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助推事业单位长远发展
2023-06-07张宏峰
张宏峰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迈入经济发展新时代,事业单位的发展也迎来了严峻的挑战。对事业单位而言,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既可以实现资金的合理使用,还能极大地提高单位服务质量及经济与社会效益。本文首先对全面预算管理理论进行了概述,其次对事业单位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具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思路。事业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实现长远发展,并助力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问题;思路
[中图分类号]F20文献标志码:A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内部控制手段,既可以提高单位财务管理的综合水平,又可以提高单位资金的安全性。由于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事业单位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时也会出现诸多问题,对单位的长期发展造成严重阻碍。事业单位应保证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在提高财务水平的同时,促进单位的发展。
1 全面预算管理理论概述
1.1 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贯穿事业单位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既能保证单位财务的正常运作,又能使单位内部的各个部门形成有机整体,保证财务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从而为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1]。全面预算管理的特征体现在全过程、全体员工和全体部门三方面,具体表现形式如下:
1.1.1 全过程
全面预算管理能实现对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全面控制与严格监督。全面预算管理包括对财务活动的总体设计,可以快速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保证高质量、高水平地进行事业单位财务活动,实现效益最大化,促进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
1.1.2 全体员工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有效的内部控制手段,人员涉及面较广,要求事业单位的全体人员都参与进来。因此,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时要注意高效性,立足于全局工作的实际,提高各部门人员、各岗位之间的联系和协作程度。
1.1.3 全体部门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范围包括全体员工和全体部门。对于全体部门而言,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更加重要。它要求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都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在单位内部建立便捷的沟通网络,保证部门之间可以实现有效沟通,加快财务信息传递速率,进而保证财务人员与领导者可以准确掌握各项财务数据,并且可以保证筹备预算工作的有效实施,大大降低出现财务风险的可能性。
1.2 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
全面预算管理对事业单位的作用有三个方面。第一,事业单位要与改革发展的需求相适应,就必须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在改革进程中,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简政放权的改革,转变对直属单位的直接管理,下放直属单位的管理自主权,让直属单位在限定范围内拥有足够的管理自主权,通过科学编制全面预算的方式,使所属单位在预算范围内根据具体经营状况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上级机关通过年度考评和绩效考评,保证直属单位的服务工作与上级机关战略具有相同的服务目标[2]。第二,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有效提高事业单位整体运营管理水平。全面预算管理是强调全员参与、全方位管理、全过程控制的预算管理模式,针对被考核单位及各环节岗位,通过预算绩效考评来管控各项预算指标的完成情况,将单位各职能部门、各岗位通过预算编制密切联系,统筹协调单位的资金支出,对被评估单位和各个部门进行预算绩效考核,以保证实现预算目标,从而全面提高单位的运营管理水平,进而增加经济和社会效益。第三,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提高事业单位的资源配置效率。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可以根据各职能部门、经营单位的经营服务管理工作需要,统筹协调各项业务活动,合理配置资源,对各项支出结构加以优化,避免对资源造成浪费,制订有效的预算计划,为事业单位的运行发展提供精确指导。
2 事业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预算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
事业单位工作内容多、涉及面较广,而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目前部分单位职工的素质和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预期目标和实际实施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偏差,因此建立综合性的预算管理组织结构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一些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比较完善,但具体实施效果不佳,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督和激励机制,以保障预算管理的顺利进行。组织结构不健全会增加预算管理工作中出现风险的可能性,进而减少其产生的经济与社会效益[3]。
2.2 预算流程和方法不科学
事业单位具有特殊性和公益性的特点,这使得一些单位在实际运营中未能重视预算管理,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相应的流程不够规范。例如,部分单位只由财务部门负责编制,其他部门没有配合或参与,未能实现上下结合、逐级审批。还有部分单位所采用的方法不够合理,仅仅以参考历史数据为主,或者在往年的基础上增减,采取增量预算法,并未真正立足于单位实际,可能造成预算上的浪费,甚至使预算定额无法与实际的管理相适应,从而造成财政预算超支。因此,要真正貫彻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就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预算流程与方法,使之能够全面覆盖,掌握单位内部的实际状况,从而促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4]。
2.3 预算执行控制监管不足
预算执行控制机制不健全,也是事业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如果没有健全的监督机制,就会导致单位对部门人员的制约力下降,从而减弱对资金的控制力度,增加以权谋私的可能性。
部分事业单位存在制度设计与监督机制不健全的现象,导致一系列违规违纪行为难以被发现,如委托外包业务与采购业务等,对于业务开展情况监督管控不严,无法掌握预算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而且采购流程不够规范、不够透明,难以确保采购工作的规范开展,其中可能会出现各种违规现象,对预算工作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这不仅增加了事业单位的审计风险,还加大了无效经费的使用,降低了预算管理在实际工作中产生的作用[5]。
2.4 预算绩效评价工作不到位
目前,绩效考核评价机制还存在着一定缺陷,主要体现在预算绩效管理观念滞后、预算评价指标设置不科学以及预算绩效管理监督缺失等方面,这些因素极大地制约着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由于现行的预算绩效机制不完善,预算绩效评价制度无法对所有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和评价,无法体现评价的真实性、客观性,使事业单位内部员工的工作热情、主观能动性降低,可能导致预算管理与预期目标产生偏差。此外,预算绩效考核指标不全面,过于单一,一般只局限在财务层面,并未体现预算管理的全过程,而且部分单位并未能合理应用绩效评价结果,导致预算绩效评价的根本作用难以真正体现。
3 事业单位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具体思路
3.1 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结构
全面预算管理组织机构的完善,首先需要事业单位所有人员都具有全面预算管理的意识。第一,树立先进的全面预算管理理念,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学习新理论、新方法,为事业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第二,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预算管理工作,要保证其有效实施,就必须成立一个专门的预算管理委员会和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第三,由政府、财务部门牵头,加大对单位人员的培训力度,定期开展与全面预算管理有关的业务培训,并由各部门领导组成一支专业化的预算管理队伍,让全体职工都能积极参与到预算管理中来。第四,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并不只是单个部门的责任,还需要其他部门的协作,更好地协调和统一各个部门之间的经济活动。因此,事业单位要设立预算管理部门,并与各职能部门合作,为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支撑。第五,事业单位要明确预算编制、执行、考核等环节,合理配置工作任务,建立岗位定期轮换制度,避免一人多任,形成相互监督的模式,从而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3.2 优化预算流程及编制方法
事业单位应当运用科学的全面预算编制方法,把预算工作分为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分析、考评、奖惩等几个环节,并且预算编制要有合理的内容和科学的方法。在预算编制中,要结合事业单位自身运营管理的实际需求,对各部门的核心竞争优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具体分析,并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运用科学的预算程序,根据预算的不同需求,分别运用增量预算法、零基预算法、滚动预算法等不同方式,以增强对预算的适应性。事业单位要严格落实预算管理体系,确保其权威性与指导性,更要予以规范执行,各职能部门要严格遵守,不得随意更改,如因客观情况需要调整,也要按程序上报预算管理部门,由该部门主管作出调整,其他部门无权自行调整。此外,事业单位要建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完善预算管理系统,制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委员会的工作内容包括预算的编制、审批、调整、分析、管控、考评及奖惩。为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必须对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各个环节进行具体的预算管理,使各类预算责任都具有相对应的层级;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流程,明晰管制的权力,严格执行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制度等,从而为实现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提供有利条件。
3.3 加强预算执行控制与监管
全面预算的执行和监督机制在事业单位运营管理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事业单位具有螺旋上升的发展特点,因此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各个阶段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根据问题的特点对症下药,不断改进和完善全面预算的实施与监督,才可以有效地推动全面预算的落实。
首先,在预算执行期间,要对资金的使用情况和人员的管理情况进行全面追踪,确保资金的使用落到实处,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而且可以将财务风险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其次,可以设立独立的监察小组,对管理者和相关负责人进行直接问责。监察组应确保监察程序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对执行全过程展开全面的监督,如资金使用、员工工作的质量与效率等,有效控制资金的使用,同时督促员工的工作更加高效,减少工作中的财务风险。实际工作中,预算的变动容易对预算增长和下降造成较大的影响,所以当预算发生变动时,预算计划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预算的作用,从而提升事业单位的服务水平。
3.4 做好預算绩效评价工作
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就必须准确反映各种财务经费的收支构成和所产生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并依据单位各项活动和日常管理的需要,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实施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第一,逐步实现业财融合,强化信息化建设,建立项目信息库,实现业务与财务数据的互联与共享,为事业单位业绩指标的设定与运用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第二,建立一个包括整个预算管理过程的指标评估系统。预算绩效评估的目标制定、编制预算、实施和控制等过程都是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可以对绩效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绩效评价和监控。在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上,还可引入第三方机构,帮助单位建设绩效指标评估系统。
第三,对绩效评估的结果加以合理利用。注重总体支出绩效和重点项目的绩效,制定具体指标及定性和定量指标,注重评估的效率、效果和经济性,为评估提供关键的参考依据,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和合理利用,实现绩效评估与激励奖惩的对接,并作为后续预算分配的参考。
4 结语
综上所述,就当前实际情况而言,事业单位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时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预算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预算流程和方法不科学、预算执行控制监管不足和预算绩效评价工作不到位等。对此,事业单位应当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结构,优化预算流程及编制方法,加强预算执行控制与监管,并做好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确保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规范化和合理化。唯有如此,事业单位才能更好地发挥社会效能,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季瑩. 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分析及优化[J]. 老字号品牌营销,2022(6):78-80.
[2]陶会林. 对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分析研究[J]. 财会学习,2022(7):5-7.
[3]郑凯. 事业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与建议探讨[J]. 商讯,2022(9):179-182.
[4]裴立君. 基于加强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举措[J]. 商业观察,2022(12):67-70.
[5]程利华. 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11):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