容易获得有效提升。

4 结语

红色文化是历史经验的伟大总结和思想理念的深厚积淀,它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彰显了党的品格和宗旨,体现了时代诉求。它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的伟大实践的产物,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抹风景。红色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特征,讲述好、传播好、推广好红色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与大学外语教学的价值追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相通性。因此,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外语教学不仅十分重要,而且具有可行性。传统的大学外语教学,虽然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往往容易忽视文化教育和本土情怀培育,导致西方文化价值观对部分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产生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因此,当前大学外语教学应努力将专业教育课堂与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相结合。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推动红色文化融入大学外语教学。引导广大青年坚定红色信仰,树立正确政治方向,做到知行合一,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外语红色
红色是什么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红色在哪里?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追忆红色浪漫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