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 江苏省试点工作经验分享
2023-06-06
2022年4月以来,江苏等9个省市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首批整省试点省份。近日,江苏省教育厅为进一步总结推广各地各校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试点工作的先进典型和创新案例,经各地各校推荐,共遴选了体现江苏特色、有创新、可复制的43个典型案例,其中试点中小学典型案例14个。近期本版将陆续分享省内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优秀应用案例,以期推广成功经验,不断创新实践举措,切实提升试点工作的成效。
张家港市万红小学
共享优质资源,辐射教学成果
张家港市万红小学创办于2002年,是教育局直属学校。学校大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重大项目“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范式研究”先进集体、苏州市第二批智慧校园发展水平四星级学校、张家港市智慧教育特色发展示范校等称号。2022年被列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江苏省试点学校”。
学校立足教育高标准,以推进教育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目标,有效运用线上、线下两个维度,着力做好多区域优质资源共享,加大教师的研究力度,促进教育均衡及高质量发展,提升校园建设品位。
一、构建教学新样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1.深入学习,理念先行
学校在制订“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江苏省试点学校”工作方案时,将“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优质资源常态化运用”作为试点建设的重要任务,深入线上线下课堂,推进信息技术和优质智慧资源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积极探索“三学四自”课堂教学范式以及“风采杯”“领航杯”“正学杯”课堂教学展示,常态化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研讨。
2.交流研讨,改变样态
2020年,苏州市基于技术融合的课堂学习新样态构建研讨活动在万红小学举办,将学校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教师们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利用平台构建自主合作、探究互动的教学方式,体现了基于技术融合的课堂教学新样态。同年12月,如皋市教育局教发中心考察团一行来校参观,聆听了两节“畅言智慧课堂”展示课。课堂上师生运用教学软件进行了生动、有效的教与学,引起了参观团的极大兴趣。
二、优化城乡结对互动课堂载体,实现优质资源定点推送
1.城乡互动,勾连优质
2019年,学校启动江苏省城乡结对互动课堂试点项目。占全校专任教师45%的骨干教师积极参与研讨,着力做好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构建新技术视域下的课堂生态圈。2020年,学校获评“城乡结对互动课堂示范基地”称号。
作为试点学校,万红小学在苏州市电教馆的组织指导下,与盐城市建湖县宝塔中心小学组织讨论并落实上课内容,确保每周的城乡结对互动课堂内容有针对性、实效性。学生通过网络连线参与课堂互动,教师通过线上听课开展教学研讨。城乡结对互动课堂的建设实现了被帮扶学校学生能够共享优质学习资源和优质教师授课,教师能够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解决了农村学校专职教师缺乏、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师资分布不均等问题。
2.云端研讨,资源共享
学校发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各类功能,将资源应用与教师研讨有机融合,提升日常工作效能与教育质量。在推进共同研讨、共同成长的过程中,落实了数字资源的定期更新与扩充,便于互动双方学校学习使用,为师生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个人发展帮扶。接下来,学校还将不断探索,优化城乡结对互动课堂建设,实现“双师协同”教学模式,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三、依托名师工作室,形成多地共建的网络学习共同体
1.网络名师,示范引领
2020年,学校校长钱亚萍成功申报“江苏省钱亚萍网络名师工作室”。依托工作室研究,打破线下教学壁垒,逐步实现与省内其他网络名师工作室的联动,形成多地共建的网络学习共同体。
优质团队示范引领,带动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江苏省钱亚萍网络名师工作室”构建了专家指导团队、核心教师团队和成员教师团队三位一体的运作网络。专家指导团队力量雄厚,在学科教学或教育信息化方面都有着较高造诣,对工作室的发展方向和研究工作的开展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核心教师团队共有教师10余人,均為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成果显著;成员教师团队由一线教师或师范专业学生以网络自荐形式实名申请,目前共有来自全省各地的教师100余人。
2.聚焦课堂,线上联动
工作室以“技术融合、审美创新”为理念,通过江苏省名师空中课堂、江苏智慧教育云平台、江苏省城乡结对互动课堂及苏州线上教育中心等载体,聚焦课堂教学改革,积极运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截至目前,学校开设了多次平台直播活动,组织公开课50多节及讲座10多次,覆盖面和影响力逐步扩大。
学以致广,行以致远。学校将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江苏省试点学校”为新起点,发挥网络覆盖优势,汇聚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互联网环境下教科研方式、教师培养方式的创新和突破,不断加快智慧校园建设的步伐,不断辐射试点学校建设成果。
徐州市云兴小学
以精准教学资源服务个性化学习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徐州市云兴小学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不断优化教育信息化应用环境,提升基础教育课程教学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水平,持续探索信息技术改进教与学方式的路径,努力打造“精准教、个性学”的教学新样态。
一、工作举措
1.创新资源应用,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学校依托平台名师资源,建设空中课堂,把全国的名师、名课引入课前预习、课中讲解、课后复习和辅导环节,为后疫情时代下的混合式精准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校结合云龙区“云码云学”行动,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为基础,建设学校特色资源,将学生自己录制的微课视频作为补充,制作生成了系列资源码,方便了班级间的资源共享。
2.用好平台功能,为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方式比较单一,而智慧教育环境下的学习新模式既能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与风格偏好,又能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征设置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策略,完成学习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可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等搜索所需要的学习资源,向教师提问,教师可随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二、工作成效
1.教材自学
教材自学聚焦“自主学习”板块,不断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和教师精准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教师可以选择教学资源,也可以为学生进行学习资源的推荐和补充,运用学习工具给学生布置个性化的学习任务,使得学生学习过程流畅。以语文阅读教学为例,学生可以绘制思维导图,梳理文本结构,将自己对文本的感受通过文字、图画等形式加以表达,实现与文本之间的交互,系统地阐述文本的时代背景,提升文本的阅读空间。
2.联动助学
“双师课堂”以形式新颖、操作难度小的优势助力实现联动助学,从而能够大幅提高教学效果,为学校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一是以线上名师授课为主,线下教师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课上辅助教学、维持纪律,课后答疑与巩固练习;二是线下教师进行常规知识讲授,通过截取或播放名师授课视频片段,弥补线下教师知识短板或线下难以操作规范的实验教学等问题;三是线下教师课前预设学习问题,启发学生以问题为导向,自主观看名师视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完成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应用;四是线下教师进行常规知识讲授,对教学中出现的跨学科知识,通过播放或连线另一学科名师视频完成跨学科知识融合的教学任务。
3.在线测学
学校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中的优质资源,聚焦“答疑辅导”板块。比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设置学习情境后,学生带着问题感知情境,不同的学生可能会生成不同的问题。在平台的帮助下,学生分享、交流,按照自己的主观诉求开展线上学习,利用讨论区与教师和同伴进行对话,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组织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利用评价进行过程调节,还要形成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将评价报告分享至每个学生。学生根据评价报告总结经验,反思学习成果,根据提供的反馈信息,提高学习能力。
4.提升精学
针对部分学生操作不熟练的情况,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应用辅导,鼓励学生大胆操作,提升了应用效果。教师课前及时推送阅读预习通知,提醒学生利用平台及时完成任务,在预习环节增加“个性化辅导”,帮学生提前改正在预习时出现的问题和错误,避免课上继续错,为课堂活动做好准备。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为“双减”政策下的家长减忧赋能。家长只要在家扫一扫二维码,就能在电视或电脑上和孩子一起学习。家长还可以跟进辅导或者和任课教师沟通,教师再借助平台为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帮助学生由易到难完成知识的巩固和提升,避免机械、重复、无效作业,降低作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三、工作经验
一是促进精准教。师生所有的学习过程、教学活动都可以在网络学习空间上完成并形成过程性数据记录,实现课前精准定教、科学定制,课中立体互动、即时反馈,课后定制作业、科学评估。二是推动个性学。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支撑下的个性化辅导有利于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效率,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开拓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提高学习效率。三是保障在线学。学校以平台资源和“云码”为核心支撑,开展线上导学、在线直播、网络答疑三个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形成适应线上教学的好习惯。
下一步,学校将按照平台试点工作方案,持续加强建设,不断增强功能、扩充资源,更好地服务学生自主学习,服务教师改进教学,服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服务家校协同育人,服务后疫情时代的精准教与个性学。
南京市光华东街小学
让智慧教育赋能协同共育
作为第一批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江苏省试点学校,南京市光华东街小学坚持让智慧教育赋能教学,将技术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全过程。2022年“暑期教师研修”专题培训中,教师学习率达100%在教师的影响下,更多学生、家長也参与到平台的使用中来。
一、推广路径
自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开放以来,学校分批次对全校教师进行了培训。同时,由部分教师率先使用,然后进行经验分享,教导处再将平台中的不同模块内容分别推送给不同的教师群体。
1.教师群体的推广差异化
教学部门在使用过后进行研讨,从教师的需求出发,让教师有选择性地使用平台,并形成智慧教育平台下的教研活动流程图。由教导处和教研组长提前在平台上选择优质教学资源,组内进行研究讨论,实现组内资源共享。在“双师课堂”模式下,新手教师可以在课上使用优质教学资源并适时提问,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或者采用“师徒模式”,新教师课前观看平台上的专家是如何授课的以及本课重点是什么,然后再去上课,从而能够更好地把握整节课的重难点。骨干教师可以选择性使用教学资源,更好地服务教学。课程结束后,教研组教师可以进行组内交流,由教导处形成资源包,方便后续教师的教学使用,同时也可以优化、补充优质教学资源。
课后服务时间,不同学科教师可以结合本学科特点,选择合适的资源。比如语文教师可以选择“经典阅读”模块,音乐教师可以选择“文化艺术”模块,科学教师可以选择“科普教育”模块,让学生能够体验丰富多彩的课后活动。
2.家校协同,学习不间断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家长和学生对平台的使用率较高,认可度也较高。学生受到教师使用平台的影响,自愿观看平台上的资源,部分学生还可以进行预习或课后复习。家长也会根据学生的兴趣、学习的薄弱点等,有选择性地挑选资源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拓展兴趣和视野。此外,家长和学生对德育板块的内容较为关注,党史学习、爱国主义、品德教育、优秀传统文化、心理健康教育等都是学生经常观看和学习的内容。
3.疫情期间助力“停课不停学”
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教育部门积极推广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教学资源,与其他优质教学资源形成合力,为线上教学服务。另外,“双减”背景下,家长难以在短时间内转变和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通过平台可以更好地了解“双减”政策,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促进亲子关系融洽发展。
二、成果特色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有超过92%的学生、家长知道或使用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约40%的用户使用频率为一周一次或几次,剩余60%的用户使用频率为超过一周一次。在这项调查中,最受关注的几项分别是经典阅读、科普教育、文化艺术和体育锻炼。在对平台优势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教师、家长和学生觉得平台有很多优势:77.14%的用户认为在平台上学习很方便;60.04%的用户认为平台教育资源丰富;55.39%的用户认为可以在平台上搜索到想要学习的内容;47.03%的用户认为平台的模块划分非常清晰;等等。
1.坚持“大德育观”,促进家校协同发展
良好的品格是个人成长、终身发展的基础,更是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的重要保障。中小学阶段是青少年品德行为习惯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为“大德育”提供了丰富而优质的课程资源。疫情期间,学校通过线上的方式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主动挖掘平台资源,为主题活动服务,并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线上交流,深化活动效果。在劳动教育方面,学校的劳动课程注重线上线下相结合,注重实践性、多样性及生活关联性,采用平台自主学习和线下集中学习的方式,先后开展了“我是劳动小能手”“我有劳动新发现”“我是非遗传承人”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劳动的习惯,激发内在动机。通过自主建设网络平台与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的方式,记录学生的学习与劳动数据,让学生可以在科学的评价中不断提升自我。在家庭教育方面,学校会定时为学生、家长推送相关资源,也会组织家长进行线下交流活动,从而更好地促进家校共育。
2.线上线下协同,提升教学质量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线以来,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大量优质课程资源,为教研组的教研活动提供了方向指引,也助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实现了线上线下优势互动,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减轻了师生教与学的负担,保障“双减”政策更好地落地。在平台的支持下,新手教师逐渐成长为能够掌握教学重难点的教师;骨干教师能够通过平台为其他教师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更好地帮助新手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进而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3.拓展课程资源,提升课后服务水平
自“双减”政策正式实施以来,光华东街小学坚决贯彻落实文件精神,结合自身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课后服务,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教师结合自己的学科特色,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在丰富课程的引领下,学生们成长为“活泼泼”的“树”娃娃,学校的种植社团、木工社团、烘焙社团等先后被《金陵晚报》、南京广电、南京头条等宣传报道。同时涌现出一批优秀教师:赵晓虎老师凭借丰富的科技辅导经验,多次获评秦淮区优秀科技辅导员;赵浩老师凭借自身优秀的教育教学素养,成为广受欢迎的“网红教师”;吴林宇老师撰写的科技活动案例多次获奖,开展的社团活动被各大媒体广泛报道;丁一老师带领的定格动画社团佳品频出;等等。
三、实践反思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为学校提供了大量优质资源,在家校协同共育方面建立了“大德育”平台,让思政教育渗透到生活中,更好地帮助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大大提升了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同时,在问卷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平台还存在问题需要优化。第一,无法追踪学生学习的过程性数据,学生个性化学习轨迹无法体现,教师难以精准推送相应的辅导资源。第二,平台互动性欠佳,用户希望得到及时指导与反馈,以及实现与其他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互动。第三,教师自有资源未能和平台资源形成交互。
苏州市吴江区思贤实验小学
让“每一个”成为更好的“那一个”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广,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方式也在发生改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为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提供了较为优质的空间。基于此,苏州市吴江区思贤实验小学借助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开设全员社团,为学生提供一个体验的空间,提供多种尝试的可能。
一、全员社团产生背景
1.学生学业负担过重
目前社会对教育的期待较高,家长及学校都不希望孩子输在小学这条起跑线上。为了掌握更加牢靠的学科知识,从容面对各种考试,学生面临着更加沉重的作业负担。
2.校园管理刻板,学生个体诉求得不到满足
目前校园管理中存在“一刀切”的现象,如面对社会期望,学校以传播学科知识为主,轻视学生个性发展。仅有的一些社团,也多以学业成绩为招收社团成员的标准,这使得一些学科成绩较弱的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发展兴趣,学生的个体诉求得不到满足。
3.家庭教育集权,学生没有话语权
尽管很多父母已經有了与孩子平等对话的意识,但是,在面对孩子的一些选择上,大多数父母总是以一句“我是为你好”替孩子做决定。比如孩子对某个课外活动特别感兴趣,但是父母考虑到孩子应以学习学科知识为主,拒绝孩子的诉求。
二、依托平台建设全员社团
学校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海量教学资源用于全员社团的建设中,构建新的社团学习样态,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
1.依托平台海量资源,丰富社团内容
学校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主要在各年级开设八类社团:体育类、美术类、特色类、棋类、音乐类、生活技能类、舞蹈类、科学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设计社团课程内容,让学生在不同年级学到不同的内容,为学生的持续学习、形成一技之长提供可能。
2.依托平台强大资源,改变传统社团模式
学校摒弃传统社团招收学生的做法与观点,根据每个年级的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开设相应的社团,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三个社团,加入自己喜爱的社团。强大的资源为教师创造了学习的平台,也为学生搭建了身心发展的舞台。
三、利用平台实施全员社团
1.建立制度,规范社团活动
社团建设之初,学校要求全体师生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进行注册,然后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的课程学习,以此来确定社团内容,并进行相应的培训。在社团内容、辅导教师、学生成员确定后,学校分年级组召开社团会议,由社团管理总负责人向教师介绍每一个社团的主要辅导内容和规章制度。每一个社团的两位辅导教师必须按时去指定教室完成社团辅导工作。
2.拓展延伸,校内校外协同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为校内服务提质增效,也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同时,学生在学校社团活动中,如果学得不够好或者学得不够深,也能在家通过平台继续亲子学习或者自主学习,这便构建起了校内外教育的良好生态,形成校内外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3.立足平台,展示社团成果
学校要不断为社团创造展示的机会,社团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社团成果展示分为静态展示和动态表演两种。静态展示的社团以美术类、科学类、特色类为主,以制作社团展板展示学生成果为主。动态表演的社团以体育类、棋类、音乐类、生活技能类、舞蹈类为主。一些好的作品也会被上传到平台上,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更大的满足和喜悦。
4.跟踪考评,提升社团层次
每学期学校根据社团的成果及行政检查情况评选出30%的优秀社团。部分优秀社团被推荐至区里或者市里进行优秀社团评比,获得优秀社团的学生每人将获得一张学校的5分积分卡,在学校积分兑换活动中兑换自己心仪的文具用品;获得优秀社团的辅导教师将获得学校颁发的“优秀社团辅导教师”证书,优先参与各类市区级评优评先活动;优秀社团将在学校公众号进行推广介绍,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和教师的荣誉感。
四、全员社团的终极旨归
1.提供每一个学生兴趣与特长发展的可能
学生的兴趣具有阶段性,全员社团让学生在小学六年的时间里寻找到自己的兴趣,同时也为特长发展提供了可能。学生在小学六年的时间里或尝试不同的社团,或坚持同一个社团学习,从而变成特长。丰富多彩的小学生社团活动能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积极感受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和成长的乐趣,找到更好的自己。
2.改变学生交往方式,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社团活动打开了学生人际交往的通道,在平台的学习也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学生不受班级、性别、时空的限制,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社团学习,这使其能接触到更多的同伴,更為广阔的空间。
3.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与个性化发展
社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能积极地参与到社团活动中,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全员社团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更能够丰富学生的成长体验,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其终身发展提供充足的条件,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更好的“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