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情境,激活学生阅读思维
2023-06-04王青
王青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品读反复描写小桃树的文字,了解作者的语言特点。
2.体会作者借小桃树所抒之情、所言之志,体会作者寄寓的情思,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
3.对本文所言之志,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是知识转化为素养的重要途径,适切的情境可以把学生引入有意义的、真实的问题或任务中,不仅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还能提供生动的学习材料,创造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机会。
教授本课时,笔者设计了“编辑绘本”的情境,让学生在编辑绘本的书芯、勒口、封面的过程中,加深对文章中重点字词、语句的理解,更深入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编辑绘本书芯,品读重点字句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著名作家贾平凹的散文《一棵小桃树》。这是一篇自读课文,第二个旁批提示我们:“课文中一些描写反复出现,比如多次描写小桃树‘没出息。散文中这类地方,往往寄托着深意,要仔细体会。”今天,我们用一种特殊的方式——编辑绘本,“仔细体会”这些“反复出现”的描写小桃树的文字。
活动一:读全文,编辑书芯
师:根据课文内容,老师准备了七幅图片,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对应的段落。
(PPT展示七幅图片,学生浏览全文,找出与图片内容相匹配的语段。)
师:现在我们的绘本有了文字,但有些语段作为绘本文字好像有点问题。
生:太长了。
师:是的,绘本的特点决定了它的语言是精练、简洁的。接下来,我们一起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对这些文字进行适当改编。比如,第3自然段交代小桃树的由来,留下与小桃树有直接关联的语句即可:“一个秋天的晚上,我将一个桃核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想让它在那儿蓄着我的梦。”有些地方为了衔接得自然顺畅,可以稍做改动,但一定要忠于原著,能用原文的就用原文。下面请同学们阅读第4自然段,按要求改编,记住留下与小桃树有直接关联的语句。
生: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
师:还有补充的吗?
生:那个春天的早晨,奶奶打扫院子,突然发现角落的地方,拱出一点嫩绿儿,便叫道:“这是什么呀?”我才恍然记起了是它:它竟从土里长出来了!
师:同学们合作完成了第4自然段的改编,再接再厉,继续阅读和改编。
生:第8自然段,我发现只有“天黑的时候,在窗下坐着,一抬头,却看见我的小桃树了;它竟然还在长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的枝条,已经有院墙高了。”是直接描写小桃树的。
师:你很会阅读聚焦,那直接用可以吗?
生:好像不太合适,有点突兀,最好和前面一幅画衔接一下。根据第7自然段和第8自然段的内容,我觉得可以在前面加上一句——多年后,我在外打拼受挫,这时祸不单行,奶奶也去世了,我回家奔丧。
师:这位同学考虑得很周到,但绘本语言要尽量简洁、明了,我们可以更好地聚焦在小桃树上。
屏显:
多年后,我从城里回来,一抬头,却看见我的小桃树了;它竟然还在长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的枝条,已经有院墙高了。
师:我们再来看第9、10自然段,删去哪些内容就可以了?
生:删去“我曾去看过终南山下的夹竹桃花,也去领略过马嵬坡前的蜜水桃花,那花儿开得火灼灼的,可我的小桃树,一颗‘仙桃的种子”。
生:还有第10自然段的“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
师:又合作完成了一页的改编。
屏显:
如今,它开了花,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也不见繁,一夜之间,花竟全开了呢。却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是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又偏苦涩涩地笑着。
花幸好并没有立即谢去。就那么一树,孤孤地开在墙角。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删掉的文字往往都是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
生:侧面描写。写了爷爷,还有家里的其他人对小桃树的忽略,甚至想砍掉它。
生:也有其他花,和小桃树形成对比,突出小桃树花开得少,开得惨淡。
生:还提到了奶奶,交代了桃核的由来,也是奶奶一直在守护“我的小桃树”。
师:同学们读得很仔细。这篇文章除了有很多反复出现的描写小桃树的语言外,还有很多侧面描写。我们接下来看第6幅图的改编,也就是文中的第12、13自然段。请大家速读语段,划划改改。
生:我是这样改的——“今天,雨这么大地下着,花瓣儿纷纷零落去。我的小桃樹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羽毛渐渐剥脱,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
师:你添了“今天”,作为过渡衔接,显得很自然。
师:最后一页,文中从“然而”开始的转折部分,需要改吗?
生(齐):不需要,都是直接描写小桃树的。
活动二:读词语,美术设计书芯
师:我们的绘本内容已经初具雏形,如果想让读者,尤其是小读者更好地了解小桃树的特点,我们还可以对文字做一点美术设计。同学们有什么好点子吗?
生:可以把重要字词放大、加粗。
生:也可以换一种颜色。
师:老师先把文字断行,做了一些编排,这样显得更诗意。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仔细阅读这些反复出现的描写小桃树的文字,进行文字美术设计。
(教师触发PPT上的“委屈”一词,放大,变色。)
生:“委屈”这个词写出了小桃树心里很难过。
师:“委屈”本来是什么意思?
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心里难过。
师:这段文字里哪些细节可以看出小桃树“很委屈”?
生:“弯了头,紧抱着身子”,从动作上写出了小桃树很委屈。
(教师触发PPT上的“弯”和“紧抱”。)
师:同学们什么时候会“弯了头,紧抱着身子”?
生:冷的时候。
生:害怕的时候。
生:孤独的时候。
师:同学们都特别有同理心,看来小桃树也冷、也害怕,甚至很孤独。
生:我觉得,“瘦瘦的,黄黄的”也可以表现小桃树的委屈,因为它没什么营养,长得不太健康。
(教师触发PPT上的“瘦瘦的,黄黄的”,放大,变色。)
师:如果改成“瘦的,黄的”可不可以?你们读读看。
生:不能,叠词更能强调它营养不良,面黄肌瘦,很委屈。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篇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生:用了很多叠词来强调表达效果,很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来表现小桃树的委屈、可怜。
生:语言很朴实,但动词、形容词、副词都用得很精准,生动传神。
师:你的语感很好。文章语言看似平淡无奇,但细细品味,却发现每个词好像都是锤炼过的。同学们平常写作、修改也要学着锤炼语言。
二、编辑绘本勒口,理解写作目的
活动三:知人论世,编辑勒口
师:小桃树为何能成为作者的指示灯呢?两者之间有什么特殊的联系呢?
生:作者和小桃树一样经历了挫折,所以小桃树的花苞带给了作者希望。
生:小桃树还寄托了他对奶奶的怀念,是奶奶一直守护着小桃树。
师:看来小桃树和作者有着很深的渊源,我们一起来看看“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一定要关注旁批和阅读提示。
(屏显课文后“阅读提示”的部分内容。)
师:小桃树与作者有着特殊的感情,这种感情可能夹杂着很多因素。我们这节课从“我的小桃树”就是另一个“我”的角度来了解一下作者。文章写到作者的经历了吗?找出来读一读,看看作者经历了些什么。
(板书:“我”)
生:第7、8自然段。
生:进城上学,干事业,受挫了,脾气变坏了,心境似乎垂垂暮老。
师:你很会提炼,“心境垂垂暮老”是怎样的一种状态?
生:悲哀,惨淡,绝望,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师:老师再补充一些资料,帮助大家了解作者贾平凹到底经历了些什么,同时进入第三个活动,完成书籍勒口的编辑。勒口就是封面延展部分的内折,同学们注意过上面的内容吗?
(教师展示手里的书籍的勒口。)
生:作者介绍。
师:是的,很多书的前勒口上会安排作者介绍;后勒口上或者是书籍推荐,或者是内容提要,或者可以自由发挥。我们先来了解作者,然后完成活动任务。
(PPT展示一小段贾平凹的自述。)
师:贾平凹小时候家境惨淡,很自卑,长大后也因为多种原因,找不到像样的工作。好在,他字写得好,爱看书,有机会到水库宣传队帮忙,因工作认真、出色,承担了水库宣传队的很多工作。期间他常常把身边的人和事写成日记,受到周围人的喜欢,争相传阅。后来,他获得了进城上大学的机会。他因为热爱写作而积极投稿,但想得到认可很不容易,创作初期,曾收到一百多封退稿信。他将这些退稿信贴在墙上,抬眼低头都能看见自己的“耻辱”,天天阅读,天天写作,终于成为中国当代很有影响力的一位作家,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获奖无数。
师:我们读了小桃树的经历,又了解了作者,再来整理一下他们的成长轨迹,可以发现二者的相似性。
屏显:
师:这种通过描绘客观事物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主旨的手法是……?
生:托物言志。
(板书:托物言志)
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现在我们来合作完成勒口编辑。因同学们手头资料有限,老师完成了前勒口的作者介绍,现在请大家完善后勒口。
屏显:
生:矮,瘦弱,被欺侮,自卑,但,在委屈中孕育着顽强,默默成长。进城上学,干事业。创作受挫,但,直面屈辱,坚持梦想,砥砺前行。
生:矮,瘦弱,被欺侮,自卑,但,认真做事,努力做好自己。进城上学,干事业。创作受挫,但,在屈辱里学习,再学习,不畏艰难,为梦想完善自己。
生:矮,瘦弱,被欺侮,自卑,但,在自卑中倔强,倔强地挣扎起来。进城上学,干事业。创作受挫,但,坚持梦想,永不言弃,长出一枚欲绽的花苞。
师:你们完全把小桃树和作者联系了起来,感受到了文章的精髓。
三、编辑封面,生成个性化思考
活动四:我读我心,编辑封面
师:我们的绘本还差一个有灵魂的封面,“有灵魂”是指必须凝聚着编者自己的思考,最好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悟。下面请同学们各自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悟,从内芯七张图中选一张,作为绘本的封面。
生:我選第7张,这张特写最能表现小桃树的坚持,一株花苞是希望,也是对命运的告白。我也和小桃树一样,虽然有很多不足,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我相信,只要我坚持,最终会收获属于自己的一场人生绽放。
(板书:坚持 希望)
生:我选图6,图中小桃树在风雨中挣扎,但不论它经历怎样的风雨,都怀着自强不息的韧性,默默地等待,在耐心等待中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个春天。
(板书:等待)
生:我选图4,小桃树即使被猪拱折也一直努力生长,努力实现作为桃树的价值,最终它也确实开花了。我相信它还会结果,来年会开更多的花,结更多的果。小桃树的生长能够让生活在人世间的普通人感悟到力量。
(板书:力量)
……
师:只要心中有梦想,从梦想中生发出信念,信念会给我们力量,坚持去做,慢慢等待,希望就一直都在。《一棵小桃树》这篇散文被收录在贾平凹的很多散文集中,但我最喜欢这本——《万物有灵》,里面还收录了贾平凹先生写的很多托物言志类的文章,如《落叶》《丑石》《沙砾》等,抒发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棵“小桃树”,在某个时刻拥有了梦想,艰难地拱出一点绿芽,期待轰轰烈烈地开花结果。然而,现实中,我们会经历无数风雨,甚至被拱折,慌乱地零落,千百次地俯下身去,但只要我们人生有梦,执着坚定,顽强拼搏,总有一朵花苞,在枝干的顶端,闪烁着微光。
【教学反思】
本节课立足文本,基于真实生活,将情境创设贯穿始终,驱动学生自觉学习、深入阅读,多方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一、“情境”为梯,渐进文本深处
阅读《一棵小桃树》,师生合作编辑一本完整的绘本,是本节课的活动背景。课堂教学分成三个大活动:编辑书芯、编辑勒口、编辑封面,分别对应品读语言、知人论世、情感联结,搭建可视、可感、可操作的平台,在一步一步完善绘本编辑的同时,也自然串起了学生“读树——读作者——读自己”的过程。情境贯穿整个学习任务始终,有逻辑、有跨度,紧贴文本,渐次深入。
二、“情境”为引,促进思维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真实的、贴近学生能力的情境能成为一个好的引导,促发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激活他们的思维。在“活动三”和“活动四”中,学生提取、归纳、辨析、再加工等思维活动充分展开,对文章主旨和写作手法自主思考,深度理解。从完成任务迁移到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学生经历对所学知识的亲身体验,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以建构。
三、“情境”为媒,助力持续学习
教学情境应该能激发学生产生继续学习的愿望,指向学生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本课学习活动在编辑绘本的情境下真实展开。学生在“眼见为实”的形象、丰富生动的活动中,研读文本和学习资料,结合自身经历,完成了对单元主题的意义建构,明确了知识的价值,为学习托物言志类文本开拓了思路,看到了语文学习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莘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