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水文化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2023-06-06尹亚鹏
尹亚鹏
(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007)
2023 年6 月2 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1],他说:“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道德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其中的“上善若水”“柔弱胜刚强”等思想备受推崇,理解和运用好《道德经》中的水文化观,可以对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许多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 《道德经》关于水的文化内涵
《道德经》中关于水的论述有两章讲到水[2],即:
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由此可见,《道德经》中关于水的文化观,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两个主题。一是“上善若水”,二是“天下莫柔弱于水”“柔弱胜刚强”。笔者概括称之为“上善观”与“柔弱观”。
2 “上善观”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
解读“上善观”,需要在“上善若水”的前提下联系紧接着的三段话来进行,一是“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二是“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三是“夫唯不争,故无尤。”
2.1 不追求主观和自身的利益
“上善观”,即“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水有滋养万物生命的品德,水顺从万物的规律而不刻意追求主观和自身的利益。它能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争利,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将这句话运用到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中,就是要求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像水一样,有谦下之德、有大海般的肚量,胸怀大局、海纳百川、默默奉献,做低调的上善之人,造福万物、滋养万物、有利于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不争功、不争名、不争利,只求有利于清洗掉别人思想上的灰尘、污垢,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
2.2 突出工作中的各种实际针对性
老子所列举的各种“善”的内涵与形态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和运用,表明“善”是一种具有客观规律的性质与功能的因素。“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这七个方面,是人生与社会的主要活动内容,以最精炼而深刻的文字和话语揭示出了其中所应遵循的规律。
1)居善地。人们居住的客观规律是要重视“地”,即地理条件与客观环境。这实际上讲的是人生存最基本的物质条件问题。对于人类而言,这是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这对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是:要从对方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出发思考问题,不能不顾客观条件空洞地做思想政治工作。
2)心善渊。人的心胸要像渊一样宽广沉静清澈,能够容纳宽广的世界,这是客观规律的要求。这对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启示是: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者,内心世界、精神世界,要有“渊”一样的内涵与品质,能够沉着宽容地对待各种需要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人与事,并将工作做好。
3)与善仁。一般理解为“给与”要体现仁义仁爱的内涵与要求,其实“与”是具有相互性的,因此,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中,这个“仁”也就应当与人为善地体现在“与”中所涉及的各方之上和各种具体事情之上,让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充满友善与温暖。
4)言善信。语言是用来交流沟通和表达观点的,因此,不能滥用语言,说出来的话要特别重视讲信用,说话算数,这才符合语言的本质。对于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而言,说话的内容与艺术都很重要,这个“信”字,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所讲的内容是可信的,二是为解决问题所讲的办法是可信的。一旦失信于人,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就失去了让人信任的心理基础。
5)政善治。政者正也,治者序也,做各种管理工作,要有规矩法度,达到秩序严谨良好的状态。做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将各方面的关系协调好平衡好,呈现治理有序且和谐的状态,及时发现并有效消除不利于治理、不利于和谐的因素,建立有利于动态平衡与持续和谐的各种机制。
6)事善能。做各种事情,承担各种工作,要主动积极,能够克服各种困难,把事情做好。依靠做事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将能力发挥出来,这个能力包括技巧与艺术。调动积极性,激发潜能,是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永恒主题。
7)动善时。万物应时而动,应时而新陈代谢,各种行为,要符合时间变化的客观规律,做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要特别注意时间与时机的应用与把握,在合适的时间讲合适的问题,把握合适的时机解决合适的问题。切忌不顾时间、不看时机的生硬与僵化的思维行为。
2.3 善于认识和遵循客观规律
“夫唯不争,故无尤。”主要是指不与客观规律对着来,不鲁莽、不蛮干、不显摆,尊重规律,顺应规律,所言所行都符合规律要求,就不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才会处于“无尤”状态。要对客观规律认识清楚,否则,无论你争与不争,都可能违背客观规律,不符合实际需要,难以达到“无尤”状态或结果。
3 “柔弱观”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
水之柔弱,具有以柔克刚的性能,水之“柔弱观”是《道德经》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思想观念,怎样将此观念融入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之中[3],是一个十分复杂且极具挑战性的问题。
3.1 把握“柔弱观”中的规律性因素
“柔弱观”中的柔弱不仅是指水的形态之“柔弱”,更是指水的性质对于客观规律之遵循和顺从。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相对于人们来说,它们具有无情与刚强的性质与功能。无论人们是不是认识它们或遵守它们,它们都会以自身的规律运行。如果人们企图与之作对,则必然会遭受客观规律的惩罚,柔弱就会变得无比刚强。人的思想与行为也有相应规律,摸索出、把握好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十分重要。像水一样柔弱的因素,往往具有极其自然的渗透性,人们易于接受和感受,才能做得进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如沐春风、春风化雨、和风细雨、久旱逢甘霖,滋润心田、滋养灵魂,才能做得好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柔弱观”是“做得进”的前提,更是“做得好”的前提。
3.2 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柔弱观”应用
以柔克刚是新时代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要将“柔弱观”体现在各个方面,构建以“柔弱”为重要特点的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1)内容上的“柔弱观”。根据“柔弱观”,新时代要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设计得更加“柔和”“柔弱”,对于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对象中的人或事,要低调和善,重视人的自尊心与面子观,有的可以直接讲,有的则需要委婉一些,要特别注意分寸与技巧,让人觉得亲切自然,不可居高临下、简单说教,将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打上过于严肃与刻板的烙印,这样会让人敬而远之,望而生畏,在内心产生抵触情绪。对于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应该立足于“柔弱观”进行系统设计,使其更加能够像柔弱的水一样融入人们的精神世界,以柔克刚、水滴石穿、润物无声,有效滋润人们的思想领域,使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入脑入心。
2)时机上的“柔弱观”。人们在不同的情境下会有不同的心情,同样的事情在不同的情境之下会产生大不一样的影响,这是一种规律性现象,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因为自身具有怎样的重要性或紧急性,就不分场合,不管时机。否则,就不是“柔弱”,而是“刚强”了。因此,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一方面要重视时效性,同时也要重视时机上的巧妙性,将“柔弱”提升为一种善于把握和运用时机的技巧。
3)语言上的“柔弱观”。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语言艺术,在语言上运用“柔弱观”可以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人们对于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理解,往往有某种过于严肃的印象,这大多是由于在实际工作中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者说话的语气过于严肃,而充满关爱与艺术的语言的“柔弱”往往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4 结 语
党的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者是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既是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如何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中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容学习好传承好运用好,是一项需要长期重视的工作。《道德经》中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与文化内涵,值得我们进一步学习和具体化应用,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遵循“上善”理念,进行“柔弱”化设计,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完善,形成富有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与特色的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水文化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