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育人 贵在细微

2023-06-06丁小冬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3年5期
关键词:言传身教管教陪伴

丁小冬

最近与一位家长交谈,他向我大倒苦水:“老师,不瞒你说,有时气急了我没少揍这孩子,可他就是不长记性,过不了多久就又给我惹事。唉,真是应了那句古语——上等之人自成人,中等之人教成人,下等之人打死也不成人。”家长的话让我一时语塞,真的有不可教化的孩子吗?如果有,那么教育还有什么价值?如果没有,那问题又出在哪儿呢?

孩子从呱呱坠地起,天生就遗传了父母的一些基因特征,如相貌、肤色、身高等,但有谁敢说一个刚出生的孩子长大就一定是“好孩子”或“坏孩子”呢?“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远。”《三字经》开篇就清楚地告诉我们,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纯净无瑕,这张“白纸”被涂上“赤”还是抹了“黑”,完全取决于后天因素,也就是成长环境及外界影响,而这些后天因素又直接取决于家长。

为人父母,谁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身为家长,当出现管教问题时,我们不能直接将板子打在孩子身上,而需要自我反省,在家庭教育方面有重视抓平时、抓细节、抓点滴吗?

一、不可忽视的“第一次”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无数“第一次”,第一次喊爸爸妈妈,第一次学拍球,第一次拿起画笔……当然,也会有第一次动手摔东西、第一次撒谎、第一次乱扔垃圾。一个个“第一次”组成了孩子成长的“一步步”,所以我们要重视孩子的“第一次”,特别要重视孩子第一次犯的错。也许有的家长留意到了,但一笑了之;也许有的家长会说孩子还小,何必小题大做。要知道,“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孩子此时正需要家长通过教育引导,从“无知”变“有知”,从“不懂”到“懂得”。孩子第一次犯错,家长可以通过讲道理、明要求,规范其言行,教育起来不难,也非常奏效。但如果家长视而不见,任由他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犯错,再想管教,就不那么容易了。

当然,孩子在管教后可能会出现“又一次”的反复,家长要有耐心,要有原则,该说“不”的坚决说“不”,让孩子在“人之初”就知道基本的行为准则,那么他们的人生底色一定会纯洁美好。

二、言传身教的正面性

“曾子杀猪”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则,注重正面的言传身教。

比如,在校外某个场所,家长带着孩子与老师不期而遇,一般会有这两种情形。第一种,孩子:“爸爸(妈妈),那是我们老师。”家长:“老师?老师怎么啦?”领着孩子绕道而走。第二种,孩子:“爸爸(妈妈),那是我们老师。”家长:“哦,那快过去跟老师打个招呼。”家长的这些不同表现,表面上看似无关紧要(笔者举此例并非要家长刻意讨好教师),实际上却对孩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前者表现出的与其说是对教师的态度,不如说是对教育的态度,这种“漫不经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使其渐渐对教师失去应有的尊重和敬畏,让教育变得苍白乏力。

又比如,有的家长成天捧着手机刷抖音、玩游戏,又如何要求孩子不玩手机呢?古人云:“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家长不当的言传身教会给孩子输入“负能量”,带来“副作用”,增加教育的难度。

三、高质量的陪伴

父母陪伴孩子成长,可以给他们呵护与关爱,给他们信心和力量。在孩子有困难时,给予适当帮助;在孩子有困惑时,加以正确引导;在孩子有过错时,及时有效监管。也许有家长会说:“我一直陪着孩子,辅导功课、检查作业,控制他玩手机玩游戏,可回报和付出并不成正比!”要知道,家长的陪伴不是做“保姆”、当“监工”,也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陪着、看着。真正意义上的陪伴,是要求家长做“有心人”,当“引路人”,比如孩子的书包里多了张游戏卡,细心的家长会进一步了解,是别人送的还是孩子自己偷偷买的?是借机索取还是强行索要?家长陪伴的价值就在于及时发现孩子的细微变化,春风化雨,把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

教育孩子是一个“慢火细炖”的过程,成功的家庭教育有其成功的门道,其中必然有对教育细节的重视,因为育人就在细微处,细节决定成败。

猜你喜欢

言传身教管教陪伴
言传身教,润物无声
坚持“五结合”,创新学校安全管教模式
陪伴
言传身教
本科课堂中的正面管教策略研究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铁齿铜牙』敌不过『言传身教』
管教权,让教育更有力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