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决定论下《野性的呼唤》中巴克的命运
2023-06-07冯祥杨丽
冯祥 杨丽
内容摘要:《野性的呼唤》主要讲述了狼狗巴克从养尊处优的宠物犬,变成北方的雪橇犬,最后变成狼王的故事。巴克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不同主人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环境决定论”来分析主人公巴克在米勒法官、红衣人、弗朗索瓦、哈尔和桑顿等人身边的成长历程。
关键词:杰克·伦敦 《野性的呼唤》 巴克 环境决定论
杰克·伦敦出生于旧金山,是美国的现实主义作家。十九世纪末,杰克·伦敦跟随淘金大队去育空河旁淘金,他以自己的经历为素材创作了《野性的呼唤》。该作品主要讲述了文明社会中的狼狗巴克流落到了北方,经历弱肉强食,在摸爬滚打后成为狼王的故事。小说一经发表,好评如潮,奠定了杰克.伦敦在美国文学史中不朽的地位。
国内研究者们大多是从达尔文进化论、超人理论、自然主义等角度去分析《野性的呼唤》中巴克这一形象的,而本文将从“环境决定论”这一角度对巴克形象进行补充。“环境决定论”重视教育和环境对个体心理发展的作用,认为个体的行为由外界刺激决定。主人公巴克在不同主人手下性格、命运的发展和变化体现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一.米勒法官时期
米勒法官给了巴克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物质上,巴克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精神上,巴克不仅受米勒法官一家的宠爱,而且是所有动物的主宰。巴克敬爱法官,喜爱小主人,具备了与人相处的亲密感。南方社会文明发达,人们之间的相处是文明友善的。在这种社会氛围的熏陶下,巴克自然而然地习得了文明社会的法则。
在主人的影响下,巴克掌握了野外求生和游泳的技能。米勒法官的孩子喜欢早上在水池玩耍,夏日的午后在水中消热避暑。巴克陪着她们一起玩耍,潜移默化地学会了游泳。米勒法官常常带巴克做野外训练,让巴克拥有了强劲的肌肉。这些为巴克之后在野外的生存打下了基础。在米勒法官家生活的时期,法官一家对巴克友好、关爱。巴克在他们的影响下,成为了一只忠诚、乖巧、健硕的驯养犬。
然而,巴克从米勒法官那里得到最宝贵的东西是它对自己的认知。因为良好的出身和米勒法官的宠爱,巴克成为了官邸的动物之王。生而不凡的巴克对自己的定位比较高,在以后的生活中也有争先夺优的意识。
与此同时,巴克也形成了唯我独尊的性格。对于人类,它没有正确的认知;对于生活,它没有忧患意识。巴克的轻信导致了它被拐卖,在被拐卖的路上,自尊心驱使它愤怒狂躁,无端消耗了体力和心力。在离开了米勒法官的官邸后,社会的残酷才开始浮出水面。
二.红衣人时期
红衣人给巴克上了进入社会的第一课,课题叫做“棍棒法则”。初见红衣人,桀骜不驯的巴克便扑咬过去,想要发泄出两天两夜的怒火。可是一连吃了十几棍,巴克还是没有碰到红衣人一根毛发。红衣人的大棒不仅击溃了巴克的肉体,还击溃了巴克的自尊。在巴克被驯服了以后,红衣人给巴克拿来了水和食物。这让巴克明白了:“在一个手拿大棒的人面前,自己是无能为力的。”
在之后的日子里,巴克观察到了许多被拐卖来的狗被驯服的过程。它彻底明白了狗贩子的眼里只有利益和金钱。对于狗的死活,他根本不在乎。红衣人的教训让巴克“不断地磨练它的牙齿,让死亡已久的本能在它的体内复活。”巴克对红衣人只有恐惧和服从,并且开始学会了察言观色。它彻底没有了那种唯我独尊的高傲感,性格也变得收敛起来。
在红衣人的影响下,巴克开始领会到了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不只是对于红衣人,对所有手拿大棒的人巴克都不会去反抗了。在目睹红衣人和其他人进行狗的买卖交易后,巴克开始对未来有一种强烈的恐惧感。可是,巴克还是被辗转卖到了佩罗和弗朗索瓦手中。
三.佩罗和弗朗索瓦时期
佩罗和弗朗索瓦给巴克的定位是雪橇犬,巴克很快就适应了它的角色。由于主人给的物资有限,所以他们给什么,巴克就吃什么。它能够吸收所有的营养,肌肉变得如钢铁般坚硬,听觉和嗅觉也变得十分灵敏。巴克刚来到新主人身边时,它还保有和主人一起睡在屋子里的习惯,但是在被主人赶出溫暖的帐篷以后,巴克很快学会了在雪地里挖坑睡觉。
如果把巴克比作员工,那佩罗和弗朗索瓦就是两个好老板。佩罗和弗朗索瓦是办事公正无私,冷静沉着的人。在别的狗偷吃巴克食物的时候,还有斯匹兹想突袭巴克的时候,弗朗索瓦总是用鞭子来主持正义。出于对主人的敬爱和对鞭子的恐惧,巴克偷吃别人食物,离间斯匹兹和队友,都是趁主人不注意做的。
佩罗和弗朗索瓦更看重总体利益,他们的公平和正义是相对的。比如有一次斯皮兹占了巴克的窝,它们扭打在一起。由于怕事态发展严重,弗朗索瓦大喊让巴克让窝。斯皮兹是雪橇队的头犬,为主人的雪橇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可是在弗朗索瓦发现斯皮兹死于巴克之手时,他只是觉得清净了。因为巴克和斯皮兹的斗争影响到了雪橇队的工作。毫无疑问,如果在巴克和斯皮兹的斗争中,巴克是失败的那一方,主人也是一样的反应。巴克知道主人重视雪橇队的进度,也不敢雪橇队困难的时候严厉地打骂自己。它吃准了主人的想法,会在自己的限度内为自己争取权益。在得不到领导权时,巴克敢于用拖延时间来威胁主人获得领导权。
佩罗和弗朗索瓦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这直接影响到了包括巴克在内的狗队。佩罗立志于把自己奉献给冰天雪地,他会冒着生命危险在前面为雪橇队探路。他们常常天不亮就上路,天黑以后扎营,打破了一个又一个记录。他们重视工作的心情感染了巴克,只要巴克带上挽具,它的不满和淡漠都会被警觉和兴奋所取代。拉雪橇成了巴克自我存在的最高升华,生命的全部追求。在工作这件事情上,巴克和主人一样具有团队意识。狗队在路上赶路时,斯皮兹掉进了水里。巴克并没有因为私人恩怨而进行打击报复,而是竭尽全力地把它拉回来。在巴克当了头犬以后,它会整治懒散的派克,调教新的雪橇犬,狗队能像一条狗一样步调一致地赶路。在主仆的齐心协力下,他们完成了创纪录的旅程。
佩罗和弗朗索瓦在一定限度内善待巴克,巴克也报之以信赖和拥护。在雪橇队赶路的疲乏时期,佩罗会特别照顾巴克,会抬起巴克的脚仔细检查。在巴克的脚受伤后,弗朗索瓦会给巴克做脚套,送食物并且按摩。弗朗索瓦总是不吝啬地夸奖巴克,给它积极的心理暗示。主人的善待让巴克感到了温暖和爱,换来了巴克对他们的信赖。在遇到被多利追赶的恐怖情景时,巴克全心全意地相信弗朗索瓦会救它,所以往回跑去。在主人忘记给它穿鞋时,巴克会对主人撒娇来提醒主人。
在佩罗和弗朗索瓦手下,巴克真枪实弹地领会了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熟练地掌握了野外生存技能。佩罗的人格魅力打动了巴克,让巴克变得有责任心和使命感。巴克和主人就像伙伴一样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在主人的培养下,巴克的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成长起来,成为了一只优秀的雪橇头犬。可惜好景不长,国家不再需要雪橇运送信件,巴克和它的伙伴流落到了哈尔等人的手中。
四.哈尔、查理斯和梅塞德斯时期
“他们不但不知道该如何使唤狗,而且也不知道该怎样使唤自己。”用来形容哈尔等人是很贴切的。梅赛德斯、查理斯和哈尔收拾不好自己的外在形象,营地也是乱糟糟。巴克从一开始就感觉他们不靠谱,对他们感到担忧。不出巴克所料,哈尔等人安排不好雪橇犬的数量,也安排不好他们的载重。所以巴克对哈尔等人的态度既没有像对待红衣人一样的害怕,也没有像对待弗朗索瓦那样的尊敬。
哈尔和查理斯在拉雪橇行程的执行上也有问题。由于负载过重,狗队刚一上路就气喘吁吁、垂头丧气,与弗朗索瓦时期的生气勃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拉雪橇时,他们投放食物不经计算,对于赶路这件事三天打鱼两三晒网。所以巴克也和主人一样走一步算一步,没有什么目标。
不只是懒惰会传染,情绪也会传染。梅赛德斯时常耍脾气,哈尔等三人有时还会互相发怒、争吵。低气压笼罩在雪橇队内,巴克也变得暴躁易怒,对于拉雪橇这件事也失去了以往的热情和信心。哈尔和查理斯缺乏规划,让狗面临了粮食困境。狗接二连三地死去,互相之间的埋怨和哈尔对狗的虐待让巴克对主人更加失望。在缺少食物,体力不支时,巴克想拉就拉,想拉就停下来。
哈尔信奉人要心狠手辣的理论,经常用大鞭去教训巴克等狗。哈尔的虐待让巴克感到憎恶,并且巴克常常会找准时机报复他们。狗队拉不动雪橇,哈尔用鞭子抽打巴克它们。以巴克为首的狗队由于被虐待和超重的负荷很愤怒。巴克带领全队飞快地跑起来,把雪橇上的东西散落一地。
由于主人的虐待,巴克被磋磨得满身泥泞,身上还有凝結的血块;由于主人的无规划,巴克被饿得皮包骨头、肌肉衰竭。巴克对他们三人没有一点情分可言,从心底里对他们感到憎恶。所以在看见哈尔、查理斯和梅赛德斯等人掉进冰窟后,巴克只是淡淡一瞥。随后,巴克就和新主人桑顿开启了新的生活。
五.桑顿时期
桑顿给了巴克一定程度的自由,让巴克能够接触自然。桑顿具有探险精神,和伙伴们到东部去寻找一个神秘的矿藏。他具有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可以带着一把盐和一把枪就扎进荒野。这样的生活方式带给了巴克没有尽头的欢乐。在桑顿的篝火旁,巴克的心里更频繁地涌动着野狼的身影。这种原始冲动和弱肉强食的法则推动巴克着走进森林,和野狼一起奔跑。在杀死一只灰熊后,巴克嗜血的欲望变得更加强烈,还杀死了一头体型硕大的麋鹿首领。
虽然原始的野性呼唤着巴克,但是巴克还是坚定地回到了桑顿身边。这是因为巴克对桑顿的爱,它被这种爱所束缚。在巴克被救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巴克都不让桑顿离开它的视线。它会在深夜去主人门帘边听主人的动静。
是桑顿对巴克的爱换来了巴克对桑顿的敬爱和凝视。和之前大多数主人不同,桑顿关心巴克不是出于经济利益,而是出于一种利他心。桑顿对待巴克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他给了巴克自由和平等的爱。在初见巴克时,桑顿从哈尔手中救下巴克;在别人出重金买巴克时,桑顿说不可能;在激流遇险时,桑顿让巴克先走……桑顿就像一束光,让巴克得到了真正、充满激情的爱。
桑顿和主人会用闲聊、眼神和肢体语言来表达爱意。“他们心灵相通,不用语言,眼光就能传达出彼此的心灵之光。”巴克敬爱桑顿,它对桑顿的敬就像对米勒法官的敬,但是它对桑顿的爱超乎了以往的任何一位主人。
虽然巴克还保留着偷吃东西的习惯,但是它从来不会偷吃桑顿的食物。巴克对别人的亲昵置之不理,但只要桑顿下命令,巴克什么事都能完成。为了桑顿,巴克敢去咬伯顿,能拉动一百磅,可以毫不犹豫地跳下悬崖。即使在意识不清的状态下,巴克感受到了主人遇到了危险,也会强撑着跳到水里去救主人。在发现桑顿被印第安人杀死以后,巴克的激情第一次战胜了理智。它克服了对人类和武器的恐惧,杀死了所有印第安人。
桑顿带巴克在野外生活,启迪了它的天性,让巴克找到了更好的自己。桑顿让巴克感受到了真挚而炽烈的爱,激发了巴克的潜能。可是,桑顿的死亡带走了巴克的爱,也斩断了巴克和人类世界最后一丝联系。
《野性的呼唤》中的巴克不是神话,而是环境的产物。不同主人对待巴克不同,所以巴克对待他们的态度不同,相处方式也不同。不同的主人性格不同,巴克面对不同的主人呈现的性格也不同。在充满爱和阳光的米勒法官家中,巴克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天真单纯。在被辗转拐卖给红衣人、佩罗等人后,巴克被残酷的生存法则支配,变得狡诈、充满竞争意识。在哈尔、查理斯手下讨生活时,巴克变得冷漠、麻木。最后,巴克遇见了约翰·桑顿,学会了什么是爱,如何去爱,充分释放了天性。巴克在他们的熏陶下,积累养成了自己独特的看待世界和为人处世的方式。这些都体现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巴克的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身上有每一任主人的影子。它就像一块生铁,被不同的“铁匠”打造成不同的样子。主人对巴克的教育会在巴克的主观选择下作用在它身上,他们本身的性格习惯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巴克。在他们的影响下,巴克才从温室走向森林,从文明走向蛮荒,变成了令人闻风丧胆的狼王。
参考文献
[1]崔小清.回归生命的本源——从《野性的呼唤》看杰克·伦敦的人生哲学[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22(02):95-98.
[2]胡芙蓉.论《野性的呼唤》的多重主题[J].文教资料,2006(31):56-57.
[3]金金.杰克·伦敦作品变化与其思想转变之间的关系研究——以《海狼》与《野性的呼唤》为例[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39(11):70-74.
[4]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7.
[5]金玲.《野性的呼唤》——一部狗的成长史[J].商,2014(25):97.
[6]李飞.论《野性的呼唤》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及杰克·伦敦的人生哲学[J].语文学刊,2013(16):68-69.
[7]凌建平.环境决定论下的《野性的呼唤》[J].文学教育(中),2014(01):23-24.
[8]刘亮君,陈艳丽.《野性的呼唤》所体现的哲学思想[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5,36(01):79-82.
[9]买春艳.对《野性的呼唤》中巴克形象的再解读[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3):95-97.
[10]施建华.大棒、法律及服从——浅析《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色彩[J].作家,2011(16):58-59.
[11]沈惠佳.从《野性的呼唤》看杰克·伦敦对自由的渴望[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32(09):50-52.
[12]杨柳.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中的生态伦理及自然主义[J].怀化学院学报,2019,38(09):89-91.
[13]郑冰冰.浅析《野性的呼唤》和《白牙》中的自然主义[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0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