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求新求变的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

2023-06-03全展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传记文学自传传记

摘要: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成立28年来,在赵白生会长的带领下,坚持求新求变,多元创新,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其创新亮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1)以学术为本、守正创新为研究传统,学术活动活跃规范;(2)传记文学走进大学,推进传记文学在素质教育与学院文化中的接受;(3)鼓励与扶植中青年学者的成长,造就一支壮大成熟、实力强劲的研究队伍;(4)面向21世纪的青少年,出版传记丛书,培养明天的时代“巨人”。

关键词: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求新求变;多元创新;28年

中图分类号:I20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4657(2023)01-0001-06

1994年6月,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在北京大学举行成立大会。这是继1991年12月中国传记文学学会成立以来传记文学界的又一盛事。该研究会是隶属于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的国家二级学会,以研究中外传记文学为宗旨,学术性与民间性是其保持活力的关键。会长赵白生。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汇聚成不可逆转的历史大潮。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成立28年来,在赵白生会长的带领下,求新求变,多元创新,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影响。概括说来,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求新求变的创新亮点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

一、以学术为本、守正创新为研究传统,学术活动活跃规范

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自成立以来,先后与高校合办近30次学术研讨会(含国际学术研讨会),一年一次研讨会,每次都有新主题。

1994年首届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中心议题是“传记文学的主潮与流变”。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就中西方传记文学的特点、走向、虚构与真实性的关系及当前传记文学创作的得失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1995年举办第二届研讨会,中心议题是“中国传记文学的理论建设”,与会者就中外传记文学的理论思潮、创作方法、传记创作的前景与困惑等问题展开了讨论。1996年举办第三届研讨会,主题是“传记的本质与传记家的权限”。 1997年举办第四届研讨会,就“中外传记文学的出版趋势、创作经验、理论建设”等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1998年第五届研讨会成功举行,主题是“世界语境中的传记文学”,代表们就传记作品的意义、价值、特色、传记批评以及西方传记文学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1999年在北京联合召开了我国首届传记文学国际研讨会——“走向传记文学的世纪”。来自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110多位代表,共同探讨了传记作品的创作理论、不同作家传记作品的特色,并就20世纪中外传记文学的历史位置、基本走向及其意义进行了交流。2000年第六届研讨会,主题是“走向21世纪的中国传记文学”,与会成员就中外传记文学的发展趋势、传记文学的理论动态、传记创作的前景与问题展开了讨论。

2001年在福州武夷山联合召开了我国第二届传记文学国际研讨会——“新世纪的传记文学”,60多位中外代表参加了会议。2002年在复旦大学召开第七届研讨会,主题为“传记文学学科建设”,与会者在传记文学的创作、真实性问题、自传理论等方面,为传记文学的学科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见解。2003年第八届研讨会主题是“传记文学与素质教育”,代表们围绕中国传记专题研究、传主的素质研究、传记文学理论研究、西方传记专题研究和自传的跨文化性等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2004年第九届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主题为“传记文学的经典化”。2005年第十届研讨会主题为“传记/自传文学:理论、类别和媒介”。2006年举办第十一届研讨会,大家围绕“传记文学的文类意识”这一主题进行了卓有意义的探讨。2007年第十二届研讨会主题为“传记文学的叙事艺术”。2008年第十三届研讨会主题为“读图时代的传记文学”,来自德国及中国各地的50余位专家教授及研究生代表出席了研讨会。2009年第十四届研讨会主题为“自传文学研究”。2010年第十五届研讨会主题为“传记文学的跨学科研究”。2011年第十六届研讨会主题为“日记文学及其他”。2012年第十七届研讨会主题为“书信文學及其他”。2013年第十八届研讨会主题为“年谱家谱族谱及其他”。2014年第二十届研讨会主题为“回忆录忏悔录谈话录研究”。 2015年第二十二届研讨会主题为“碑传墓志悼词遗嘱研究”。2016年第二十三届研讨会主题为“作家传记研究及其它”。2017年第二十四届研讨会为“作家自传研究”及《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创作会。2018年在四川大学成功举行第二十五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暨国际研讨会,主题为“作家自传研究及其它”,来自世界四大洲的一百多名专家学者、作家、出版机构及研究生代表与会。2019年在中山大学召开第二十六届研讨会,主题为“政治家传研究及其它”。2020年在北京大学召开第二十七届研讨会,百余位学者与医生代表,围绕“疫情文学与叙事医学:传记文学的新潮流”主题,进行了在线讨论。2021年在郑州大学成功举办第二十八届研讨会,主题为“女性传记的跨文化研究”。2022年将继续在郑州大学举办第二十九届研讨会,主题为“女性传记的跨学科研究”。

历届学术研讨会活泼热烈,精彩纷呈( 1 )。其中一大亮点,即精心穿插安排各项专题研究或作家论坛。如“韩石山传记创作专题研究”(2001),“中国现代作家传记丛书”研究专题、“女性与传记”专题(2004),“《传记文学》杂志专题讨论会”(2007),“传记作家郭久麟专题研究”(2015);“安徽传记作家论坛”(2016),“川渝传记作家论坛”(2018),“广东传记作家论坛”(2019)。

二、“传记文学走进大学”,推进传记文学在素质教育与学院文化中的接受

赵白生教授在《传记文学理论》中精辟指出:“传记文学,魅力四射。她的文学价值、历史意义、心理效用和教育功能,是独一无二的。”[ 1 ] 1他深知,传记文学浓缩记录了人们的生活经验和自身的心灵历程,对于读者来说具有重要的经验借鉴意义和审美情趣。

传记文学与大学有着非同寻常的亲缘关系。像1930年代的北京大学,并未因炮火临近而苟且教学。1934年中文系课程设置的完备与教师阵容的强大出乎想象。中文系众多的课程中,便有郑奠教授开设的“传记文学研究”[ 2 ] 242。1935年9月—1936年6月,大力提倡传记文学、开风气之先的胡适先生在北大增开了“传记专题实习”课程[ 3 ]。朱东润先生从1930年代就致力于传记文学的研究、著述和教学,1939年便在武汉大学开设了“传记文学研究”课程[ 4 ] 2021;1960年代初期,他又在复旦大学率先开设传记文学专题课。

秉承前辈学人精神,大力提倡“传记文学走进大学”的赵白生教授,2003年在北京大学开设选修课“传记文学:经典人物研究”,现已成为“北大清华讲座”的名师大课,常常座无虚席,一些慕名而来者只能见缝插针、席地而坐。多年来,这位著名传记理论家、影响深远的传记活动家不辞劳苦,从北到南,从西到东,奔波在各个大学之间演讲传记文学,刮起了一阵阵“赵白生旋风”。据不完全统计,主要有:2006年12月20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举行讲座《最难写的艺术——传记文学》;2008年11月27日,在长江大学演讲《传记文学的艺术魅力》;2010年3月18日,在清华大学做了题为《传记文学的看头》的精彩讲座;2011年6月23日,在首都师范大学讲座《日记文学的悖论——兼论三部〈清华园日记〉》;2013年11月29日,在北京科技大学演讲《传记文学为什么火》;2016年4月14日,在安徽大学公开演讲《传记的核能量有多大》;同年5月7日,在北京科技大学进行了名为《鬼比鬼,气死人?——〈富兰克林自传〉与卢梭的〈忏悔录〉之比较》的主题演讲;同年9月28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演讲《传记文学为什么热》;同年9月29日,在上海交通大学演讲《谁是大师?——学术自传的真谛》;2017年12月21日,在南京师范大学举办讲座《“世界文学哪儿最火?”——传记文学生态文学深度剖析》;2018年4月18日,在北京外國语大学演讲《生态传记:百年大计》;同年10月25日,在四川大学举行《传记文学,当代显学?》的学术讲座;2019年11月13日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讲座,主题为《师大如何出大师:学术自传纵横谈》,次日在中山大学举行讲座《“传记文学的世纪”——论“不读传无以言”现象》;2019年9月25日在南京理工大学举行讲座,主题为《学问之道:学术自传的万有引力》,次日再举行讲座《传记文学为什么潮?》;9月27日在南京师范大学举办讲座,主题为《区域研究如何突破——非洲加勒比美国之外外比较:以曼德拉自传为例》。2021年6月17日在中国海洋大学举行讲座,主题为《传记文学的“海阔洋空”》,18日在青岛大学举行《传记文学的“孤岛悖论”》的讲座;10月20日在浙江大学举行讲座,主题为《传记文学的轰动现象》;10月21日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非洲传记为何诱人?——以曼德拉和尼雷尔为例》讲座,22日又进行了《传记文学:未来教育的第一读本》的学术讲座。

赵白生系列讲座涉及传记文学理论前沿、核心与重要命题,也涉及传记文学名家名著。其睿智幽默、旁征博引的演讲风格,平易近人、温文儒雅的学者气质,跨越东西、融汇古今的深厚文化素养,吸引了广大受众的兴趣。不仅展示了传记文学的独特魅力,也表述了他对当今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卓越看法。

推进传记文学在素质教育与学院文化中的接受,成为会员的广泛共识。多年来,众多学者/作家相继在高校开设传记文学研究或传记文学鉴赏课程,举办学术讲座,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这些学者/作家特别突出的有韩兆琦、陈兰村、杨正润、朱文华、李祥年、戴光中、俞樟华、张新科、郭久麟、张雅文、韩石山、辜也平、唐岫敏、全展、王成军、杨国政、张维、朱旭晨、宋晓英、孟桂兰、李健、赵焕亭、章罗生、薛玉凤、焦小婷、杨荣、梁庆标、斯日、王宏波、熊明,等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会会员仍不忘初心,如辜也平教授6月18日在福建师范大学作了题为《走进自传的自我》的“云讲座”。

三、鼓励与扶植中青年学者的成长,造就一支壮大成熟、实力强劲的研究队伍

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是传记家的精神家园,新生力量的孵化器,硕博论文的助产士,学报专栏的源头活水,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申报的有力后盾。

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会长赵白生,亦是1999年成立的国际传记文学学会创始人。他具有鲜明而强烈的传记家意识,为培养造就传记家队伍呕心沥血、不遗余力。一方面,研究会跟国内约20所高校合作,共同举办了28届研究会年会,出版论文集及《传记文学通讯》约20种,把传记文学的种子撒遍了祖国各地;另一方面,赵白生还多次组织中国传记作家和学者代表团远赴欧美澳洲参会,睁开眼睛看世界,又借此发出中国声音以影响世界。著名传记家韩石山,曾多次参加国内的传记研讨会,并漂洋过海参加国际传记文学学会活动。回忆他的传坛生涯,他在致赵白生的一封信中满怀深情地说道:“我写传记虽早,真正认识到传记文学的意义,端赖您的引导。尤其是多次传记大会,更是获益匪浅。先生对中国传记文学事业的贡献可谓大矣。”[ 5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共出版传记文学研究著作近200部,这其中就有80余部出自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会员之手。多年来,广大会员踊跃参加学术活动,以文会友,砥砺前行,自觉以研究传记文学为己任,大力推进传记诗学的构建,全方位展开文学史研究和作家作品研究,成果丰硕。其代表性成果主要有:韩兆琦的《中国传记艺术》《〈史记〉与传记文学二十讲》、陈兰村主编的《中国传记文学发展史》、杨正润的《传记文学史纲》《现代传记学》、赵白生的《传记文学理论》、朱文华的《传记通论》、李祥年的《传记文学概论》、俞樟华的《中国传记文学理论研究》、俞樟华与陈含英编撰的《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编年史》(上)(下)、张新科的《中国古典传记文学的生命价值》、王成军的《传记诗学》、全展的《中国当代传记文学概观》、郭久麟的《中国二十世纪传记文学史》、辜也平的《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史论》、叶志良的《现代中国传记写作的历史与叙事》、廖一的《当代吉林传记文学研究》、斯日主编《鲁迅传记研究资料汇编》;杨国政译《自传契约》、杨国政的《卢梭作品的自传性》(法文版)、李战子的《语言的人际元功能新探——自传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英文版)、许德金的《成长小说与自传:成长叙事研究》(英文版)、文丽华的《朝鲜时期烈女传研究》(朝鲜文版)、唐岫敏等《英国传记发展史》、邹兰芳的《阿拉伯传记文学研究》、焦小婷的《非裔美国作家自传研究》、薛玉凤的《美国传记文学中的积极心理与创伤复原》、梁庆标选编《传记家的报复:新近西方传记研究译文集》、梁庆标的《角力:传记的生命剧场》,等等。

传记文学研究的学院化程度逐渐加深,出版了一批经精心修订而富有特色的博士论文,充分显示出研究者的勃勃雄心。主要有:朱旭晨的《秋水斜阳芳菲度:中国现代女作家传记研究》、李健的《中国新时期传记文学研究》、赵焕亭的《中国现代作家传记研究》、韩彬的《现代中国作家自传研究》、王宏波的《传记出版与社会变迁——我国1949年以来传记出版研究》、孟晖的《“传记式”批评研究——以中国近现代作家传记文本为主要考察对象》;孙勇彬的《灵魂的挣扎:鲍斯威尔〈约翰生传〉中的人格叙说》、袁雪生的《〈富兰克林自传〉与美国精神》、唐岫敏的《斯特拉齐与“新传记”——历史与文化的透视》、赵山奎的《精神分析与西方现代传记》、曹蕾的《自传忏悔:从奥古斯丁到卢梭》、梁庆标的《自我的现代觅求——卢梭〈忏悔录〉与中国现代自传(1919—1937)》,等等。

中外传会不仅在学术研讨会上专门设立研究生论坛,专家给予点评指导,而且不少会员(硕博导师)精心指导学生完成了一大批硕博学位论文,大力培养传记文学研究后备力量。如赵白生指导的博士论文有郑春光的《非裔离散自传研究》、覃琳的《回忆录叙事研究》、黄蓉的《当代自传的自我重构》、彭倩的《文艺复兴自传研究》、王荃的《当代美国族裔自传研究》、毛旭的《传记的解剖》等,辜也平指导的博士论文如雷莹的《中国现代作家自传研究》、硕士论文如杨素蓉的《论李辉创作中的历史叙述》,章罗生指导的硕士论文如何云云的《论石楠的传记文学创作》、胡智云的《论叶永烈的纪实文学创作》等,从不同侧面展示出传记研究新力量的不俗实绩。

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成为学报专栏的源头活水。作为学会理事的全展和俞樟华教授,为推动我国传记文学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先后在各自主编的《荆楚理工学院学报》《浙江师范大学学报》上开辟了“传记文学研究”专栏,刊发了海内外学者的传记研究论文200余篇,計约200多万字。特别是《荆楚理工学院学报》(含原《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传记文学研究”专栏旗开得胜,得到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及老一辈学者的大力支持,成为传记文学研究的一方重镇,培养中青年传记研究人才的主战场,大大推动了中国传记文学研究的发展步伐。《国外文学》将其誉为“传记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阵地”,《中国出版》赞誉“‘传记文学研究栏目在全国传记文学领域独树一帜”[ 6-7 ]。学报先后荣获“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湖北期刊“特色栏目”、湖北“报刊精品专版专栏专题提名奖”等奖项[ 8-9 ]。

不忘传记研究的文学初心,会员成功申报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如张新科的《中国古典传记文学的生命价值》、唐岫敏的《英国传记文学史》、邹兰芳的《阿拉伯传记文学研究》、宋晓英的《北美华人自传体写作发展史》、梁庆标的《当代西方自传理论与批评研究》《西方反传记批评研究》、许德金的《非洲裔美国人自传的类文本研究》、王成军的《20世纪西方自传理论的话语模式研究》、王军的《当代中国自传整理与研究(1949—1978)》、赵焕亭的《鲁迅传记研究》、胡燕的《近代汉译传记文献整理与研究》、周凌枫的《19世纪以来美国华盛顿传记研究》、熊明的《中国古代杂传叙录、整理与研究》、王宏波的《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先进人物传记图书出版与传播研究》、全展的《当代中国传记文学研究史(1949—2020)》等。其中既有一般项目,也有重大项目(如熊明《中国古代杂传叙录、整理与研究》),有的项目结题为优秀(如宋晓英《北美华人自传体写作发展史》)。

四、面向21世纪的青少年,出版传记丛书,培养明天的时代“巨人”

“21世纪是传记文学的世纪。”“素质教育的第一读本是传记文学。”[ 5 ]巨人传记作品是人生旅途上的永恒伴侣,也是启开智慧大门的一把钥匙。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富有远见卓识,在20世纪末曾联合出版社,先后组织众多作家完成两套大型丛书,为中国亿万青少年提供求知、进取、做人、成才的优秀精神产品。继1997年海天出版社出版《世界巨人传记丛书》100种之后,1998年辽海出版社又推出《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100种。两套丛书涉及古今中外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英雄探险家、企业家等。政治家传如《列宁》《华盛顿》《甘地》《丘吉尔》《戴高乐》,思想家传如《孔子》《马克思》《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萨特》,军事家传如《成吉思汗》《拿破仑》《蒙哥马利》《巴顿》,科学家传如《爱迪生》《诺贝尔》《居里夫人》《爱因斯坦》《霍金》,文学家传如《司马迁》《曹雪芹》《列夫·托尔斯泰》《莎士比亚》《歌德》,艺术家传如《凡高》《莫扎特》《达·芬奇》《卓别林》,英雄探险家传如《奥斯特洛夫斯基》《南丁格尔》《白求恩》《哥伦布》《麦哲伦》,企业家传如《哈默》《本田》《迪斯尼》《比尔·盖茨》,等等。

喜闻《布老虎传记文库》即将付梓,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赵钰琳、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赵庆刚、南开中学校长康岫岩、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曹天任先后写信,对丛书出版寄予殷切期待和高度的评价,高兴地向广大青少年朋友予以推荐。确实,阅读这两套巨人传记丛书,犹如看到巨人们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可充分感受他们的理想、信念、胸怀、情操,读巨人的业绩,从传记作品中汲取营养和教益,必将有助于青少年学有榜样,努力成为明天的时代“巨人”,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昌盛,为21世纪的中国奋斗不懈。

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已走过28年的难忘历程,现有会员400余人(微信群为“中外传荟”)。著名学者、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桑逢康先生,2019年8月欣然为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作一诗传《传荟铭——仿唐·刘禹锡〈陋室铭〉》,铭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源于北大,学府精英,自己搭台,抒发心声。无官场之背景,无文坛之乱形。不求规模大,但求少而精。图名谋利者,自觉请勿进。传记著译友,恭迎入此门:学术花园艳,神圣又清净。岁岁开年会,年年主题新。中外相比较,古今一脉承。诸子百家重相聚,切磋论辩交知音。集思广益善谋划,众志成城阔步行。各显神通真本领,硕果累累若等身;各领风骚群峰立,洋洋大观如石林。莫道养在深闺人不识,真个吾家有女初长成:芳华廿五载,出落一美人,曼声长歌吟。不入选美赛,傲世独超群。踏踏实实做学问,认认真真做学人!”

注释:

(1)1994—2016年,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第一届至第二十三届研讨会较详细情况,参见《光辉岁月:1980—2016传记文学研究大事记》,全展著《传记文学:观察与思考》,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1版,第289-300页。

参考文献:

[1]  赵白生.传记文学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  陈平原.老北大的故事(增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  杨扬.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学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4-53.

[4]  马良春,李福田.中国文学大辞典[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

[5]  赵白生.国际传会:传学家的摇篮——《白生自白》[J].传记文学,2020(9):68-83.

[6]  吴月芽.高校学报行政化办刊体制的改革思考[J].中国出版,2007(1):42-44.

[7]  谢娟,西墙.第九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综述[J].国外文学,2005(2):125-127.

[8]  王妍.以特色栏目为平台的学术共同体建设研究——基于《荆楚理工学院学报》“传记文学研究”建栏16年的文献计量分析[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5(3):14-19,49.

[9]  王乐.从读者需求看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的可持续发展——以《荆楚理工学院学报》“传记文学研究”栏目为例[J].荆楚学刊,2015(6):90-94.

[责任编辑:王妍]

Innovation and Novelty in Chinese and Foreign

Biography Literature Research Association

QUAN Zhan

Abstract:Since its establishment 28 years ago, Chinese and Foreign Biography Literature Research Association has been committed to novelty and change,as well as multivariate innovation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Baisheng Zhao, making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Four major innovations were as follows:1. Organized academic activities with academically oriented integrity and innovation; 2. Facilitating the acceptance of biography literature in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and college culture by the activity of “Biography goes to universities”; 3. Encouraging and cultivating young and middle- aged scholars to build a mature and strong research team. 4. Publishing a series of biographical books for the 21st century teenagers to nurture the“giant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Chinese and foreign biography literature research association; novelty and change; multivariate innovation;28 years

收稿日期:2022-10-16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社科学术社團主题学术活动资助项目“建党百年传记创作发展与总结”(21STB070)

作者简介:全展(1956-),男,湖北荆门人,荆楚理工学院教授,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传记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传记文学自传传记
诗人写诗人的长篇传记文学《峭岩传——青铜的天空》出版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58年前朱东润先生的预见
异彩纷呈:传记文学研究70年
传记必须回归史学
传记书坊
An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name of a Missionaries’newspaper
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
动态对等理论在传记文学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敬一丹否认新书是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