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立意”教学与反思

2023-06-04徐洁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演讲稿作文题听众

徐洁

【设计理念】

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作文题大多体现出“情境材料+任务驱动”的命题趋向。这种类型的作文题特点很鲜明:首先是生活性,即题目中所给的材料或情境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其次是矛盾性,即材料或情境中出现矛盾对立的问题,要求学生通过思考与分析,给出解决办法;最后是任务性,即作文要求中会有一个甚至多个明确的写作任务,以任务驱动学生的思维和写作。其中,材料情境所包含的对立矛盾既是学生审题立意的抓手,又是学生审题立意的难点。因此,让学生熟悉这一类作文题的特点,教给他们审题立意的方法,提升他们的思辨能力,便是这节作文课的教学目标。

【课堂实录】

一、触“境”生思——联系生活识情境,明任务

师:不久前,我们完成了《在隙缝中寻找光亮》这篇作文。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我们先来看一看,这道作文题和平时我们常写的作文题有什么不同。

屏显:

【南京市联合体一模卷】2020年2月,某校举行了网络开学典礼。校长在发言中说道:“2020年的春天不够完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让全球都蒙上了一层阴云,但阴云之下,我们依然能看到希望,看到光明。这让我想起了加拿大歌手莱昂纳德·科恩《颂歌》里的一段歌词:‘不够完美又何妨?万物皆有隙缝,那是光得以进入的地方。……”

你受邀在国旗下讲话,请以“在隙缝中寻找光亮”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演讲稿。

生:这道作文题有一个具体的事件,就是校长在网络开学典礼上的讲话;还要求我们写一篇国旗下讲话的演讲稿。

师:因为是演讲稿,所以就限定了一些内容,是什么呢?

生:演讲稿是为全校师生写的,自己就是这个写作者。

师:这个具体的校园事件便是一个明确的情境,这篇演讲稿便是我们的写作任务。

屏显: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

1.有明确的写作情境;

2.有明确的写作任务,包括明确的写作目的(特定的写作身份、阅读对象)和明确的文体要求。

师:请大家阅读学案中的习作。你认为这篇习作完成了写作任务吗?请以“作为演讲稿,它……”开头来说一说。

(具体习作略。)

生:作为演讲稿,它具备演讲稿的格式,开头有称呼,说了自己的演讲主题,结尾还对大家表示了感谢。

师:这名同学关注到了演讲稿的格式。那么,有了正确的格式,就是一篇演讲稿了吗?这篇习作在内容上具备演讲稿的什么特点?

生:这篇作文所选的三个场景富有生活气息,易于听众听讲。

师:心中有听众。文中还有什么方面体现了这个特点?

生:这篇作文每段开头都是反问句。

师:反问句有什么表达效果?

生:加强自己的情感。

师:反问句的使用使得听众印象深刻,能够与演讲者产生情感共鸣。语言方面还有什么能够吸引听众的?

生:通篇使用了第二人称,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

师:很好,人称的使用也是重要的因素。刚才,同学们一眼就发现了习作中的三个场景,且每段开头都是反问句,可见这篇演讲稿有什么特点?

生:思路很清晰,听众就容易听明白。

师:非常好!我们从听众的角度发现了演讲稿的层次需要清晰,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听众得听明白。请大家思考一下,这篇习作的立意是什么?

生:疫情期间,普通人在阴郁压抑的生活中找寻快乐,投入工作和学习,期待未来。

师:我们很快便把握了这个立意,这就是中心观点的明确。演讲稿的这些特点,在八年级“学习演讲词”这个活动单元中,我们已经学习过,再来复习一下。

屏显:

演讲词的特点:观点的鲜明性; 思路的清晰性;内容的针对性(心中有听众);情感的说服性(能打动听众)。

师:通过分析这篇习作,我们了解到“任务驱动型作文=情境/材料+明确具体的任务指令”。写作中,要体现任务情境。而明确的写作任务则意味着任务驱动型作文更加注重表达的目的性,即强调在情境中向特定的阅读对象进行表达。

二、博览类题——巧用语文思情境,辨对立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学案上的几道中考、模考作文题。它们都设定了什么样的情境呢?

(学生阅读2022年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模考作文题、2022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作文题、2021年福建省中考作文题、2022年南京市鼓楼区模考作文题,然后讨论交流。)

师:通过讨论,我们发现,这些作文题中的材料/情境真实多样,有校园生活情境,有社会热点情境,有文學内容情境,还有紧扣教材内容的情境。可见,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取材是多元化的。那么,这些材料在写作中究竟能不能使用,或者说该如何使用呢?这始终是一些同学的疑问。请大家再仔细读一读每道作文题,它们大多重复出现了什么要求?

生:“发挥想象”或是“联想”。

生:每篇都要求我们“思考”。

师:先来看“想象/联想”。请问,二者是一回事吗?

生:想象就是我们随意地去想,联想则是从一个事物引到另一个事物上。

师:想象是不是可以天马行空地随意乱想?有没有什么限制?

生:想象应该是依据生活现实去想。

师:是的。想象一定是在生活的现实框架之下,去合情合理地想。联想则是由此事物引发对彼事物的想法。

屏显: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

想象是在头脑中创造出未曾有过的新的形象。

(学生齐读。)

师:想象所展示的未必是现实生活中有的,但要合情合理,合乎生活的逻辑。回到题目中,在“想象”这个要求下,我们应该如何使用材料/情境?

生:必须在材料/情境中想象。

师:对,甚至可以说需要续写情境。联想则是由此及彼。郭沫若在《天上的街市》中,由街灯联想到明星,再联想到天上的街灯,最后联想到天上的街市。这一连串的联想,其中都有相似性或相关性,最后落在作者描写的重点——“天上的街市”上。由此可见,由A到B的联想,写作重点应落在何处?

生(齐):B处。

师:更进一步讲,就是要由材料/情境联想到观点。因此,我们写作的重点是什么?

生:自己的观点。

师:很好。现在我们要明白,材料/情境只是一个话题,引出你的观点,然后你要围绕观点叙事或议论。在你的文章中,可以不提材料/情境,或者将之作为引子。“联想”的作文不能简单复述材料/情境。针对不同的作文要求,我们要活用材料。材料/情境给予我们的最大作用便是立意的依据。九年级教材中的写作实践“审题立意”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要求——能够思辨地看待周围的生活。

屏显:

思维的思辨性:思辨式思维是一种思维的过程,即在观察中对比、质疑、思考,得出结论。

师:“通过生活中的人和事去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反思,表达对生活中所蕴含的哲理的体悟”,结合思辨式思维,我们的审题立意过程便是“阅读材料→发现对立→反思对立→确定立意”。我们来审视下面这道作文题中的对立。

屏显:

端午节,奶奶像往年一样送来了端午食品——绿豆糕,你却不领情,对奶奶说:“这是你喜欢的,不是我喜欢的。”事后,这引起了你的联想和深思……

你以“你的和我的”为题,写了一篇文章,向校刊投稿。

生:面对端午节的绿豆糕,奶奶喜欢,“我”却不喜欢。

师:喜欢或不喜欢、要或不要的对立。接着,我们就要反思对立。怎么反思呢?以这篇文章为例,喜不喜欢绿豆糕的矛盾,源于什么?

生:奶奶喜欢吃,“我”不喜欢吃。

师:是口味不同吗?

生:“我”与奶奶年龄有差异,观念不同。

师:观念不同,只是因为年龄?

生:因为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观念不同。

师:你是从哪里看到“传统文化”的?

生:材料中有“端午节”“绿豆糕”这样的词语,可见,奶奶认为端午节就一定要遵循传统,吃绿豆糕;而“我”认为端午节也是平常的一天,吃不吃绿豆糕无所谓。

师:这名同学关注到了材料中的关键词,这就是传统与现代、老年一代與青年一代之间的矛盾。下面,我们就要确定立意了。要注意什么?

生:要注意立意的角度。

师:什么角度?

生:“我”或者奶奶的角度。

师:对,要选择其中一个角度,谈谈你对矛盾对立的看法,或者怎样解决这样的矛盾对立。这里给大家一点提示,材料/情境的对立、选择是不包含倾向性的,不存在谁对谁错,所以我们不能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任何一方进行指责、说教,而是要站在不同的角度代入思考,提出解决办法。

三、施展才华——智慧实践化情境,定立意

师:刚刚学习的审题立意的方法好不好使呢?我们再以一道南京市中考作文题为例,请大家在各自的学习小组内,讨论完成“阅读材料→发现对立→反思对立→确定立意”的过程。

屏显:

出于环境卫生和食品安全的考虑,学校规定,学生在校不许吃零食。有一天上午第三节课后,米豆、小轩和你到老师办公室抱本子。老师把桌上的巧克力递给米豆,她刚想接,却缩回了手,说:“谢谢老师,我不吃,不然我们班会被扣分的。”小轩却拿过来,笑着说:“真的很饿,我不客气了!”

这个情景引发了你的联想和思考,你就此自拟题目,写了一篇文章。

(学生组内讨论交流。)

师:这个题目包含的对立,我们之前已经发现了——米豆不吃零食而小轩吃了零食。你们从“吃与不吃”的表象中探究出了何种原因呢?米豆为什么拒绝了零食?

生:米豆是一个遵守规则的人。

生:因为学校规定吃零食会扣班级的分数,所以米豆考虑的是集体利益。

生:米豆已经准备接下零食了,但还是没吃,可见她的原则性很强,经受住了考验。

师:我们再看看小轩呢?

生:因为他真的饿了。

生:他和米豆相反,没有考虑到学校的规定,也没有经受住考验。

生:我认为这是因为是老师给的,如果是同学给的,他未必会吃。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不能让老师觉得破坏了规则,从而尴尬。

师:非常好,这是一个不一样的看法。其实,从这个原因中,我们又看到了一个立意的角度,是什么?

生:老师。

师:你们对老师给零食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

生:老师不应该给。他是规则的制定者,不应该破坏规则。

生:老师给零食是因为想感谢学生的付出,我认为这无可厚非。

师:好,我们小结一下,“吃与不吃”的对立其实是“规则与人情”“遵守与突破”“坚持与随性”……的矛盾对立。我们通过由表及里的方法探究了对立中的原因,最后一步就是将其中的一点思考与某个角度结合,形成立意。请大家用一句话写下你的立意。

生:我们要有规则意识。

生:我们要做遵守规则的人。

师:这样的立意是大多数同学拟定的,表述很简洁,而且“要……”的句式语气坚决,观点就很明确。

生:我们应该注重人情世故。

师:“人情世故”这个词用在这里不太合适,好像很圆滑的感觉。能不能换一种说法?

生:我们应该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适当地注意变通。

师:你是站在谁的角度来拟定立意的?

生:小轩的角度。

师:可是这个立意中出现了两个角度、两个概念——“规则”与“变通”。“规则”能“变通”吗?还有,一篇作文能講清楚两个概念吗?很多同学在立意时,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立意中出现了两个甚至更多概念,这就会导致立意不明确。同学们要注意避免。那么,站在小轩的立场,他的做法究竟是怎样帮助当时的师生四人解决了这个问题的?我们再思考得有针对性一些。

生:我们应该运用智慧去化解生活的尴尬。

师:非常棒!

生:制定规则的人更应该遵守规则。

师:好,这是老师的角度。老师再补充两种立意。米豆的角度——面对生活中的考验,要坚守规则和底线;小轩的角度——做人随性一点,自由一点,可以更快乐。这两种立意是利用了“坚持与随性”这一组矛盾对立来拟定的。

屏显: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1.行文要体现任务情境;2.立意要注重思辨过程。

师:同学们,就像屏幕上显示的这样,任务驱动型作文要体现任务情境,要注重思辨过程,尤其是拟定立意时,要注意多角度思考,还要注意观点的表述要明确、集中、简洁。课后,请大家进一步思考、实践。下课!

【教学反思】

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中的“审题立意”专题,对九年级学生的作文立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立意明确,思想深刻;变换角度,学会求新。”任务驱动型作文同样对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除了在课堂上向学生指出具备此种能力的重要性之外,更要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渗透到日常教学的方方面面。只有让学生形成了思考的习惯,他们才能应对富有思辨性的作文题,从而准确地审题立意。

这节作文课,笔者重点教授学生如何抓住材料或情境中的矛盾对立,去思考其中的原因。但是,寻找到的原因并不是最终的立意,学生还得往前再走一步,要能选择其中的一个叙事角度或人物角度,将原因转化为完整的立意。这又需要学生准确地把握概念,从而形成具体而准确的立意。从课堂教学实际看,不少学生缺乏准确把握概念的意识,立意往往混杂了两个角度,或者包含了两个概念,这势必导致写作过程中出现中心不明确、不突出的问题。因此,审题立意的训练还将继续下去,学生不仅要学会思考、感悟,还要学会如何准确表述。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初中部)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自筹课题“初中语文生活教学法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B-b/2020/02/72)、江苏省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用语文:新时期语文教学构建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L/2021/024)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演讲稿作文题听众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找准演讲稿的三个靶心
如何写好一篇高考作文演讲稿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怎样写好演讲稿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消失的演讲稿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学会倾听(一):做哪一种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