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吉利并购马来西亚宝腾的动因及绩效分析

2023-06-03王培蕾高彬

支点 2023年5期
关键词:跨国并购引言一带一路

王培蕾 高彬

【摘要】在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中国汽车行业积极实施跨境并购战略。跨国并购是我国企业拓展市场和提高研发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以吉利并购马来西亚宝腾为例,探究其并购动机,并采用财务指标研究法,从偿债能力、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四个方面分析吉利2014-2021年的财务数据,并提出建议,为其他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跨国并购提供经验和启示。

【关键词】跨国并购 并购动因 绩效分析

引言

自从“一带一路”的倡议被提出后,我国企业迎来了新一波跨国并购的浪潮,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加入到跨国并购的大潮之中。

吉利集团于2017年度成功地购买DRB旗下宝腾汽车49.9%的股份,以及路特斯(Lotus)51%的股份,成为宝腾集团的第二大股东。长期以来,中国企业通常用资本换取海外前沿技术和管理理念,但这次并购发生了变化,吉利不仅输出资本,还输出技术换取市场。此外,吉利集团是中国领先的汽车制造商,宝腾是马来西亚上市公司的子公司,马来西亚也是“一带一路”沿线的合作伙伴,所以这个并购案例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因此,本论文在分析了吉利并购宝腾的过程中,对收购前后的各个指标进行评估,并结合实际,分析其中的影响原因,为我国企业跨国收购的实施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一、公司简介

(一)并购方简介

浙江吉利集团创建于1986年,于1997年涉足汽车业,依靠其自身不断发展的自主创新能力、靈活多变的经营体制机制和胆大心细的投资战略,发展迅速。早在10年前,集团就跻身世界500强。在2022年中国自主品牌全球排名中,吉利集团以558.6亿美元的收入排名第229位。集团的目标是成为一家覆盖乘用车、商用车、移动服务、数字技术、金融服务、教育等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智能电动汽车和能源服务科技公司。

(二)被并购方简介

宝腾(Proton)是马来西亚的汽车品牌,创建于1983年,总部位于马来西亚雪兰莪州莎阿南市,是马来西亚多元化重工集团(DRB-HICOM)的全资子公司,也是马来西亚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在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设有销售网络,并在马来西亚各地建立了分销网络。

路特斯(Lotus)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汽车制造商之一,位于英国的海瑟尔。该公司成立于1948年,至今已有74年的历史,其运动品牌以轻巧的设计和纯粹的驾驶乐趣而闻名。1996年被宝腾收购,但此后宝腾对路特斯的收购后的表现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

(三)并购过程

在并购之前,马来西亚政府继续向宝腾注入高达3.07亿美元的资本,以将公司从巨额债务中拯救出来。这一举动几乎让政府在2002年以约4.12亿美元的价格接管了该公司的控制权,并卖给了DRB-Hicom。其年销量从峰值的20万辆下降到2016年的7万多辆,过去几年,财务状况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仅2016年就亏损了14亿令吉(约21.5亿元人民币)。

宝腾一直表示希望与外国建立合作关系,以振兴公司的运营并充分优化其生产能力。2017年5月,吉利与宝腾达成合作协议。2017年6月,吉利集团与马来西亚DRB-HICOM正式签订最终协议,以7.39亿元人民币(其中现金2.71亿元,估值2.9亿元的博越平台、技术导入)完成对宝腾和路特斯的收购。

二、动因分析

(一)外部动因

1.“一带一路”倡议支持

在吉利汽车与宝腾汽车的密切协商下,中国同东盟十国以及马来西亚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这次并购是“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企业成功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典型案例,是一种良好的跨国产能合作模式,对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投资与并购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2.绕过高关税壁垒,减轻税收压力

东盟十国为了保护本国汽车公司,对进口汽车累计征收高达90%至140%的税收。受制于高关税壁垒,大众、通用、福特、现代等汽车品牌在东盟十国一直未能打开局面。吉利通过产品合作,成功地收购了宝腾,绕过了关税障碍。吉利只收购了宝腾在并购中的一部分股权,DRB将继续持有超过一半的宝腾股份,作为马来西亚当地的私营企业,这就代表着宝腾还能继续享受到政府的减税政策。

(二)内部动因

1.实现吉利汽车全球战略布局,在东南亚市场分一杯羹

吉利的发展目标是打造国际化的汽车公司。对于汽车企业来说,通过投资和并购活动开辟新市场往往比直接出口销售更有效和成功。东盟十国有6亿多人,市场潜力巨大。如果吉利能够顺利进入马来西亚,并利用其优势,很快就能进入当地市场,增加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企业形象,从而达到全球化的目的。

2.在技术研发中获取优质的技术资源,降低成本

对于吉利集团来说,在注重培养自身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也能通过收购国外汽车公司来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从而拉近与世界一流汽车公司的差距。收购宝腾和路特斯股权后,吉利汽车可以得到增强在高性能跑车领域的研发能力,丰富吉利汽车的车型,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收购马来西亚本土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

作为马来西亚乃至东南亚家喻户晓的民族汽车品牌,宝腾拥有34年发展历史,得到马来西亚政府的大力支持。路特斯是世界三大跑车之一,与法拉利和保时捷齐名。收购后,也意味着吉利将拥有自己的豪华跑车品牌,有利于提升吉利在国内外的品牌形象。

三、吉利绩效分析

本文将从偿债能力、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观察吉利汽车基于获得先进技术和东南亚市场而收购宝腾后,对2014年至2021年财务业绩指标的变化,从而分析跨国并购对吉利集团业绩的影响。

(一)偿债能力分析

1.短期偿债能力

如表1所示,吉利汽车的这两项指标在并购前持续下降,其流动比率从2014年的1.42下降到2018年的0.98。其速动比率在并购之前一直保持在1以上,2018年降到了0.88。这是由于吉利在并购宝腾时所采取的支付方式,需要向DRB集团支付一笔巨额现金而产生的需要一揽子对价的结果,大规模的现金流出在一定程度上给吉利造成了资金上的压力。在随后两年这两项指标明显上升,显示吉利的财务压力正在逐步缓解。

2014-2017年间,吉利汽车的资产负债率从53.15%上升到59.04%,尤其是2016年更是创下历史新高。通过收购,吉利的长期债务状况显著改善,资产负债率从2018年的50.39%下降到2020年的42.05%,2021年上升到47.73%。这表明吉利在并购后进行了资产重组,财务状况明显改善,债务压力也在合理范围内。

(二)营运能力分析

如表1所示,在2014-2021年期间存货周转率有了明显的增长,从10.45增长到18.28,增长率达到了74.93%,其中2016年是历年最高水平。显示在并购前吉利的市场销售呈现良好態势。并购后的头几年均比2016年有所降低。吉利汽车财务报表显示,公司营业成本保持相对稳定,而存货周转率的降低,很有可能是由于汽车市场低迷,库存积压,造成存货周转速度的减慢。2019-2021年期间,存货周转率保持相对平稳上升,表明库存管理效率明显提高,吉利库存管理大幅优化。

2014年至2017年间,吉利总资产周转率从0.62上升到1.22,但在合并后的一年与2017数据大致相同。但此后3年,吉利总资产周转率出现明显下滑。更多的原因在于宝腾在被收购前质量较差,市场认可度不高,造成亏损。因此,并购后由于宝腾本身销量的下滑,导致吉利大量资产未能得到有效利用。

(三)盈利能力分析

如表1所示,2014年至2018年,吉利的销售毛利率一直稳步上升,从18.23%上升到20.18%,然后在2020年下降到16%,在于当年营业收入明显减少。但在2021年又恢复到17.14%,根本原因在于2021年吉利汽车受益于产品组合优化,整体汽车平均售价提升,毛利率进一步改善。

并购前,吉利2017年的净资产收益比2016年增加了55.24%,在并购后,从2018年开始显著下降。从2020年到2021年,由于经济和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新冠疫情暴发,两者都出现了显著下降。

(四)发展能力分析

如表1所示,2015年吉利集团的资产增速说明了当年的生产和运营扩张规模很大,从2017年到2021年,吉利的总体资产虽然一直保持正向增长,但增速并不快。吉利的营业收入增长率整体呈先扬后抑态势,2016年以78.25%的增长率创下近年最大值。随后,2017年营业收入增长率的72.67%下滑至2019年的-8.63%,主要原因是2017年的营业收入基数较大以及受国家政策的影响,销售增速放缓。疫情期间,吉利汽车2021年营业收入增长10.31%,但还是偏低。

结论及启示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吉利集团成为汽车产业成功实现“走出去”的典范,为国内汽车产业逐步走向国际化作出了表率,同时也希望其他车企从中汲取经验。

一是明确并购目的,排除阻碍因素。对于国内汽车企业来说,一旦有了跨国并购的想法,就应该明确并购的动机,分析动机是否符合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如果不能达成一致,那么应放弃。达成一致的话,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明确并购的意义和成本,同时思考并购后会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从而事先作出应对。

二是拓宽企业并购融资渠道。并购意味着要投入很多资金,如果公司没有足够强大的资本,很难完成收购。

三是强化资源的有效整合,促进并购双方共同发展。在收购整合的过程中,需要双方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考虑,包括企业的发展战略、财务制度、核心技术、人力资源、企业文化、销售渠道等。并购方如果仅仅是将两个品牌进行简单的合并,而不是对其进行全面、彻底的融合,将对其品牌形象造成较大冲击。

基金:山东外事职业大学一般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吉利并购马来西亚宝腾的动因及绩效分析”(2022YB04)

参考文献:

[1]姚小涛,王勇,刘瑞禹.“威而不霸”与解耦式身份重构:吉利并购宝腾事件中李书福的管理应对之道[J].管理学报,2021,18(06):791-802

[2]李斌,李玉芳.中国企业“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跨国并购绩效研究[J].中国商论,2020(8):95-98

[3]胡师涛.“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绩效评价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20

猜你喜欢

跨国并购引言一带一路
企业跨国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与防范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制造企业跨国并购财务决策
基于思维导图的线性代数复习策略
提高小学低段课堂写字有效性的研究