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生活资源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2023-06-07顾小燕

求知导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生活资源美术课堂新课标

摘 要:美术属于艺术学科,美术教学是落实美育的关键所在,要想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育人优势,相关教育者应明确育人目标,优化课程内容,实现以美育促进德育的目标。基于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结合生活资源实施教学无疑是拓展学科育人之路的突破口。文章以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为例,首先分析生活资源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意义,随后论述新课标下美术课堂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最后深入探讨生活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生活资源;美术课堂

作者简介:顾小燕(1972—),女,江苏省苏州市沧浪新城第一实验小学校。

生活中的教育资源比教材更加丰富,挖掘生活中的资源是促进美术教学实效性稳步提升的有效途径。在传统美术教育中,部分教师过于重视让学生对事物进行临摹,导致学生的创造性难以被充分激发,加之教材收录的内容有限,仅教学教材知识难以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不利于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有必要挖掘生活资源,丰富美术教育内容。要想充分发挥美术学科育人优势,相关教育者应明确育人目标,优化课程内容,实现以美育促进德育的目标。

一、生活资源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小学美术教育主要以基础内容为主,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1]。而审美创造的前提是学生必须具备发现美的能力,学生只有善于发现,才能在观察中想象,在想象中创造。仅靠教材知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远远不够,教师需要将美术教学与生活有机结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挖掘相关资源,将其转化为创造灵感,并以画图的方式展现。例如,学生在观察秋季美景的同时,可以在画面中展示眼前的实景,如落叶、秋雨、明月等意象,同时融入情感元素,使画面更和谐有趣。观察生活是提升审美创造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师挖掘生活资源,引导学生展开豐富想象,以创造为主线学习美术,方可凸显美术学科的审美教育价值。

(二)丰富美术课堂教学内容

传统美术课堂教学以教材为主,学生接受知识被动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会导致学生的雕塑、绘画、色彩搭配等方面的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教师以生活资源为教育载体实施教学,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以色彩教学为例,教师仅以教材中的色彩知识开展教学很难充分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不利于学生美术知识的学习与积累。而融入生活中的色彩教学资源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还能帮助学生将生活与美术联系起来,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2]。与此同时,教师结合生活资源开展教学可以改变传统的以教材为主的教学模式,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稳步提升,让学生享受学习过程,掌握多样的绘画技能,提升美术核心素养。

(三)促进美术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教育需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需求进行教育改革是促进其高效发展的有效途径。新课标背景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教育者应遵循的教育原则,这就意味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尤其是美术这种艺术类学科,更应改革教育方式,重新规划教育内容。结合生活资源开展教学,可以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促进教育事业高速发展。以生活资源为教育载体的观点源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实践证明这一教育观点在美术教学中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与针对性[3]。新课标背景下,将生活教育思想融入教学,不仅能突破传统教材教学的局限性,还可以促使以美术为主的艺术类教育取得显著成就。由此可见,挖掘生活资源,拓宽教育空间,丰富教学内容,既是艺术教育的根本,又是促进美术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

二、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原则

(一)三维目标教育原则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在实施教育时应重视三维目标,即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美术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审美意识、创造能力等的主要学科,在教学时,教师理应遵循三维目标教育原则,将育人工作有效落实。在小学阶段,美术教学要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其创作兴趣,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而生活资源的运用正是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重要因素,教师遵循三维目标教育原则,将生活资源有机融入美术课堂,能充分发挥生活资源的教育价值。

(二)以生为本原则

以生为本是新课标强调的核心内容,基于美术学科的艺术性特点,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将学生置于教学首位[4]。传统美术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会将教材内容具体化,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如何临摹物体的不同侧面,以辅助学生临摹学习,或是在黑板上绘制物体,为学生展现详细的绘画步骤。诸如此类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缺乏导向性作用,使学生只能被动学习,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难以发挥,违背了美术学科的教育原则。教师在美术教学中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有助于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构建高效的美术课堂。

(三)创新实践原则

创新实践是学好美术的前提,小学生具备丰富的想象力,这有利于创新,因此教师除了要指导学生的绘画技艺,还要多让学生进行创新实践,促使学生将想象与实践相结合,创作优秀的美术作品。实践能力培养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目标,艺术修养培养是美术教学的最高目标,而艺术修养与实践能力不可分离,二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5]。为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稳步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创新实践原则,优化教学模式与教育内容,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进而运用科学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绘画技能,确保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实践能力与艺术修养的同步提升。

三、生活资源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拉近学生与教材知识距离的重要途径,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可以促使学生迅速进入知识学习状态,是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美术教育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联,这要求教师充分运用生活这一平台,结合课程教学需求,积极挖掘生活资源,拓宽美术教育途径。例如,在教学人美版四年级下册“我们身边的植物”一课时,教师可以挖掘生活中的植物资源,将植物带至课堂,结合实物开展教学,让学生深入认识与掌握植物的形态、色彩、生活条件等[6]。如此既能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又能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又如,在教学“画水果”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不同的水果带至课堂中,为学生提供实物绘画平台。同时,为了加深学生的绘画印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水果带进课堂并临摹,如此能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此外,生活情境的创设不仅有助于学生体验绘画过程,掌握绘画技能,还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促进新课标要求的有效落实。

(二)巧用美术教材,充分融合美术生活资源

美术教材中的知识都是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需求相符合的,在挖掘生活教育资源时,教师应活用教材,实现教材与生活资源的完美融合。巧用美术教材需要教师结合教材内容挖掘生活资源,充分发挥生活资源的教育价值。例如,在教学人美版六年级上册“风筝”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根据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制作风筝,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7]。风筝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玩具,但风筝制作却不常见,为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鼓励学生自主制作风筝。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形状制作风筝,将教材中的风筝图像与生活中的风筝实物相联系,以加深对风筝的认知,掌握相应的技巧。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又能让学生享受这一实践过程,并在实践中总结手工技巧。又如,在教学“民间泥塑”时,教师同样可以鼓励学生按照教材中的指导进行泥塑制作。学生要先在生活中搜集材料,再结合教材中的知识完成自己的作品。在手工实践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会逐渐得到提升,而这一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美术学科教育的重要目标。

(三)挖掘生活信息资源,丰富美术表现形式

生活是学生艺术创作的源泉,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废旧的材料制作手工,能在变废为宝的过程中体会到美术的魅力。在制作过程中,除了能学习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学生还可以挖掘信息资源,通过网络学习更多变废为宝的技巧,并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例如,在教学人美版五年级下册“垃圾桶的设计”一课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在线上平台搜寻相应的制作方法,并在生活中寻找材料,如纸箱、塑料瓶、麻布、木板、旧挂历、光盘等,进行相应的手工制作[8]。信息资源是现阶段义务教育中常用的教学资源,在应用生活资源的基础上,教师将信息资源运用于美术教学,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美术表现形式。而丰富学生的美术表现形式正是促进其美术核心素养提升的关键,因为学生的审美判断、创意实践等能力的培养都是在美术表现中完成的。因此,在现阶段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在运用生活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开发信息资源,同时引导学生在自主创新中学会运用相关资源,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四)走进自然生活,身临其境体验美术

让学生走进自然生活,以绘画的形式展示眼前实景,是提升学生艺术素养与技术素养的有效途径。自然环境是学生获得创作灵感的源泉,引导学生走进自然,既有利于其观察生活,挖掘生活资源进行创作,又能丰富學生的情感,提升其创作水平。例如,在教学人美版二年级下册“美丽的植物”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去写生,让学生通过画面展示自己看到的植物。在绘画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喜爱的植物,尽可能画出植物的特点,使别人在欣赏的同时可以判断出植物的类型。在外出写生时,学生可以自主发挥,除了画植物,还可以画动物、溪流、风筝等,将看到的实景作为绘画的对象[9]。生活中的资源远不止植物,还包括建筑、人物、动物等,这些都是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可以观察的对象。小学生处于学习起始阶段,教师应引导其积累资源,在创作中验证知识,促进其实践能力的提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过程是促进学生美术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多为学生创设实践平台,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养成各方面的能力。美术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应坚持不懈,不断优化与提升自己的美术能力,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课堂是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的主阵地,相关教师应正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多方面挖掘教育资源,丰富美术教学内容。基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结合生活资源开展教学是拓宽美术学科育人之路的突破口。实践证明,融入生活资源对于美术教学实效性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有效挖掘生活资源落实美术教学是现阶段相关教师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本文主要从创设生活情境、巧用美术教材、挖掘生活信息资源、走进自然生活四个方面对生活资源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展开了详细论述,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陈智鹏.小学美术鉴赏课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以《形形色色的人》为例[J].智力,2022(9):154-156.

李建民.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绘画教学研究[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年会论文集(下).[出版者不详],2021:1128-1130.

邓云冶. 新课标下高中数码绘画课程资源的梳理及运用[D].重庆:西南大学,2021.

李晓建.新课标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难点及对策[J].新智慧,2021(26):81-83.

孔建,王敏. 新课标影响下构建高中美术高效课堂的措施[C]//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2021教学改革成果交流暨专业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四).[出版者不详],2021:258-263.

孙雨佳. 包头市初中“非遗进校园”剪纸美育教学现状调查研究:以青山区初中剪纸美育教学为例[D].包头: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2021.

李双江. 新课标下黑白木刻版画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基于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的教学实践[D].重庆:西南大学,2020.

曾洪波.新课标下(普通)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山水画教学的创新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0(16):25-26.

杨君玉. 核心素养观下岭南版与沪教版小学美术教材比较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20.

猜你喜欢

生活资源美术课堂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探讨
利用生活资源,激活生物课堂
就业导向视角下中职美术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能力路径探析
用好课堂提问,让美术课堂动起来
美术课堂学生活动方式的空间定位
“生活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