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阅读策略为导向构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程化的实践研究
2023-06-07陈丽红
陈丽红
摘 要:课外阅读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在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调查发现,受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部分教师并未将课外阅读教学重视起来,使阅读教学的效用发挥受到了直接影响。所以,构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程化成为当前教师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而想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就需以阅读策略为导向,并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究实践。文章从问题、策略两个方面入手,阐述了以阅读策略为导向构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程化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阅读策略;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程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能力培养、方法教授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白文本讲述了怎样的内容、渗透了怎样的情感,还需使学生掌握阅读策略,并灵活运用进行课外阅读。在长时间的实践中发现,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需以阅读策略为导向精心构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程化。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需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对课外阅读课程化进行深入了解。鉴于其具有一定难度,文章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方法阐述,以期为相关人员带来一定启发。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本内容占比较重
课堂教学依托于课本,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容易产生错误理念,认为不管是课堂上的阅读教学还是课后的阅读教学,都需要围绕课本内容进行。而这一理念使得可读文本的占比较轻,使学生在知识积累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對学生的学习与综合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具体而言,学生在阅读没有见过的文本时不知道采用怎样的阅读方法,无法从文本中挖掘重要信息、感悟作者在文本中蕴含着的深厚情感;在进行写作时,学生常会出现不知从何下手的现象,即便想到了一些题材,也无法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进行阐述,对写作教学造成了直接影响。此外,围绕课本内容进行课外阅读使学生产生了必须完全掌握的观念、意识、影响了学生的阅读体验。
(二)课外阅读时间无法保障
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但阅读这一过程枯燥乏味,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对新鲜事物存在较大的好奇心,所以,对课外阅读很难产生兴趣。在此背景下,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是无法得到保障的。这对学生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的培养造成了直接影响。鉴于小学阶段的教育又被称作启蒙教育,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可造成直接影响,所以学生今后的阅读也会间接受到不良影响。
二、以阅读策略为导向构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程化的实践策略
(一)创设阅读环境,实现课外阅读课程化
环境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中可发挥出积极作用。具体而言,身处良好的阅读环境中,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拿起书本进行阅读,并与周围的人进行探讨;反之亦然。所以想要实现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程化,想要借助其推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教师就需要重视阅读环境的营造。
首先,学校领导应意识到学校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明确环境营造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有着重要的影响,从而将引导作用发挥出来,使教师重视环境营造。其次,教师需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环境营造。因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为学生,环境营造的根本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在文化氛围的包裹下产生阅读热情,并通过长时间的阅读形成阅读习惯。比如,教师可以利用校园广播进行节目播放,这些节目可以是有关于诗词类的,也可以是有关于文化探究类的。虽然以广播的形式呈现,但可对学生的听觉造成刺激,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知识,并为环境营造奠定良好基础。教师可以开展相关比赛,借助其激发学生的竞争力,从而实现良好的环境营造。比如,教师可以开展“分享书籍”的比赛,以演讲的方式阐述自己喜欢的书籍,并将其优势进行阐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对书籍进行简单了解,不断丰富自身知识面,并掌握阅读方法;教师可在校园内、班级内张贴名人名言、绘制黑板报;教师可在班级开辟阅读角,并邀请学生将自己喜欢的书籍放置于阅读角中。如此,便可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对学生起到熏陶、陶冶的作用,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拿起书籍进行阅读,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由此可见,通过进行阅读环境的创设,可实现课外阅读课程化的构建,确保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阅读活动中,并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
(二)加入导入环节,实现课外阅读课程化
课外阅读课程化的构建需实现课堂教学与阅读材料的有机结合,而课堂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可对教学活动起到直接影响,所以教师不妨将其当作入手点。在长时间的实践中发现,在课堂导入环节引入课外阅读材料可增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对文本学习产生兴趣,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而且,因为课堂导入环节的课外材料足够有趣,且教师刻意标明了出处,所以在下课后,学生会主动寻找书籍进行阅读,为学生的阅读能力、习惯培养奠定了良好基础。
例如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教师可引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文。具体而言,这两篇文章在精神品质上有着高度相似性,通过阅读这两篇文章,皆可对学生的爱国情怀进行培养,使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两篇文章在内容上有一定相似性,所以教师可将其在课堂导入环节引入。为了确保学生可以被激发好奇心。教师可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其图文声结合的特点带给学生感官刺激,使学生愿意对知识进行探究、思考。而且在呈现图片、播放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声情并茂地进行朗读,使学生进入相关场景。之后,教师可告知学生接下来要学习的文本与其有着较高相似性,并让学生将书籍名称记录下来,在顺势引入教学内容的同时为学生进行课后阅读奠定良好基础。教师还可以添加一些专栏学习活动,为课外阅读课程化的贯彻落实奠定良好基础。比如,教师可以增加以下几个栏目:“名著阅读”“快乐读书吧”“和大人一起读”等。由此可见,通过将课外阅读材料与课堂导入环节进行有机结合,可轻而易举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文本、书籍产生兴趣,使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围绕相关知识进行探究、学习,从而感知文章中渗透的各种情感、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
(三)引入教学活动,实现课外阅读课程化
教学活动是知识教授、能力培养的主要环节,倘若能够实现课外材料与教学活动的有机融合,便可有效推动课外阅读课程化的落实,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所以,教师需将其重视起来。但在教学活动中引入课外资料时,教师需考虑较多内容,如:课外材料是否与教学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呈现方式是否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符、课外材料的引入是否真正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等。如此,才可借助课外资料的因素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质量。
例如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教师想要将课外材料引入教学活动,就需先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研究,了解其内容、情感,并基于此选择课外材料。比如,教师可采用群文阅读这一方式,将同类型的文本直观呈现于学生面前,并采用有效方式进行引导,使学生根据文本之间的联系、区别进行探究,从而加深对课本内容的了解,掌握学习方法。同时,群文阅读的应用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积累大量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为学生进行文本阅读奠定良好基础。由此可见,通过课外材料与教学活动的有效结合,可以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阅读技巧、阅读方法,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本文中蕴含着的思想情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四)给予学生时间,实现课外阅读课程化
文章提到了课外阅读时间无法得到保障是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问题之一,且其对阅读教学的效率提高、对学生的能力培养造成了直接影响。所以,想要实现课外阅读课程化,教师就需给学生留出充足的课外阅读时间。
比如,教师可将课外阅读引入教学活动,并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具体而言,教师可将课堂教学的时间划分出来,确保学生可以在理解文本内容、掌握文本知识的过程中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引入课外阅读材料,通过减少课后作业、布置课外阅读任务,使学生重视课外阅读,并留出一定时间阅读;教师可以在早读时间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优质的课外材料,使学生进行阅读;教师可以将课外阅读任务布置于寒暑假中,为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教师可安排撰写读后感的作业。也就是说,通过有效手段给予学生阅读时间,可为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奠定良好基础,为学生的能力培养提供保障。由此可见,课外阅读课程化的基础為:给学生阅读时间。所以,教师需尽可能划分课堂时间,布置课后阅读任务,便可确保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提高自身,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五)小组合作探究,实现课外阅读课程化
《新课改》明确提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小组合作探究可做到这一点,所以教师可将其运用起来,为课外阅读课程化的落实提供保障。此外,在实践中发现,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应用,可使学生通过合作完成课外阅读任务,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例如在教学《狐假虎威》时,教师可引入《凿壁借光》的课外材料,通过群文阅读这一方式使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通过合作这种方式,加深其对文本的理解,掌握阅读方法。考虑到学生正处于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且自控能力较差、掌握的阅读技巧不是很多,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发挥引导作用,通过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任务进行引导,使学生真正感知知识。比如,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任务:1. 阅读两篇文章,找到内容的相同点与不同点。2. 两篇文章的情感是怎样的?有什么不同?3. 你获得了怎样的感受?4. 你选用了怎样的方法进行阅读?5.围绕文本内容进行绘画。通过完成这样的学习任务,学生可以逐渐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由此可见,通过采用小组合作探究这种方式,可有效推动课外阅读课程化的落实,使学生感知阅读的魅力,从而愿意阅读。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便可得到有效提高。
(六)过程性评价,实现课外阅读课程化
评价贯穿于课外阅读课程化的始终。因为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需要评价给予鼓励,以帮助其树立自信心、成就感,并在成就感的推动下一次又一次地进行课外阅读。同时评价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在阅读活动中的不足,为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所以,教师应重视过程性评价。
在课外活动课程化中,教师需充分意识到评价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研讨找到最佳的评价方法,将其督促及激励作用发挥出来,使学生自主开展课外阅读。比如在进行过程化评价时,教师须遵循以表扬为主、以鼓励为辅的原则,倘若发现某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需采用委婉的方式指出,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方法,帮助学生改正阅读中的问题,推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三、结语
可以看出,构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程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想要实现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程化,教师需将阅读策略当作导向,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并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设计教学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将阅读环境创设出来,借助环境熏陶使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从而实现课外阅读课程化;教师可以将课外材料引入导入环节及教学活动,实现课外材料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可以将小组合作探究这种方法利用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可以进行过程性评价,使学生客观看待自己。
参考文献:
[1]陈东鑫.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程化探索与思考[J]. 教师,2020(25):41-42.
[2]胥瑞. 浅析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3):137-138.
(责任编辑:秦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