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视“文化堕矩”效应,树立生态系统理念

2023-06-05陈永华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3年5期
关键词:变革要素物质

陈永华

人们常有这样的感觉,即在一个文化场域或文化氛围中,有时会感到不适应甚至不自在,即使自己曾参与到这个文化系统或文化氛围的创设中。这其实是由自身理念与物质环境不协调所致的。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这类“违和”现象也普遍存在,突出表现为:物质文化光鲜,精神文化贫瘠;制度文化满目,人治仍占主导;文化口号震天,理念入心无门。从社会学意义上看,这是一种 “文化堕距”效应。按照美国社会学家W.F.奥格本的定义,文化堕距指的是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在社会变迁速度上存在时差。文化的变迁是常态,它往往会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口的变化和政治的变革等发生,是社会变迁的重要方面。而文化系统内原有的相互依赖的各部分(要素)的变迁速度往往是不一致的,因此各部分(要素)之间就会产生不平衡、错位的现象。正视“文化堕距”效应,促使文化要素间动态平衡地发展,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着力点之一。

学校文化建设既要有顶层的学校文化理念,包括办学哲学、办学目标等,又要有与之匹配的环境设施、管理模式、课程体系等,还要有制度、教学、评价等。这些要素之间有着错综复杂、唇齿相依的关系。显然,学校文化变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人们从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出发。该理论把人类生存的社会环境(如家庭、學校、机构、团体、社区等)看作是一种社会性的生态系统,关注人类与环境间各系统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人类行为的重大影响。文化变革应从一条具备整体性特点的路径出发,是一项长期性的战略工作。每一位建设者都需要完成从经验主义和非此即彼的片面主义到系统主义和统合圆融的整体主义的转变。生态系统理论除了提供系统思考的思想武器外,还启示我们:学校文化建设最终指向的是人以及人的行为的改变。在考量文化各要素时,要关注的是身处其中的人的状态。如果从教育的本意来说,学校教育除了传授知识以外,更重要的目的是通过文化的浸润作用让人的生命获得滋养,为人们未来更好地生活打下基础。

一般意义上而言,管理有人为管理、制度管理、文化管理三个层级。文化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是管理的最高层次。学校通过校园文化的培育来实现管理模式的升级,使师生形成共同的价值观,遵循共同的行为规范。进入到文化管理这个层级,最应重视的就是人这一因素。首先追求的是精神文化或者说思想观念的创新,以此推动行为的创新,从而使学校实现创新和变革。可以说,非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是一种隐性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难点,也是学校建设和文化立校的核心驱动要素。学校中的“文化堕矩”现象,实则是由师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非物质文化”与被表征为现代学校标志的美丽校舍和完备设施等“物质文化”之间的矛盾造成的。就非物质文化的变迁而言,其中各部分的变化速度也是不一致的。克罗伯在《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评考察》中指出: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传统的(即历史地获得和选择的)观念,尤其是它们所带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看,用文化变革学校,就是使师生改变已经习惯的传统观念和生存方式,而如何改变恰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

曾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先生有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实际上就是对学校文化内涵中精神价值至上的洞见,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者亦当谨记。

猜你喜欢

变革要素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变革开始了
也谈做人的要素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