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水游戏中深度学习
——以“管道变形记”为例
2023-06-06湖北省宜昌市幼儿园朝志红余宏丽
湖北省宜昌市幼儿园 朝志红 余宏丽
沙子是一种不定型材料,它简便易行可随意操作,因而“玩沙”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与其他活动相比,它更能体现幼儿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特点。我园沙池附近有一个大型滑梯,每次户外活动时,孩子们爬上滑下,开心至极。有一天俊俊突然问我:“沙子能从滑梯上滑下来吗?它滑得快不快?它会不会转弯?”教师鼓励他:“你可以试试。”——深度学习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基于问题持续观察,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语言、想法、行为,努力“看见”他们在沙水游戏中的深度学习。
案例实录
1.管道变滑梯
在沙水游戏中,俊俊想给沙子搭滑梯,看看沙子能不能滑下来、滑得快不快。于是,他找来一些材料开始尝试——他先用了一根半开放式的管道和两个圆柱类支架,搭建完成以后他发现坡度很平缓,沙子全部堆积在上面并不能滑下去。这时宁宁走过来舀了一大勺沙放上去,想利用沙子的重量推动沙子滑下去,结果还是不行,接着她用铲子往下扒拉沙子,可是沙子滑得很慢。俊俊跑去找来三个支架调整高度,继续用一根半开放式的管道,高度增加了,坡度变得明显了,可是由于支架底部不稳,刚搭好的滑梯瞬间倒塌了。俊俊找来铲子挖沙,把支架埋进沙里,这次沙子很快就滑下去了。两个孩子开心极了,不停地舀沙,看着沙子快速下滑,他们无比兴奋,还比赛谁舀的沙子滑得快。
幼儿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究欲,但是他们的兴趣经常转瞬即逝。因此,教师需要敏锐捕捉幼儿短暂的兴趣以及偶发事件中所蕴含的课程价值,激发幼儿长久而深层次的兴趣、情感和思维,这对幼儿的深度学习非常重要。
为了增加游戏难度,老师问:“你们可以让沙子滑得更远吗?”两个小朋友回答:“当然可以啊!”于是他们找来更多的圆柱类支架和半开放式管道,拼接好滑梯以后,一个人调整支架高度,另一个人固定管道,将支架调整到合适的坡度后,他们利用沙子的重量将支架固定在沙堆里,不让它倒塌。期间,支架和管道不停地滑落,两个人摆放了很多次,又找来长短不同的管道进行多次实验,最终滑滑梯搭建成功。
在活动反思环节,俊俊分享了自己搭建滑滑梯的心得。欣欣说:“明天我要搭一个更长的滑滑梯,比你这个还要长。”第二天,孩子们准备搭建一个加长版滑滑梯,计划从沙池这头搭到对面那头。俊俊有了昨天的经验,开始指挥大家搭建,他们商量着把支架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插在沙地里。第一次搭建,1号支架12个,2号支架6个,3号支架5个,结果蓝色管道放不上去,搭建失败。俊俊说:“后一个支架比前一个低一点就可以了,不要低太多。”他指挥大家按14个、11个、9个、7个、5个、4个(这个数字是我后来数的,幼儿在搭建途中不会刻意按数量搭建)依次从高到低往下搭建。在搭建过程中,幼儿发现,支架之间的距离不能太远,不然管道连接不起来;每一节管道之间要重叠一点,这样沙子才能顺畅地滑下去。滑梯搭建成功以后,幼儿开始舀沙子放上去,由于滑道太长,坡度不够明显,沙子全部堆积在了滑道的下半部分。
涵涵在沙池里找了一个小球放在滑道上,看着小球快速滚下去,他兴奋地跳了起来。其他孩子见状也开始找其他物品放上去,如小树叶、树枝、石头、纸团、鞋子……比赛谁放的物品滑得又快又远。
第三天,青青在乌龟池里发现了两个塑料小船,他将小船放在搭建的滑梯上,期待小船从上面滑下去,可是小船通过第一节管道和第二节管道连接的地方时卡住了,姗姗便用手把小船推了下去;雨雨则提议说:“我们用水冲一下吧!”在幼儿的生活经验里,船是在水里航行的,于是他们就用小桶舀水倒进管道里。没有水的时候,小船不动,可当水往下冲的时候,水的冲击力带动着小船快速地向管道下方滑行。老师问:为什么船会卡住?姗姗回答:“因为没有水。”老师说:“你们摸一摸管道之间连接的地方,有什么感觉?”琪琪大声说:“我知道了,上面的管道要压住下面的管道。”幼儿开始调整管道,接下来小船下滑得更顺畅了。
表2.幼儿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管道变水渠
教师只有创设有挑战性的游戏情境,才能调动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参与,从而促进其深度学习。几个小朋友在沙池中间挖了几个洞,准备装满水。刚开始宁宁用塑料袋装,强强用小桶装,可他们发现,刚倒进沙池的水,很快就渗到沙子里看不见了,宁宁说:“沙子太干了,把我们的水都喝光了。”跑了几趟之后,妞妞说:“老师,这样接水太慢了,我跑得好累。”老师问:“你家里的水是从哪儿来的?”妞妞回答:“从管子里流出来的。”老师说:“那我们也来试试吧!”过了一会儿,妞妞跑过来说:“老师,我看那边有各种各样的管子,我们可以拿来试试。”老师鼓励道:“现在我们都是自来水公司的工作人员了,开始工作吧!”芊芊说:“我们还可以拿一些半截的水管,说不定也能用上。”于是,孩子们找来各种管子,开始“南水北调”。一开始就遇到了困难——他们选择了洗手池这边的水龙头,而水龙头的接口和塑料管道无法连接,怎么办呢?明明只好一直用手握着,其他小朋友找来支架,把接好的管道架在上面,由于水池的高度和第一个支架的高度差不多,而软管在装满水的情况下突然脱落,水全部流了出来。孩子们愣住了,燕子说:“我就知道水流不上去,水是往下流的。”明明说:“因为管子没有接紧。”晗晗说:“水太重了,我们要帮忙扶着。”晓晓提出了解决办法:“我们要把漏水的地方捏紧。”两个孩子还在努力调整着,而另外两个孩子无助地看着老师。
为什么管道会垮掉?为什么管道漏水?为什么水龙头打开了水没有流过来?水龙头和管道怎么连起来?问题的复杂程度决定了幼儿的学习深度。而幼儿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受其发展水平的影响,又受游戏材料和情境的影响。
于是在游戏后的反思环节,教师引导幼儿对游戏材料进行深度探索。孩子们发现了管道之间连接、转角、增加坡度的秘密,积累了一定的搭建经验。同时,我们在班级展开讨论“你在生活中看到过哪些管道?自来水是怎么流到家里的?”将游戏和现实世界进行链接。幼儿作为一个独立但发展不完全的个体,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适时的介入和指导有利于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
有了生活经验和材料经验的积累,孩子们再次开始“水管搭建工程”。这一次,他们选择的是半截的蓝色半开放式管道,将其用支架撑在底下,不需要用手扶,水就能顺着蓝色的管道流下去。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遇到了管道搭建的问题,怎么办?几根木棍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他们把木棍插在沙子里做成支架。
幼儿在遇到困难时能与同伴、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互动,并通过深入思考、不断实践获得新的知识经验,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幼儿的成长与收获
1.目测和比较
学前阶段的数学核心经验中,目测和比较是非常重要的核心经验。在解决坡度问题时,支架和地面有高度差,幼儿需要通过目测反复实践、调整,从而达成游戏目标。在比较物体的下滑速度时,教师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材料尝试操作实践,启发幼儿比较不同材料带来的不同结果。幼儿还在挖沙、运沙、玩水的过程中感知到深与浅、多和少、空和满。
2.拼接和支撑
在对游戏材料的探索过程中,幼儿通过对不同管道的拼接、拼插控制弯管的转向,获得关于游戏材料的经验。游戏中,幼儿发现水不会往上流,怎样拼接调整才能让水顺利流下去呢?在接下来的游戏时间里,幼儿花在调整、拼插上的时间是最长的。不光把一节节的管道拼接起来有难度,拼接起来以后,怎么支撑管道,让管道里的水能够顺利地流到沙池里也是一个难题。于是,在游戏回顾环节,我们开始讨论:怎样让水顺利地流到沙池里?孩子们说:“用胶水把管子粘起来。”“用手捏紧漏水的地方。”“用布缠紧一点。”“换别的长长的管子。”“你还看到过哪些管子?”“用什么材料来支撑?”面对这些开放性的问题,孩子们说出了很多答案:桌子、椅子、三脚架、小桶等。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发现,支架埋得越深,越不容易倒,埋得越浅则越容易倒。
3.动作和语言
动作和语言是幼儿最显性的外部表现,游戏中教师可以从幼儿的动作和语言中挖掘其内在发展。
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幼儿在游戏中需要一次、两次、三次,甚至更多次的自主尝试,来对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改造和重组,以构建新的知识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幼儿足够的游戏时间,鼓励幼儿进一步深入思考。
表3.幼儿的动作和语言发展
教师的介入与支持
1.学会观察记录
在教师最开始的观察记录里,我们看不到幼儿学习过程的痕迹,教师也不知道观察什么、拍什么照片,只拍下了自己觉得很有特点、很有趣的内容,缺乏游戏过程观察记录的持续性与连续性,看不见游戏中幼儿的深度学习。因此,我们加强教师在观察记录方面的学习与培训:观察什么?怎么观察?如何记录?以帮助教师认识到观察幼儿需要做计划——确定每日观察的重点、目的和方法,比如观察1名儿童,每天观察3次,每次3分钟,用拍照、录像或者随笔的方式进行记录。
2.适当抛出问题
冯晓霞教授说:“孩子在自主游戏里能否进行深度学习,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给孩子留下问题的空间,激发他真正动脑筋去解决问题。”如果不以问题为中心,深度学习就不可能发生。幼儿在游戏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则适时地抛出问题,让学习不断深入。比如在“引水”的过程中,幼儿遇到了困难,这是一个很好的生成点,“为什么引水会失败?”“管道为什么套不上水龙头?”“为什么管道会漏水?”“你觉得应该怎么解决?”在游戏后的回顾环节,教师给幼儿充分自由表达的机会,边倾听边思考有哪些经验值得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推进,以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
3.保障时间和空间
要想观察到幼儿在游戏中的深度学习,需要时间和空间的保障——从主题的确定到内容的发展、问题的解决、游戏的深入,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只有在充分的时间保障中,我们和幼儿才有机会去发现游戏中的问题,进而去探索、去解决。
另外,我们要为幼儿营造一个积极思考、合作协商的空间,共同解决他们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例如,我们投放各种管道,帮助幼儿尝试从平面到立体、从简单到复杂的管道构建游戏,丰富幼儿关于拼接、转接等知识经验,解决实践中连接、稳固、转向等问题。
幼儿的深度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深度思考。我们在探讨幼儿的深度学习时,也在探讨教师的深度思考——教师如何“看见”幼儿的深度学习?如何让深度学习符合幼儿的发展规律?如何为游戏里幼儿的深度学习创造条件?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学习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