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利·波特》中米勒娃·麦格的多重形象

2023-06-07段盼盼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3年4期
关键词:哈利·波特哈利波特

段盼盼

内容摘要:《哈利·波特》系列作品给我们展示了各色经典的人物群像,米勒娃·麦格教授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从多个角度分析米勒娃·麦格的女性巫师形象、教师形象、知识分子形象、神话与现实混合等形象特征来进一步探索这一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思想观念。米勒娃·麦格虽然只是一个神话人物,但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历史文化、价值观念却超越了角色本身。

关键词:《哈利·波特》 米勒娃·麦格 女性巫师 知识分子 神话与现实

《哈利·波特》中米勒娃·麦格具有多重形象,分别为巫师、教师和知识分子,而从巫师的角度又分为白巫师、女巫、以及巫师变身等形象;从教师的角度可以分为有教无类、学童保护神、学院风等形象;从知识分子角度可以将其分为有机知识分子与传统知识分子形象,同时还具有神话与现实混合的复杂形象,复杂的身份使得米勒娃·麦格具有多重人格和复杂的情感世界都承待挖掘。

一.女性巫师形象

巫术在性质上大概分为黑巫术和白巫术。从表层含义来讲,黑巫术是一种邪恶的、具有报复性质的巫术,而白巫术则是一种光明的、善意的、充满正能量的巫术,因此又被人们称为吉巫术。对于巫术本身来说是没有颜色与好坏之分,主要是运用巫术的人,在《哈利·波特》中米勒娃·麦格教授所使用的就是白巫术。善良的巫师运用巫术是为了帮助别人,在《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背叛》中麦格教授的石像出动振奋人心,当魔法学校的学生面临生命危险时,她用自己最大的能力去保护霍格沃兹学校所有的学生。对于黑暗势力以及不公平的事件她永远冲在最前面,所以说她的行动出于本心,没有刻意煽情却让人感动。

米勒娃·麦格的善是从她的内心最深处展现出来的,因此这一巫师形象就具有了普通人的仁爱之心,在一瞬间拉近了角色与读者之间的距离。米勒娃·麦格教授从来都不会使用变形术来惩罚学生,并且她对学生的关爱与呵护总是默默无闻、润物无声。例如当她发现阿拉斯托·穆迪教授将马尔福变成白鼬作为教训时, 立即将马尔福变为人形,而且严厉斥责并警告穆迪教授学校禁止教师使用魔法惩罚学生;当金妮·韦斯莱被怪物掳走带进密室之后她神情慌张,随后急忙召集所有学生并发布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学生的生命安全。她为学生所做的一切都出自内心的善与爱,因此她是一个向善的白巫师。

关于女巫师的来源,“柏拉图在著作《对话录》中所描绘的亚特兰蒂时代就有许多关于女巫的记录。”[1]446“但在当时女巫并不是真正的女巫而是教会为了巩固自身的地位对一个群体女性的大屠杀。[2]25其目的就是为了排除异己来巩固自身的权利地位。这一类被冠以“女巫”称号的群体女性只是阶级斗争中的牺牲品,她们是可悲的,但一般电影中所呈现的巫师角色都是大反派。从古至今,很多神话故事中关于巫婆是邪恶的观念也被广泛传播,这就使得观众对巫师有了一个刻板的印象。“在历史上最早的邪恶巫师出现在基督教的圣经中,圣经与基督教把巫师与恶魔紧紧联系在一起,因此巫师都很邪恶的思想观念很早就出现了。”[3]13

而米勒娃·麦格的女巫形象与早期的巫师形象完全不同,当麦格教授在最初迎接新生时,她发现纳威·隆巴多打断自己的话去捡宠物青蛙,然后俯身与他对视的那一刻,一个神圣不可冒犯眼神就让人感到畏惧。同时由于米勒娃·麦格教授在学生面前总是严于利己、公平正义,对于违反校纪校规的任何学院学生都严惩不贷,特别是当自己学院的学生犯错误时更是严肃处罚,因此受到了全院学生的尊敬。米勒娃·麦格这一形象的刻画区别于早期的邪恶巫师,打破了人们对巫师的刻板印象,她是受敬畏女巫这类形象的鲜明代表,与此前鹰钩鼻的邪恶女巫有着天壤之别。

猫在不同国家的内涵会有所差异,而且在不同时代也会出现很大的差异,但有一点亘古不变——猫的象征意义一直偏向于积极的一面。在中国猫有长寿、招财、吉祥富贵的意义,在古埃及猫就被一些人神圣化了,而在中世纪的欧洲,猫便被视为魔鬼的化身,在现代社会猫则代表着温柔和顺。而在基督教的信仰里,许多欧洲的国家都将猫看作异教的代表,比如一般巫婆的身边总会养一只黑色的猫,在巫文化的渲染与烘托下,猫的眼睛总是充满神秘感而且非常诡异恐怖。

米勒娃·麦格的变身一方面是她的本职工作所在,因为她在霍格沃兹担任变形术的老师;另一方面猫的优雅与内涵的巫文化也从侧面显现了麦格教授的人物气质以及她的女巫身份;再一方面猫的高冷也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米勒娃·麦格教授外冷内热的人物性格。

总之,米勒娃·麦格教授与虎斑猫二者之间联系密切:其一虎斑猫的身上有麦格教授的影子,其二麦格教授身上又具有虎斑猫所象征的内涵意义。

二.教师文人形象

“在西方,教师职业历史悠久,具有原始性的文化特质。公元前5世纪中叶,教师还不是一个专门的职业,只不过是古希腊城邦中出现的以教授演讲、雄辩和政治知识的职业人群,他们被称为智者。”[4]4

学院风是指教师比较注重学生的发展、为学生服务、以学生为主的教学风气,是与那些官僚风相对的概念。米勒娃·麦格是一位拥有大爱的、无私奉献的变形术教师,她对于学生的爱出于本心,并不夹杂任何的功利目的,同时她还擅于挖掘学生的特长尽力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平台。譬如当米勒娃·麦格教授看见哈利骑着飞天扫帚在办公室窗前展现出一个完美的转身时,并没有因为哈利违反校规而去惩罚他,而是目光独具的发现了哈利的飞行天赋。于是她立刻将哈利推荐到魁地奇,使他成为一名格兰芬多的找球手,还非常高兴地送给哈利一把“光轮2000”牌的飞天扫帚。

J·K罗琳将巫师与教师的双重身份深度融合,使米勒娃·麦格教授这一形象更具多样性。这与吉德罗·洛哈特教授为了追逐名利而不择手段,甚至当他的秘密被暴露时,居然要对学生痛下杀手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米勒娃·麦格教授一心教学,服务学生的学院风地教师形象内蕴。

《哈利·波特》中的霍格沃兹魔法学校并不是某一阶级的专属学校,在这里求学的既有巫师的后代也有麻瓜的后代,同时还有巫师与麻瓜结合的后代。因为米勒娃·麦格就出生在一个巫师与麻瓜结合的家庭,而且她对自己的麻瓜父亲非常崇拜,所以米勒娃·麦格非常讨厌那些对麻瓜抱有强烈偏见和歧视的人。米勒娃·麦格作为魔法学校的一名教师,对任何学生都没有性别、阶级、血统上的歧视,所有在霍格沃兹魔法学校上学的学生她都一视同仁。这与西弗勒斯·斯内普教授对于赫敏上课积极地发言没有任何回应,还因此批评她爱表现自己形成鲜明對比。麦格教授不会因为赫敏是麻瓜的后代而轻视她,也不会因为马尔福的纯巫师血统而特殊对待,所以说米勒娃·麦格教授服务于所有阶级也独立于所有阶级,体现出她有教无类的教师形象内蕴。

学童保护神这一形象内涵出自米勒娃·麦格的姓氏文化,在古希腊的神话故事中米勒娃的身份相当于雅典娜(智慧女神),同时还要扮演手艺人和保护神的角色。从这一角度也不难看出麦格教授对于孩子们是发自内心地喜爱,她愿意用生命去保护学童们。虽然她是全校学生公认的严格教师,但有时候也在不经意间展现出温柔的一面,譬如在《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中,麦格教授一个人阻止了乌姆里奇等人对海格的偷袭,而她也因此被击成重伤;在食死徒控制霍格沃兹时期,麦格教授一直冲到最前面去保护学生,她为了学生的安全联合另外两位院长将叛变的斯内普校长赶出学校,直到哈利等人制服了卡罗兄妹,她才将学生安全送回。但这场斗争不仅仅是为了赶走校长,更是让霍格沃兹摆脱食死徒的控制。米勒娃·麦格为了保护学生而与伏地魔等人进行多次生死决斗,从这一系列行为可以看出保护学生是她的天职,她就是学童们的保护神。

三.知识分子形象

“我们将知识分子放在具体的社会当中,从职业或知识的内容上来分工界定知识分子。”[5]16因此在这一背景下,被多数学者所认可的分类是将那些传播抽象符号的知识分子分为有机知识分子和传统知识分子。

随着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当代知识分子的分工也越来越职业化,“并且很多知识分子因为身份的转变就不再像以前的波希米亚人一样四处漂泊,他们开始依附于国家的某些体制机制而逐渐变得有机化。但由于在社会中各种利益之间的冲突,这类知识分子为了个人的发展,便成为某个阶级或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因此他们就与社会有了某种固定的精神或物质利益的关联。”[5]17这一紧密的关联使他们只为某一阶级服务,因此也就会缺乏对公共社会的关注,所以这也就是葛兰西所说的“有机的”知识分子。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米勒娃·麦格这一形象的特殊性在于她身上的一部分特质与有机知识分子相似。

在电影《哈利·波特》中,由于霍格沃兹魔法学校与伏地魔的冲突不断演化,米勒娃·麦格所担任的职位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变形术老师到格兰芬多院长,再到校长等,这一系列的转变使得米勒娃·麦格这一人物形象与魔法机构所创办的学校共生死,因此她的知识分子形象逐渐变得职业化、有机化,具有了有机知识分子的外在特征。但她与有机知识分子又有本质上的区别,因为当知识分子专业化后,他们对于社会中的一些公共问题就丧失了其积极性,而作家J·K罗琳在塑造米勒娃·麦格这一形象时囊括了许多关于现实社会的认知与理解,她将自己学生时代所遇见的老师作为原型并进行加工,一定程度上给米勒娃·麦格这一人物形象植入了个人真善美的价值观念和对社会公共问题的深度思考,促使米勒娃·麦格这一形象与一般的有机知识分子相比更多一层对社会的关注。

相较于有机知识分子,传统知识分子的思想更加自由,他们并不需要将自己附着在某个阶级层面或者某一职业机构,也不需要为某个固定的团体发言,因此这类知识分子在精神层面就显得更加自由。这些传统知识分子多数都忠诚于自己的内心进而主动的思想,并不是为了生活而被迫去思想,他们都是历史长河中的“流亡”人、“边缘化”的人,是真正敢在权势面前讲真话的人。遗憾的是,随着社会历史朝代的不断更迭,这类人也变得越来越稀缺。而J·K罗琳笔下的米勒娃·麦格教授虽然在职业上附着于魔法机构所创办的学校,属于有机知识分子,但她在精神上却是一位传统知识分子形象,因为她独立于所有阶级,不会为任何统治者发声。作为一名教师,米勒娃·麦格忠诚于自己的内心,将爱的教育观念融入灵魂去为学生保驾护航,不会因为外界的诱惑而违背自己的初衷。从这一角度可以看出米勒娃?麦格教授有着传统知识分子的精神内涵。

罗琳将巫师与知识分子二者糅合在一起塑造了许多具有双重身份的巫术文人形象,米勒娃·麦格教授不仅是一个女性巫师,还是一个知识分子,她在拥有巫术本领的同时又具有渊博的学识。这一角色相较于西方历史中的女巫、知识分子都有所不同但又有一定的继承。在《哈利·波特》中,米勒娃·麦格这一巫术文人形象与鹰钩鼻的巫婆相比她是美丽的,与美丽的女巫相比她又是善良的。她的多重形象使得这一神话中的人物更像一个普通人,更具有人性。

四.神话与现实混合的形象

“罗琳所建构的霍格沃兹魔法学校不仅是一个脱离现实的奇幻世界,同时也是一个充满善与爱的大家庭”[6]。通过米勒娃·麦格这一角色,作者给观众传达了一个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而相较于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来说,价值观对人们的影响更加意义深远。借此也给正在完善自己价值观的青年们给予一定的启示,激起少年们对于正与邪的思索。“神话隐藏于文化背后,为人类社会提供更深层的人文解释。”[7]神话如果离开了现实它的神性就不容易体现出来,也就缺少一个群体作为参照物,角色的塑造就会显得单薄。在《哈利·波特》电影中充满了浓郁的宗教气息。米勒娃·麦格这一形象生动地展示出作品中的宗教思想。

西方的基督教徒们都追求来世在天国的幸福,他们主张与尘世划清界限,蔑视现实生活中的一切。因此他们认为出世修行是最好的方式。电影《哈利·波特》中的霍格沃兹是一个魔幻的、虚拟的,现实世界的人类所看不到的世界。就像基督教中的天国,远离世俗的喧嚣。这部作品中的宗教色彩在米勒娃·麦格小时候生活的麻瓜世界就已经显露出来,但母亲从来不让米勒娃·麦格在人类世界展露出自己的天赋,而且让她时刻小心并与麻瓜们保持距离,这也让童年的米勒娃·麦格感到非常郁闷。

米勒娃·麦格是巫师与麻瓜的混血儿从小便拥有惊人的魔法天赋,11岁那年她收到霍格沃兹的入学通知书不久就进入霍格沃兹学校学习魔法,自此米勒娃·麦格的魔法天赋才得到了发挥,她属于魔法世界。作者通过对神话与现实的混合描写,潜移默化地将巫师与麻瓜放在对立面上,进而拉开了神与人的距离,展现出截然相反的两个世界。“我们在形象文化创造的奇幻虚无的瑰丽花园中漫无目的的遨游,终于忘却了自我的存在,失去了主体价值的意义。”[8]但这种迷失自我的现象似乎在米勒娃·麦格身上未曾出现。她尊重生命、顺其自然,生活在远离人类的魔法世界,与麻瓜们生活的现实世界和平相处,在物质生活上从不追求功名、权位以及财富等。她的作为一方面体现了米勒娃·麦格的出世态度,但在伏地魔攻打霍格沃兹魔法学校时,她却挺身而出,用生命去捍卫自己的家园。在关键的时刻,米勒娃·麦格又展示出积极的入世态度。

米勒娃·麦格虽然只是一个神话人物,但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历史文化、价值观念却超越了她本身。米勒娃·麦格这一人物形象所蕴含的文化内蕴对于青少年有着深远的影响,她身上有着现实社会普通人中潜在的、积极的、活跃的力量。所以米勒娃·麦格这一角色无论是在小说还是在电影中,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这部作品中所包含的价值因素值得我们深入地去挖掘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振宇.知识分子与电视:角色变迁、功能转型及其反思[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2011)2015.9.

[2]罗盈盈.现代影视中的巫师与巫术[D].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6.

[3]徐琳.基于教师隐喻视角的教师形象重构[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4]许纪霖.中国知识分子十论[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10

[5]王晓燕.从魔幻世界到现实世界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价值观浅谈[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1).

[6]南振興.文化中的神话积淀[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05).

[7]马丽.论后现代语境下形象文化[J].文学教育,2012(03).

猜你喜欢

哈利·波特哈利波特
读《哈利•波特》有感
我爱读的《哈利·波特》
成为哈利·波特
好脏的哈利
勇敢的哈利·波特
像哈利那样隐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