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文之笔,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学校新答卷

2023-06-04方华新王凤瑜

教育家 2023年19期
关键词:中国式人文育人

方华新 王凤瑜

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石,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答题”。在迈向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学校是最基层、最前沿的实践基地,虽然每所学校都会有自己的思考,但彻底改变“重知识灌输而忽视人文启迪、重成绩文凭而无视德行能力、重工具理性而轻视价值理性教育”的不合理倾向,真正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未来眼光、国际视野”“素养导向,全面发展”“内化品质,自我发现”落实到育人实践中,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学校的必然选择。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嘉兴南湖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北师大嘉兴附中”)从建校之日起,就把顾明远先生题写的“办适合的教育,助最好的成长”作为核心办学理念,一以贯之地在实践中探索适合自己的办学之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嘉兴市首批分类办学“人文高中”试点学校和浙江省数字教育试点学校,北师大嘉兴附中以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理念为引领,聚焦“人文奠基、科教领航、数字赋能、多元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学校”办学目标,以人文特色教育的探索为发力点和突破点,发挥人文教育作用,创新人文教育方法,以文化人,构建富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人文教育新样态,努力书写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学校的新答卷。

最好的教育是学生的自我教育

人生因主动自觉而精彩。人文精神的培养,关键在于将之内化并形成个体稳定的心理品质。内化是一种主体性的活动,是积极参与、主动建构,是自我教育、自我塑造。人文教育要在“化”上下功夫,为学习者提供真正有助于个性解放的成长经验,帮助学习者完成自我实现式的教育。

学校通过“双自管理”(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唤醒学生内驱力,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学校的主人,进而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每学期的第一个月为学校的“自主学习教育月”,每个班级分阶段召开不同主题的“自主学习”班会课,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的教育,以榜样人物作为引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真正的学问是靠自修得来的”。同时,通过班会课开展学法指导,如“我的时间我管理”“我的情绪我做主”“注意力塑造自我”等,使学生们克服浮躁心态,逐渐养成专注学习的好习惯。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学校按照“功在课前、重在课堂、研在课外、成在自主”的路径,从精准、扎实、激活三个维度,围绕“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两个中心,构建以思维激活为核心、以能力训练为主线、以生生互动为手段的“三维”课堂,全面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提升其学习力。学校大力推行PBL学习模式,用具体的学习项目鼓励学生亲自参与、动手操作,以获取真实的成长经历、经验和感悟,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态度,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采用梯级评价方法,激发学生成长动力。在“尊重个性差异”的理念下,用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最美附中人”梯级评价体系,让每一名学生的每个长处都被“看见”,并得到激励。

通过“双自”引导,自主自律的良好学风已经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晚自修教室里少了督班教师的身影,更没有教师随堂上课,真正做到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让自主学习真正落地;静谧的灯光下,无人值班“看守”的晚自习,只有弥漫的书香、沙沙的笔声,还有专注学习的身影……这正是附中独特的文化氛围,让每一个身在其中的学子自主、自觉、自律,为实现自己的梦想默默努力,成为更加优秀的自己。

“育人”比“育分”更加重要

在育人思想指导下育分,人分皆得;在育分思想指导下育人,人分皆失。人文教育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理解生命节奏,着力内在成长,着眼长远未来,尊重学习者的个体需要,培养“完人”的教育。当一个人有上进心,学习生活有清晰的计划和路线图,有认真的能力和落实计划的执行力,注重思维的训练和运用,学习成绩自然会优秀。

学校恪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宗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通过一系列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展示的舞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集体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结合历史文化,学校逐渐形成了“附中十大精品活动”——一是军事夏令营活动,通过国防教育、军事训练、远足拉练、起始教育等环节,帮助学生以最好的状态开启高中之旅;二是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既帮助学生迈好“开学第一步”,激励学生以崭新的姿态踏进青春的河流,又让学生在师生互动、师长寄语、离校教育中充分感受“今日你以附中为荣,明日附中以你为傲”热望,增强浓厚的校友意识;三是18岁成人仪式,让学生在佩戴成人礼帽、受赠宪法、庄严宣誓的过程中深刻感受作为一名成年人應有的责任与担当;四是社团嘉年华活动,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兴趣与爱好,走向自我发现之旅;五是体育文化节,让学生在奔跑、跳跃、呐喊中享受运动魅力,张扬青春活力,彰显生命的力与美;六是班主任节,通过主题海报设计、漫“画”我的老班、为班主任开一节班会等活动,进行感恩教育,弘扬“双向奔赴”的师生之爱;七是劳动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家务参与、校园清洁、蔬菜种植、果树照料等过程中,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八是生涯体验活动,通过生涯课程、职业体验、志愿者行动、研学旅行等,强化学生生涯认知,培养规划能力;九是校园文化艺术节,让学生在阅读、书法、绘画、摄影、合唱、舞蹈等项目中,提升人文修养,培养审美精神;十是读书节活动,如读书节之辩论活动,让学生在表达立场的过程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这些活动,2023年开始,学校又启动了科创节。此外,每到假期,很多学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有的做交通劝导员,站在烈日当空的路口,对不文明交通行为进行劝导;有的做环保宣传,或帮助保洁阿姨清洁小区楼道、清理绿化带杂物等;也有很多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做核酸检测志愿者,维持秩序、扫码、运送物资……这些活动既传播了文明新风尚,弘扬了社会正能量,同时也让学生深度体验了社会不同职业的艰辛、充实和伟大。

不断拓展人文教育的边界

陶行知先生早就呼吁:“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只有开放的教育才能为孩子成长注入无限活力。现代社会,教育者要以开放的胸怀、创新的眼光和跨界的思维,打破学科、课堂、校际,甚至地域的壁垒,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和更多元的成长平台中,学会思考与分析,学会辨别与选择,实现差异化发展和创造性成长。

拓展课程边界,依托“南湖红品性课程、江南绿知性课程、北师蓝个性课程”的“三性”课程体系,架起五育融合的桥梁。以国家课程为主体,以多元智能为支撑,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尊重个体,为学生提供100多门不同的课程选择。

拓展德育边界,通过“自主管理——全程开放学做人,主题活动——全能开放发展人,三原色文化——全力开放熏陶人”,实现全程、全面、全方位育人。

拓展艺术空间边界,打破传统的空间限制,连接艺术与生活。将700平方米的餐厅变成“艺术馆”,让艺术唤醒食堂的诗意,让诗意润泽美好心灵。

拓展课堂边界,建设“菁耕园”种植基地和生态果园“百果林”。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责任田”和“专有果树”。学生在农林基地学习种植、养护等技术,并以农林基地为依托,开展农业与生活、农业与生态等主题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亲近土地,磨炼意志,传承农耕文明,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意义。

拓展校园边界,用“人生远足”研学打开学生看世界的窗口。从美丽乡村到江南水乡,从东方文化到异域文明,高中三年六个学期,每一个学期都有不同的主题远足,让学生遇见不一样的风景,在真实丰富的情境中提升学习品质。

拓展对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的认知边界,教育学生用世界的眼光和胸怀提升自己的精神维度。学校是联合国守望地球气候尖兵校际伙伴学校,师生们积极践行“减排”行动,提高生态文明素养,为实现全球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如何让北师大精神历经岁月洗礼仍能熠熠生辉?如何让中华文化穿越历史沧桑仍能源远流长?如何让塑造灵魂的教育在实践中闪闪发光,让平凡的人生在求索与奉献中得到升华?在创建中国式人文特色学校的道路上,北师大嘉兴附中始终在探索前行,以京师情怀、红船品质和附中担当,守望教育,助力成长。

猜你喜欢

中国式人文育人
人文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中国式民主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中国式失败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