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2023-06-06李孝海
李孝海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情境创设的作用和问题加以说明,并就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进行探究,希望能为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实现教学情境的创设与运用提供参考。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创设的作用和问题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師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对学生学习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另外,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能够调动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这能对学生高效学习数学起到促进作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自身对情境的创设与运用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不能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部分教师虽然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但是会忽略实际的教学内容,课堂上显得喧宾夺主,这就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此外,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充分考虑情境教学法应该如何科学运用,且缺少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创设的策略
1.创设游戏情境,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相应的学习情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有着积极作用。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对游戏活动比较感兴趣,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注重创设游戏情境,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的欲望,达到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目的。同时,教师在创设游戏情境时,应充分考虑所有学生,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中心。
比如,在教学“认识图形”一课时,由于其中抽象性的知识点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可以创设游戏情境,出示几张图片让学生从中抽象出具体的图形,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了解各种图形的整体特征,从而更容易区别和认识各种图形。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价和鼓励,以便更好地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2.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需要教师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巧妙地设计各种问题,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比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圆柱的体积时是通过什么样的活动探究其计算过程的,并顺势提问:这对本节课的知识学习有什么帮助和启发?圆锥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有什么联系?怎样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同时可以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方向更明确,学习效果会更加明显。
又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可以出示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试验田的图片,让学生直接判断哪块试验田的面积更大,并提出问题:如何正确比较两块试验田的大小?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从问题出发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效,也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创设活动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从整体上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师需要站在儿童立场去思考和设计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创设相应的活动情境,促使学生深入到具体的活动中去学习数学知识,这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探究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分小组展开探究,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等多种途径,经过观察、总结、归纳,得出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通过此类具体的活动,学生能够参与并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不仅如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比如,在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中,鼓励学生动手参与,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探究数学知识,从整体上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能够起到促进作用。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促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从多方面进行优化,通过有效情境的创设,促进学生深入学习数学知识,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