朽叶的栀子花
2023-06-07一考生
一考生
我们这座小城深处有条老巷。明晃晃、黄醺醺的光蔓延一路,点亮了一个城市的古老温情。(对光的亮度和色彩的描写颇有临场感,叠音词的运用渲染了一种既温暖又明亮的氛围。)
装着货物的小板车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小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大葱小蒜一路绵延着,噼噼啪啪的煎油声,勾着所有途经的味蕾,而女人的店也在其中。(对环境的渲染十分出彩,“你挨着我,我挨着你”“此起彼伏”“一路绵延”“噼噼啪啪”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市场的杂乱与热闹。)
女人是卖锅贴的。锅贴煎至外酥里嫩,香气四溢,搁到蓝印花的小碟中,浇一层香醋,撒一圈葱花,轻咬一口,有一种意料之外的香甜,隐隐间又有些青春独有的青涩。(动作描写十分传神,拿捏得恰到好处。“搁”“浇”“撒”“咬”传神地写出了女人做锅贴的用心、细致,简单的手艺在作者笔下成了一种藝术。)
在旁人眼里,女人不过是个有些瘦削的老太太,可我只想用“女人”这个词来称呼。女人爱美,总是抹了脂粉、搽了口红,似乎想抓住青春的最后一点尾巴。女人爱笑,笑起来眼睛弯弯的,温婉而妥帖。煎锅贴时,她总是打扮得一丝不苟,有点“盛装端热油”的味道,远远看去竟像是从《蒹葭》里走出的那位如水一般的女子。(对人物的补充交代别具匠心,只有爱美之人,才能以审美的心态对待生活,哪怕是一份做锅贴的小手艺。“笑起来眼睛弯弯的,温婉而妥帖”,细节描写较成功,既凸显了人物的外貌,又十分生动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情。)
我对女人做出的锅贴“情有独钟”。恰巧,女人是我同学的祖母,一经询问,方知锅贴里藏着栀子和苹果混合的酱料。原来,女人原是上海大户人家之女,由于生活的变故,几经辗转,栖于这个闭塞的小城,操持着祖业,优雅地“维持”生计。(补充交代锅贴所含的酱料,呼应文题。)
一时间,我心中充溢着难以言说的震惊和恍然,震惊于制作花酱的匠心,叹服于女人的从容与淡定。一个会在锅贴里加花酱的女子,岂会敌不过时光的蹉跎?当岁月爬上她的鬓角,风霜侵蚀她的容颜,她依然爱着美,爱着生活,像年轻时一样保持着雅致和细腻,如此,岂会老去?(通过议论、抒情,点明主旨:爱美,爱生活会使人永葆青春。)
我时常去女人的小摊,站在一边,我不语,女人亦不言。我呆呆地看她熟练地翻煎锅贴,温婉地浅笑,不卑不亢地招呼往来的客人。夕阳西下,女人美得如一幅古仕女图。
我时常迷惑于青春与不朽。我曾以为,青春必是光洁明艳,不朽必是巍巍如高山之巅,仰不可攀。然而,看到女人身上混杂着与年龄不符的青春之气,我方才有了不一样的体悟。(再次凸显“我”的存在,写出了“我”的所思所想,深化了作文的主旨。)
有时候,心的柔软与细腻远胜过形貌。没有人活在保鲜膜中,没有人会永葆青春。但是,如果能做一个心思细腻、热爱生活的人,时光也会厚爱你几分。如此,何尝不是另一种静水流深的不朽?
想起女人,我就会想起一枝搁在蓝印花碟中的带露的栀子。或许叶子已有些枯萎,但花瓣仍是一如既往的柔软。
(结尾议论、抒情,呼应开头,升华主题。)
◆学生点评
点评一:
文题所提供的材料很有辩证性,“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那么该怎样阐述青春的不朽呢?本文构思十分巧妙,以记叙性散文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平凡人的平凡故事,阐释了“青春不朽”的内涵,很有启发性。
点评二:
本文对场景的描写很有特点,嘈杂不堪的市场通过作者诗意的描摹和深情的刻画,显得那么和谐,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点评三:
本文的人物描写十分生动,特别是细节描写很深入,把人物内在的性情刻画得传神而具体。“女人爱美,总是抹了脂粉、搽了口红,似乎想抓住青春的最后一点尾巴。女人爱笑,笑起来眼睛弯弯的,温婉而妥帖”……诗一般的语言,把一个爱美、爱生活的精致女人的形象展示在我们面前。
点评四:
文以情胜,本文在抒情方面也值得我们学习。不仅在场景、人物的刻画上蕴含着浓浓的情意,而且通过议论和抒情,十分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美的追求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教师点评
此文跳动着诗心,洋溢着画意。“诗心”在于一个“有些瘦削的老太太”,却“想抓住青春的最后一点尾巴”。正是因为有了这颗青春的“诗心”,才洋溢着盎然的“画意”:那巷、那人、那锅贴。“那巷”点亮了一个城市的古老温情,“那锅贴”散发着人性的优雅与清香。老太太虽然青春早已逝去,但因其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而能青春永驻。我们若能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看待生活,若能以一种从容优雅的心态面对生活,那么生活必然是美好而有诗意的。
◆教师提纯
这篇作文总体来说很具匠心,值得同学们学习与效仿。
1.构思巧妙,情感真挚。本文以一个卖锅贴的女人的形象阐明了青春与永恒之间的辩证关系,以散文的形式呈现,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热爱生活之人的赞美,情真意切,十分感人。
2.细节典型,描摹生动。本文特别注重细节描写,文中不论是对生活场景的描述,还是对典型人物的描摹,都能抓住细节,深入刻画,使人感同身受,易引起读者共鸣。
3.用词准确,手法多样。作者注重对语言的锤炼,如首段叠音词的运用,“明晃晃、黄醺醺的光蔓延一路,点亮了一个城市的温情”,通感手法的使用等,使文章文采斐然,诗意流淌,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总之,要写出好文章,必须有较真实的生活体验,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此外,要使文章形象生动,还必须选材典型,细节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