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建梅:深耕基层的人大代表,言万千教师之言
2023-06-04刘乙鑫
刘乙鑫
GOOD TEACHER
崔建梅
中共党员,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蚌埠第一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原党委书记、总校校长,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小学语文教改实验先进工作者、安徽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安徽省首届“教坛新星”、安徽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蚌埠市首届名校长等荣誉称号。带领蚌埠第一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总校先后获得“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等27项国家级荣誉,“安徽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33项省级荣誉和200余项市级荣誉,连续六年获得蚌埠市集团化办学评比一等奖。
2022年2月,“提高教龄津贴标准”八个字被明确写入《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这也意味着36年未曾改变的“10元津贴”教龄津贴标准,如今终于迎来了转机。这对于连续三年提交“建议提高教师教龄津贴”建议案的人大代表崔建梅来讲,无疑了却了一桩心事。
事实上,作为从基层走出的全国人大代表,在5年履职期间,崔建梅仅是议案和建议就提交了26份,从提高教师津贴、优先发展乡村教师队伍,到加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编写统一心理健康教材,崔建梅的桩桩议案,从一线中来,也深入到一线教育的痛点中去,切实推动着基础教育的发展。她由衷感慨:“人大代表并不是一个头衔,而是一种责任,是一位一线教育人为万千教育人的共同发声!”
一所学校,承四十二年芳华
一所学校,承载了一位教育人四十二年的芳华。在六十岁之际,崔建梅踏着纷纷飘落的梧桐黄叶,依依不舍地挥别了陪伴自己整个教育生涯的蚌埠第一实验学校(以下简称“一实校”)。从十九岁时的稚气未脱,到出走半生的初心如炬,一实校的精神文化,始终如雕刻般印在崔建梅的心里,让她的每一步都踏得坚实有力。
走上教育岗位的第一个十年,崔建梅有幸被遴选为安徽省教师代表,参加全国的教学大赛,这对于一位青年教师,无疑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得知这个消息,我激动得好几天睡不着觉,兴奋之余,更多的是紧张和焦虑,第一次登上这么大的讲台,会不会讲砸?会不会准备得不充分?”她坦然道。为了讲好《赤壁之战》一文,崔建梅翻阅了大量资料,和《三国演义》有关的书籍她读了不下十本。崔建梅的参赛也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学校的前辈老师、周围的同伴纷纷倾囊相助,自发地帮助她优化教学设计、打磨课堂讲学,众人拾柴之下,崔建梅的教学质量在短时间得到了质的提升。
“犹记得我的老前辈,彼时一实校的副校长、安徽语文教育名家刘超然老先生,其语文教学的理念与方法一直是我效仿的榜样。一直到我参赛前两个月,他都尽心竭力地为我的专业成长添薪加柴,坚固我登上全国舞台的底气。”崔建梅讲道。在参赛前夕,刘超然老先生不幸因病离世,没能让老前辈亲眼看到自己站上全国舞台,成为崔建梅永远的遗憾。好在她不负众望,在全国比赛中拿到了一等奖,听到从广播里宣布的获奖消息,崔建梅和整个团队都止不住激动的眼泪。经过这次比赛,崔建梅的教育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正如她所说:“一场比赛,我看到的是语文更广阔的天地,收获的是教学焕然一新的蜕变。”
在教育岗位的最后一个十年,崔建梅又面对着两个新的“课题”:一实校要从小学扩建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同时,一实校成为蚌埠市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首批试点学校。对于学校,这是一场考验,更是从蚌埠市走向安徽省乃至全国的契机。在重新梳理管理架构的基础上,崔建梅提出“九年一贯,圆融通达,持续发展”的办学策略,以“四全”思想——“集团发展,全国视野;集团联动,全面布局;校际分工,全程设计;校内发展,全面分工”为支点,撬动集团化办学的整体思路。
从一所小学升级为一校七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一实校教师从不到百人增加到500多人,学生从1000人扩增十倍至近万人,学校的优质资源拓展到三万多个家庭。除了外在规模的扩大,更让崔建梅感怀的是各校区之间的联动发展,协同进步。通过校区带动、教师轮岗,曾经集团内的薄弱学校,已然成为区域的热点学校,均衡发展的思想,在一实校教育集团得到了充分体现。
做让学生眷念一生的教育
在一实校的校门处,赫然屹立着标志性的双“A”校徽,其中一个“A”寓指学校的孩子要得到最好的发展,另一个“A”,便是取自“爱”的首字母,即要用“愛”让学校时光成为孩子一生的眷念。
刚开始从教的时候,崔建梅拜师于一位前辈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金质奖章获得者李玉仙先生。李先生的课似乎有神奇的魔力,不管接什么样的班级,两个星期后必然是焕然一新的状态,李先生鲜有对学生发火的时候,她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总是“我们聊聊吧”,那股循循善诱的良师风范,让学生即使毕业多年,提及仍然如沐春风。做“让学生眷念的教育”的思想,从师从李先生的那刻开始,便在崔建梅心中萌芽。
“我希望从一实校走出去的每一位学生,无论他们成绩如何,当他们回忆起学校、回忆起老师时,内心都是激动而敬慕的,这就是我想做的教育。”成为校长以后,“让学生眷念的教育”便始终是崔建梅的治校之根,她以身作则,引领教师不仅关注成绩好的孩子,更要关注那些待优、叛逆、经历过家庭变故等等真正需要关注的孩子,让这份源自于心的爱,将学校打造为充满对生命的感动与尊重的教育圈。
做让学生眷念的教育,首要便是让学校成为学生一生眷恋的地方,为此,崔建梅重点打造一系列缤纷的校园活动,让学生的校园生活难忘而又富有意义。弘扬爱国精神,有“绘画颂党恩”;根植阅读素养,有“玉兰·阅读·成长”阅读讲堂;营造新春氛围,有“迎新年庙会”;培养劳动意识,有“我的智慧在手指”劳动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成为一实校孩子厚重的童年底色。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眷念”的第二层含义,便是让课堂成为孩子一生留恋的磁场。从规范课堂、开放课堂、高效课堂到智慧课堂,崔建梅必然亲身参与,共同研修,无论工作多忙,她始终坚持听课、上课、磨课,每年,她的听课数不会低于100节。她乐于担任学校课程研发和设计的“总工程师”,也会精耕细作地去实践。早在十余年前,一实校便搭建涵盖传统、现代、自然、人文等多个板块上百堂课组成的课程体系,在全省率先实行走班选课制,从传统的纸质选课、人工统计到今天的网上选课、智能编班,一实校的课程改革始终走在区域前列。
“眷念”的第三层含义,便是让教师成为学生一生感念的人。师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于是在师德建设上,崔建梅提出三个“第一”:把敬业爱岗作为第一标志,把终身学习作为第一要务,把建立和谐关系作为第一策略。为了培养学生爱戴的好老师,一实校长期开展党员事迹报告、老教师讲初心等活动,制订卓越、骨干、新苗、新入职教师分层培养计划,实行青蓝结对,广搭展示平台。从2012年开始,学校每两年组织教师前往高校集中培训,在安徽省内首开先河,迄今,已先后组织400余名教师前往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高校研修。省特级教师、省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等卓越教师如雨后春笋,学生认可度、家长满意度不断提高,真正实现了教师“能”与“德”的齐驱并进。
深耕一线,言万千教师之言
2022年立春后的第四天,崔建梅兴奋地在朋友圈转发了《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中关于“加强工资待遇保障,提高教龄津贴标准”的工作指示,并配文:“终于看到了,希望能够实现!”其实,如果了解了她在这件事上付出了多少努力,就不难理解她为何如此兴奋。
常年坚守于教育一线,崔建梅对于教师群体对教龄津贴的呼吁深刻理解并支持,她说:“群众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向往比以往任何时间都更加迫切,但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职业吸引力不足,地位尚需提高。增长教龄津贴表面上是几十块钱的事情,事实上是在彰显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是切实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与自豪感的有力途径。”于是2018年、2019年的两会,崔建梅连续两次提交呼吁提高教师教龄津贴的建议案,希望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与反馈。但在2019年人社部的书面回复中,崔建梅却得到这样的答复:考虑到教龄津贴和薪级工资在功能上重叠,对是否保留教龄津贴等问题,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统筹研究。
2020年,经过与基层教师多次沟通调研,崔建梅又提交了第三次建议案,这一次,国家人社部派遣专员从北京赶到蚌埠,当面听取崔建梅的意见,这让崔建梅欣喜万分。沟通过程中,崔建梅讲道:“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10元封顶的教龄津贴一直未做调整,这显然与国家大力发展教师队伍的进程不匹配。即使国家财力目前达不到,也应该有计划、分步走,至少在教师工资上应该优化结构,鼓励教师终身从教。”与人社部同志对话中崔建梅得知,教龄津贴并非她一人关心的话题,近几年,多位代表也一直在呼吁提高津贴标准,正是社会的广泛发声,才让政府对于这一议案尤为重视。终于在2022年,“提高教龄津贴标准”的文字写入教育部工作要点,崔建梅的多年心愿也终于如愿以偿。事实上,2022年也到了崔建梅退休的年纪,即使津贴提高也大概率享受不到了,但她始终心系的,是国家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师权益的提升,正像她说的,“做了一辈子教育人,在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程,也要为热爱的事业画上一个让自己满意的句号”。
从201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崔建梅一共提交了26份议案、建议,其中大部分都聚焦于基础教育领域。履职5年,崔建梅列席一次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两次安徽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多次接受央视新闻、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的采访报道,所提建议有三年登上了微博热搜。在参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修订过程中,崔建梅的六条建议有四条被采纳并写入立法。为了了解乡村教师的真实发展需求,崔建梅亲自前往蚌埠市怀远县的偏远乡镇学校调研,认真听取多位一线校长、教师的意见,最终整理成文,提交了《优先发展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案,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全国人大代表是一份光荣的使命与责任,我们是全国教师的代表,我们提交的每一份议案,都应该去切实解决教育的真正痛点,想一线教师之所想,言一线教师之所言。”
如今,崔建梅已经正式从教育一线退休,然而职业的终点并不等于事业的终点,崔建梅从未放下对于教育的关注与思考,依然坚守作为教育人、作为人大代表的初心与责任,她仍然在用自己的力量引领、辐射更多优秀的教育人去到需要的地方发光發热。“作为教育人,我们也要做一个会讲故事的人,讲好一线教师的教育故事,解决一线的急难愁盼。我始终相信,若每一位教育人都怀有传递教育呼声的意识,那么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将不会只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教育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