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登·摩尔
2023-06-05崔传刚
崔传刚
企业家,2023年3月24日去世,享年94岁
2023年3月24日,美国著名企业家、工程师,英特尔公司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Gordon Moore)因病于美国去世,享年94岁。
《英特尔传奇》一书的作者马隆曾说,若干年后,当硅谷的其他名人传奇都已被人遗忘,人们仍会记得戈登·摩尔。这是因为摩尔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硅谷公司创始人,更是著名的“摩尔定律”的提出者。作为科技行业最为重要的一条自验性预言,摩尔定律指导和协调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信息技术行业发展。
1965年,美国《电子》杂志邀请身为仙童半导体公司研发总监的戈登·摩尔就半导体产业未来的发展图景进行预测,摩尔为此撰写了一篇名为《让集成电路布满更多组件》的短文。在文章中摩尔预测说,在未来十年,每个集成电路中的晶体管数量将会每年翻一番。
摩尔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并没有想过要创造什么定律。这一切只不过是基于他作为一名化学家和半导体从业者的观察。
晶体管最早的应用市场并不在民间,而是在战场。冷战时期,美苏为互相遏制和威慑展开了大规模的军备竞赛。在美国,晶体管由于能够用于轰炸机及导弹的制导和控制系统而获得了军方大量采购。由于利润空间巨大,半导体行业开始在美国蓬勃发展。
1957年,罗伯特·诺伊斯和戈登·摩尔等八人离开了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转而成立仙童半导体公司。作为一家新公司,仙童深知,想要站稳脚跟,打败大型竞争对手,必须找到一种革命性的低成本制造工艺。在求生欲的刺激之下,仙童不断创新,并最终在1960年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它们把四个晶体管集中到一块硅片上,从而制造出了历史上第一块硅集成电路,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芯片。
作为化学家和工程师的摩尔,在集成电路的制造过程中也作出了一系列基础性贡献。但他更大的贡献在于敏锐的观察和大胆的预言。1965年时,他发现在过去三年里,集成电路上的组件数量每年都翻了一番多。于是他大胆预测说,未来十年,这种每年翻番的趋势还将持续下去,而这意味着集成电路的处理性能将会每年实现倍增,而其成本则会减少一半。事实证明了这一预测的正确性。
摩尔在这一年的文章里还写道:“集成电路将创造各种奇迹,比如催生出家用电脑——或者至少会催生出和中央计算机连接的终端、汽车自动控制以及个人便携式通信设备等。”几十年后,他的这些预言几乎都变成了现实。
1975年,摩尔对其预测做出了修订。他预测说,未来半导体的精密度还会持续实现每年翻一番的增长,但随后将下降到大约每两年翻一番的速度。历史再一次证明了他预测的精准性。由于芯片技术的指数级增长,制造厂商能够把越来越多的组件置于一块微小的硅片之上,而这使得电子产品变得运行速度更快、体积更小,价格也更便宜。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芯片业的主要客户变成了亿万的普通大众。
就连摩尔自己也没有想到摩尔定律竟然可以如此准确,他说自己当年只是做了一个“疯狂的推断”,但谁能想到,这一定律后来几乎变成半导体厂商创新和发展的指挥棒,也几乎成为一则不断自我实现的预言。
1929年1月3日,戈登·摩尔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海滨小镇佩斯卡德罗。他的家庭出身极为普通,父亲是当地的一名警员,母亲则在当地经营着一家杂货店。摩尔是家中的次子,性格温良,毫不起眼。在那时候,没有人知道这个整天无忧无虑的沙滩男孩会在未来成为数字时代的先知。
和其他孩子一样,他在业余时间也需要打零工。他做过很多种类型的工作,但唯独不喜欢做推销员,因为他不擅长也不喜欢和人打交道。这种性格伴随了摩尔一生,即便是后来成为英特尔的董事长,他也会把见客户和做销售等工作推给自己的合作伙伴。
摩尔读的是公立学校,他很勤奋上进,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从红杉高中毕业后,摩尔进入圣何塞州立学院攻读化学专业。摩尔的成绩足以进入任何一所名校,但或许出于经济原因,他还是选择了离家很近的这所排名不高的公立学院,这样他就可以省下租房子的钱。
当然,两年后,摩尔还是想方设法转入了一所更好的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并在那里跟随数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继续学习化学。从加州大学毕业后,摩尔又转入加州理工大学,除了攻读化学专业,他还辅修了物理学。四年后,他获得了加州理工的博士学位。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加州人,摩尔并不适应东部的生活,所以他急切渴望能够在西部找到一份工作。然而当时美国的科技中心还没有迁移到西部,更没有硅谷,他想搬回故乡也并非一桩简单事。
正在这一筹莫展的时候,另一个加州人威廉·肖克利给他打来了电话。肖克利是晶体管的共同发明人之一,当时刚刚拿到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当时正打算回到加州创办自己的半导体实验室。肖克利看中了摩尔的化学背景,主动邀请他加入自己的公司。摩尔长达半个世纪的半导体职业生涯就此开启,而正是在这个时候,他结识了自己终生的挚友和合作伙伴罗伯特·诺伊斯。
肖克利虽然是个伟大的科学家,但却毫无企业管理经验,他的刚愎自用和反复无常最终导致众叛亲离。1957年,摩爾和诺伊斯等八位科学家决定集体离开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这八人就是科技史上著名的“八叛逆”。在罗伯特·诺伊斯的率领下,这出走的八位叛将每人出资500美元,共同创办了仙童半导体公司。在之后的几年中,他们各展其能,最终设计出了集成电路,并推动其实现商业化。仙童是一家改变科技发展历史的公司,在诺伊斯和摩尔的带领下,这家公司创造了诸多奇迹,同时也为半导体行业的后续发展做出了许多重要的铺垫。如前所述,摩尔最为重要的历史贡献“摩尔定律”也是在这一阶段提出的。
在回顾这段惊心动魄的过往时,摩尔自认为,出走和创业并不是他的主动选择,作为一个性格内敛的人,他自己并没有多少创业的内在驱动力,所以无论是加入仙童还是后来创办英特尔,他都只能算是一个偶然的创业者。这一说法自有其道理,但也过分谦虚。摩尔虽然不爱出头,但性格坚韧,他知道冒险的代价,因此必须谨慎行事,并且要着眼长期。他在平静中充满远见,恰好和他的搭档,充满领导魅力但却又略显莽撞的诺伊斯形成了完美的互补。
出于和母公司不合等原因,昔日创立仙童的八叛逆陆续离开了公司。1968年,在风险投资家亚瑟·洛克的帮助下,摩尔和诺伊斯轻松筹集到200多万美元,联手成立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英特尔。
起初,英特尔为了能迅速打开市场,决定将较为成熟的存储芯片作为自己的发展主业,通过快速创新为其产品赢取到溢价,并借此实现了盈利。但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很久,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开始大规模制造廉价存储芯片,英特尔的优势逐步遭到侵蚀,陷入了不断亏损和裁员的困局。
这一时期担任英特尔首席执行官的正是摩尔。这对他来说显然是一段艰难岁月。但幸运的是,他做对了两件事。第一,即便是在陷入亏损之时,英特尔仍然坚持对研发的大规模投入。摩尔相信芯片终将进入千家万户,而英特尔只有通过创新才能抓住新的行业繁荣周期。第二则是他毫无保留地重用了自己最信任的下属,也就是我们后来所熟知的英特尔传奇领袖安迪·格鲁夫。
安迪·格鲁夫从仙童时代就是摩尔的忠实追随者,后来他跟随摩尔,以第三名员工的身份加入英特尔。和摩尔的仙风道骨不同,格鲁夫注重细节,并且以强硬的管理风格著称,因此一直是英特尔公司的实际运营者。在摩尔和格鲁夫的联合努力下,英特尔凤凰涅槃,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起,逐渐从无利可图的存储芯片转向了高利润的微处理器。这改写了英特尔的命运,并让其抓住了个人电脑时代,进入长达十年的空前增长期。1987年,摩尔顺理成章地将首席执行官一职转交给了格鲁夫。
英特尔的成功和摩尔的长寿最终使其成为标准的科技富豪,按照福布斯的估算,摩尔去世时仍拥有大约75亿美元的财富。但这位土生土长的加州人从来就不喜欢游艇和派对,他的休闲娱乐更多是去山里采矿石或者去河里钓鱼。他把大多数财富都捐赠给了自己和妻子成立的慈善基金会,每年为众多慈善项目提供多达3亿美元的捐款。
诺伊斯、摩尔以及格鲁夫是缔造英特尔的三大功臣,但和另外两人的激情四射相比,摩尔一生都显得极为低调。诺伊斯和格鲁夫喜欢影响大众,不遗余力地追求和塑造自己的历史定位,但摩尔却极少抛頭露面,更不愿意为自己著书立说。最终诺伊斯活了62岁,格鲁夫活了79岁,摩尔则活到了94岁。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种天性或许正是让他得以成功和长寿的秘诀。
(作者为媒体从业者;编辑:臧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