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音乐表现看扬琴曲《瑶山夜话》

2023-06-03姜茗馨

戏剧之家 2023年14期
关键词:瑶山夜话扬琴

姜茗馨

(太原师范学院 音乐系,山西 晋中 030600)

一、创作背景

《瑶山夜话》是许学东先生进入瑶族地区田野采风后创作出的一首极具民族风情的扬琴乐曲,这首乐曲一经登台演奏就获得扬琴学习者的喜爱,不同系列的扬琴曲目教材都有这首乐曲的身影。本文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及笔者自身的弹奏经验对《瑶山夜话》的音乐表现和演奏进行分析。

(一)音乐素材来源

《瑶山夜话》这首扬琴曲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人文情怀,创作者许学东先生通过民族采风真切地体验生活,并与民族音乐相结合创作出这首扬琴曲。许学东利用扬琴将所见所闻所感展现出来,加上作者对民族风情有独特的理解,使之创作出来的音乐更加富有个人色彩,既创造了独特的音乐想象空间,也散发出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在《瑶山夜话》这部扬琴作品中,作者参照了瑶族民歌的旋律特色,创造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节奏,并运用新颖的谱曲手法,如音区的大幅度跳跃,与当地独特的自然景象相结合,注重自身的情感与当下实际体验的表达,表现了对自然充满敬畏的音乐感情;也描绘出瑶族人民传统又不失趣味的生活状态,体现了少数民族人民对大自然的向往与美丽的祝愿。

(二)作品题材分析

《瑶山夜话》以瑶族的民歌旋律为创作动机,许学东先生利用自身的采风经历,以感受到的淳朴的民族风味为创作思路。首先,在幽静的山谷里,人们在山洞中探险,对忽然出现的飞禽感到惊讶,平静的湖面荡起粼粼水光,好像在与明亮的月光进行着对话,表现出大自然极为静谧的一面;紧接着,在另一边,人们架起了祭祀的篝火,开始欢歌跳舞,共同欢庆传统节日,祝福逝去的人们安好,表现着热闹的习俗场面;而瑶族的年轻人也借助这个热烈的祭祀活动互诉衷肠,呈现出一派和谐的画面。许学东先生在创作时巧用西方回旋变奏曲式,也运用了传统的演奏方法和中国扬琴特有的演奏技巧,将扬琴的音色特点表现了出来,描绘了意境优美又不失神秘且充满独特风情的瑶山风景画。

二、音乐表现

以下对乐曲的四个乐段进行分析,每个乐段营造的意境都不同,加上作者融入了自己的亲身体验,呈现出独特的意境;作者运用独特的弹奏手法、巧妙的音区设计、不同节奏的变换、强弱的细节处理等对每个乐段进行细致的描绘,为演奏者及聆听者提供了无限的遐想空间。

(一)静夜

这是一个极为自由的乐段,主要描绘了动物们警觉的状态,飞鸟触碰到平静的湖面激起荡漾的水波,大自然中传来特有的奇妙声响,音乐营造了一幅远离喧嚣的画面。静夜乐段从倍低音区拉开音乐的序幕,以3-6 的纯四度轮音弹奏,弹奏这一部分时不能出现明显的音头,要营造出极为安静且密集的轮音持续,像是悄悄地探入大自然,营造出幽静神秘的环境,在持续四拍的轮音后,开始加入高音区的降B 音和倍高音区的C 音,各占两拍,虽然有半音出现,但是,整体结构的级进大二度上行还是烘托出了神秘感,怪异又自然,表现出作者刚刚踏进这个静谧的环境中就已有动物发觉,这些动物在各处发出声响呼应同伴,而这里高音区的出现也回应着左手在空中画弧线的动作,下手迅速敲击高音区音位并立刻返回倍低音的轮音演奏;紧接着,伴随着探索的深入,山洞中的蝙蝠群开始变得躁动,作者运用倍高音区的升D 音与E 音进行组合,利用装饰音描写山洞里的蝙蝠拍打翅膀、准备飞出洞穴的景象,此时运用闷击下滑的手法表现动物刺耳的叫声,在闷击下滑至一定程度时,再向右下推回至纯五度轮音弹奏;随后运用一连串的16 连音和六连音橄榄形的演奏技巧描画蝙蝠飞出洞穴激荡起平静的湖面;这一段使用了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交错手法,对同一主题进行不同程度的描绘,让人们感觉好像进入大山深处,并利用节奏变化极为明显的强弱对比进行烘托,把短暂躁动到归于平静的过程刻画得生动形象,同时,作者也利用了倒影手法将月光映在水面的景象描写得富有诗意。

(二)情歌

在神秘紧张的静夜之后,所有的一切归于平静,开始了抒情的篇章。在这一部分开始前,演奏者要将余音散尽,重新开始新的演奏。这一乐段采用了AB 两个主题,前半部分描写的是亭亭玉立的瑶族少女在小路上探路行走,旋律充满了瑶族特色。(见图1)

图1

在这之后,旋律加入了升D 进行,刻画瑶族少男的形象,这样一前一后的结构安排仿佛在描述两位年轻人趁着祭祀活动走出家门,在月光的照耀下缓缓地沿着小路向彼此走去,此处的演奏需凸显年轻男女的羞涩与期待,相比之前要更为活泼灵动。情歌乐段的A 主题从扬琴的中高音区开始弹奏,八分节奏缓缓引出主题,并且,此处运用抓弦的技巧以中弱的力度开始吟唱,这一处较随意但又伴随精巧设计的手指拨弦,音响效果如歌如诉,形象展现了瑶族少女的羞涩与温柔,紧接着,用反竹技法在高音区弹奏,让音色变得清亮干净,用拟人的手法描写月光下的少女曼妙的身姿;在反竹结束后回到扬琴的中音区,此时,右手部分的低音弹奏更像在模仿贝斯,音色显得低沉稳重,左手部分的旋律要连贯成线,刻画瑶族少男面见阿妹的动人景象,二人相见后,气氛由害羞变得自然起来,二人对着月光互诉衷肠,此时,作者通过高音区到倍高音区的纯四纯五度进行演奏,由强渐弱、由中速不断变缓,引入到B 主题,两个人的情感愈发浓烈。B 主题刚开始就采用了轮音的演奏技法,在B 主题中,最突出的是它的变奏部分,右手的进行是灵活自如的八连音,左手负责主旋律,双手相互配合,这一处的演奏需要流畅自然,在练习过程中要慢练,将主旋律凸显出来,再用变奏的形式将情绪推向高潮,在连续的六连音与主旋律搭配结束后,不停开始做左手反竹技法,右手正常做情绪铺垫,直至渐慢回到平静,开始下一个乐段。

(三)火舞

这一乐段是整首曲子的高潮乐段,表现了瑶族乃至西南地区特有的原生态、原住民的祭祀活动:人们开始敲锣打鼓,用木柴搭建起的篝火更是响得噼里啪啦,人们为迎接这个意义非凡的聚会做足了准备。这一部分也是整首曲子中需要花费较多练习精力的乐段。

首先,在调性方面,由情歌末尾结束的G 大调转回D 大调,其次,开始利用强起之后再突弱的轮音演奏,双音的变化交织烘托出瑶族人民迎接祭祀活动的热烈氛围,快速的十六音符强调了人们围绕篝火跳舞的场面,这也是静夜乐段的变奏与再现;最后,在节奏方面,这一乐段运用了较多的三连音与切分这两种节奏型,此处要注意左手负责的后两个音要加强力度演奏,并且要注意右手的力度不可以过于超出左手,随后出现的切分组合与半音结构都在高涨的情绪中一次次凸显出来,要保证演奏的连贯,展现出乐曲的欢快与灵活,增添律动感,使旋律趋向自然,刻画出瑶族人民对祭祀先人的敬仰之心。

在火舞这一乐段中,作者更多地采用了对话的表达方式,一应一和,演奏多采用音区的跳跃以及较多的半音组合,更为形象地刻画了人们尽情歌舞的热闹场面;在年轻男女的欢歌舞蹈之下,又再次利用速度上的快速推进、节奏上的颗粒感以及不协和音程等手法将祭祀活动的气氛推向最高潮;调性布局上,通过D 调转F 调再转回为A 调的调性安排形象描绘出作者在活动中看到的不同的热闹场面,尤其是最后的两次转调所表达的情感一次比一次热烈,人们的欢庆还未尽兴便听到了祭祀祖先的仪式呼唤声。瑶族人民的祭祀活动不同于现在社会中的祭祀,在他们心中,祭祀活动是祝福先祖在天上遂愿的机会,于是,他们用舞蹈与篝火的组合形成一个流传至今的热闹聚会,这也是瑶族人民表达对祖先的美好祝愿以及对大自然赠予的感恩的机会,乐段的最后出现了较自由的音符流动,形象地刻画出在热闹的欢聚之后一切归于平静的景象,此时,烟火喧嚣都慢慢散开,重回空灵的大自然中。

(四)幻境

这是全曲的最后一个乐段,经过火舞乐段的调性变化后重新转回主调,节奏方面也由较自由恢复为稍自由,像是在热闹过后人们与自然的关系由融合一体再慢慢回归理智,所包含的情感也多了份克制与敬畏。旋律部分又再现了情歌部分的A 主题,右手伴奏部分采用分解音衬托主旋律,在迷离的音调中进入物我两忘、人鬼共处的幻境,音色组合显得更加空灵幽深,到全曲的最后一句,调性转至G 调,利用反竹再现A主题,将黎明的山水景象同神秘幽静的自然氛围结合,构建出奇妙幻境,犹如描绘了一幅墨香浓郁的山水画,两次再现将全曲推向结束,反竹弹奏所产生的清脆音响留给人们无限遐想。

三、演奏思考

《瑶山夜话》在演奏技法上主要运用了轮音、反竹、抓弦、左右手交替、齐竹等,加之中西结合的曲式结构,使曲目更富有技巧性与变化性。

(一)轮音

从【静夜】乐段来看,轮音弹奏占据主体,轮音就是两支琴竹在一个音或者两个音乃至多个音位上快速交替运动的持续音,这一技法的特点就是发出的音均匀且密集;由于扬琴不像钢琴那样带有延音,所以,轮音极大增强了扬琴的音响效果,由点成线增强了歌唱性,更好地表现出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此外,利用强弱对比可以使曲目变得丰富生动。

(二)抓弦

作者在【情歌】的开始部分运用了抓弦这一技法,细柔的音响仿佛在为人们讲述美好的爱情故事,拟人的手法为大家介绍了情歌的女主角,然后开始了一段纯洁的恋情。抓弦讲究悬拨方式,利用双手中指轻按压住琴弦,往回稍挑,通过手指与琴弦的摩擦做到抓弦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手指与琴弦的接触位置上,手指同琴码要有一定的距离,在实际练习中,可以通过多次练习找准位置,使摩擦出来的声响较为空灵,并且,要一起带过这一音位上的琴弦,这样产生的音效才是自然、令人享受的。

(三)对位弹奏

全曲的高潮部分是【火舞】,这一乐段分为欢快—热情—热烈三个感情过渡部分,抒发了人们越来越激烈的情感,在力度与速度上对演奏者构成挑战,多变的节奏与对位模仿的灵活演奏都要在平日的练习中循序渐进掌握。同时,乐段中出现的定数不定数轮音快速弹奏、三连音弹奏等都要在演奏时正确运用,以此表现人们在祭祀中热情似火、喝酒喝到酩酊大醉的模样。

四、结语

对于相关技法,如果我们在日常练习中不注重慢练,就会导致一些问题:(一)琴竹容易敲在琴码上;(二)击弦的音位容易出错;(三)把握不住弹奏的速度;(四)过多注重拍子和次数,而不是同意境相结合。以上这些问题都是笔者在练习这首曲子时出现的错误,这些问题会破坏曲子的意境,在日常练习中应该慢练,要放松手腕,并加强基本功练习,有效应用在实际演奏中。

猜你喜欢

瑶山夜话扬琴
应用于合重奏的扬琴音域介绍
瑶山党支部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吉金夜话(五)·墙盘
从“洋琴”到“扬琴”——探究民族乐器扬琴的中国化演变
瑶山的女儿
潇湘夜话
扬琴的传入与流变探析
瑶山美
《围炉夜话》整本书的“微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