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综合材料在当代水墨人物画中的运用
2023-06-03西京学院陕西西安710123
褚 静,张 敏(西京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3)
一、时代背景
水墨人物画的历史发展脉络非常悠久,整体呈现断层式发展模式。一般来说,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古代、现代、当代三个阶段。
(一)古代水墨人物画时代
水墨人物画肇始于五代末两宋初,这一阶段的水墨人物画创作注重意向造型,讲究神韵和气韵,这种直抒胸臆的写意性特点使得几千年前的中国画语言进入了一种能动的自律性状态,其中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南宋的梁楷[1]。到了晚清时期,西洋绘画的引进运用,中西绘画相互交融,人物造型偏向写实的水墨人物画,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有任伯年等人。
(二)现代水墨人物画时代
近代西学东渐,西方许多绘画种类被引进,主要有油画、水彩画、水粉画和版画,这不仅打开了美术工作者的视野,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现代水墨人物画的发展。1914年3月,刘海粟在上海美专的西洋画科三年级开展人体写生课程,这一举动对于整个中国人物画坛的发展具有革命性意义,代表人物有林风眠、蒋兆和、方增先、周思聪等[2]。
林风眠水墨画作品中最突出的特色,是中西合璧所带来的“墨中有色”,他善于把水墨和水彩、水粉、油画等材质结合起来。这些颜料互相交融,不仅色彩鲜亮浓郁,还带有一种东方水墨的情趣。其代表作品均表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汇。林风眠在宣纸上创作了集中西方颜料于一体的“风眠体”仕女画系列作品。如图1所示,这类作品突破了传统中国画素材和西画素材运用的局限,也突破了过去中国人物画用墨的单一模式,但“风眠体”并没有对中国水墨人物画在那个时代的发展线路带来太多的冲击。那个时代的中国水墨人物画还是以写实为主要特征,尤其是“徐蒋体系”的建立,把“似与不似”的造型观向“绝似”推近,写实风格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以西方写实主义的造型观念来改革中国画。
图1 林风眠 仕女画系列作品
(三)现代水墨人物画时代
如今,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反映当代人民生活的特点,艺术家们在水墨人物画的创作中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和实验,比如应运而生的“学院水墨”“实验水墨”等探索性笔墨体验,丰富了水墨人物画的语言。
于是,当代水墨人物画新材料和新手段的出现就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但是怎样把这些新材料、新手段运用到创作中去,如何更加贴切地表达当前社会精神的指向,这是摆在当代水墨人物艺术家们面前的一个棘手问题。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因此,画家们也开始追求多元化的思维和价值取向[3]。他们在主题创作和绘画方式上,更加注重从材料本身的特性出发,深入挖掘其中的潜在特性,以此构建独具匠心的艺术语言,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从而大大提升艺术的感染力。
二、水墨艺术的“笔墨精神内涵”
当水墨成为当代艺术时,必然会“遭遇”时代问题。水墨艺术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这也意味着它的精神内涵和物质形态的变化,这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其中,物质形态关涉艺术家对外在物质世界的认识与利用,精神内涵又关涉个体与团队灵魂诉求及其当下的表现方式。毫无疑问,艺术家在表达当今时代的“遭遇”时,其技巧和深度也是各有千秋。然而,用新物质材料进行干预,能否仍然保留传统水墨这个概念?精神内涵的提高是否可以改变水墨的现状?这是值得当代艺术家深入思考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水墨艺术也在不断拓展和演变,但这并不是一个问题,而是当代社会的需求。水墨作为一种新的表达形式,不仅局限于传统的介质和工具,更是一种深刻反映当代社会的文化符号,它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
水墨艺术的发展应当超越物质材料的限制,来反映出自然界的丰富多彩,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的表达方式,更是一种超越传统的艺术形式,它能够将文化与自然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独特的水墨艺术[4]。
要想真正掌握水墨的精髓,艺术家必须具备深厚的艺术史知识,并且要关注当下的文化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作表现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创作出具有独特魅力的水墨作品,超越以往的成就,发展越来越好。
三、新材料的当代性运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材料被应用于画面之中,为当代水墨人物画增添了很多新元素,多种材料的运用和画家新奇思想的融合,给当代艺术发展带来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与机遇。
当代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也就是把传统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水墨人物画的形式下,呈现新的艺术风格,这一风格既是现实生活水墨人物画的写照,又给传统艺术带来了一种新思路,一种可能性。通过将各种物质进行组合,极大地增强了人物形象的视觉表现力,增加了趣味性,完美地体现了中国绘画中写意的气质。
在绘画中,材料是最为基础的因素,绘画在不断发展,素材也在开发,绘画发展到今天,其中物质材料源源不断地丰富了绘画语言,使得绘画的题材日益丰富多彩,新材料的应用不仅改变了我们对传统水墨艺术形式的认识,而且还推动着现代水墨人物画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
新型拓展材料在现代水墨人物画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但是其具体作用及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探究和分析。所谓新的拓展材料,也就是传统水墨材料所不具备的新型材质,比如报纸、杂志、麻绳、金箔、丙烯等媒介,在近十年的水墨人物画创作中,被大量使用。作为探索的主攻方向,新型扩展材料的使用改变了原有的艺术语言与思维方式,使得新媒介背景下水墨人物作品更加具有表现力[5]。
在水墨人物画的创作上,新型实验水墨的崛起,使水墨装置与行为艺术初露端倪,但在水墨人物画中的具体使用还处在探索阶段。随着颜料在新材料绘画上的延伸,当代水墨画应用较为广泛的颜料有丙烯、彩墨荧光色材料和岩彩等。
一方面,这类材料都是水性的,这使得它们能够更好地与水墨材料相融合,同时也在水墨画的创作中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表达语言。在制作巨幅水墨人物画时,由于传统颜料的颜色冲击度不足,人们开始使用具有强饱和度和覆盖力的丙烯颜料作为补充。丙烯颜料具有速干性和可稀释性等优点,丙烯颜料与水彩结合使用能够丰富画面的层次和表现力,使作品更具感染力。
以周思聪、袁武等现当代水墨人物画大师为例,他们都曾在传统水墨的基础上融合丙烯颜料进行综合运用。周思聪在作品《关于女人》中运用丙烯、国画颜料进行背景水滴效果的表现,在丙烯稀释后画面出现纹理质感,水滴立体感极强,如图2所示;而在袁武水墨人物绘画中,通常有一种非常强烈的“黑死墨”,这种墨一般用于塑造大黑大白的反差人物形象,尽管大块墨团里的黑色很浓,但仍可窥见干、湿、浓、淡之变,这些变化皆为更好地表达画面本身,这与选材为绘画创作需求服务的方针是一致的,如图3所示。
图2 周思聪 《关于女人》
图3 袁武 《人物画》
在运用综合材料进行水墨人物画创作时,还有许多画家选用岩彩作为综合材料。岩彩是我国古代帛画、壁画和漆画使用的一种主要颜料,它的矿物质材料有晶体质感,光线照射下会显金属光泽,色泽艳丽,保存时间长久。目前,这一材料在水墨人物创作中的应用得到不断尝试,可以通过多角度的水墨语言表达意境。许多青年画家在水墨人物画的整体创作中广泛使用矿物质颜料,从综合考虑的角度来看,在当代水墨人物画中,新型材料中的颜料被广泛运用,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增强颜色对比度,来强调某些部分,而丙烯颜料和荧光色颜料则用于表现色彩的饱和度和覆盖力的优势,为水墨人物画增添更多的亮点。其中采用彩墨与岩彩的创作手法,更加注重画面的整体性,体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与现代化的特点。
从总体上看,新型材料的颜料在当代水墨人物画中主要目的是凸显一些色彩的反差,其中,丙烯颜料和荧光色颜料的性能尤其明显,由于其覆盖力强、饱和度高,能给水墨人物画平添色彩亮点。水墨人物画美学内涵突出了水墨趣味,所以选材一定要保持物质属性和水墨质感的和谐。为了避免采用过多综合材料装置,损害整体和谐美观,我们应该追求在已有基础上更多地提升,而非一味地采用多种材质的搭配。尽管在世界绘画艺术领域中,材料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但是在水墨人物画创作方面,我们不能只重视素材的使用,也要重视展示人物造型之美和笔墨之韵。这一点也一直激发着人们的创作热情。
四、结语
当代水墨人物画创作呈现百花齐放之势,材料语言的运用功不可没。当代水墨人物的创作因材料语言的运用,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借助这一创作手段不仅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也满足了时代对于创意表达的需求。同时,当代艺术家借助材料媒介的力量,能够更加清晰地呈现其内心世界的想象和思考。最后,随着水墨人物画的发展,我们相信材料语言在当代画家不断创新的过程中,会绽放更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