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十载首图讲坛追记

2023-06-07李诚

北京纪事 2023年6期
关键词:讲座听众园林

李诚

丰富的内容,多元的角度,集结各行各业有识之士……“首图讲坛”的名字,相信在广大读者,与北京文化爱好者心中,早已有了特殊的位置。

如今的讲坛已经伴随我们走过了二十年的光阴,记得那还是首都图书馆迁入新馆后,办馆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化、智能化的楼宇设备,宽敞明亮的办公阅读空间,四季如春的室内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此时,我们感受到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也非常渴望通过我们务实的工作以实现多年的夙愿。在认识到首图文献资源优势的同时,我们还拥有一项重要资源,那就是以北京地方文献为纽带,联系着一大批研究北京、了解北京的专家和学者,他们对北京历史和文化耳熟能详、如数家珍,是了解北京、研究北京、传播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的智力资源。

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经与北京市社科联和北京史学会协商,策划和组织了2003年“北京历史文化科普讲座”系列活动,从2003年1月起,以每周一讲的形式推出了“北京历史文化科普讲座”。向广大市民宣传先进的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又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影响人的精神和灵魂,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以讲座的形式指导和培养读者的文化欣赏层次和休闲品位,在社会上努力营造学习和了解先进文化的良好氛围,并且以此积极推进首图文化品牌建设,塑造首图文化品牌“首图讲坛”的形象。

讲座考虑到不同听众的需求,从老百姓身边的事物、现象出发,上升到历史文化的层面,传播民族先进的东西,宣传代表先进文化的东西。通过对北京古代历史、文化遗存、城市发展、河湖水系变迁、文物考古、园林艺术、坛庙寺观、民族宗教等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深入挖掘其精华,向广大市民揭示和传播其积极向上和代表先进文化的内涵。

2008年,当时的北京即将迎来世人瞩目的奥运会。北京如何体现人文奥运的理念,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北京史研究会会长王玲女士一讲“北京与人文奥运”,精辟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北京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有着三千多年的建城史和八百多年的建都史,历史悠久人所共知。作为奥运会举办城市,既是人类发祥地,又是古老的都城,这样的历史地位,放眼世界也只有北京。北京不僅历史悠远,而且文化一脉相承。从普通人类聚居区到军事重镇再到都城,以至其后的延续和发展,这样不断递升是和“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相吻合的。现在好多人都在学习外语,这是好事。可说完“哈罗”之后你还能给人家说些什么?通过讲座听众心中豁然明朗,深刻理解了北京的历史文化不仅渊远而且博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是中国民众普遍流传而人皆共识的道理,实实在在地揭示出人与水土的辩证关系。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北京史研究会理事尹均科先生将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述,使广大听众认识到了永定河与北京的关系。

悠悠千万年的永定河以浩浩不息的生机,成为神州大地的一座巨大宝库,不但养了一方人,还蕴育了一方文化、记载了一部古代文明史。这些“水土”便成为北京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这个意义讲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

“北京祭坛”是讲座活动中的一讲。天坛公园副园长、北京史研究会理事姚安女士从封建社会人们为什么要祭天,并始终把“天”奉为至高无上、具有无比权威说起,转而揭示了当这些成为历史的一页被翻过,祭祀、祭坛也离我们很远了的今天,我们可以审视“神殿”建筑的美学意义和声学结构,使我们真切地了解古人的聪明才智和“神殿”建筑所涉及的科学技术,进而认识北京祭坛祭奠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及由它涉及的历史、政治、哲学、天文、建筑、历法、音乐、绘画、园林、伦理等诸多领域内容。

当人们流连于园林之中,可知园林与国家的关系?宋代文人李格非在《洛阳名园记》一书,以记洛阳园林之盛在后记中说:“园囿之兴废,洛阳盛衰之候也。且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囿之兴废而得。”从这段文字中,我们看到古人对园林和国家之间关系的精辟论断。园林的兴衰折射出国家的昌盛与衰退,圆明园在封建帝国的衰退中被侵略者罪恶之火焚毁,就是园林与国家联系的最好的诠释。

颐和园副园长、北京史研究会理事高大伟先生所作“皇家园林——颐和园” 一讲,在讲述了皇家园林的端庄秀美、美轮美奂的同时,向人们揭示了园林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使人们感受到园林艺术可以带给人们以美的享受,但也留下了深刻的思考课题。

无论是旧时坛庙,还是如今的园林,它带给人们的不仅是直观的视觉享受,更多是给人以深思和遐想。通过揭示附着在这些物质载体上积极的、向上的、先进的文化内涵,激发人们学习和掌握先进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欣赏品位,这是我们要传递给人们的真实内容。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蕴含着许多优秀的东西。北京文史馆馆员、北京史研究会理事赵书先生在“春节漫谈”一讲中,将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通过一事一物娓娓道来,使人耳目一新,从中得到教益。

春节民俗中有家也有国。民俗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旗帜,它具有不怕重复、发自内心、公众行为等特性。民俗文化是民族个性的展示。春节是民族、民俗、民风的集中体现,包含了中国人的思想和家国观念。十几亿人同时包饺子、煮元宵,同时赶着回家……这些行为没有政府命令,不需要策划组织,千百年来一直按自己的规律运作,这就是民俗的力量。民俗的力量是无须策划、同做一件事。

文化是决定竞争最后胜负的因素。因为文化完全是创造出来的,是一个民族昌盛和创造力的体现。思想道德文化决定着整个文化的社会性质,统帅整个文化发展,推动社会经济政治进步。吸收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鼓励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是研究和传播传统文化及春节民俗的现实意义。

中華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作为记载人类文明的文化典籍浩如烟海。通过专家学者的讲解,在学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获取古今文献知识,充实和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这是快速了解和掌握知识的一条捷径,在他们的指引下可以直接步入知识的殿堂。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北京史研究会理事黄爱平女士一讲《四库全书》,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将一个学术性极强的课题展示给听众,使大家对《四库全书》的了解,有了清晰、系统的认识,精彩的讲解使全体听众为之倾倒。

《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共有79337卷、36277册书,囊括了从先秦到清代乾隆以前的主要典籍,涵盖了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各个学科领域,其卷帙浩繁,内容丰富令人叹为观止,用汗牛充栋和浩如烟海来形容它是再恰当不过了。规模如此巨大的书籍堪称中国古代最完整的“大百科全书”,《四库全书》最大的功效就是保存典籍、传承文化,为学者研究提供完整的文献资料。读遍《四库全书》意味着涉猎中国古代所有的学问,穷尽中国丰富博大的传统文化。

读书可以使人明理,可以使人立志。 自古以来读书人所推崇的准则和美德,表现在“不阿附于世俗,不屈从于金钱,不私于亲情,不昏于利害,以及看重信誉、品格、操守等。”这不就是读书所产生的积极意义嘛!

上述几例仅是整个讲座活动涉及的几个内容点,讲座活动激起了广大听众对学习先进文化的极大热情,很多人成为讲座的忠实听众。图书馆特意对听众做过一次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上看,听众的身份包含公务员、职工、学生、离退休人员等;年龄上涉及各个年龄段;听讲的目的也是各有所取。有希望通过讲座,将自己已有的知识系统化,这类听众一般来说文化层次较高,属于提高型;有希望通过讲座,学习自己未知的知识内容,充实和扩展知识面,这类听众属于求知型;有希望通过讲座,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使生活更加多彩,这类听众多是年龄偏大的中老年人,属于休闲型。

相伴讲坛一路之行,深有体会,要想提高生活的质量,只能从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入手,直到养成与文化同行的好习惯。推进先进文化的发展是每一位北京市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先进文化不只是文化人的事情,文化和百姓大众密切相关。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有文化含量,都需要艺术设计。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的大事。

编辑 郎永

猜你喜欢

讲座听众园林
清代园林初探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书法史讲座(十二)
书法史讲座(五)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学会倾听(一):做哪一种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