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教学方法实践探究
2023-06-07田贵梅
田贵梅
摘 要:传统教育习惯于把教学理解为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而“先学后教”是对传统的“先教后学”教学模式的颠覆性改革,在当下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先学后教”呢?这是文章探讨的中心。
关键词:先教后学;小学数学教学;以学定教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师教学观念在受到冲击并转变的同时,作用于课堂的教学行为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文章一直以来致力于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将实践经验总结为以下几点:其一,“以学定教”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其二,“以学定教”变演员型教师为导演型教师;其三,“以学定教”变有计划的预设为精彩的生成。“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可以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
一、“以学定教”,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
“学案”是“以学定教”教学形式最重要的操作材料,学生就是在“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自学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预习的成果和预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去听课;教师则根据学生在学案预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组织课堂教学,带领学生解决疑问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三维的教学目标。“导学学案”的设计,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做到按学科知识结构,认真研究学生的共同特点、个体差异,综合考虑全体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基础上,分层次确定具体可行的学习目标。要把握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满足学困生的成功体验,也要激发优生的求知欲望,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一)学案引导,学生在课前自学
学案的设计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 学生有了预习、自学的目标和方向。学生知道上课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检查公式的记忆,为了在同学面前不丢面子,为了给小组争得荣誉,课下一定会下功夫掌握最基本的公式形式,为课上的应用做好准备,这种方式也在无形中督促着学生的自学。教师在请各组代表到黑板展示时,要给学困生机会,使其树立学习信心,乐于学习。
2. 题目的选择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有思考价值。两道题目都属于中档难度,有一定梯度和递进关系,并且都与实际结合,大部分学生都会有思路而且也很感兴趣,不会觉得题目无从下手或枯燥。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信心是永远的动力,这些同样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一定要利用好这些情感因素,在题目的选择和编制上花大力气,做到精心而大胆,有利于学生思考并促进学生方法的掌握,使学生变苦练为乐练,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
3. 教师的要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学习的任务。在学生课前预习先做的两道题目设计上,要求会解的学生直接写出解题过程,而不会解的同学必须提出问题,说明哪个关键点突破不了。这种做法与常规的课前练习不同,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层次不同,一定有不会解的同学,这部分同学更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教师可以通过“质疑”这种方式来促进这部分同学思考,不仅解决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差异问题,也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资源也得到了充分利用。
(二)学案引导,学生在课上主动参与
有了课前有效的自学,教师课上就有了正确的教学起点,也就是教师没必要在学生都会的知识点上浪费时间,也没必要在学生无法达到的高度下功夫,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生生互动解决,教师适时引导解惑的过程。“以学定教”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途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真正实现了学生“举一反三”的效果。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一般采用五段式(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巩固复习、布置作业)教学。复习课一般都是教师讲一道例题,紧接着学生学着教师的步骤练一道类似题目,然后作业再巩固一些相似练习。表面上看这种方式很好,学生掌握得也很扎实,可深入思考后就会发现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方法的构建,它实际上是让学生“练三会一”,在多次的重复中记忆知识,存在弊端:
1. 只能使学生停留在模仿水平上,学生始终处在被动的状态,积极性并未调动起来,主体作用也得不到发挥。
2. 教师重在传授知识以学生听懂为目的,教学脱离实际,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最终导致学生进入能听懂但遇到问题还是不会解决的怪圈。
3. 缺少針对性、实效性。教师主观地灌输,不能及时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4. 导致课外作业负担过重。上课时学生并未动脑积极思考,学不会方法,作业压到课外,科科如此就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避免了以上的问题。让学生在一步步练习中培养画情景图的习惯,找到解题的关键,学生也就做到了举一反三。
“以学定教”的思想也可以以“小组合作”方式呈现。在上述实例中,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是课堂评价,但是是以组内合作和组间竞争的方式展开的。这个问题有三个特点:其一,继续沿用和巩固所学方法解题;其二,时刻告诉学生学以致用;其三,要求用最快时间解出,那组长必须合理分工,只有将不容易算的部分交给能力强、将容易算的部分交给能力稍弱的同学解决才能高效地完成任务,在组间的竞争中获胜。这种设计会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获得满足感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只要在小组汇报结论时适当地点拨和评价就完成了有效的“教”,而且这种“教”不只教会了知识与方法,还教会了学生如何合作、如何体味学习的乐趣,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改变了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实现了知识的自主建构。
二、“以学定教”,变演员型教师为导演型教师
在新的课程改革理念中,教师的角色一定要适时转变,要变“演员型”教师为“导演型”教师。而大部分教师认为这种角色的转变就是观念的转变,文章认为这一角色的转变不仅仅是教师观念的转变。当然,观念转变是前提,可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才是保证。大部分教师已适应传统教学,面对原有的教学方式教师能应对得得心应手,可当新课程来临,在转变教学方式后的课堂实践中,教师却看不见很好的效果,所以在实践失败后自己的观念也开始动摇,甚至对课程改革产生了怀疑态度。经过尝试和实践后才知道,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水平不提高,就无法真正实现这一转变,当然就无法实现课堂的高效。如从前面一直提到的复习课学案设计和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如果没有建构理论的支撑、不懂“以学定教”学案的设计、不能选择编制恰当题目、找不到知识间内在的联系、不会引导学生掌握学法、抓不住课堂生成的精彩瞬间、没有形成个性的教学风格等,都会制约和阻碍一位好的导演型教师的出现。因此,教师必须在转变观念的同时,注重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文章认为“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实践,是锻炼教师的好途径、好方法,会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全新挑战,也会为教学带来新的乐趣和生机。
三、“以学定教”,变有计划的预设为精彩的生成
传统的教学几乎都是按照教师的预设进行的,它追求计划性和完整性,这有利于使教师的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然而这种教学太过平淡,长此以往很容易使教师和学生失去新鲜感,课堂也容易失去生命活力,师生对课堂不再有期待,那就不会有所创新。而“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会为课堂带来生成的精彩,有时还会带来意外的惊喜。以下是前面复习课学案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两则叙事:
案例一:复习课前两位学生来找教师,到办公室时还不断辩论着,原来他们对学案中的课堂巩固练习产生了解法上的强烈分歧。教师没有立即给出结论,只是让学生保留观点等待课上的讨论。课上,两位同学各自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将解法写在了黑板上,又开始了辩论。其他学生听得很认真并不时地给其评判。就在学生的争论中正确答案出现了,做错的学生也明白了,同时还得出了物理分析和数学运用两种解法。这一次的课堂辩论一定比教师的讲解和反复强调效果要好很多,学生亲历过程比知道结果更重要。这个辩论是生成的精彩,而教师要做的是要抓住每一个这样的机会。
案例二:仍然是上述的复习课。当那道课堂训练题有了正确解法时,教师以为可以进行下一个环节了,可这时有同学突然举手问:教师,我这种解法对吗?我实在没准备,但仍让他展示了解法。使教师大吃一惊的是其竟然用图像法解出了这道题,教师不是不知道图像法,而是没想到学生有此高的解题能力。这给了教师很大的启示,只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的潜力真是无穷。可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匆忙做了表扬后也没有过多解释此方法,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的教学,因为始终有“一定要完成教学进度”的思想左右,使教师失去了一个总结归纳方法的好机会。但这个意外的课堂生成,也使其他同学开阔了视野,成为课堂的一个亮点。
四、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凸显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相对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被动学习,自主学习的模式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虽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多种多样,但这其中的关键还在于教师是否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教师只有真正将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转变自身的教育思想,理解学生的想法、发现学生的价值、引导学生的发展、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发挥自身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释放个性、发展自主能力,从传统学习的被动角色转变为主动角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创设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在容易被自身的兴趣所吸引的年龄段,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通过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学习兴趣,达到更高效的课堂教学效率和最终的教学质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情景教学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通过在教学情境中设立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投入学习的过程中。
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帮助学生互相促进和提高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句话说明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小學数学作为帮助小学生开发自身思维的一门科学类学科,同时也是学习后续科学类学科的基础,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小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存在一个思维转变的方式,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解答,学生之间如果能够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就能展现这种良好的学习能力。因此,小数学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中,也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实施合作学习小组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
七、进行分层教学,提高学生的个人数学素质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数学教学。分层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对学生彻底的分析和了解,将班级中所有的学生分成基础不同的几个层次。对所有不同层次的小学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计划,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主要是小学教师将学生分成三个不同属性基础的阶层,针对层次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真正让不同数学基础层次的学生学习到当前自己最需要的知识内容。对小学学生来说有着良好的教学效果,更好地为小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先学后教”,看起来主要是学生自学,但实际上蕴含的理念——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师的引导是很重要的,教师要像教练一样对学生给予及时的引导、指正。如果教师指导自学不得法,精讲中抓不着要领,先学后教的效果就成问题。只有真正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志宏. 小学数学对话教学研究[D]. 苏州大学,2010.
[2]王炎. 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D]. 重庆师范大学,2011.
[3]熊觅.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2013.
(责任编辑:陈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