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树莓无性繁殖及管理技术
2023-06-06丛和均
丛和均
(辽宁省朝阳县林业种苗管理站,辽宁 朝阳 122000)
树莓(RubuscorchorifoliusL. f.)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在很多区域均可生长,有着广泛的适生区域。树高在1~2 m,枝条的颜色为红褐色或者褐色,幼年树莓枝条上有短柔毛分布,皮刺稀疏分布。小叶数量3~7枚,花枝上小叶数3枚左右,不孕。枝条上小叶数5枚左右,呈椭圆或者长卵形,顶端着生的小叶形状为卵形,长、宽分别为3~8 cm、1.5~4.5 cm,有时候可见到浅裂。叶柄长一般在3~6 cm,顶部着生的小叶柄长在1 cm左右,表面均有稀疏的小刺、短茸毛分布[1]。
树莓营养价值丰富,包括水杨酸、维生素、糅化酸、花色苷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药物同源的保健性药用水果,近些年在国内外市场上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发展前景广阔[2-3]。为了培育出优质的树莓种苗、推进树莓产业的发展,林业主管部门在种苗繁育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动了树莓种苗繁育产业的发展。现结合北方地区的实际,对树莓无性繁殖技术及管理要点进行简单的总结。
1 树莓无性繁殖技术
1.1 成枝扦插
成枝即为生长年限在1年以上、进入木质化阶段的营养枝,成枝扦插方式一年中任何时间进行均可。如果选择在秋季,可选择长势健壮、木质化的枝条进行修剪,每段有2~3节,最后捆在一起,每捆的数量在20~30段左右,扦插时将小段2 cm左右浸泡在生长调节剂中,一般8 h为好,之后即可在提前铺好干净河沙的扦插床上进行扦插,确保小段上顶芽露出土壤即可。如果扦插的时间选择在春季、冬季,则需要先将修剪的小段在湿润的沙堆中储藏之后拿出进行扦插。扦插后床面温度、湿度条件分别控制在20~25 ℃、80%左右为好。扦插阶段生根、发芽阶段不需要很强的光照条件,因此该阶段光照强度不需要过高。当扦插苗萌发出新芽后可增加光照强度,确保在2000 lx以上[4]。
扦插苗高度在10 cm以上时即符合移栽苗的要求,需要将扦插苗转移到温室中,冬季温度控制在15 ℃以上。树莓移栽的株行距以(10~15)×20 cm左右为好,选择3份园土与1份草炭土混合均匀、灭菌即可得到移栽基质。移栽结束后及时浇透水,以促使移栽苗尽快缓苗,之后水分管理上适时喷水、保湿即可。结合移栽苗长势喷施稀释的肥料水,以3~5次为好,前几次喷施的类型以氮肥溶液为主,后面主要喷磷肥、钾肥溶液。冬季经过精心的管理,第2年春季移栽的树莓扦插苗可达到移植的要求。
1.2 绿枝扦插
树莓适合在生长季节进行绿枝扦插,选择半木质化、当年生的枝条进行修剪,每段上留2~3个芽,最好将每个枝段上的顶芽保留下来。扦插时将营养枝下端2 cm左右长度在生长调节剂(如100 mg/L IBA等)中浸泡2~4 h,捞出后即可在提前铺上1层湿沙的扦插床上进行扦插,确保顶芽、叶片在地表露出即可。嫩枝扦插后,为了及时降温保湿,可增加喷水的次数,扦插刚结束时为了减少光线的直射,可进行遮阳网的搭建,有助于降温,一般遮阳网可以确保扦插床温度降低在30 ℃以下。树莓绿枝扦插期间,条件允许的建议推广全光照自动喷雾设备,结合温湿度等条件自动化控制水分、温度管理。绿枝扦插方式下树莓需要5~7周的时间。待根系萌生后即刻转移到育苗圃中,经过精心管理后当年幼苗的质量即可符合移植的要求。
1.3 根段扦插
树莓的根段扦插方式下春秋冬季均可进行。秋季在树莓60 cm以外的位置挖出根,不同的粗度分成不同类别,并剪成15~20 cm的小段。
如果选择在春季或冬季进行扦插,则需要先将小段按照每50条为1捆捆好后进行沙藏处理,如果选择在秋季进行扦插,则需要先将小段根系的下端浸没到生长调节剂(如BA、IBA 等)中,控制20 ℃左右的温度条件,一般8~12 h后即可用于扦插。提前在扦插床上开沟,深度以15 cm为宜,之后将根系小段按照水平的方向放置在沟内,上方覆盖1层沙子,厚度约10 cm。根段扦插后及时灌1次水,并进行简易小拱棚的搭建,材料可选择塑料膜等,扦插床上的温度控制在20~25 ℃,结合扦插床上沙的实际情况及时适当喷水,保持沙土处于湿润状态。根段生根方式下,在发芽前控制光照强度在500~1000 lx,扦插的根段根系、芽萌生后可增加超过2000 lx。根段扦插苗高度达到10 cm以上时即可转移到具有很好保温效果的温室内进行移栽。移栽后的管理与成枝扦插下保持一致。冬季经过精心管理,第2年春季后多数根段扦插苗可以达到栽植要的规格[5]。
冬季进行根段扦插,具体方法与秋季扦插一致。扦插后根系、芽萌生的温度条件在20~25 ℃,湿度要求也要保持适宜。冬季扦插结束后经过精心管理,第2年一般也可用于建园。如果根段扦插在春季进行,则在地温稳定超过15 ℃后进行,选择扦插育苗大田内进行,具体方法同秋季扦插保持一致,长出的根段扦插苗需要在苗圃内经过1年的生长,第2年春季用于树莓的建园栽植。根段扦插方法根系上原来没有芽,苗靠扦插后不定芽萌发长成,因此树莓的出苗情况及长势没有其他扦插方式好。
1.4 组织培养繁殖
目前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的繁殖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尤其是在脱毒育苗中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当前国内外学者就树莓的组培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包括最适合的培养基筛选、生长调节剂在生理调控方面的效果等方面,这些结果在完善树莓的组织培养体系、提高幼苗质量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培育出来的树莓组织苗根系发达、建园后成活率更高。
为了提高树莓繁育的效果,培养基材料及配比方面需要结合品种有所调整。在灭菌的培养基上接种树莓茎尖等组织,置于20~25℃恒温条件下培养,空气湿度条件控制在60~70%,光照12~14 h/黑暗10~12 h,培养40~60 d 后即可有丛生的芽大量分化出来,将芽转移到专门的分化培养基上,每次分化培养40~50 d,经过几次分化培养后即可分化出大量苗木。挑选出其中高度在2 cm以上的苗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上,一般1个月内即可长出新根,当幼苗根系数量2~3条/株时即可达到移栽的要求,高度未达到2 cm的转移到增殖培养基上培养。移栽前选择生根的幼苗在5000~10000 lx光照强度下进行3~5 d的炼苗。当幼苗颜色转深时即可取出生根的苗进行移栽[6]。移栽基质可选择园土、草炭土等进行合理的配置,以日光温室内移栽效果为好,可在温室内提前搭建小拱棚,控制昼夜温度分别在20~25、15~20℃,湿度条件以80 %以上为好,光照强度以500~1000 lx为佳。当移栽的树莓苗高度在20 cm以上时即可用于移植
1.5 分株繁殖
有些树莓品种根部易出现基生根,待其生根后与分株进行分离,可长出新的树莓植株。此种方法在树莓的实际繁育生产中一般应用少。
1.6 压条繁殖
压条繁殖是将茎或者枝条埋入到土壤,为茎、枝条萌生创造条件,新苗长出后将其与母株分离开,最后成为新的树莓植株。压条繁殖适合在根蘖很少发生的树莓品种繁育中推广。
2 树莓管理技术
2.1 越冬防寒
树莓收获后入冬前将果树用水浇透封冻,浇水后既可以保证树木生长所用的水分供给,也可以通过水的比热容的特性防止土层温度的快速下降。同时,在浇筑封冻水的同时,还需将土壤埋置覆盖。初冬,在土壤完全冻结之前,按要求剪下覆盆子基部的枝条,再沿行方向压下覆盖土5~10 cm,防止通风。由于土壤是热的不良导体,被压实后土壤阻碍空气的对流换热,所以可以达到更好的防冷效果。当第二年地表以下10 cm的地温稳定在4~6 ℃时,就可以将土壤移出[7]。
2.2 适时补水
树莓在春季初期需要补充适量水分才能保证树体正常发芽。水分补给不充分会延长树体发芽期或导致新芽生长不良,影响树体基枝的正常生长。在花期时如遇干旱或浇水过多情况,会导致落花或落果,从而降低坐果率。供水不足会在早期削弱新植生长甚至停止生长;在花芽分化阶段时,水分供给相对较少或者过多会削弱枝条分化能力;果实发育阶段时,水分也要及时跟进,不能过多否则会导致生长迟缓,果实也易患病害;秋季的干旱缺水会影响树体养分的积累和转化,从而削弱树体越冬的能力。应根据树莓不同的物候期、对水分要求不同需求及当地气候和土壤情况,适时浇水,尽可能保持表层土壤湿润。要掌握发芽、保花保果水和休眠期前的浇水。
2.3 合理施肥
要根据当地树莓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的特点来合理施肥,探索当地树莓一年生周期肥料需求规律。树莓的萌芽期为氮肥吸收高峰期,要增加氮肥的供给;在果实膨大期应适当增加磷、钾的供应,不仅有利于果实生长,也能提高果实品质。同时树莓的施肥量和施肥时间还要根据树莓栽植地的土壤养分和水分来定,施肥的种类要根据肥料性质来定,如有机肥施用缓慢且时间较长,应尽早施用。化肥易挥发淋出或被土壤固化时,应在需要前施用。叶面肥吸收率高,出现缺陷时可迅速施效[8]。
2.4 整形修剪
树莓一般分1 a根基生枝和2 a结果枝。为了保证充足的光照和良好的通风,提高枝条的营养空间,应进行合理的定型和修剪,以保证果实的质量和产量。通常每年2~3次。第一次剪枝时,春季除去防寒土后,重点剪断伤、干、弱、病枝,疏枝浓密,每丛留枝7~8枝,枝间距离10~15 cm。当年新基枝或根分蘖达到20~30 cm时进行第二次整枝。选择7~8个靠近发育较强的基部分枝,其余均从基部剪枝。第三次修剪主要是为了剪除干枯2 a生枝和受病虫感染的枝条。同时为了防止枝条结果后下垂,二造成遮荫光照和通风不良情况,在实际生产中采用支架方式将支条引缚固定[9]。
2.5 病虫害防治
在种植树莓的过程中,由于维护不当,可能会出现很多病虫害。 茎腐病为主要病害,发病时需喷洒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福美双500倍液。如果感染了斑病,应喷洒乙磷铝。如感染了根腐病,则应在发病后将杀菌剂施用于土壤。主要害虫为柳蝙蝠蛾和穿孔蛾,需喷洒溴氰菊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