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无极绘画探究
——以《翠绿森林》为例
2023-06-03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李 夕(福建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1950年是赵无极来到巴黎的第三年,这个阶段的他力求在绘画上寻找突破口。他试图将中国的水墨晕染与空间观念带入西式绘画当中,而《翠绿森林》所展现的东方文字艺术与中国式独有的空灵诗境,极大地表现了他所追求的绘画意境。影响赵无极艺术风格的形成有两大因素,一是西方现代艺术,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思想。前者是阶段性的借鉴和绘画形式的参照,后者则是其艺术风格生发的土壤和基石。他借助西画材料学习西方绘画大师的艺术理念;在塞尚的作品中感悟画面的结构感、在马蒂斯的画中探索独特的色彩形式语言、在具有东方情调画风的保罗·克利画作中观察点、线、面的妙用,最终回归对中国艺术传统的探究,使其自身的绘画体现既传统又现代的特质。
赵无极的艺术道路,大致可以概括为初期、中期与后期三个阶段;初期的他仍处于具象绘画时期,大部分绘画还是习惯性地基于形象本身,所描绘的东西还没完全摆脱具象的影子。到了第二阶段,赵无极陷入了一种茫然,他不断地观察与吸收大师的作品,将画作中好的东西进行提炼、解剖,思考着怎样与自身创作相融。此时的他不断进行各种尝试,将中国传统元素中的古老文字符号融入画中,在个人绘画风格的探索中取得了初步的突破。到了后期,赵无极的绘画已经完全摆脱具象,从而转为抽象。他在东西方绘画相结合的基础上注入了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以及抒发了强烈的个人情感,作品呈现一种浑然天成的大气磅礴。是抽象与具象、传统与现代的高度结合。
一、自然与意境的传达
在赵无极的心中,“自然”是至高无上的,他试图捕捉的不是对自然的再现,而是对自然的观察与体悟。在《翠绿森林》里没有夸张的笔触和浓烈的用色,取而代之的是空灵与轻盈。作品整体以翡绿色为基调,其中融入了少许棕黄色,轻薄通透。赵无极将油彩与干湿的水墨相结合,展现一种水汽交融的朦胧氛围。画面正中勾勒的几颗树木平列展开,简单概括,似文字又似符号,仿佛是在向观者叙述一些神秘故事,体现无限韵味。在《翠绿森林》中似乎能看到山、水、天、地等自然物象。赵无极在中国传统艺术中所找到的“自然天成”的抽象因素,无不是通过他对中国古代青铜器上交织的纹理的观察、对古代壁画中的丰富的画面、夸张的情节以及概括的形象等审美特征的总结,所获得的中国特有的审美规律。事实上,也正是传统艺术中的自然元素,赋予了他丰富的创作灵感,使他的艺术作品体现了源于自然的饱满生命力。
约1950 年 《翠绿森林》油彩画布 127 cm×127.5 cm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意境不仅是中国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更代表着中国艺术精神中独特的审美标准。欧阳修曾说:“古画画意不画形。”“意”是情与理的统一,“境”是形与神的统一。两者在绘画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赵无极在绘画中采用“境生象外”的表现手法,用以创造似而不似的艺术表现。他的作品总有一股旷达飘逸、流动绮丽的气息,体现极具有东方意象性的审美特征。在《翠绿森林》中他采用了多种东方绘画技法,如皴、擦、点、晕染等,以表现风、水、空气等无形状态的流动感,呈现线条的速度、色彩的绚丽。在他的下笔之处,有一种恍然飞动的神气,能够将物象升华为意象,将胸中那磅礴无尽的“意”与天地万物交融共生,体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超然境界。在赵无极为数不多的绿色调画作中,《翠绿森林》似乎正是他在追寻的那种思幽博古之情,作品充满了宁静悠远的诗意。
二、空间与宇宙的连结
回顾赵无极的作品,他一生都在努力将中国的诗意和宇宙的和谐融入艺术。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方式是神游远观,在心中抛开凡尘的羁绊,浸入意识之中去观察世界,体察生命,这是一种诗意的直觉。赵无极曾说过:“创作时最重要的就是要神游进画中,欣赏时最重要的就是要移动目光。”他所追求的是在有限的画面中表现无限的空间,并将东方绘画的焦点与光变、虚实与留白等绘画表现手法相结合,表达对宇宙和自然的敬畏。他深刻理解了东方传统哲学和西方抽象艺术的内涵,并通过不断探索,从符号绘画空间概念发展到抽象绘画空间概念,这也体现了老庄思想中的“无极”之境对他绘画观念的影响。赵无极将东方绘画空间观的宏观思维和观察方法与西方绘画空间观的思维模式相结合,将客观世界中的气体流动、环境变化等因素,通过西方现代哲学空间观的抽象转换,使之具有新的意义。
《翠绿森林》充分体现赵无极无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他一方面以东方艺术中的散点透视法进行布局,使物像分布在画面整体的开放空间当中,形成具有叙事性特点的大规模全景画描写,又用多种复杂且重叠的笔触,突出空间的层次感。在绘画上,他不仅吸收了中国传统的绘画手法,用留白的构图来突出作品的虚空之感,使得画面松而不散。还受到保罗·克利的影响,让甲骨文、书法等具有东方特色的符号元素与西方艺术相碰撞,展现出新的面貌。不仅如此,他还将塞尚作品中的画面结构与中国画中的“三远法”相结合,使得画中的空间不断地延伸,直至画面之外,给观者极强的带入感。书写如同画图,书法的原则与绘画近乎相通,复杂的汉字系统为赵无极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让他在这样诗意的汉字宇宙中遨游、畅想,在画面中尽情地表达情感,最终寻找到自己特有的个人语言符号。这也体现了赵无极将绘画艺术回归中华传统艺术精神的决心和对“天人合一”的神秘东方宇宙观的向往。
三、东方笔法的融汇
在《翠绿森林》中可以发现,赵无极十分注意线条和画面的切割,他试图提取符号来进行填充,或疏或密,排列组合,构成了一组错落有致的自然景物,宛如一片幽静的森林。简化的鸟形符号和四足动物形符号源自中国式的描绘。在这片深浅不一的绿墙上,好像有水气在流淌。画面左侧边际所晕开的黑色,一直延伸到画面之外,给人无尽的遐想空间。画面下方意味不明的墨绿色块,似洞口一般,窥视着外界明亮的世界。层层叠染的绿也体现了他对东方传统审美中墨色晕染的妙用。东方绘画中强调墨分五色的表现技法,颜色只用于调节。但在赵无极的作品中却恰恰相反,他以色衬墨或以墨托色,用东方传统水墨晕染的技法,重点强调画面中色与色之间碰撞出的晕染效果,又恰到好处地将黑白两色混入色块之中,凸显出浓郁的东方气息。他将国画的“墨分五彩”从另一个极端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以西方绚烂的油彩重新演绎,又以其标志性的色彩语言,为东方艺术平添了一抹灼热的新光芒。
赵无极在法国时期的作品,正如他的挚友米肖所说:“欲掩还露,似断还连,颤动的线条描绘出退思和漫游和跃动。这便是赵无极所喜欢的。忽然间,画面还带着中国城镇乡村的节日气氛,在一片符号中,欢乐而滑稽的颤动。”法国现代美术馆馆长贝尔纳·多里瓦尔也曾这样点评赵无极的画:“本质上是中国的,某些外貌是现代和法国的,赵无极的绘画成功地创造了最赏心悦目的综合。”[8]似中国意象油画般韵味十足,又似诗句妙绝,让人仿佛身临江南故园,散发着浓郁的中国意象,这就是赵无极笔下所描绘的画面,他的作品无不给人一种率性贯通、浑然天成、落落大方之感。赵无极曾说:“画面同呼吸一样,人需要呼吸,人不呼吸活不下去。绘画也需要呼吸,你要把自己的感情摆进去,让画面同你一样呼吸。”[9]在《翠绿森林》中,气流时而凝练,时而弥散,时而怒气冲天,时而云烟缥缈,给人带来丰富的感受。
四、赵无极绘画艺术对当代的影响
身为一名留法艺术家,赵无极在发扬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寻找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他让中国艺术走进国际的视野,在中西融合的大背景下,在全球化的艺术领域中独树一帜。优秀的文化都是在基于对自身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中不断前进的,赵无极重新发现并传承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独有的审美意境,从而形成了极具个人风格的绘画语言,并且震撼了东西方,也在中西方文化中架起了艺术沟通的桥梁。林风眠先生曾经提出“融合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这一主张,赵无极的绘画在某种程度上给中西艺术的进步提供了参考,并且创造出了独特新颖的形式语言,为促进中西方文化艺术的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
五、结语
纵观赵无极一生的艺术创作,他始终在不停地探索。他一次又一次突破与超越自我,打破了以往所确立的艺术思维与审美框架,这也使得他在近70年的艺术创作生涯中,不断地孵化、延展,终于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艺术语言。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创作的具象绘画,在抵达巴黎后开始向抽象风格转变,从“克利时期”到“甲骨文时期”,他笔下所描绘的玄妙空间和跌宕无垠的奇幻世界让观者享受了一场又一场的视觉盛宴。赵无极将西方现代艺术与东方传统文化相融合,并最终发展出独具个人特色的绘画风格,这种创新以及所传达出的中华审美艺术精神让后人不断膜拜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