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种常见小龙虾养殖模式的特点分析

2023-06-07孙新佳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3期
关键词:生产技术小龙虾

孙新佳

摘 要 小龙虾是我国主要的水产品之一,小龙虾的养殖模式是影响小龙虾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夯实养殖基础,把握长江中下游地区产业振兴机遇,促进小龙虾养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对小龙虾常见的池塘精养模式、虾蟹混养模式、虾鱼混养模式、圩滩地养殖模式、稻田养殖模式、与经济水生植物共(轮)作养殖模式和林地养殖模式加以讨论,比较分析了小龙虾不同养殖模式的优缺点。

关键词 小龙虾;养殖模式;生产技术

中图分类号:S966.1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6.064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淡水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是小龙虾养殖的重要产区之一。小龙虾(Procambarus clarkii)学名克氏原螯虾,是隶属于甲壳纲十足目螯虾科的水生动物,其原产于美国,后传入日本,大约在20世纪初从日本传入我国南方地区[1]。由于小龙虾对环境有极强的适应性,耐高温严寒,在各种环境下,甚至一些极端环境下仍能生存,目前在我国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有养殖。因其味道鲜美,热量低并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镁、锌、碘、硒等多种有益人体的微量元素,深受全国各地消费者喜爱,近年来小龙虾产业的蓬勃发展大大激发了广大养殖人员的生产热情,不仅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养殖模式也不断创新,其中池塘主养、虾蟹混养和稻虾共作模式最为常见。长江中下游地区淡水资源丰富,但小龙虾养殖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为夯实养殖基础,把握长江中下游地区产业振兴机遇,本文通过比较目前常见的养殖模式特点,为长江中下游等水源丰沛地区的技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 养殖管理

1.1 养殖环境

小龙虾适应性极强,在自然环境中,温度0~37 ℃、

pH 值6.5~9.0的条件下都能生存。但在养殖环境中,其生长最适温度为18~30 ℃,最适pH为7.0~8.5;溶解氧在生长期一般保持在3 mg·L-1以上,在蜕壳、孵化、育苗期要达到5 mg·L-1以上;盐度的适宜范围为前期2.0%~2.5%,中期1.5%~2.0%,后期0.5%~1.0%;养殖水质透明度控制在30~40 cm为宜[2]。小龙虾活泼好动,并且善于掘洞,在养殖区四周采用厚聚乙烯塑料薄膜、聚乙烯网布、废旧钢化玻璃等构筑围栏很有必要,并且要将围栏底部深埋土中,顶端再用绳子拉紧固定,外围用木桩固定,间隔不要太大,防止小龙虾逃出。

培育水草也是小龙虾养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水草不仅可以为小龙虾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和更多的饵料,还能够吸收水域和周围环境中的污染物,起到改善水环境的作用,一般养虾池中的水草覆盖率要达到50%~60%。虾池种植或移植的水草主要包括浮水植物、沉水植物及挺水植物,其中沉水植物更多地被小龙虾取食,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更多地作为一些隐蔽物和攀附物。通常饲养者应根据当地环境和水草的适应性进行选择,目前以伊乐藻、轮叶黑藻、水花生及金鱼藻等为主。

1.2 日常管理

小龙虾是杂食性动物,对食物要求不高,一般以水生植物和有机碎屑为主要食物,但腐殖质、浮游动物、水生植物和养殖塘里的泥沙等也可以作为取食对象。人工饵料包含玉米粉、高粱粉、花生粕、豆粕、麸皮、菜叶和动物内脏等。

小龙虾的投喂量要根据养殖地天气、虾苗成活率、健康状况、是否蜕壳、养殖水质环境、养殖塘用药情况和天然饵料情况等多种因素确定。一般一次投喂量为池塘内小龙虾体质量的4%~8%,分次投喂。有研究发现,小龙虾在寒冷的冬天也需要取食,所以养殖人员养殖小龙虾要比养蟹早开食,以补充其食物来源[3]。饵料的种类会影响小龙虾的品质,所以在小龙虾上市前建议养殖人员要适当补充蚯蚓、田螺粉、蚕蛹等动物性饵料,以提高小龙虾品质。如果养殖人员发现养殖塘内有大量饵料剩余时,应立即调整投喂量和投喂频率,蜕壳期的投饲量也要立即减少,养殖人员要坚持每天巡塘,及时调整投喂量,发现问题及时

处理。

1.3 病害防控

依据有关单位推广的健康养殖技术,小龙虾病害防控要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全面预防和积极治理的态度。采取养殖前水体消毒、严格监控养殖水体环境、提前消灭病原体、发现病虾时立即处理和及时切断传播途径等有效措施防止并控制小龙虾病害的发生。养殖人员平时也要坚持巡塘,定期观察小龙虾活动情况,发现有不良症状的虾应立即送往有关机构检验,查明病因,对症下药,不要盲目用药,从而造成病害的传播蔓延,导致不可估量的损失。

1.4 捕捞管理

小龙虾一般多采用地笼捕捞,主要捕捞已经达到商品规格的成虾,体型较小的虾放回养殖区继续饲养,保证虾塘的可持续生产。对于虾蟹、虾鱼等混养模式应选择适宜的捕捞工具,尽可能减少对混养物种的伤害。秋季捕捞时,注意留下第2年生产所需的种虾,捕捞时如果发现已抱卵的虾立即将其转入专池培育或放回养殖区促进其继续孵化和产苗,保证虾塘的可持续发展。

2 不同养殖模式的特点

2.1 池塘精养模式

池塘精养模式是结合很多养殖经验的一种高密度养殖方式,必须有一个专业的养殖池塘,配备多名专业的养殖技术人员,养殖后期管理方便,节约资源,是一种更省时省力的养殖方式。池塘精养模式的优点在于其更加科学、专业,有利于提高养殖技术,实现科学养殖,实现小龙虾产量和利益最大化,是目前小龙虾养殖模式中最常见的一种[4]。缺点是前期养殖投入较大,要求较多,高密度养殖的同时要求池塘水草的高覆盖率,但是高覆盖率的水草会导致过度的光合作用,使养殖水体中的二氧化碳消耗量遠超生物呼吸的产生量,最终造成小龙虾精养池塘的pH值长期处于过高范围,不利于小龙虾生长发育。

2.2 虾蟹混养模式

小龙虾和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又称河蟹)的自然分布区、生长发育的环境高度接近,且生态习性也相似。通过在蟹塘中混养小龙虾,逐渐形成了以养蟹为主、养虾为辅的虾蟹混养模式。虾蟹混养模式中,由于二者主要繁殖期的区别,产生了相应的时期间隔。该模式不但能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生态效益,获得更大的养殖经济效益,同时还减少了单一河蟹养殖中各类风险因素带来的损失,给养殖户带来了双重的效益保障。但是在一般情形下,具有相同生态位的品种容易出现抢占食物资源和生存空间的问题,并且养殖人员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态,在养殖中“重蟹轻虾”,轻视小龙虾的管理,造成管理不善,最终影响小龙虾的养殖,甚至导致其大批死亡[2]。

2.3 虾鱼混养模式

在该养殖模式中,小龙虾的剩余饵料、粪便和尸体可以为混合养殖的鱼类提供更丰富的食物来源,鱼类产生的粪便可以为大量浮游生物和菌藻类提供优质肥料,间接为小龙虾生长提供了更多的食物,另外鱼类的摄食、消化也降低了水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密度,甚至能降解部分毒素。因此,虾鱼混养不仅可以减少饵料的投喂和肥料的施放,节约成本,提高养殖经济效益,还可以有效保持水体环境的相对稳定,缩短养殖生产周期,提高养殖成活率。但鱼类的游泳和摄食等行为加剧了水体运动,避免虾苗投放过多,同时,需谨慎选择混养鱼类,混养的鱼类不能太凶猛,所以虾鱼混养模式的成本普遍较高[4]。

2.4 圩滩地养殖模式

圩滩地等大型水体水资源充足、水质良好、水位稳定,适合小龙虾繁殖[4]。圩滩地形复杂、饵料丰富,小龙虾放养后,可以利用自身的繁育能力实现“一次放养,多年收获”。但是圩滩地内水草覆盖面一般较大,在自然条件下水草品种单一,容易出现季节性水草死亡从而影响水质,进而影响小龙虾生长。

2.5 稻田养殖模式

在稻田四周开挖环沟,种植水稻的同时在环沟里养殖小龙虾,可以有效提高单位面积的养殖效益。其中,稻田养殖模式主要包括共作和轮作两种类型。共作是指稻田一整年种植1季水稻,并同时养殖2季(夏季、秋季)虾,在种植水稻的同时养虾的养殖模式;轮作则是先完成一季虾(夏季)的养殖,全部捕捞之后再进行水稻种植,在水稻收割完毕后,再重新养虾,依次循环,种植水稻和养虾依次进行的养殖模式[5]。

稻田养殖模式大大提高了稻米的外观质量,同时小龙虾的粪便和残留的饵料也能够增加土壤肥力。不仅如此,小龙虾取食稻田杂草和昆虫,能在一定程度上防除杂草和减少虫害,降低肥料、杀虫剂的用量,并减少稻米中肥料、杀虫剂残留的风险,增加了稻米的市场经济效益。但稻田养殖模式对稻田土壤也存在一些不良影响,其中对地下水位不高的优质稻田土壤影响更为明显,因为生产过程中农民比较重视虾的产量,往往投放较多的饵料,所以稻田养殖模式在提高水体养分含量的同时,提高了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5]。

2.6 与经济水生植物共(轮)作养殖模式

与经济水生植物共(轮)作养殖模式是小龙虾与菰[Zizania latifolia (Griseb.) Stapf]、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水芹[Oenanthe javanica (Bl.) DC.]、

芡(Euryale ferox Salisb. ex DC)等水生蔬菜共(轮)作的生态种养模式[6]。

该模式目前主要与莲藕共(轮)作养殖。莲藕是莲科植物的肥大根茎,可餐食又可供药用,在我国的大部分省份均有种植。该模式是利用藕田空间养虾,通过构建莲藕和虾的互利共生关系,将优质水生蔬菜栽培与水产养殖结合在一起的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在水土优渥的藕田里培养莲藕的同时养虾,能够使藕田的水资源、植物资源、浮游生物资源更加充分地被小龙虾循环利用,同时通过小龙虾的田间活动,实现了为藕田除草、灭虫、浅耕和增肥的目的,获得莲藕与小龙虾双丰收的理想效果。但是与经济水生植物共(轮)作养殖模式会造成藕田淤泥越来越多,因为淤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淤泥不断累积就会造成池塘底部有机质过量,在微生物的分解下底部容易过热而产生大量的有毒物质,如硫化氢、氨氮、亚硝酸盐等,污染水体。

2.7 林地养殖模式

林地养殖模式作为一种新型养殖模式,能够充分利用树林里的空间,进行养殖和栽培等生产活动,可以实现农林牧复合经营和经济多方面发展的目标。林地养殖小龙虾一般是在林地内树木行与行之间的沟渠进行养殖。因为林地内分布着大量高大的树木,不仅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避免其直射水面使水温急剧升高,创造出更有利于小龙虾生长发育的环境;还会产生大量的落叶为小龙虾提供优质的遮蔽物,并且落叶腐烂后会形成大量的腐殖质,为小龙虾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但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林养结合的循环发展,养殖密度一般宜稀不宜密,并且在林地养殖3~4年后,需要选择新的林地养殖,防止疾病发生和传播。

3 小结

小龙虾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即便是在极端环境下也能够存活,在多数环境中都能够生长并且发育较好,池塘精养模式、虾蟹混养模式、虾鱼混养模式、圩滩地养殖模式、稻田养殖模式、与经济水生植物共(轮)作养殖模式和林地养殖模式都可以保证小龙虾的生长发育,获得可观的产量和效益。综上所述,小龙虾的养殖模式发展速度迅猛,养殖模式的类型也在不断丰富,应根据养殖地的生态条件和规模,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宜的养殖模式,避免盲目发展。正确选择小龙虾养殖模式对促进小龙虾养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户增产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奚业文.浅谈小龙虾的开发价值[J].北京水产,2002(4):8-9.

[2] 金学萍,宋长太.淡水小龍虾养殖应该掌握的基本常识[J].渔业致富指南,2018(10):39-42.

[3] 唐建清,夏爱军,韩飞.气候异常对克氏原螯虾养殖的影响及对策[J].水产养殖,2010,31(6):22.

[4] 殷悦.克氏原螯虾不同养殖模式的特点和养殖方法[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0.

[5] 曹凑贵,江洋,汪金平,等.稻虾共作模式的“双刃性”及可持续发展策略[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7,25(9):1245-1253.

[6] 寇祥明,王桂良,张家宏,等.饲料和化肥养分匹配对藕田克氏原螯虾生长特性与品质的影响[J].水产养殖,2020,41(12):1-6.

(责任编辑:张春雨)

猜你喜欢

生产技术小龙虾
小龙虾不火了?亩赚10000元!快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小龙虾
夜宵之王,小龙虾的称霸之路
刍议现代木质门窗生产技术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研究
无公害芝麻生产技术
高支高密织物的品种及其生产技术
小龙虾的正确打开方式
小龙虾
小龙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