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小学生手机使用影响的机制研究
2023-06-06陈莹
陈莹
对手机过度依赖已日益成为妨碍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且该问题逐渐呈低龄化发展趋势。过度使用手机极易导致近视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国家卫健委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少年儿童的近视率已达到53.6%,其中,6岁儿童的近视率高达14.5%。过度依赖手机对少年儿童有很大的危害,会导致个体自控能力下降,增加未成年人的犯罪率,还会增加校园暴力发生的可能性。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教育引导、做好家校沟通,引导学生用科学理性的方式合理使用手机。造成小学生手机成瘾的原因有很多种,家长应积极寻找有效的教育策略,及早预防,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一、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手机使用情况的影响
家长的教育观念与孩子是否手机成瘾有很大关系。在生活中,大多数父母认为孩子可以在明确的前提和规则的约束下使用手机,少部分父母认为孩子不应使用手机,极少数家长认为孩子可以在不受任何监管的前提下使用手机。在明确前提和规则约束下使用手机的孩子,其手机成瘾的倾向往往较低。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家长对孩子的监管同样重要,因此,家长应规定好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避免孩子无节制地使用手机。同时,家长使用手机的时长也会显著影响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长。如果家长长时间使用手机,那么孩子也很可能会模仿家长的行为,导致其手机成瘾。
二、预防小学生手机成瘾的有效策略
1.制订手机使用守则
小学是培养习惯、规范行为的关键时期,家长应建立手机使用守则,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其使用手机的规范性和自觉性。家长的手机中应尽量不安装游戏软件,也不要在孩子面前用手机玩游戏或浏览无教育意义、对孩子成长有负面影响的视频。如果有紧急工作需处理,家长不应在孩子面前长时间地使用手机办公,而要让孩子意识到,父母使用手机是出于工作的需要。针对孩子要用手机查阅学习资料这类情况,家长应明确手机的使用规则,可以将孩子每次使用手机的时长限制在20分钟之内。此外,孩子使用手机时,应不离开家长的视线范围,以便家长监管孩子使用手机的情况。
2.开展正向的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应深入了解国家的教育政策,掌握相关教育理论,如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等,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家长应坚持正面教育,通过输送正确观点、树立先进典型、肯定学习成绩、鼓励创新等方式实施教育。規则的制订是正面教育在家庭中发挥作用的体现,这可以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将孩子教育成有原则的人。家长还应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爱和关怀,从亲子关系中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从而健康、自由地成长。
3.开展多种亲子活动
丰富的亲子活动可以有效强化家长对孩子的陪伴,降低孩子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家长应经常开展有利于孩子成长的亲子活动,如和孩子一起阅读、锻炼身体、做手工、玩益智类游戏等。研究表明,预防近视已知且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户外运动的时间。因此,家长应经常带领孩子进行户外运动。户外亲子活动既能提高各家庭成员的身体素质,还能有效促进和谐亲子关系的生成。
对小学生来说,手机成瘾的预防比干预的意义更为重大。家长应进一步提升家庭教育的责任感,通过身先示范、积极引导的方式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长,为社会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基础教育学校及家长群体提供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
【本文系湖南省“十四五”规划一般课题“家校合作机制对小学生手机依赖的预防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XJK21CXL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