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问题设计与创新策略

2023-06-03刘碧春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36期
关键词:创新策略双减小学数学

刘碧春

【摘要】为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国家教育部门提出了“双减”政策,在此背景下,教育工作者需要对教学工作做出调整,对小学数学核心问题设计与实施进行改革与创新.基于此,文章首先介绍了小学数学核心问题的设计与实施原则,然后分析了当前小学数学核心问题设计与实施中的问题,以及“双减”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核心问题的设计与实施进行改革创新的意义,最后探讨了“双减”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核心问题设计与实施进行改革创新的策略,旨在为小学数学核心问题设计与实施的改革创新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核心问题设计与实施;创新策略

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进,小学数学教学在思维培养、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方面迎来了全新的挑战.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如何設计和实施小学数学核心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成为当前教育行业研究的热点话题.

一、小学数学核心问题的设计与实施原则

(一)基础性原则

小学数学核心问题的设计与实施应该注重基础性,即遵循《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要求,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尽量避免设计过于繁难、模糊的问题,以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二)创新性原则

小学数学核心问题的设计与实施应该注重创新性,即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应该结合实际生活和数学知识,设计出具有创新性、挑战性、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不断创新.

(三)启发性原则

小学数学核心问题的设计与实施应该注重启发性,即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用启发式教学手段,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和潜能,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独立思考、不断探索的习惯.

二、“双减”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核心问题的设计与实施进行改革创新的意义

小学数学核心问题设计与实施的改革创新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基于“双减”政策,教师可以将数学核心问题设计得更加简洁和高效,这样不仅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其在有限的时间内更深入、全面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掌握核心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三、“双减”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核心问题设计与实施进行改革创新的策略

(一)挖掘数学知识本质,优化核心问题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仅仅掌握一些表面的知识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挖掘数学知识的本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另外,教师需要注重核心问题的优化设计.核心问题的设计需要注重启发性、探究性和开放性,使学生能够从问题中感受到数学的本质和魅力.“双减”政策下,教师可以通过变换问题的难度和形式,引导学生不断地深入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3的倍数的特征”这一课的核心问题在于让学生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这一本质问题,通过以下教学步骤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理解来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猜一猜: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学生猜测)

算一算:先算出10个3的倍数(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计算并在课件中出示)

3×1=3 3×2=6 3×3=9

观察讨论: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有什么特征?能不能只根据个位数字判断呢?(学生观察,小组内讨论交流,并汇报结论)

教师提问:如果把这些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进行调换,它还是3的倍数吗?(学生小组内交流并验证)

引导思考:通过验证,发现把这些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进行调换,它还是3的倍数,那3的倍数有什么奥妙呢?(学生思考,小组内交流讨论)

点名汇报,得出结论:将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它们的和也是3的倍数.

验证:下面各数,哪些数是3的倍数?(学生独立验证)

210 54216 129 9231 9876

教师小结: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如果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深入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自己的分析、判断和概括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进而有效践行了利用核心问题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质的过程.

(二)注重结合生活实践,增强核心问题实际意义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结合生活实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情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生活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例如,在“折扣”这一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践布置课前作业,让学生到商场调查一下“打折”是什么意思,比如“打九折”怎样理解?然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到的信息,分析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只花了九折的钱也就是按原价的90%出售,即现价是160元的90%,要求现价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小组交流,分析题意,试着列出计算方法:

方法一:先求现价,再求便宜的钱数.

方法二:先求便宜钱数占原价的百分比,再求便宜的钱数.

师生共同总结,明确解决问题:

方法一:160×90%=144(元) 160-144=16(元)

方法二:160×(1-90%)=16(元)

在这个解题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第二种算法,使学生明确:求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就是求160的10%是多少.

通过结合生活实际案例的数学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在数学学习中更好地发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作用,还可以提高自己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发挥核心问题引导作用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需要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发挥核心问题引导作用,以此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中探索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此外,教师需要利用核心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实际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例如,在“植树问题”这一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如下问题:“绿化队要在一条长度为3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两端都植),每两棵树之间相隔5米,请问最多可以植树多少棵?”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需要进行分析和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可以引导他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分析问题:明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问题.本题中,给出的条件是“路长30米,每两棵树之间相隔5米(两端都植)”,问题是“最多可以植树多少棵”.

画图表示:对于此类问题,画图表示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方法.学生可以用线段表示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

运用公式:学生可以运用植树问题的经典公式,即“植树数量=路程÷间距+1”,计算出最多可以植树多少棵.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了思考和分析,掌握了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对核心问题提高了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引入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核心问题教学效果

在“双减”背景下,为了提升小学数学核心问题的效果,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互联网能够为数学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通过这些资源,学生能开阔视野,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定理.同时,互联网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互动学习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参与数学学习.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视频、图像、动画等方式,将数学知识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数学知识.

在“圆柱的体积”这一问题的探究上,教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来提升核心问题的教学效果.

提出问题,引导思考:教师在上课前提出问题进行课堂导入:“圆的面积可以通过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来推导,那么圆柱的体积是否也能转化成长方体的体积来求得呢?”(学生猜想能否把圆柱的体积转化成长方体的体积.)

课件展示,引导观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圆柱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转化成的长方体是不是标准的长方体.

比较发现:教师继續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把圆柱平均切割成32等份和64等份拼成长方体的过程,让学生比较两次拼接成的长方体,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学生观察课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明确将圆柱切割的份数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标准长方体)

借鉴经验,推导公式:教师引导学生借鉴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试着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适当进行一些提示,如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比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长方体的各部分(底面积、高)与圆柱的各部分有怎样的关系?然后学生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自己试着推导.

得出结论:学生通过观察,明确了长方体的底面积就是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教师结合学生的结论进行板书.

圆柱体积=底面积×高

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圆柱体积的核心问题,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五)加强教学评价反思,保证核心问题实施质量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问题设计与实施的改革创新是当前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加强教学评价反思是确保核心问题实施质量的重要环节.

教学评价反思的目标是明确识别核心问题实施的有效性.在进行核心问题设计与实施前,教师需要明确核心问题的目标和预期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及时评价反思.评价反思的关键是通过实际的教学活动获取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水平,并结合教学目标对教学策略和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通过课堂讨论、作业批改、小组合作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并对核心问题的表达和解决方法进行评估.核心问题实施质量评价标准包括知识的准确性、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创新思维等多个方面.在制订评价标准时,教师需要参考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明确每个核心问题所要求达到的目标与水平.评价标准的明确性和可操作性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评估学生的表现,并对核心问题的设计和实施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最后,加强教学评价反思.教师不仅要在学科知识方面具备扎实的基础,还需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善于发现问题和引导学生思考,建立自我反思的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核心问题实施的质量.

结 语

总而言之,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核心问题的设计实施进行改革创新,能够有效应对“双减”背景下的教育挑战,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小学数学的核心问题,探索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同时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教学服务,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究和思考数学核心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招红.小学数学核心问题引领深度学习的实践与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2(17):21-23.

[2]张慧贞.深度学习视角下小学数学核心问题教学研究[J].学周刊,2021(8):23-24.

[3]许志琴.基于深度学习视角探索小学数学核心问题教学: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J].学园,2022(27):45-47.

猜你喜欢

创新策略双减小学数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互动与互补:《新周刊》微博传播策略浅析
关于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思考和浅谈
新形势下企业干部管理的创新策略探究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创新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