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推进中国供应链外溢中应对产业外迁

2023-06-06唐宜红张鹏杨

开放导报 2023年2期

唐宜红 张鹏杨

[摘要] 产业外迁是事关我国产业安全的重要问题,本文试图从推进中国供应链外溢视角寻找应对方案。供应链外溢是伴随产业外迁、支撑产业发展的中国供应链向外延伸的过程,是中国供应链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推进供应链外溢是提升我国供应链竞争力、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应对产业外迁的重要举措,而我国拥有完整的大规模的供应链体系,以及较强的供应链基础设施,在推进供应链外溢上具有优势。立足于中国产业外迁的客观事实,引导产业向东盟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区域贸易协定成员方等“友岸”和“近岸”外迁并推动供应链外溢是重要方向选择。推动中国供应链外溢要从提升供应链效率,重视供应链安全,发挥供应链外溢载体作用等方面着手,但也需要警惕供应链外溢引发大规模产业外迁的发生,保持国内制造业比重非常必要。

[关键词] 中国供应链外溢  产业外迁  供应链竞争力  供应链安全

[中图分类号] F42;F1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23)02-0012-10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世界动荡变革期中国企业全球供应链韧性的测度与提升路径研究(22YJA79008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全球生产网络下贸易保护政策实施的协同性研究:成因、效果与治理(72273009)。

[作者简介] 唐宜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级人才,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外资理论和政策、全球价值链;张鹏杨,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全球价值链、数字经济。

外商直接投资为中国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当前产业外迁问题却随着外资“转移”而日渐凸显。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虽然我国吸引外资的幅度仍在持续增加,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华扎根多年的外资及部分内资企业正在从中国本土“撤离”(唐宜红和张鹏杨,2022;胡国良和王继源,2020)。三星、东芝、甲骨文等一众知名企业陆续迁出中国市场;在美国“制造业回归”等政策背景下,一些美国企业如苹果、微软、英特尔、耐克等开始考虑逐步“撤离”中国或者回归美国本土的计划。事实上,《中国外资统计公报2021》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疫情冲击下,来自欧盟和金砖国家的对华投资确实出现了下滑。企业外迁和产业转移所带来的深层影响,特别是对中国产业安全的威胁,值得高度重视。

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随着发达国家产业链“去中国化”不断强化和跨国公司外迁现象出现,加剧了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外迁风险,严重影响了产业供应链完整、可控和稳定安全(杜邢晔,2022)。如何应对产业外迁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长期以来,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上下游供应链体系,供应链为产业提供了物质基础,又依托产业而存在,二者形成了协同共生关系。供应链支撑了产业发展,直接关系到產业竞争力;而产业的升级、发展也客观要求供应链要与之相匹配。同时,产业与供应链之间又存在空间上的可分离性,如2020年2月《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的相关报道就指出,部分企业虽然将工厂从中国迁至了越南,但仍在从中国空运元器件支持生产①。因此,应对产业外迁,保障我国产业安全的关键之一就是加强对支撑产业发展的供应链控制,打造供应链强国。这种强大的供应链需要置身于国际市场竞争中不断形成,即向外输出中国供应链体系,实现供应链外溢。本文试图从推进中国供应链外溢方面讨论并提出应对产业外迁的方案。

本文在明确中国供应链外溢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实现我国供应链外溢的必要性和优势,厘清产业供应链外溢应对产业转移影响的内在联系,明确我国产业供应链外溢方向并提出对策建议。本研究立足于企业从我国外迁的现实,对保障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供应链外溢的内涵与中国特征

(一)供应链外溢的内涵

所谓供应链外溢,是指伴随着产业转移和企业外迁的同时,将本国国内产业的供应链进一步扩散到东道国并对东道国产业发展产生影响的现象,即将支撑国内产业发展的供应链向外延伸和扩散。供应链的向外延伸可能来自于中国跨国企业“走出去”所带来的对中国供应链的使用,也可能是原本在中国的外商投资企业撤资后对中国供应链的使用,当然也有可能是随着中国的企业、自然人等跨国流动、创业等对中国供应链的使用。总而言之,中国供应链外溢是由中国控制的、服务于中国和外国两个市场产业的供应链体系,是中国供应链在国际竞争中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具体而言,中国供应链的特征突出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供应链外溢以供应链可控为前提。以我国供应链体系为基础,供应链外溢是将原本支撑本国产业发展的供应链进一步向国外拓展。供应链可控在供应链外溢中尤为重要,这一点在和“供应链外迁”的对比中可见一斑。尽管“外溢”和“外迁”在形式上均突出了依托产业外迁的供应链调整,特别是跨国重构,但“外迁”却存在较严重的负面后果:第一,供应链外迁“去中国化”,即外迁产业在东道国寻求新的供应链支撑,造成与中国供应链绝对“脱钩”,同时国内供应链因缺乏足够规模的产业依托,成本上升、效率下降和竞争力削弱等问题凸显;第二,已有跨国公司带来的高效供应链随着产业外迁而转移,对中国本土上下游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减弱,降低了中国产业发展竞争力;第三,中国供应链被替代,造成中国供应链相关产业失业增加,加剧了经济波动。以上负面冲击的根源就在于我国失去了对供应链的可控。供应链外溢突出了在产业外迁过程中对供应链的可控,即,将外迁产业或跨国公司的供应链的主导权留在国内。

二是供应链外溢为国内外相关产业提供服务,在地理空间分布上具有跨国性。一旦供应链运行成本下降和效率提升,就能够克服地理距离、跨国成本等限制,对国外产业形成支撑,实现产业与供应链在空间上的分离,这就奠定了供应链外溢的基础。供应链外溢的突出表现是依靠国内可控的供应链体系对国内外产业发展形成支撑。一方面,我国本土产业是供应链外溢的立足点。缺乏对本土产业的支撑本质上是供应链外迁。事实上,我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和最大的制造业规模,能为供应链的多样、高效性提供基础。缺乏国内产业体系依托的供应链体系,不但体系不完备,而且在效率和竞争力上都不再具有优势;另一方面,支撑外迁产业发展是供应链外溢的主要特征。不对外迁产业支撑,本质上是国内供应链体系,而只有将国内供应链外向延伸才是供应链外溢。

三是供应链外溢的根源是供应链竞争力。实现产业供应链外溢,客观上要求供应链具有极强的竞争力。这种竞争力主要来源于以下三方面:第一,要在供应链效率上具有竞争力。供应链是跨国公司围绕市场规律运行,以效率为导向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生产的产物。实现效率提升,一方面,需要供应链在成本上极具优势,即相比外迁产业在东道国或从其他国家选择供应链的成本更低;另一方面,需要供应链在运行质量方面表现较好。效率高、抗风险能力强以及稳定,是供应链运行质量的重要表现。一般而言,相比国内供应链,外溢的跨国供应链更易受到国际复杂环境的影响,这要求跨国供应链具备更强的协调组织、管理能力和抗风险性。第二,要在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和技术上具有竞争力。科技是大国博弈的焦点,关键核心技术是供应链竞争力的命门。事实上,美国拥有全球最强的供应链体系,其重要依托就是在核心领域的科技主导力。掌握了核心科技就掌握了产业竞争中的主动性,是形成不可替代供应链的关键。第三,要在提供供应链的主体企业上具有竞争力。对关键技术的主导能力是供应链主体企业竞争力的来源,同时,细分领域的专业化生产形成了规模效应,也提升了主体企业竞争力。

(二)供应链外溢的中国特征

从供应链外溢的内涵可知,中国供应链外溢是世界对中国供应链的使用,究其本质是各国对中国增加值的使用。鉴于此,本文借助2000—2018年OECD—ICIO数据库进行各国生产的增加值分解,使用各国(地区)、各行业生产和出口中使用中国增加值作为衡量中国供应链外溢的指标,以此刻画最近20年来中国供应链外溢的特征。

1. 中国供应链外溢的国别(地区)分布特征

图1是主要国家(地区)生产和出口中使用中国增加值的规模。首先,从2000—2018年的演变看,中国产业供应链外溢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如美国、韩国和日本对中国供应链的使用分别从2000年的59.6、28.7和41.7亿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325.1、388.8和269亿美元,分别增长了445%、1255%和545%。其次,从分布结构看,一方面,亚太地区对中国的供应链使用较多,如长期使用较多的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马来西亚以及近年来使用较多的新加坡、越南等;另一方面,经济发达国家(地区)、制造业发达的国家与中国供应链关联性较高,如美国、德国、法国等。再次,从2000年和2018年国别结构的变动来看,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供应链外溢逐渐增强,如泰国、越南等,这很大可能与中国产业外迁有关;另外,韩国对中国的供应链使用也在增多,由2000年的中国供应链第4大输出国上升到2018年中国最大的供应链输出国。

2. 中國供应链外溢的行业分布特征

图2是全球各行业对中国增加值的使用规模。首先,从总体演变趋势上看,2000—2018年中国供应链外溢规模快速上升。其中,计算机、电子及光学设备制造业,批发、零售贸易与机动车辆修理行业,化学及化工产品行业,贱金属行业和机械设备制造业是使用中国供应链最多的行业。外溢较多的行业主要有以下特征:一是都为制造业,二是大多在中国供应链为具有竞争力的行业,三是全球产业链分工较为细化的行业。然而,批发、零售贸易与机动车辆修理行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中国向该行业的供应链输出较多,可能是得益于中国强大的批发零售商品制造和机动车制造业,支撑了全球的批发、零售贸易以及机动车辆修理业发展。从使用中国供应链的行业结构演变上看,部分行业在2000—2018年变化突出:一是采矿和采石业(能源生产产品,行业3),如煤炭、石油开采。2000年中国供应链向该行业的外溢仅10.5亿美元,排名第9位,2018年增长为299.4亿美元,跃升到使用中国供应链第2位的行业。二是纸制品及印刷业(行业9),纺织、纺织产品、皮革和鞋业(行业7),农业、狩猎、林业(行业1)。这些行业中国供应链外溢程度下降,以纸制品及印刷业为例,从2000年使用中国供应链排名第7位,变为2018年使用中国供应链较小的行业之一。三是水路、航空运输业(行业28和29),从2000年使用中国供应链规模较小的行业,提升为2018年排名第10和第18位的行业。四是信息技术和其他信息服务(行业35),虽然2018年外溢规模和排名仍较低,但相比2000年已经有了较大进步。上述行业转变表明,中国在部分行业供应链竞争力上升或下降,带来了世界各国增加或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使用,如在采矿、运输、信息服务业的供应链竞争力显著提升,在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农业的供应链竞争力减弱。

3. 中国各行业供应链的溢出特征

以上呈现出的各国(地区)各行业对中国供应链的使用情况,间接反映了中国供应链的竞争力。接下来,从中国输出供应链视角,统计中国各行业供应链的对外输出情况,这是对中国供应链竞争力的直接反映①。本文对2000年和2018年中国外溢供应链最多的10个行业进行陈列(表1),可以发现,与国外使用中国供应链的行业基本一致,中国对外输出供应链的行业主要为计算机、电子及光学设备制造业,批发、零售贸易与机动车辆修理行业,采矿和采石(能源生产产品),这说明,上述行业中的中国供应链溢出基本上是同行业溢出。当然,中国供应链也存在部分跨行业溢出情况,如专业、科技行业②,金融及保险行业,大多为服务业。换言之,这些中国服务业行业对国外产业发展也存在较大的支撑,但基本上是跨行业支撑,如中国的科技和研发活动对越南计算机行业的支撑,侧面上也说明中国的部分服务业供应链,如科技服务、金融服务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二、中国推进供应链外溢的作用与优势

(一)供应链外溢对中国的重要作用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产业稳定安全是关系到民生就业、市场主体、产业甚至国家安全的重要问题,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保障产业安全,需要有强大的供应链支撑,而只有融入国际市场才是形成强大竞争力的长久之策。因此,推进中国供应链外溢对中国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供应链外溢是中国供应链竞争力提升和产业升级的手段。供应链外溢通过两方面提升供应链竞争力。一是依靠实现规模经济提升竞争力。供应链外溢较大程度上提升了供应链依托的产业规模,为国内供应链体系效率与竞争力提升创造条件。具体到企业,外溢使国内供应链主体企业获得更多接触新的市场机会,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产品和服务需求,从而形成规模经济。二是依靠技术学习效应和竞争效应提升竞争力。一方面,外溢推动了供应链主体企业对东道国技术、创新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另一方面,外溢供应链也面临着与东道国国内供应链、其他国家供应链的竞争,倒逼其提高供应链竞争力。供应链条件下效率提升,是进一步促进国内产业升级的基础,如智能供應链、智慧物流等高效供应链业态催生了国内产业转向数字化、智能化产业。同时,外溢为国内相似供应链发展腾出了空间,避免因资源有限而造成的相似供应链过度竞争。实际上,供应链的规模化、集群化、现代化发展本身就是供应链产业的发展。在供应链重要性日渐凸显的当下,供应链产业集群显然已经成为重要的产业转型方向。供应链外溢对我国产业向高效化、现代化、智能化的供应链产业转型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供应链外溢是我国深化开放和与世界构建友好经济关系的重要举措。一方面,外溢是中国扩大开放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开放外资准入、鼓励知识产权保护、改善营商环境、签署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加强国际合作、推进制度型开放等种种举措,无不凸显了我国深化开放的决心。我们致力于构建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以积极的态度推进中国供应链网络与世界的连接已经成为中国深化开放的重要内容,供应链外溢恰是供应链开放的重要抓手。另一方面,供应链外溢也是助力各国产业发展和构建全球利益共同体的重要举措。例如,对于中小国家而言,因资源有限、市场规模狭小、地理空间局限等原因,支撑国内产业发展的供应链相对单一,限制了产业发展,如世界银行2022年发布的《越南宏观经济更新报告》就指出,越南不仅供应链相对单一,且国内铁路运输系统对其供应链的支持也有限。对美欧等发达经济体而言,制造业外迁已经与承接外迁的国家或地区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关联,成为构建全球利益共同体的重要途径。

再次,供应链外溢是大国发展战略的重要选择。长期以来,实现产业供应链外溢都是发达国家的重要经济战略。跨国公司是供应链外溢的重要载体,事实上,美国全球跨国公司扩张就是对外供应链输出和外溢的重要表现。美国供应链扩张增强了美国全球战略行动的实力。我们通过统计数据也证明了供应链的输出是各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选择。图3对美国、日本、德国和法国等的供应链外溢进行了呈现 ,可以发现,各发达国家均呈现出明显的本国供应链外溢特征,尤其是美国。2000—2008年美国供应链外溢由1841亿美元上升至3794亿美元,增长了106.8%;2011—2018年其供应链输出依然明显。中国方面,虽然2001—2018年供应链外溢也相对明显,但在绝对量上与美国还存在较大差距。

(二)供应链外溢的中国优势

中国供应链外溢具有较大优势,这就为推进供应链外溢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中国具有最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刘坤,2023)。从现有统计来看,中国是世界唯一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现代的工业体系中39个大类、191个中类和525个小类在中国均能找到。熟练工人也是中国供应链完整性的必要保障,中国仅熟练工人就规模上亿,工程师近千万,二者总数超过了美国总人口数的四分之一。从工业体系看,各主要发达国家在相关供应链上均存在短板,如美国缺乏高速铁路等相关产业供应链;制造强国德国在电脑、智能手机等产业供应链上相对薄弱;而日本则在军事工业产业存在缺陷。二是中国具有最大规模的供应链体系。供应链规模依托制造业体量,自2009年起,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已经连续十余年位居全球第一,2021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总规模的近30%。从具体产品上看,中国有超过220种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全球90%的个人计算机、80%的空调、75%的太阳能电池板、70%的手机均来自中国。从专注于供应链上的某一个产品或服务,拥有较高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看,截至2021年底,有91家、占62.7%的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已经位居全球首位,体现了中国的供应链实力,如上海恩捷和海康威视,分别在锂电池隔膜和监控摄像头生产上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的22.3%和29.9%。三是中国具有强大的供应链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保障了供应链的运行效率和流通能力,中国强大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特别是数字新基建发展,为供应链效率的提升创造了条件(熊丽,2022)。一方面,快捷、高效的物流基础设施为中国供应链建立了竞争优势。如港口基础设施,从吞吐量看,全球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前10的港口中,中国分别占据了8个和7个;从运行效率看,我国集装箱港船舶平均的在港时间、在泊时间分别为1.98天、1.04天,大幅低于国外主要集装箱码头平均水平的3.3天和2.4天。另一方面,新基建发展加速了供应链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进一步提升了供应链效率。近年来,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发展如火如荼,普华永道的报告显示,仅2020年新基建行业投资规模就高达17.5万亿人民币。新基建正在推动供应链向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技术大大提升了采购效率,大数据分析也提高了供应链管理效率。

三、推进中国供应链外溢是

有效应对产业外迁的举措

(一)将部分产业留在国内避免外迁并不现实

产业外迁带来的经济增长放缓、失业增加、产业空心化以及宏观经济波动,成为各国警惕和避免大规模产业外迁的原因。对我国而言,在外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竞争和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双重压力下,将部分产业链保留在国内以避免外迁,不具有现实性。中美大国博弈下的产业链转为近岸、友岸化生产,是造成中国部分企业和产业外迁的原因,这也是当前产业外迁的客观事实。长期以来,中国吸引外资和跨国公司的涌入为我国产业体系的形成做出了贡献。胡润百富发布的《2022胡润中国外商投资企业百强榜暨投资大湾区指南》显示,2022年“外商百强”企业为中国贡献了7%的GDP和300万个就业岗位,知名跨国公司如富士康、苹果、大众汽车、通用汽车等为形成手机、汽车产业链等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36%的百强外企来自美国,是在华外企最多的国家。然而,中美博弈及美国对中国外商企业的施压,导致部分跨国公司外迁倾向明显。如2022年12月,苹果公司宣布将撤离iPhone 14的中国生产线,并进一步加快产业链外迁的布局;同时,富士康等大量苹果供应链厂商也开始加快在印度、东南亚的布局。由此可见,部分产业外迁是中美博弈的必然结果。

另外,产业链环节外迁是要素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战略双层因素導致的(唐宜红和张鹏杨,2022)。一方面,中国要素结构转型挤压了中国部分产业链环节的利润空间,造成部分产业链环节被迫外迁;另一方面,中国全球产业升级战略下,要求部分中低端产业链环节必须向外转移以合理优化和配置有限的资源。

(二)产业外迁背景下供应链成为关键

英国著名供应链专家马丁·克里斯多夫(Martin Christopher)指出,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事实上,在以企业外迁为表现的产业转移背景下,供应链就成了重中之重。众所周知,随着产业分工越来越细,许多企业的技术和基础工艺都不是自身实现的,而是由产业链重要节点的“专精特新”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完成的,企业越来越依赖于外部的供应商资源。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供应链更被科技型企业视为生命线,越是高科技行业,越重视供应链。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苹果公司的“果链”。苹果公司的成功就归功于出色的供应链,而从Gartner全球供应链大师榜看,上榜企业如苹果、宝洁、联合利华、亚马逊等,无一不是全球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企业。相反,对于外迁企业和产业而言,缺乏足够的、高质量的供应链支撑普遍成为其最大的困扰。

然而,大多数国家却很难形成自建的、可持续的、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一方面,东道国缺乏必要的供应链体系,而重新构建新的供应链体系周期长、投入大,甚至不现实。多数国家国内各类供应链体系不完备,特别是那些劳动力、土地等要素相对低廉的中小国家、发展中国家,新建供应链体系短期内基本无法实现。以中国汽车供应链体系为例,外资汽车企业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进入中国生产并构建相关供应链,超过20年的建设才形成了相对完备的供应链体系,这还得益于中国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和对构建供应链体系的政策支持。此外,构建供应链体系是根本无法依靠一家或一类企业完成的,不仅需要建立一整套供应链生态系统有效支撑供应链体系形成,而且还需要国家对相关目标提供战略支持、顶层设计和统一部署。另一方面,即便拥有自身的供应链体系,但许多外迁东道国产业基础薄弱,市场需求较小,无法形成规模经济,导致供应链的效率低、竞争力弱。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提升需要夯实的产业基础。坚实的产业基础是供应链质量的保障,规模经济对降低供应链成本具有关键作用,这两方面是中国能够形成强大供应链的基础。综上,外迁企业只有依靠已有供应链,或寻找新的、更高效的供应链,才能在短期内解决供应链难题,对已有供应链的依赖会得到进一步强化。

(三)做强中国供应链是应对产业外迁的有效举措

无论产业如何转移、向哪里转移,只要牢牢把控供应链,形成外迁产业对供应链的依赖,则是应对产业外迁的有效方案。而推进中国供应链向外溢出,是破解当前外部竞争压力和内部升级压力的有效抓手。一方面,供应链外溢是客观上面对产业转移和企业外迁的现实反应,这就减少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外部压力,也缓解了跨国公司在“美国威胁”和“中国市场”双方平衡中的压力。对跨国公司而言,产业转移背后仍存在对中国供应链的进一步使用,以三星公司为例,其一面从中国撤资,另一面却还不断追加在中国供应链上的投资,如2019年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就在中国投资了80亿美元的芯片项目,成为最先进的半导体生产线之一。另一方面,供应链外溢也为国内产业升级寻找到突破口。供应链外溢条件下中国供应链做大做强,有助于中国向供应链强国转型升级,巩固中国产业基础,对中国塑造新产业和增加相关就业、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当然,强化外迁企业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需要以提升中国供应链竞争力为基础。竞争力的提升就要求供应链效率高、关键技术环节安全和主体企业有竞争力。当前产业基础、规模经济等都是中国供应链竞争力的保障,继续降低供应链运行成本和外溢流通成本,是未来进一步提升中国供应链竞争力的突破口,而关键领域的“卡脖子”问题是制约中国供应链竞争力提升的关键。

四、推进中国供应链外溢的对策建议

(一)中国供应链外溢的方向选择

产业与供应链在空间上的分离,是我国供应链外溢的契机。然而,地理分离也增加了供应链外溢成本,这就客观要求我国供应链应有更强的竞争力,特别是在以成本和效率所体现的竞争力上。排除不可替代的供应链,任何可替代的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最终都是成本和效率的竞争。最大程度地降低地理分离的成本,是有目的推进我国产业转移的方向所在,同时还要确保承接的东道国无法对我国供应链产生替代。因此,选择友岸和近岸的中小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转移或将是重要方向。

首先,推进产业外迁及供应链向东盟国家外溢,特别是与我国邻近的泰国、越南等国。第一,东盟国家承接我国产业转移具有天然优势,一是源于地理距离较近,二是与中国的贸易自由化程度较高、贸易摩擦少,三是与中国同属于东亚文化圈,上述三点不仅决定了产业转移和供应链外溢成本较小,而且也决定了转移产业还能够与中国市场联系紧密。第二,东南亚国家大多为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中小国家,国内市场、产业和供应链体系相对单一,很难短时间形成对国内供应链的替代,这使得中国的产业转移后,中国供应链体系仍然发挥作用。第三,从国际关系上看,东南亚国家对欧美国家发展威胁较小。出于上述考虑,与中国邻近的泰国、越南或将成为中国产业转移的首要考虑目标和供应链外溢目标。当前,中国与泰国、越南两个国家具有较便捷的陆路、水路联系,通关效率较高。此外,泰国和越南在近年的发展中也积累了一定程度的产业基础,具有产业承接能力。

其次,以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转移为契机,推进供应链向沿线国家外溢。“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数国家发展程度较低,有意愿通过工业的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收入增长。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产业梯度,为供应链外溢提供了现实基础。“一带一路”倡议对以交流消弭分歧,以合作替代冲突,形成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推动区域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五通”①政策不断展开,产业转移成本将持续下降,“一带一路”沿线的产业转移,必将带来中国供应链外溢,并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供应链体系相对缺乏,因此,这也是我国供应链外溢的重要方向。

再次,推进供应链向区域贸易协定成员方外溢。推进供应链向区域贸易协定成员方外溢具有现实可能性。第一,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为加强产业合作形成了机制化的政策措施。如在2023年商务部等关于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指导意见中就提到,中国展开的重点任务包括“推动企业参与区域产业链供应链重塑,推动对外投资便利化”“加强高端产业链合作和制造业项目合作,培育多元化全球供应链网络,围绕共同关心的产业链供应链环节开展紧密合作”等。第二,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为完善金融支持和配套政策体系提供了机制。如加大外贸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贸企业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优化对外贸领域小微、民营企业的信贷、信保产品和服务等。第三,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还为企业“走出去”实现供应链外溢提供了配套服务。如在RCEP的高质量实施文件中,就提出为企业建立自贸协定公共服务平台,便利企业查询关税优惠、原产地操作、服务投资开放、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等规则;还提出增强展会等平台对贸易投资发展的促进作用等配套服务。自由贸易协定机制化政策措施,降低了进出口贸易成本,促进了中国供应链的溢出。

(二)推进中国供应链外溢的对策建议

1. 提升供应链外溢效率

市场主导下的供应链体系是在全球自由竞争中优胜劣汰的产物,是最具竞争力和“向心力”的供应链体系。提升供应链效率,要在市场竞争中不断降低供应链的运行成本,形成外溢东道国及世界其他国家无法对中国替代的供应链。一是降低供应链各环节成本,特别是供应链向国外输出的成本。具体包括:第一,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供應链的物流成本和提升通关效率,如中越最大的陆上口岸广西凭祥友谊口岸的货柜通关现仅需1小时,中国仍将持续降低与世界各国供应链运行的通关成本,提升效率。第二,依靠高水平自贸区提升供应链效率。一方面,自贸区建设会促使与供应链伙伴建立信任、合作和透明的关系,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另一方面,优惠的货物、服务贸易条款可以降低贸易成本。因此,建设高水平自贸区就是对已经形成的自贸区进一步推动升级,对于未形成的自贸区加强谈判和构建。二是推动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供应链强国。数字化可以有效提升供应链效率,如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提高供应链的可见性、协同性和效率。数字化发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前提,具体包括:第一,依靠政府引导,加大法律支持和财政投入;第二,改变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模式,推动政府—企业合作,实现公共利益和私营部门利益的有效平衡;第三,保障数字要素安全,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确保公民和企业的数据权益。

2. 重视供应链安全①

避免“卡脖子”问题和实现供应链安全,归根到底是依靠技术创新和技术跨越,这就需要变革创新主体、创新机制和创新模式。一是转变创新主体。创新主体重点落实到供应链主体企业。一方面,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培育一批在全球高端产业链网络中扎根深、覆盖面广的各产业链核心科技节点企业;另一方面,还要依靠“专精特新”的“小巨人”企业,在供应链的某一环节上做大做强。二是转变创新机制。由政府推进创新转变为以市场引领创新,使市场需求成为企业的主要动力,以市场竞争倒逼企业创新。三是转变创新合作模式,推动联合创新和新型的举国创新模式(石建勋和卢丹宁,2023)。整合有效科技资源,发挥科研型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的各自优势,避免各科研机构低水平重复建设,发挥国有科技型企业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作用,鼓励各领域专业科技人员潜心研究关键共性技术、“卡脖子”技术等底层问题。当然,解决“卡脖子”问题,在短期内需要调整创新战术。实际上,当前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做到“全产业链安全”,企图形成足以卡全世界脖子的供应链系统必然会遭到世界的联合抵制,最终导致产业链升级失败。要推动形成相互可控的供应链,最好的方式是在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实现供应链可控。

3. 促进供应链外溢载体发挥作用

企业和人员均是实现中国供应链外溢的载体。企业方面,有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品牌商、企业在带动整条供应链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企业的“出海”必将带动中国国内供应链向外溢出,还能扩大中国供应链在东道国的影响力,因此,做大做强我国企业并着力培育具有行业影响、话语权和垄断力的跨国公司,这对于促进供应链外溢具有重要作用。人员方面,“出海”企业家、企业管理人员和“出海”创业者是供应链的重要载体,也是“嵌合”国内供应链体系与外迁产业链的媒介和桥梁,输出有经验的管理人员或将促进我国供应链外溢。事实上,在对中国外迁东南亚的企业进行调研中,就发现供应链外溢的现象:我国部分外迁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创业者利用本人的社会关系网络,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供应链网络,成为促进中国供应链扩散的重要力量。

4. 避免因供应链外溢引发中国产业外迁的误区

供应链外溢是应对产业外迁的有效措施,但这同时需要避免一个重要的误区,即因供应链外溢而对大规模产业外迁放松警惕。换言之,供应链外溢是应对外迁的手段,但并非是对中国大规模产业外迁的保障。保障国内一定程度的产业规模,对于产业安全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制造业发展水平为国民经济其他各行业向高水平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技术等基础保障,相反,大规模制造业外迁会造成国内产业空心化,影响产业安全,造成经济发展受制于人;另一方面,国内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存在依存关系,制造业产业过度外迁不利于国内向现代服务业产业升级。保持制造业稳定,避免制造业产业大规模外迁是尤其必要的。在推动供应链外溢中,要平衡不断做大做强的供应链产业和中国外迁产业之间的关系,实现供应链发展形成的新产业与外迁的落后产业之间的新旧替换,保持中国制造业比重稳定。

[参考文献]

[1] 胡国良,王继源.全球产业布局调整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外迁问题研究[J].财贸经济,2020,41(1):50-64.

[2] 何忠国.开放已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N].学习时报,2018-11-09.

[3] 刘坤.产业体系更完善,产业链韧性更强[N].光明日报,2023-02-09.

[4] 石建勋,卢丹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23(2):3-13.

[5] 唐宜红,张鹏杨.提升对外迁产业供应链的可控力——中国制造业产业链外迁问题研究[J].开放导报,2022(4):7-14.

[6] 杜邢晔.切实维护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N].光明日报,2022-08-23.

[7] 熊丽.数字化国际供应链时代加速到来[N].经济日报,2022-03-30.

① 参见http://www.eefans.com/archives/258567。

① 如果是中国与国外为同行业外溢,那么中国对外输出的行业分布与中国外溢的目标行业分布应该是一致的。如果存在跨行业外溢,那么中国对外输出的行业分布与中国外溢的目标行业分布就会存在不一致。

②“专业、科技行业”的英文表述为Profess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activities。

Promoting the Outward Extension of Chinas Supply Chain in Response to Industrial Relocation

Tang Yihong, Zhang Pengyang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24)

Abstract: Industrial relocation is an important issue concerning the industrial security in China. This paper tries to find solu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moting China's supply chain outward extension. Supply chain outward extension is a process of the outward extension of China's supply chain supporti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long with industrial relocation, which is a concentrated reflection of China's supply chain competitiveness. Promoting the outward expansion of the supply chai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enhance China's supply chain competitiveness, promote domestic industrial upgrading, tackle the industrial relocation. China has the advantage in promoting the outward expansion of the supply chain, such as whole and large-scale supply chain system and strong supply chain infrastructures. Based on the fact of China's industrial relocation, it is an important direction to guide industries to relocate to "friendly shores" and "near shores" such as ASEAN countries, econom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and with 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upply chain spillover. To promote the outward expansion of China's supply chain,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improve supply chain efficiency, pay attention to supply chain security, and promote the role of carriers. However,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guard against the occurrence of massive industrial relocation under the of supply chain spillover, and it is still necessary to maintain the proportion of domestic manufacturing.

Key words: Chinas Supply Chain Outward Extension; Industrial Relocation; Supply Chain Competitiveness; Supply chain Security

(收稿日期:2023-03-20   責任编辑:罗建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