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探讨

2023-06-07程才秀

南北桥 2023年6期
关键词:行政事业会计风险防控

程才秀

[摘 要]行政事业单位想要有序健康发展,必须理性认识会计风险,通过提升会计人员专业化水平,对相关的治理结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等进行优化改进,最大限度做好会计风险防控工作。基于此,本文首先就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内涵进行阐述,其次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具体表现及成因,最后提出几点建议与对策。希望本文可以为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控提供价值参考,帮助其切实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为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保驾护航。

[关键词]行政事业;会计风险;防控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志码:A

行政事业单位肩负着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职责,在医疗、基建、卫生、教育等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改革,行政事业单位经济业务类型也与日俱增,导致会计风险发生概率极大增加。会计风险存在不确定性、普遍性等特征,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应对,消除会计风险对单位造成的不利影响,助力行政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

1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内涵

1.1 风险的内涵

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ISO31000对风险的界定为:风险是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首先,不确定性指不受人为因素的控制,过程发展是不确定的,风险的不确定性决定了风险的客观存在且不能完全消除。其次,目标是一种愿景的具体化表现,合理的目标大多能够量化并达成。最后,影响既包括积极的影响,也包括消极的影响。

1.2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内涵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是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单位资金运动过程,并反映和监督单位执行国家预算情况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是指在这项经济管理活动中,发生在某个时间段和空间环境中,某些因素的不确定性可能带来收益,也可能带来损失。这里特别说明,本文论述的会计风险,仅探讨可能带来损失的风险[1]。

2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具体表现

2.1 单位资金安全风险

在资金管理方面,有的单位在银行预留印鉴章保管过程中,未由出纳人员以外的会计或其他人员专项保管,电子印鉴也未实行分岗管理,存在一人掌握支付全部印鉴和使用权限的现象,有较高的资金安全风险,可能导致财政资金被挪用、侵占或贪污,进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在业务结算方面,部分单位经费由于年初预算制定的限制和开支不合理,造成年底实际支付时没有相应的预算与之匹配,可能通过自行调剂改变专项资金用途等方式来支付款项,或通过虚开发票等方式转移项目资金另行分配,易出现廉政风险等违法违规行为。在账务处理方面,一些单位存在账务处理不规范、发票重复入账、白条抵库、报销手续不完善等情况,最终容易导致资金支出重复或不规范不合理、形成坏账等资金损失。

2.2 会计信息不实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时候,需以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为准,财务报告需依据会计法律法规和政府会计制度来编报,这是确保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对外提供财务报告真实可靠的重要手段。一方面,有的单位存在隨意调账、会计科目应用不规范不严谨、篡改数据、虚构业务等行为,这大大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可能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声誉受损甚至承担法律责任。另一方面,失真的财务报告不能被有效利用,无法准确反映单位会计五大要素的真实情况,不能反映单位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实际效果,管理者难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最终阻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健康发展。

2.3 国有资产流失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一般会有专项财政经费用于购置工作所需的各项资产设备,虽然资金来源有了保障,但在制度和管理上未能有效管控,增加了国有资产流失风险。首先,在资产管理制度方面有缺失,有的单位虽有制度,但没有贯彻执行,常见未落实的制度有资产年度盘点、报废处理等。其次,在管理单位资产过程中,“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导致资产配置不合理、使用不当、维护不力、处置不规范等问题频发。例如,没有安排专人管理资产,破损没有及时维修维护,拖延至报废时则另行采购,导致资产的使用价值没有得到完全体现,造成资源的不必要浪费。第三,资产出租、出借未经财政部门批准,也未遵守公开、公正的原则,资产收益全额未及时上缴财政。最后,由于没有执行定期盘点制度,资产丢失、报废、损毁等情况未及时妥善处理,最终引发资产流失。

2.4 会计信息安全风险

信息化提升效率的同时,也存在着安全风险。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数据的安全性要求更高,有的数据甚至属于机密,在通过网络传递中信息可能会泄露,进而形成风险。首先,会计人员在办公过程中主要借助的工具是网络平台和专用财务软件,网络安全问题值得高度重视,一些网络病毒、木马程序等具有很强的破坏性,严重威胁单位财务数据安全,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非常容易造成会计信息泄露等问题。其次,如果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发生故障,维修维护不到位会导致数据丢失或毁损,想要恢复可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2]。第三,手工记账容易在年末装订会计档案时因没有执行规范操作造成保管的档案混乱无比,产生会计资料不全、丢失、甚至损毁等问题,导致会计信息无法查证。最后,更换财务人员后,可能会出现会计信息系统等密码未及时修改的情况,或存在人为故意泄露数据行为,导致信息安全风险。

3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成因

3.1 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低,风险意识差

一是有的单位领导班子不够重视财务工作,配备的会计人员业务能力不足,道德素质不高,财务管理经验匮乏,有的是非科班出身,或是办公室人员兼职,因此可能导致不合规发票入账,账目混乱、往来不清、资产不实等结果。二是行政事业单位账务处理与企业相比较为简单,职工工作稳定,大多谋求安逸,工作热情度不高,导致会计人员主动学习求上进的心态不足,财务纪律有所松弛,防控会计廉政风险意识差。三是单位缺乏激励约束等相关机制,会计人员自主培养、担当作为的动力未得到有效激发,在推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带动提升会计风险防控水平方面有所欠缺。

3.2 会计制度建立不健全,贯彻落实难

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不断改革发展中,单位的财务部门未能很好地理解新政策制度等相关政策,又缺乏相应的专业指导,未能结合会计风险防范等方面建立完善的单位规章制度和会计管理指标体系,未规范岗位行为和业务流程,单位业务固守原有工作准则,会计科目使用不规范、业务处理不当等易造成会计风险。有的单位虽然制定了适宜的会计制度规定,却没有有效地贯彻落实,没有严格遵循制度去办理具体业务,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走过场,其管理结果可见一斑。不管制度多么先进完备,若缺乏有效执行,制度很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情况,难以规范经济管理活动,导致会计风险增加。

3.3 内部机构设置不科学,制衡力度弱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结构设计不科学,内部制衡监督力度弱,导致相互牵制作用不足,形成会计风险。在岗位设置上,有的单位对岗位工作职责设置不清,职能交叉有缺失,存在出纳兼稽核会计等情况,会计工作流程不规范,导致开展具体核算与监督等工作时比较混乱,增加了会计风险。在人员配备方面,有的单位没有配备专业的财务人员,财务人员甚至由办公室人员兼职,权责分配不合理,容易造成推诿扯皮现象;有的单位没有指定财务主管,或者启用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不具备相应资质。在监督管理方面,一些单位缺乏相关内审机构、监督制度,没有健全的监督体系,内部监督效果低,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代理记账,会计资料缺失损毁后外部监督没有着力点,造成会计监督盲点[3]。

3.4 内部控制建设不到位,执行落实少

首先,部分单位对内部控制认识过于片面,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各种文件和制度的集合,缺乏内部控制管理理念,对其有效防控会计风险作用认识不足,建立的内控制度主要是为了应付检查,不加思考生搬硬套,或者是从网上复制粘贴,没有考虑实际情况,不能发挥内控工具的作用。其次,内部控制的执行落实不到位,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政策、制度、程序等,但贯彻落实仅停留在书面上,没有真正执行,使内部控制形同虚设。第三,信息系统防控风险体系未完善,未能发挥内部控制关键风险点在会计账务处理系统中管控风险的作用,难以借助信息化平台进行全盘监控。最后,控制措施和奖惩机制不够健全,导致内部控制在提高内部管理水平、防控廉政风险方面的作用有限。

4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建议

4.1 提升會计人员专业化水平

2017年11月5日起施行新修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新法把会计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改为“应该具备从事会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会计从业资格证被正式取消,但是基于会计学科不断改革发展的特点,对相关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要求不降反升。2019年起《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推进执行,其中规定的双基础、双报告、双功能等要求与之前的会计制度大不相同,需要会计人员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掌握具体业务知识和新软件实操功能,完成因新旧制度科目不同导致的数据衔接等工作,这对财会人员的专业水平、工作作风等都是极大的考验。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应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持续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培训不限于对政府会计制度等专业知识的深入解读,也应包含职业道德建设等内容,通过加强风险意识教育,提高业务水平和辨析防范会计风险的能力。通过关键岗位工作价值观培训,促使财务人员树立正确的财务纪律观。加强人才队伍培养,持续提升财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和思想道德防线,使财务人员自觉依法履行职责,维护财经秩序。另一方面,各地区各单位可以考虑建立健全会计工作人员奖励约束机制,奖罚分明,提升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业务水平。

4.2 进一步建立健全会计制度

健全的会计制度能科学、有效地指导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从而规避或降低会计风险。首先,单位需深刻认识制度防范风险的意义,不断强化防范会计风险意识,对会计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充分认识到会计风险给行政事业单位带来的危害。其次,各单位应结合最新的政策和自身的实际来制定财务管理制度,健全风险管理体系,以便在排查会计风险时有专业的指导依据,保证会计活动健康有序开展。第三,在工作中不断改进和优化会计管理制度体系,规范业务流程,明确岗位分工,使制度执行更易操作,让措施落实到位,发挥制度应有的作用。最后,即使是代理记账或报账员的业务处理方式,也应加强管理,有效会计资料必须能提供完整的审计线索或交易线索,以便开展会计监督工作[4]。

4.3 内部机构设计科学化

经科学化设计的内部机构能有效防范会计风险。首先,符合条件的行政事业单位应依法单独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专业财务人员,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财务机构负责人聘用应符合相关规定。其次,行政事业单位需科学设置内部治理结构,做到工作分配合理,岗位职责明确,职能设置不交叉、不重叠,给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其主动担当作为,从而防范会计风险。最后,行政事业单位应不断改进内部运行机制,完善组织架构,形成良性循环,提高内部相互制衡约束力,增强单位人员凝聚力,使全体职工齐心聚力,提升内部运行机制效率和执行力,进一步保障单位工作有序健康发展,规避会计风险。

4.4 完善单位内控系统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提高单位管理水平,从经济活动风险管控的角度实现风险管控的目标。首先,单位各级领导层应重视内部控制工作,使全员树立内部控制管理理念,提高防范会计风险作用的认识,使内控在工作中发挥实效。其次,要结合新时代廉政建设和单位发展现状,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将制衡机制嵌入管理制度中,建立健全业务层面控制制度,应涵盖行政事业单位最主要的经济活动,如预算、收支、政采、资产管理等业务,将内控制度、措施贯穿业务全过程,增强制度可操作性。第三,探索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并实现全盘监控,将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措施、授权审批分工、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等手段融入到信息化管理体系中,借助信息化平台提升内部相互制衡力度,进而防范风险。定期进行信息化系统的维护,强化密码管理,及时升级更新财务软件,有效降低外来入侵因素带来的会计风险。最后,落实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内控建设体系,提升单位应对会计风险管理水平[5]。

5 结语

为保障行政事业单位有序健康发展,加强会计风险防范具有重要意义。各单位应积极推动单位高质量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内部控制政策措施程序制度化、内部机构设置科学化、业务处理信息系统化,探索推进落实“业财融合”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将内控建设、会计风险管控与政府会计实施紧密结合,使内部控制关键风险点在会计账务处理系统中得到有效管控。通过加强管理,有效防控会计风险,保障国有资产安全,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有效防范廉政风险,提升单位内部管理水平,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芳.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及其控制探讨[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18):78-80.

[2]江淑君.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及其控制[J]. 财富生活,2022(12):130-132.

[3]王晓颖.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及其控制措施探究[J]. 财会学习,2021(29):94-95.

[4]李艳丽.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及其控制[J]. 纳税,2021,15(18):65-66.

[5]王金辉.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防范探讨[J]. 财会学习,2023(1):83-85.

猜你喜欢

行政事业会计风险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商业银行会计业务风险防范研究
加强行政事业会计人员管理 提高依法理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